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時最渴望的是什麽?第一,當然是戰勝敵人,第二,是活下來。一個姑娘說:‘等戰爭結束,我要生下一大堆孩子!’另一個姑娘說:‘我要進大學讀書。’還有一個說:‘我要打扔得特別美麗,讓所有的男人都盯著我瞧。’“我們開進老家的村子,村裏隻豎著幾根柱子,別的—無所剩。在烏克蘭時,我們曾到過一個村子,那兒也是什麽都不剩了,隻留下一片西瓜地,人們隻靠吃這點西瓜過活,別的什麽都沒了。我們進村時,他們把幾個西瓜拿給我們,說這是他們唯一的食物。
“我回到家鄉。土窖裏住著媽媽、三個小孩子,還有我們家的一條小狗,正在吃煮濱藜。他們把草一樣的濱藜熬熟,不僅自己吃,還給小狗吃。小狗也肯吃……戰前我們家附近有好多夜鶯,戰後足足兩年,誰也沒聽到它們的聲音。整片土地翻了個個兒,象俗話說的,連祖墳都給掘出來了,直到第三年,夜鶯才重新出現。它們先前躲到哪兒去了?無人知曉。過了三年,它們總算回到自己的故鄉來了。原來,人們蓋起了房屋,夜鶯這才肯飛回來。”
在她們麵前日子還長著呢,她們還有女性自身的苦和樂呀。可是一旦發覺有些事兒是無法遺忘的,她們可就總是在頻頻回首中度時光了。
“在戰爭中,是數著日子過,而戰後則是數著年頭過,心裏不斷想著:什麽時候出嫁,什麽時候生第一胎,什麽時候兒子大學畢業、結婚,什麽時候慶祝自己的銀婚,什麽時候孫子出世……這輩子眨眼就過去了。戰爭總共才四年,戰後幾乎過去了四十年,但依然使人感到:戰爭,是我們一半的人生。盡管它隻有四年……”
她們談論兒子姑娘、孫子孫女,談論自己的煩心事兒,自己的疾病。從這方麵看——她們是十分平常的婦女,是母親、奶奶和外婆。可是我仍然相信,我能夠在任何場合,在最擁擠的人群中,在最熱鬧的節日裏,把她們跟所有別的婦女區別開來。
“坐在這桌旁的每個男人都受過一兩次傷。他們現在還活著,也都是兒孫滿堂,這一切不都是經我們的手創造出來的嗎?我們被授予的是很小很小的獎章,但我們是為拯救生命而得到它們的!”——亞歷山得拉·伊萬諾夫娜· 紮依朵娃說完這句話,幹了最後一杯。
在莫斯科的處女墓地,由民間籌資建造了一座紀念碑—一紀念衛國戰爭中英雄的醫務人員。它應該用金子來鑄造!它也確實是用金子鑄造的,不過是另一種金子,最珍貴的金子,即人民的感激,人們的懷念。
第07章 “那經不是我了……”
每個敘述者都有自己的遭遇。也是在那裏,在六十五集團軍老戰士的莫斯科聚會上,我見到了奧爾佳·雅柯夫列夫娜·奧梅爾琴科。大家都穿著春天的裙服,戴著色澤鮮艷的圍巾,唯獨她——依舊穿著全套軍裝。我覺得她的神色有點與眾不同,有一種無法驅除的過去歲月的痕跡,時光並沒有把它磨去多少。我們在這次聚會上成了相識,後來我又專程到波洛茨克去採訪了奧爾佳·雅柯夫列夫娜。
她正在生病,但還是從床上起來了。
“什麽下一次?我們這一代人正在消失……我本想把我在文尼察一個女有的地址給你,我和她曾在一起作過戰。可是昨天我剛剛接到電話——她去世了。戰爭在折我們的壽啊!”
在與老戰士的屢次交談中,我已不止一次體驗到這種隱約的責備:您來晚了!我記得,我先前寫的信中有幾封被退了回來,上麵附言:“查無此人。”她們並不是移居另一座城市,或喬遷新的住宅(這種事也是常有的),而是永訣人世了。一個人的聲音世上消失了,一個人的記憶在世上飄逝了。至於她帶走了什麽,已經無人知曉。
奧爾佳·雅柯夫列夫娜回憶往事時竟出人意料地鎮靜,幾乎不動聲色。—時間我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因為我已經習慣於人們的痛哭流涕。隻有在對方痛哭時,我方能準確地把握住她內心的痛苦所在。而在這雙神情枯澀、色澤褪盡的眸子裏,痛苦似乎埋藏得很深……
奧爾佳·雅柯夫列夫娜·奧梅爾琴科(步兵連衛生指導員)說:
“我母親想讓我跟她一道撤退,她知道我會鑽到前線去的,於是把我綁到一輛大車上,車上堆放著我們家的東西。可是我悄悄扯斷繩子,逃走了,那繩子我至今還保留在身邊。
“大家坐車的坐車,走路的走路。我去哪兒呢?在大街上我遇到了一群姑娘,其中一個人說:‘我們家離這兒不遠,去找我媽媽吧。’我們是在深夜摸到她家的,輕輕敲了敲門。她媽打開門,見了我們破衣爛衫、邋遢骯髒的樣子,喝了一聲:‘站在門口別動!’我們隻好站住。她拖過來幾口大鍋,把我們剝了個精光。我們最後用爐灰洗了頭髮,才爬到火炕上,美美地睡了一大覺。早上,這姑娘的母親燒好了菜湯,用麩皮和馬鈴薯合在一起烤出了麵包。在我們看來,這麵包是多麽可口,菜湯又是多麽鮮美!
“我們就這樣在她家住了四天,她母親供我們吃喝。她給我們吃得並不多,說是你們吃多了會撐死的。第五天,她說:‘你們走吧。’我們剛要出門,女鄰居來了。我們又坐到炕頭上。她母親伸出一個指頭示意,要我們別作聲。她甚至對鄰居都不敢承認女兒回來了。她逢人就說女兒在前線。這是她的女兒,獨生女兒,可她並沒有捨不得自己的親骨肉。她不能原諒女兒跑回家來的恥辱。
“我回到家鄉。土窖裏住著媽媽、三個小孩子,還有我們家的一條小狗,正在吃煮濱藜。他們把草一樣的濱藜熬熟,不僅自己吃,還給小狗吃。小狗也肯吃……戰前我們家附近有好多夜鶯,戰後足足兩年,誰也沒聽到它們的聲音。整片土地翻了個個兒,象俗話說的,連祖墳都給掘出來了,直到第三年,夜鶯才重新出現。它們先前躲到哪兒去了?無人知曉。過了三年,它們總算回到自己的故鄉來了。原來,人們蓋起了房屋,夜鶯這才肯飛回來。”
在她們麵前日子還長著呢,她們還有女性自身的苦和樂呀。可是一旦發覺有些事兒是無法遺忘的,她們可就總是在頻頻回首中度時光了。
“在戰爭中,是數著日子過,而戰後則是數著年頭過,心裏不斷想著:什麽時候出嫁,什麽時候生第一胎,什麽時候兒子大學畢業、結婚,什麽時候慶祝自己的銀婚,什麽時候孫子出世……這輩子眨眼就過去了。戰爭總共才四年,戰後幾乎過去了四十年,但依然使人感到:戰爭,是我們一半的人生。盡管它隻有四年……”
她們談論兒子姑娘、孫子孫女,談論自己的煩心事兒,自己的疾病。從這方麵看——她們是十分平常的婦女,是母親、奶奶和外婆。可是我仍然相信,我能夠在任何場合,在最擁擠的人群中,在最熱鬧的節日裏,把她們跟所有別的婦女區別開來。
“坐在這桌旁的每個男人都受過一兩次傷。他們現在還活著,也都是兒孫滿堂,這一切不都是經我們的手創造出來的嗎?我們被授予的是很小很小的獎章,但我們是為拯救生命而得到它們的!”——亞歷山得拉·伊萬諾夫娜· 紮依朵娃說完這句話,幹了最後一杯。
在莫斯科的處女墓地,由民間籌資建造了一座紀念碑—一紀念衛國戰爭中英雄的醫務人員。它應該用金子來鑄造!它也確實是用金子鑄造的,不過是另一種金子,最珍貴的金子,即人民的感激,人們的懷念。
第07章 “那經不是我了……”
每個敘述者都有自己的遭遇。也是在那裏,在六十五集團軍老戰士的莫斯科聚會上,我見到了奧爾佳·雅柯夫列夫娜·奧梅爾琴科。大家都穿著春天的裙服,戴著色澤鮮艷的圍巾,唯獨她——依舊穿著全套軍裝。我覺得她的神色有點與眾不同,有一種無法驅除的過去歲月的痕跡,時光並沒有把它磨去多少。我們在這次聚會上成了相識,後來我又專程到波洛茨克去採訪了奧爾佳·雅柯夫列夫娜。
她正在生病,但還是從床上起來了。
“什麽下一次?我們這一代人正在消失……我本想把我在文尼察一個女有的地址給你,我和她曾在一起作過戰。可是昨天我剛剛接到電話——她去世了。戰爭在折我們的壽啊!”
在與老戰士的屢次交談中,我已不止一次體驗到這種隱約的責備:您來晚了!我記得,我先前寫的信中有幾封被退了回來,上麵附言:“查無此人。”她們並不是移居另一座城市,或喬遷新的住宅(這種事也是常有的),而是永訣人世了。一個人的聲音世上消失了,一個人的記憶在世上飄逝了。至於她帶走了什麽,已經無人知曉。
奧爾佳·雅柯夫列夫娜回憶往事時竟出人意料地鎮靜,幾乎不動聲色。—時間我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因為我已經習慣於人們的痛哭流涕。隻有在對方痛哭時,我方能準確地把握住她內心的痛苦所在。而在這雙神情枯澀、色澤褪盡的眸子裏,痛苦似乎埋藏得很深……
奧爾佳·雅柯夫列夫娜·奧梅爾琴科(步兵連衛生指導員)說:
“我母親想讓我跟她一道撤退,她知道我會鑽到前線去的,於是把我綁到一輛大車上,車上堆放著我們家的東西。可是我悄悄扯斷繩子,逃走了,那繩子我至今還保留在身邊。
“大家坐車的坐車,走路的走路。我去哪兒呢?在大街上我遇到了一群姑娘,其中一個人說:‘我們家離這兒不遠,去找我媽媽吧。’我們是在深夜摸到她家的,輕輕敲了敲門。她媽打開門,見了我們破衣爛衫、邋遢骯髒的樣子,喝了一聲:‘站在門口別動!’我們隻好站住。她拖過來幾口大鍋,把我們剝了個精光。我們最後用爐灰洗了頭髮,才爬到火炕上,美美地睡了一大覺。早上,這姑娘的母親燒好了菜湯,用麩皮和馬鈴薯合在一起烤出了麵包。在我們看來,這麵包是多麽可口,菜湯又是多麽鮮美!
“我們就這樣在她家住了四天,她母親供我們吃喝。她給我們吃得並不多,說是你們吃多了會撐死的。第五天,她說:‘你們走吧。’我們剛要出門,女鄰居來了。我們又坐到炕頭上。她母親伸出一個指頭示意,要我們別作聲。她甚至對鄰居都不敢承認女兒回來了。她逢人就說女兒在前線。這是她的女兒,獨生女兒,可她並沒有捨不得自己的親骨肉。她不能原諒女兒跑回家來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