盡人事,聽天命。他劉仁贍能做的也僅僅隻能如此了。想到這裏,劉仁贍心裏平靜了許多。他最後凝視了一眼這條留下了自己太多回憶的河水,轉身朝軍營大步而去。
壽州城內早已亂成一團。淮南與中原已有四十多年沒有大的戰事,如今驟然之間大戰一觸即發,唐軍上下毫無準備。因為堅持撤掉邊防軍闖了大禍的監軍吳廷紹早已腳底抹油,逃了個沒影。滿城將士人心惶惶,手足無措。但劉仁贍卻表現得異常冷靜。他召集眾將,淡然地部署著各項防禦任務,就像是和自己家人聊家事一般輕鬆。接著,劉仁贍親往軍營,大擺筵席,犒勞將士。酒席上,他談笑自若,舉杯暢飲,對即將到來的戰事儼然成竹在胸。接下來的數天,壽州守軍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訓練的時候訓練,和平日裏毫無兩樣。全城軍民懸在嗓子眼的心漸漸放了下來。眼見主帥如此鎮定自若,想來那後周軍隊也沒什麽可怕。
但暗地裏,劉仁贍卻緊鑼密鼓地做著戰備工作。大批細作被派到了淮水北岸,打探軍情。同時,他親筆向李璟寫了一封密信,請求朝廷調集精銳,分兵北上迎戰。劉仁贍毫不含糊地指出:敵軍的主攻方向必是壽州。而我一定會死守壽州城,拖住周軍主力。待周軍疲憊之時,再以精兵伺機反擊,必獲全勝。
淮南之戰正如一場生死牌局。牌還沒有開打,雙方的底牌卻已一清二楚。
百裏之外,朔風呼嘯,一派肅殺。開赴淮南的大軍正沿著薄雪覆蓋的官道向南迤邐而行。周軍細作已經回報,淮河南岸幾乎見不到駐防的南唐軍隊。李穀和王彥超隨即商定,按照預定計劃,在緊鄰壽州的正陽關渡淮,然後一鼓作氣攻下壽州。如果能迅速攻占壽州城,控製淮水南北通道,淮南之戰就勝了一半。
前方便是正陽渡口。河水奔流,江霧瀰漫,冰冷的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甜甜的泥土的味道。這是李穀熟悉的味道。和他的對手劉仁贍一樣,他也生於淮水,長於淮水。年少的他,曾經無數次站在這淮水邊,高聲吟誦著“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看著天高雲淡,大雁南飛,在心裏編織著自己遠大的夢想。
更令他難忘的,是二十年多前的那一幕。那一天,他與好友韓熙載正是在這裏分別,從此天各一方,再未相見。當時,韓熙載的父親因為捲入了平盧節度使王公儼抗命事件,被唐明宗李嗣源斬首。韓熙載怕受牽連,不得不逃到潁州,請求好友李穀幫助他渡淮南下。臨別之時,二人在淮水邊舉杯痛飲。韓熙載對李穀說:“淮南如果用我為宰相,我必將長驅以定中原!”而李穀則笑著回敬道:“中原如果用我為相,我取淮南如探囊取物!”
這一幕至今歷歷在目,宛如昨日。李穀自嘲般地笑了笑,或許,這就是所謂年少輕狂吧。但命運卻如此詭異莫測,想不到他再到淮水之濱,真的成了領兵攻取淮南的主帥。而他那位至今再未謀麵的好友韓熙載,恐怕早已把“長驅中原”的豪言拋到九霄雲外了吧。
薄霧瀰漫的淮水南岸,一片寂靜。王彥超的騎兵首先踏上了浮橋。上千鐵甲覆蓋的戰馬湧進了冰冷的河流,激起片片水霧。這支鐵流毫無阻擋地踏過淮水,向著壽州城一路疾進。李穀心裏湧起一絲不安。劉仁贍絕非庸才,為什麽如此輕易地讓出了過河的通道?出師伊始,局勢的發展便出乎意料。看來這南征之戰絕不會一帆風順。
壽州城四門緊閉,守城軍士早已嚴陣以待。劉仁贍端坐在城樓正中,微閉雙眼,神態坦然。他早已打定主意。周軍大舉而來,而他兵少將寡,淮水是守不住的。既然如此,不如集中兵力,據城死守,將周軍主力拖垮在壽州城下。
南唐皇宮內,收到劉仁贍密信的李璟連夜發出詔令,命心腹劉彥貞為北麵行營都部署,領兵二萬奔赴壽州救援,又命皇甫暉領兵三萬出屯定遠(今安徽定遠縣)。李璟已經下定決心,精銳盡出,要與周軍在壽州一帶進行戰略決戰。
柴榮同樣沒有閑著,他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下一步的動作。李穀的大軍開拔沒多久,柴榮即召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人進宮,要求他們抓緊徵調各路禁軍,做好出征準備。柴榮下定決心,一旦戰事不利,他將率禁軍精銳禦駕親征。當年朱溫犯下的錯誤,決不能在自己麵前重演。
淮水南北,這一刻戰雲密布,暴雨將至。
30 親征淮南
李穀、王彥超率部在正陽渡過淮水,馬不停蹄,直趨壽州。周軍兵分三路,一路駐上窯,一路駐山口,主力則包圍壽州城南,形成了對壽州城的三麵圍困之勢。李穀擺出了一副不攻下壽州絕不罷休的樣子。
從十一月開始,周軍連續攻城。劉仁贍早有準備,指揮守軍嚴防死守。壽州城作為南唐在長江以北最重要的軍事據點,經營多年,城防堅固,軍械充足,周軍一連攻擊了十多天,死傷無數,卻連壽州城的皮毛都沒傷到。更令周軍膽寒的是,劉仁贍不但守城遊刃有餘,甚至還主動出擊。趁周軍營寨守備疏忽,劉仁贍親自帶兵突出城門,擊破了周軍的城南軍寨,殺死周兵數千人,還一把火把周軍大營內的攻城器械燒了個精光。
李穀和王彥超一合計,企圖引誘唐軍出城決戰。劉仁贍一眼看破周軍伎倆,完全不為所動。王彥超空有一身驍勇卻無處施展,天天在城下罵戰,劉仁贍隻笑而不語。劉仁贍很清楚,這第一回合的交鋒,他已經占了上風。周軍主力被牢牢吸在壽州城下,動彈不動。如果能堅持到雨季,後周軍隊將陷入到噩夢般的大雨和泥濘中不能自拔。那時,再會同援軍反擊,必能大獲全勝。目前的戰局,正是他所希望的。
壽州城內早已亂成一團。淮南與中原已有四十多年沒有大的戰事,如今驟然之間大戰一觸即發,唐軍上下毫無準備。因為堅持撤掉邊防軍闖了大禍的監軍吳廷紹早已腳底抹油,逃了個沒影。滿城將士人心惶惶,手足無措。但劉仁贍卻表現得異常冷靜。他召集眾將,淡然地部署著各項防禦任務,就像是和自己家人聊家事一般輕鬆。接著,劉仁贍親往軍營,大擺筵席,犒勞將士。酒席上,他談笑自若,舉杯暢飲,對即將到來的戰事儼然成竹在胸。接下來的數天,壽州守軍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訓練的時候訓練,和平日裏毫無兩樣。全城軍民懸在嗓子眼的心漸漸放了下來。眼見主帥如此鎮定自若,想來那後周軍隊也沒什麽可怕。
但暗地裏,劉仁贍卻緊鑼密鼓地做著戰備工作。大批細作被派到了淮水北岸,打探軍情。同時,他親筆向李璟寫了一封密信,請求朝廷調集精銳,分兵北上迎戰。劉仁贍毫不含糊地指出:敵軍的主攻方向必是壽州。而我一定會死守壽州城,拖住周軍主力。待周軍疲憊之時,再以精兵伺機反擊,必獲全勝。
淮南之戰正如一場生死牌局。牌還沒有開打,雙方的底牌卻已一清二楚。
百裏之外,朔風呼嘯,一派肅殺。開赴淮南的大軍正沿著薄雪覆蓋的官道向南迤邐而行。周軍細作已經回報,淮河南岸幾乎見不到駐防的南唐軍隊。李穀和王彥超隨即商定,按照預定計劃,在緊鄰壽州的正陽關渡淮,然後一鼓作氣攻下壽州。如果能迅速攻占壽州城,控製淮水南北通道,淮南之戰就勝了一半。
前方便是正陽渡口。河水奔流,江霧瀰漫,冰冷的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甜甜的泥土的味道。這是李穀熟悉的味道。和他的對手劉仁贍一樣,他也生於淮水,長於淮水。年少的他,曾經無數次站在這淮水邊,高聲吟誦著“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看著天高雲淡,大雁南飛,在心裏編織著自己遠大的夢想。
更令他難忘的,是二十年多前的那一幕。那一天,他與好友韓熙載正是在這裏分別,從此天各一方,再未相見。當時,韓熙載的父親因為捲入了平盧節度使王公儼抗命事件,被唐明宗李嗣源斬首。韓熙載怕受牽連,不得不逃到潁州,請求好友李穀幫助他渡淮南下。臨別之時,二人在淮水邊舉杯痛飲。韓熙載對李穀說:“淮南如果用我為宰相,我必將長驅以定中原!”而李穀則笑著回敬道:“中原如果用我為相,我取淮南如探囊取物!”
這一幕至今歷歷在目,宛如昨日。李穀自嘲般地笑了笑,或許,這就是所謂年少輕狂吧。但命運卻如此詭異莫測,想不到他再到淮水之濱,真的成了領兵攻取淮南的主帥。而他那位至今再未謀麵的好友韓熙載,恐怕早已把“長驅中原”的豪言拋到九霄雲外了吧。
薄霧瀰漫的淮水南岸,一片寂靜。王彥超的騎兵首先踏上了浮橋。上千鐵甲覆蓋的戰馬湧進了冰冷的河流,激起片片水霧。這支鐵流毫無阻擋地踏過淮水,向著壽州城一路疾進。李穀心裏湧起一絲不安。劉仁贍絕非庸才,為什麽如此輕易地讓出了過河的通道?出師伊始,局勢的發展便出乎意料。看來這南征之戰絕不會一帆風順。
壽州城四門緊閉,守城軍士早已嚴陣以待。劉仁贍端坐在城樓正中,微閉雙眼,神態坦然。他早已打定主意。周軍大舉而來,而他兵少將寡,淮水是守不住的。既然如此,不如集中兵力,據城死守,將周軍主力拖垮在壽州城下。
南唐皇宮內,收到劉仁贍密信的李璟連夜發出詔令,命心腹劉彥貞為北麵行營都部署,領兵二萬奔赴壽州救援,又命皇甫暉領兵三萬出屯定遠(今安徽定遠縣)。李璟已經下定決心,精銳盡出,要與周軍在壽州一帶進行戰略決戰。
柴榮同樣沒有閑著,他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下一步的動作。李穀的大軍開拔沒多久,柴榮即召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人進宮,要求他們抓緊徵調各路禁軍,做好出征準備。柴榮下定決心,一旦戰事不利,他將率禁軍精銳禦駕親征。當年朱溫犯下的錯誤,決不能在自己麵前重演。
淮水南北,這一刻戰雲密布,暴雨將至。
30 親征淮南
李穀、王彥超率部在正陽渡過淮水,馬不停蹄,直趨壽州。周軍兵分三路,一路駐上窯,一路駐山口,主力則包圍壽州城南,形成了對壽州城的三麵圍困之勢。李穀擺出了一副不攻下壽州絕不罷休的樣子。
從十一月開始,周軍連續攻城。劉仁贍早有準備,指揮守軍嚴防死守。壽州城作為南唐在長江以北最重要的軍事據點,經營多年,城防堅固,軍械充足,周軍一連攻擊了十多天,死傷無數,卻連壽州城的皮毛都沒傷到。更令周軍膽寒的是,劉仁贍不但守城遊刃有餘,甚至還主動出擊。趁周軍營寨守備疏忽,劉仁贍親自帶兵突出城門,擊破了周軍的城南軍寨,殺死周兵數千人,還一把火把周軍大營內的攻城器械燒了個精光。
李穀和王彥超一合計,企圖引誘唐軍出城決戰。劉仁贍一眼看破周軍伎倆,完全不為所動。王彥超空有一身驍勇卻無處施展,天天在城下罵戰,劉仁贍隻笑而不語。劉仁贍很清楚,這第一回合的交鋒,他已經占了上風。周軍主力被牢牢吸在壽州城下,動彈不動。如果能堅持到雨季,後周軍隊將陷入到噩夢般的大雨和泥濘中不能自拔。那時,再會同援軍反擊,必能大獲全勝。目前的戰局,正是他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