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四個人一起把她抬到擔架上,她的身子似乎特別重。我們把所有的小夥子安葬在一起(在那次戰鬥裏我們死了很多人),而把柳芭放在最上麵。我實在無法相信這一事實:她已經不在了,她已經死了。我想:我要從她那兒得到點東西留做紀念。她手上戴著一枚戒指,是什麽質料的,金的還是普通的我都不知道。我把它取了下來,雖然小夥子們都勸我,說你還是不要拿,這是不祥之兆。最後告別時,每個人都按慣例撒上一把土,我也撒了,而且把我自己的戒指也投了下去,投進墳裏,……留給柳芭……我記得她很喜歡我這枚戒指……她的一家人,父親參加了整個戰爭,活著回來了,她哥哥也從戰場上回來了。連男人都活著回來了……而柳邑卻死了……。舒拉·基賽廖娃,是我們幾個當中最漂亮的一個,她是被燒死的。她把重傷員藏在幹草垛裏,敵人開槍掃射,草垛著了火。舒拉本可以逃出來,可那樣就得扔下傷員,而他們誰都動彈不了……結果,傷員全都燒死了,舒拉也和他們一起……
“托妮亞·鮑布柯娃犧牲的詳細經過,我是不久前才剛剛得知的。她是為了掩護情人才被迫擊炮彈片擊中。彈片飛舞時,那真是千鈞一髮嗬……她怎麽還能搶在前頭?她救了彼佳·鮑依切夫斯基中尉的命,她愛著他。這樣,中尉便活了下來。
“三十年後,彼佳·鮑依切夫斯基從克拉斯諾達爾來到莫斯科。在我們前線老戰士的聚會上,他找到了我。這一切都是他告訴我的。我和他一起到了鮑裏索夫,找到了托妮亞犧牲的地點。他從她墳上取回了一把土。後來他寫信給我說,他把這土撒在他自己母親的墳頭上了。‘我有兩個母親,’他這樣寫道,‘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托妮亞,她救了我的性命……’“我們五個姑娘當初—起離開母校,可是隻有我一個人回到了媽媽身邊。我幹嗎要回來呢?夥伴們都死了,而我卻回來了……瞧,她們的照片全掛在這裏。我們一共五個人……
“我到過很多地方,給人講她們的故事……我還親自動手寫……兒子對我說:‘你總是沒功夫。’可是我們前線老兵的聚會我卻回回不拉。不論我人怎樣不舒服,我爬也要爬去……我是為這個活著的……這次的聚會完了,再等下次……”
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突然出乎意料地朗誦起詩來:
我一生歷經了無數事物,
但最最美好的回憶,
莫過於在烈火中搶救同誌,
從死神手裏奪回戰友……
“這是我寫的詩。”她不好意思拙承認,“我在前線就寫詩,現在還在寫。姑娘們可喜歡了……”
這也是件奇事兒,她們中間很多人在前線寫詩,到如今還在用心謄寫,保存在家庭檔案裏——詩歌寫得雖然苯拙,但令人感動,充滿了真誠的情感。我從採訪和多次的會見中,已經養成習慣,看待這種感情就象看待文獻一樣。正是在這感情的文獻中,我聽到了時代的語言,見到了一代人的風貌。
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兩年前,我找到了瓦尼亞·波茲得尼亞柯夫。我們當時都以為他死了,誰知他還活著。他那輛坦克(他是車長)在普羅霍洛夫卡會戰中打掉了德軍的兩輛坦克,他的坦克也被打中起火了。坦克手們全犧牲了,隻剩下瓦尼亞一個人——但失去了雙眼,全身燒傷。我們把他送到醫院裏,大家都以為他活不成了。不料過了三十年,我竟找到了他。還記得,我走上他家那座樓梯時,兩腿直發軟:是他嗎?不會弄錯人吧?他親自開了門,用雙手撫摸著我,辨認著:‘小尼娜,是你嗎?小尼娜,是你嗎?’您想啊,過了這麽多年,他還認得我!
“他母親已經老得不成樣子,他和她一起過活。她和我們一起坐在桌旁,不停地抹著淚。我問她:
“‘您幹嗎還要哭?我們老戰友會麵了,應該高興才對’“她回答我說:
“‘我三個兒子上了戰場。兩個死了,隻有瓦尼亞活著回來了。’“可是她的瓦尼亞的兩隻眼睛沒了……
“我問他:
“‘瓦尼亞,你最後看到的是普羅霍洛夫卡戰場,是坦克大戰……你還記得那一天嗎?’“您猜他是怎麽回答我的?
“‘我隻有一件事感到遺憾:我過早下命令叫全體乘員離了車(而小夥子們後來還是都犧牲了)。不然,我們本可以再打掉一輛德國坦克的……’“這就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憾事……”
我同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的接觸還在繼續,不過已經是書信交往了。我根據錄音帶把她的故事整理出來後,遵照諾言,給她寄了一本去。幾個星期後,從莫斯科來了一包很重的掛號印刷品。我拆開一看,是剪報,文章,和關於衛國戰爭老戰士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維什涅夫斯卡婭的軍事愛國主義貢獻的正式報告。我寄給她的那本資料也郵了回來,裏麵簡直沒剩下什麽了——刪得麵目全非。關於炊事員在大鍋裏洗澡的那段滑稽文字、甚至絲毫無損於她的“叔叔,那邊的叔叔派我給您送來這個”那段,也刪掉了……在寫有米沙故事的那頁紙上,劃了三個憤怒的問號。我不得不解釋說,我需要的不是什麽剪報,而是她的生動講述。
“托妮亞·鮑布柯娃犧牲的詳細經過,我是不久前才剛剛得知的。她是為了掩護情人才被迫擊炮彈片擊中。彈片飛舞時,那真是千鈞一髮嗬……她怎麽還能搶在前頭?她救了彼佳·鮑依切夫斯基中尉的命,她愛著他。這樣,中尉便活了下來。
“三十年後,彼佳·鮑依切夫斯基從克拉斯諾達爾來到莫斯科。在我們前線老戰士的聚會上,他找到了我。這一切都是他告訴我的。我和他一起到了鮑裏索夫,找到了托妮亞犧牲的地點。他從她墳上取回了一把土。後來他寫信給我說,他把這土撒在他自己母親的墳頭上了。‘我有兩個母親,’他這樣寫道,‘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托妮亞,她救了我的性命……’“我們五個姑娘當初—起離開母校,可是隻有我一個人回到了媽媽身邊。我幹嗎要回來呢?夥伴們都死了,而我卻回來了……瞧,她們的照片全掛在這裏。我們一共五個人……
“我到過很多地方,給人講她們的故事……我還親自動手寫……兒子對我說:‘你總是沒功夫。’可是我們前線老兵的聚會我卻回回不拉。不論我人怎樣不舒服,我爬也要爬去……我是為這個活著的……這次的聚會完了,再等下次……”
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突然出乎意料地朗誦起詩來:
我一生歷經了無數事物,
但最最美好的回憶,
莫過於在烈火中搶救同誌,
從死神手裏奪回戰友……
“這是我寫的詩。”她不好意思拙承認,“我在前線就寫詩,現在還在寫。姑娘們可喜歡了……”
這也是件奇事兒,她們中間很多人在前線寫詩,到如今還在用心謄寫,保存在家庭檔案裏——詩歌寫得雖然苯拙,但令人感動,充滿了真誠的情感。我從採訪和多次的會見中,已經養成習慣,看待這種感情就象看待文獻一樣。正是在這感情的文獻中,我聽到了時代的語言,見到了一代人的風貌。
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兩年前,我找到了瓦尼亞·波茲得尼亞柯夫。我們當時都以為他死了,誰知他還活著。他那輛坦克(他是車長)在普羅霍洛夫卡會戰中打掉了德軍的兩輛坦克,他的坦克也被打中起火了。坦克手們全犧牲了,隻剩下瓦尼亞一個人——但失去了雙眼,全身燒傷。我們把他送到醫院裏,大家都以為他活不成了。不料過了三十年,我竟找到了他。還記得,我走上他家那座樓梯時,兩腿直發軟:是他嗎?不會弄錯人吧?他親自開了門,用雙手撫摸著我,辨認著:‘小尼娜,是你嗎?小尼娜,是你嗎?’您想啊,過了這麽多年,他還認得我!
“他母親已經老得不成樣子,他和她一起過活。她和我們一起坐在桌旁,不停地抹著淚。我問她:
“‘您幹嗎還要哭?我們老戰友會麵了,應該高興才對’“她回答我說:
“‘我三個兒子上了戰場。兩個死了,隻有瓦尼亞活著回來了。’“可是她的瓦尼亞的兩隻眼睛沒了……
“我問他:
“‘瓦尼亞,你最後看到的是普羅霍洛夫卡戰場,是坦克大戰……你還記得那一天嗎?’“您猜他是怎麽回答我的?
“‘我隻有一件事感到遺憾:我過早下命令叫全體乘員離了車(而小夥子們後來還是都犧牲了)。不然,我們本可以再打掉一輛德國坦克的……’“這就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憾事……”
我同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的接觸還在繼續,不過已經是書信交往了。我根據錄音帶把她的故事整理出來後,遵照諾言,給她寄了一本去。幾個星期後,從莫斯科來了一包很重的掛號印刷品。我拆開一看,是剪報,文章,和關於衛國戰爭老戰士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維什涅夫斯卡婭的軍事愛國主義貢獻的正式報告。我寄給她的那本資料也郵了回來,裏麵簡直沒剩下什麽了——刪得麵目全非。關於炊事員在大鍋裏洗澡的那段滑稽文字、甚至絲毫無損於她的“叔叔,那邊的叔叔派我給您送來這個”那段,也刪掉了……在寫有米沙故事的那頁紙上,劃了三個憤怒的問號。我不得不解釋說,我需要的不是什麽剪報,而是她的生動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