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日星期日天氣狀況:晴


    今天下午,我帶安安、寧寧去看向日葵花。從坡頂向下望,梯田象棋盤,向日葵花全部麵帶微笑向著太陽致敬;又像列隊整齊的學生,齊刷刷轉向主席台上漸檢閱的領導,聆聽重要講話。走進向日葵,一株株向日葵綠葉捧著黃花,似在向我們獻禮。嚶嚶嗡嗡的蜜蜂,為靜謐的花朵們增加了幾分嫵媚與神奇。如此漂亮多情的向日葵花,竟然沒有其他人來欣賞,想必是畫家畢卡索大師泉下有之也會見怪不怪罪了吧,否則,他的名作《向日葵》都得憤怒了。


    安安寧寧歡喜得手舞足蹈,摸摸這棵,看看那棵,流連忘返,欣賞不夠這美麗的景色。人說春光明媚,艷陽高照;秋色斑斕,江山如畫。我說夏日的向日葵花堪稱千古絕唱,每一盤花都像一個噴而出的太陽,它們聚集在一起,就是人世間最亮麗的風景,黃綠相間而不單調,相依相伴而不膩煩。沉醉此景中,但願長醉不願醒。


    此情此景,又勾起了我許多回憶。那一年,光光跟我出門,路過一個農戶家,院子裏向日葵花開得正盛,光光羨慕得很:“大姑,這家有這麽多大朝陽(向日葵的別名),真趁(東北方言:富有的意思)啊!”孩子看待事物的視角和大人是不同的,一個家庭院落裏的花朵,在孩子眼裏就是重要的財富。當時我還不以為意,心想:倒是小孩子,把向日葵花看作金銀珠寶。如今想來,孩子的心靈純潔的就像花朵,多有詩意啊。可惜,我這個凡夫俗子太缺少情趣,把如詩如畫般的童真童趣給玷汙了。


    以光光的勤快,初中那點文化課,光光應該不在話下。之所以最後輟學,就在於沒個好人引導、輔導,更沒有人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致使一個未來的詩人過早隕落。


    同樣是讚美美好的植物,寧寧讚美烤菸的如華蓋的大葉子,光光把一院子向日葵花看作財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是到寧寧這兒,我教育孩子的意識已經萌動,明白那一刻誇讚孩子則是水到渠成的啟蒙教育。人啊,活到老學到老恐怕都未必跟得上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更何況當孩子是空氣置之不理,可有可無呢!每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個體,千差萬別,可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小時候他們都是小詩人。這些小詩人最後多被無知的父母們扼殺在童年,想想我自己曾經當過劊子手,盡管雙手沒有鮮血。我慚愧、內疚得無法原諒自己。人無再少年時,如果光光還能回到童年,我無論如何都會經營他的學習,讓他在讀書的這條路上走得再遠些。


    2001年8月24日星期五天氣狀況:晴


    今天,我在刊物上讀到下邊一則小故事,特別受啟發,我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如果讓我在二十多年前遇上它,該有多好!我把它講給小軍聽,也許小軍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小軍不怵硬,你硬他比你還硬。於是,小軍與父親硬碰硬,於是,小軍曾無數次被父親打得遍體鱗傷而不求饒;父親則是你越硬我越不饒過你,於是父子二人爭鬥十幾年,兩敗俱傷。


    老子的師父常樅即將離世,老子去看望他,問:“老師,你還有最後的教示嗎?”常長樅用極微細的聲音說:“你看牙齒和舌頭,哪個剛強?哪個柔弱?”老子說:“牙齒剛強,舌頭柔弱。”常樅緩緩張開嘴巴,常樅的牙齒已經掉光,柔弱的舌頭依然存在。“這就是我為你上的最後一課——柔弱勝剛強。”


    從老子的老師常樅在臨終前與老子的對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似乎要告訴老子“剛者早逝,柔者長存”的道理;其實,生活中我們有時寧折不彎或寧彎不折會影響人生,也許真的會“剛者早逝,柔者長存”。


    寧折不彎不失為一種豪邁氣概,像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周鐵軍夫婦前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把生命獻給了革命;又如抗日英雄張尚誌在率部對敵人作戰中身負重傷被俘,他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痛斥敵人。窮凶極惡的敵人割下了他的頭顱,而慷慨就義。他們選擇的都是快哉的剛者早逝。


    有時退讓可以更好的向前。寧彎不折,不是無所作為的懦弱,而是一種審時度勢的明智之舉,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內戰時期,蔣介石曾幾次調集大軍攻打中央根據地,但作為軍事指揮的*卻選擇避其鋒芒,不去正麵交鋒以卵擊石。牽著敵人鼻子轉,把敵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終於粉碎了前四次圍剿,做到了柔者長存。第五次反圍剿由於博古等人命令軍隊全線出擊,攻打敵人兼顧陣地,雖沒有“剛者早逝”,但傷亡慘重,最終被迫長征。


    由此可見,堅硬有時讓我們失去了不該失去的東西,柔韌有時卻讓我們得到意外的收穫。


    柔韌不是屈膝膽怯,而是一種新的追求,一種科學的選擇。寧彎不折,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為歲月增添了動人的色彩。


    小草是柔韌的,任風搖動,卻可以鋪展成萬裏草原;高山巨岩偉岸雄壯,需要有潺潺的流水滋潤。隻有堅硬,沒有柔韌,生活的畫麵就不能完整。


    當你麵對挫折和失意的時候,一改柔韌一下自己,讓生命展示一幅嶄新的圖案。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抗美援朝期間,美國大兵是能打則打,不能打則跑,跑不脫則降。戰後交換俘虜,那些人又回去與親人團聚了,還能繼續為國為民盡力。盡管他們的行為為我們所不齒。那是我們國別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也不同。但是生命同樣高貴,逝去就再也無法回來了相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童氏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麥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麥田並收藏童氏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