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伊朗而言,對美國軍事基地的打擊,乃是極為快心之舉。首先,對美國軍事基地的打擊,作戰效果最好,可以使美國受到應有的懲罰,迫使美國改變其作戰方略,有利於伊軍後續軍事行動;其次,對美軍軍事基地的打擊,必將導致*國家的抗議,然而,這種抗議卻會使*國家的民眾感到憤怒,因為*國家支持美國,打壓伊朗,才導致這種打擊,這種打擊必然導致*國家政府和民眾的對立,迫使*國家收斂對美國的支持,從而迫使美國將部分精力放在*國家的政治穩定上,如此,必將影響其戰爭決策和軍事行動。至於因軍事行動造成的與*國家的緊張外交關係,伊朗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因為幾乎所有的*民眾都認為,他們的政府不應當支持讓人噁心的美國帝國主義。
就海灣*國家而言,伊朗對美國軍事基地的打擊,使其感到極為頭疼。首先,從國家利益出發,他們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器,成為中東地區的“老大”,美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他們的內心是極為贊同的;其次,他們也不希望美國把伊朗打“殘廢”了,使中東地區缺少製衡的力量,以色列、埃及或者土耳其乘勢而起,稱王稱霸;第三,由於伊朗是什葉派穆斯林的大本營,具有很強的號召力,他們擔心把伊朗逼急了,伊朗可能會鋌而走險,煽動其國內什葉派穆斯林*,從而影響其政局穩定;第四,不管中東地區政治格局如何變動,但地理狀況卻不會改變,無論戰爭結局如何,戰後*國家還是要與伊朗做鄰居,而得罪強大的鄰居,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這是海灣*國家十分擔心的事情,他們擔心伊朗報復。*國家,其心境極其可悲又可笑,他們多麽希望美國把握好軍事打擊的“度”,既解除伊朗的核威脅,又不使伊朗過分削弱,得罪伊朗;他們又多麽希望伊朗能“體諒”其內心的苦衷,“接受”美軍適當的軍事懲罰,而不要奮起抗爭,將戰事擴大,在其國內製造政局混亂。
就美國而言,伊朗對其軍事基地的打擊,對其戰略掌控能力提出了考驗,美國需要應對兩方麵的挑戰。首先,來自伊朗一方軍事上的挑戰。軍事基地,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存在形式,是其政治、軍事、經濟利益的依託,也是其軍事防護的最薄弱之處,對美國軍事基地的打擊,是一種高明的戰略選擇。美國必須將眾多資源和精力放在對軍事基地的防護上,需要積極打擊伊朗的飛彈陣地,來避免更多美國軍人的傷亡,從而防止國會和民眾對其戰爭選擇的質疑;其次,來自*國家政治上的挑戰。美國軍事基地,平時放在那兒都已經使*民眾怨恨不已,戰時更牽連著*民眾的神經,一旦由於伊朗彈道飛彈打不準軍事基地,卻使*民眾遭受重大傷亡,那麽民眾長期積累的憤怒可想而知。因此,在保護軍事基地的同時,美國還必須盡全力保護好*民眾,防止其把憤怒的矛頭轉向自己,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美國要想圓滿順利的完成這個任務並不容易。
伊朗之外的戰場,是戰爭的次要戰場,美伊攻守易位。那是一片廣大的地域,是美國人為之頭疼的地方。由於美國的霸權、強權作風,在廣大穆斯林國家和穆斯林聚居區,美國人的形象已經破爛不堪。因此,並不需要多費口舌,伊朗即可喚起眾多穆斯林的同情心,使處於穆斯林國家和聚居區的美國人,“淹沒”於輿論和抗議活動的潮流之中,不少穆斯林國家和聚居區,可能會發生針對西方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或恐怖活動,中東地區*國家的情況會更嚴重。
另類戰場上的較量,對於伊朗來說,是一個代價低廉收效卻可觀的區域,可以預見,伊朗必定會在這方麵大做文章,給美國製造麻煩。美國必須藉助於先進的飛彈防禦技術,善加安撫*民眾以及其他國家穆斯林,否則,在這個戰場,美國將麵臨數不清的麻煩。
三、致人與不致於人
《孫子兵法·虛實篇》曰: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意思是: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美軍是一支信息化軍隊,作戰經驗豐富,伊軍是一支機械化軍隊,缺乏信息化條件下指揮作戰的經驗,兩廂比較,美軍希望“以高製低”,在高技術武器裝備的支持下,牢牢把握作戰主動權。
“以高製低”,是指運用高技術手段和方法來製服一般技術手段和方法。四場局部戰爭表明,由於美軍擁有高技術武器裝備,在作戰中的主動權更大,常常使敵人陷於頻繁的被動挨打之中。因此,充分運用高技術武器裝備和戰法,是美軍實現“致人而不致於人”的基本作戰方略。
自古善劍者,製服對手,依靠的不是鋒利的寶劍,而是高明的劍法,所謂“劍不如人,劍法高於人”。據此,當前很多軍事研究者認為,如果武器裝備與強敵有差距,應當而且可以通過苦練戰法來彌補。這種簡單移植概念的方法是極端可笑的,從邏輯學的角度上講,根本不能成立,從軍事實踐的角度看,也很難成立。
縱觀戰爭史,當敵我雙方裝備技術水平沒有“代差”或“代差”較小時,苦練戰法是有成效的,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當敵我雙方裝備技術水平有“代差”甚至“時代差”時,苦練戰法就意義不大了。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準備和美國打一場大規模機械化戰爭的願意實現了嗎?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軍隊枕戈待旦,準備在地麵戰爭中擊敗美軍的想法變為現實了嗎?伊拉克戰爭中,一些軍事專家預言的巷戰出現了嗎?美軍不是傻子,不會按照對手的想法與對手作戰,我們應當牢記恩格斯關於“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產為基礎的”名言和毛澤東關於“軍事家不能超過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外企圖戰爭的勝利”的教導。
就海灣*國家而言,伊朗對美國軍事基地的打擊,使其感到極為頭疼。首先,從國家利益出發,他們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器,成為中東地區的“老大”,美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他們的內心是極為贊同的;其次,他們也不希望美國把伊朗打“殘廢”了,使中東地區缺少製衡的力量,以色列、埃及或者土耳其乘勢而起,稱王稱霸;第三,由於伊朗是什葉派穆斯林的大本營,具有很強的號召力,他們擔心把伊朗逼急了,伊朗可能會鋌而走險,煽動其國內什葉派穆斯林*,從而影響其政局穩定;第四,不管中東地區政治格局如何變動,但地理狀況卻不會改變,無論戰爭結局如何,戰後*國家還是要與伊朗做鄰居,而得罪強大的鄰居,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這是海灣*國家十分擔心的事情,他們擔心伊朗報復。*國家,其心境極其可悲又可笑,他們多麽希望美國把握好軍事打擊的“度”,既解除伊朗的核威脅,又不使伊朗過分削弱,得罪伊朗;他們又多麽希望伊朗能“體諒”其內心的苦衷,“接受”美軍適當的軍事懲罰,而不要奮起抗爭,將戰事擴大,在其國內製造政局混亂。
就美國而言,伊朗對其軍事基地的打擊,對其戰略掌控能力提出了考驗,美國需要應對兩方麵的挑戰。首先,來自伊朗一方軍事上的挑戰。軍事基地,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存在形式,是其政治、軍事、經濟利益的依託,也是其軍事防護的最薄弱之處,對美國軍事基地的打擊,是一種高明的戰略選擇。美國必須將眾多資源和精力放在對軍事基地的防護上,需要積極打擊伊朗的飛彈陣地,來避免更多美國軍人的傷亡,從而防止國會和民眾對其戰爭選擇的質疑;其次,來自*國家政治上的挑戰。美國軍事基地,平時放在那兒都已經使*民眾怨恨不已,戰時更牽連著*民眾的神經,一旦由於伊朗彈道飛彈打不準軍事基地,卻使*民眾遭受重大傷亡,那麽民眾長期積累的憤怒可想而知。因此,在保護軍事基地的同時,美國還必須盡全力保護好*民眾,防止其把憤怒的矛頭轉向自己,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美國要想圓滿順利的完成這個任務並不容易。
伊朗之外的戰場,是戰爭的次要戰場,美伊攻守易位。那是一片廣大的地域,是美國人為之頭疼的地方。由於美國的霸權、強權作風,在廣大穆斯林國家和穆斯林聚居區,美國人的形象已經破爛不堪。因此,並不需要多費口舌,伊朗即可喚起眾多穆斯林的同情心,使處於穆斯林國家和聚居區的美國人,“淹沒”於輿論和抗議活動的潮流之中,不少穆斯林國家和聚居區,可能會發生針對西方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或恐怖活動,中東地區*國家的情況會更嚴重。
另類戰場上的較量,對於伊朗來說,是一個代價低廉收效卻可觀的區域,可以預見,伊朗必定會在這方麵大做文章,給美國製造麻煩。美國必須藉助於先進的飛彈防禦技術,善加安撫*民眾以及其他國家穆斯林,否則,在這個戰場,美國將麵臨數不清的麻煩。
三、致人與不致於人
《孫子兵法·虛實篇》曰: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意思是: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美軍是一支信息化軍隊,作戰經驗豐富,伊軍是一支機械化軍隊,缺乏信息化條件下指揮作戰的經驗,兩廂比較,美軍希望“以高製低”,在高技術武器裝備的支持下,牢牢把握作戰主動權。
“以高製低”,是指運用高技術手段和方法來製服一般技術手段和方法。四場局部戰爭表明,由於美軍擁有高技術武器裝備,在作戰中的主動權更大,常常使敵人陷於頻繁的被動挨打之中。因此,充分運用高技術武器裝備和戰法,是美軍實現“致人而不致於人”的基本作戰方略。
自古善劍者,製服對手,依靠的不是鋒利的寶劍,而是高明的劍法,所謂“劍不如人,劍法高於人”。據此,當前很多軍事研究者認為,如果武器裝備與強敵有差距,應當而且可以通過苦練戰法來彌補。這種簡單移植概念的方法是極端可笑的,從邏輯學的角度上講,根本不能成立,從軍事實踐的角度看,也很難成立。
縱觀戰爭史,當敵我雙方裝備技術水平沒有“代差”或“代差”較小時,苦練戰法是有成效的,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當敵我雙方裝備技術水平有“代差”甚至“時代差”時,苦練戰法就意義不大了。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準備和美國打一場大規模機械化戰爭的願意實現了嗎?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軍隊枕戈待旦,準備在地麵戰爭中擊敗美軍的想法變為現實了嗎?伊拉克戰爭中,一些軍事專家預言的巷戰出現了嗎?美軍不是傻子,不會按照對手的想法與對手作戰,我們應當牢記恩格斯關於“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產為基礎的”名言和毛澤東關於“軍事家不能超過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外企圖戰爭的勝利”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