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採訪一個人總是在我進入他家之前,在我打開活頁夾、錄音機之前就開始了。這院子的情景和電話裏那種驚奇的嗓音,已經在我想像中的人物肖像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您來了?馬上要到我家?您在老戰士協會裏什麽也沒搞清楚?可是關於我的全部材料都在他們那兒呀!”我一路上緊張地思索著,猜測著。我的幼稚想法的可靠性每次都經受到生活的考驗,生活對它們毫不寬容。
一位個子不高、體態豐滿的女人開了門。她象男人那樣,朝我伸出一隻手表示歡迎。一個小孫子拽著她的另一隻手。從這孩子的沉著鎮靜,便可猜出她的家人已經習慣了陌生人的頻繁來訪。
尼娜·雅柯夫列夫娜把我請進她的房間。
“很遺憾,您沒有預先說—聲,我沒有做準備……”
“或許,不準備更好。記住的是最生動最精彩的……”
“我有一些剪報。關於我們三十二坦克旅,人們有很多報導。我去把這些材料拿給您看……”
房間很寬敞,就象許多辦公室那樣。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書籍(大部分是回憶錄);很多放大的戰時留影;在一支鹿角上掛著一頂坦克帽,在一張光滑的小茶幾上擺著一排小小的坦克模型,每個小坦克上都帶有贈與者寫的小標籤:“某部隊全體官兵贈”、“坦克學校學員贈”……在沙發上,我旁邊“坐著”三個布娃娃——穿著清一色的軍裝。就連窗帷和房間的壁紙也都是保護色的。
“我的女鄰居們都很奇怪:‘你怎麽搞了個軍事陳列室啊?’而我生活裏卻不能沒有這些。”尼娜·雅柯夫列夫娜說。
她把孫子打發到隔壁房間去後,我打開了錄音機。
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維什涅夫斯卡婭(準尉,坦克營衛生指導員)說:
“坦克兵部隊本來不肯收女兵,甚至可以說根本不予考慮。那我是怎麽進去的呢?我家住在加裏寧州的科納柯沃市。那時我剛剛通過考試,從八年級升到九年級,還不懂戰爭是怎麽回事,它對於我們還象是一種遊戲。我們充滿了好奇……
“那時我們家住的是公寓,裏麵住著好多人家,每天都有人上戰場,彼佳叔叔,瓦夏叔叔……大家去送他們,好奇心強烈地折磨著我們這些孩子,我們一直跟他們走到火車站。當樂曲奏起來時,婦女們嚎啕大哭——這一切都沒使我們害怕,相反,卻把我們逗笑了。我們嚮往的,首先是能坐上火車到外麵跑跑。在我們看來,戰爭是在很遙遠的地方。比如說我吧,喜歡軍裝上的紐扣,它們那麽閃閃發亮。盡管我已經到救護訓練班學習去了,可仍象是在做遊戲……
“後來學校停課了,動員我們去修築防禦工事,住在荒郊野外的棚屋裏。我們甚至為比感到驕傲,因為我們總算開始做一些與戰爭有關的事情了。我們被編入弱勞力營,從早晨八點幹到晚上八點,一天幹十二個鍾頭,挖防坦克壕。我們全是些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和男孩子……有一次,正在幹活中,我們突然聽到一種聲音。有人高喊:‘空襲——!’又有人叫著:‘德國人——!’大人們急忙跑開躲避,而我們卻覺得很有趣,想看看德國飛機是什麽模樣,德國人又是什麽模樣。飛機從我們頭頂飛過去,什麽都沒看清楚。過了一會兒,飛機又轉了回來,這回飛得很低,我們看清了上麵的黑十字,不過仍然是一點兒恐懼都沒有,隻有好奇。突然,飛機上的機槍口冒火了,開始了猛烈掃射。我們親眼看著平時在一起學習、幹活的小夥伴們倒了下去,頓時驚得目瞪口呆。我們怎麽也弄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我們繼續站著,看著。成年人向我們撲過來,把我們按倒在地上,可我們還是一點兒都不害怕……
“很快,德國人離我們的城市非常近了,隻有十來公裏。我和姑娘們—起跑倒兵役委員會去,說我們也要去保衛祖國,沒有任何人能代替我們。結果,我們沒有全部被收下,隻收下了有耐力、有氣力的姑娘,當然首先得要年滿十八歲。有個大尉在給坦克部隊挑女兵。不用說,他對我不屑一顧,因為我隻有十七歲,還小。
“要是步兵受了傷,通常倒在地上,’他向我解釋著,‘你可以爬到他跟前,就地包紮,或者背回掩蔽部。坦克兵就不是那麽回事了……要是他在坦克內負了傷,就必須把他從艙口裏麵背出來。難道你能背動這樣的壯小夥子?你知道嗎,坦克兵個個都是大塊頭!在你要往坦克上爬時,四麵八方都在朝它開火,子彈、炮彈皮到處飛。你知道坦克燃燒是怎麽回事嗎?’“‘難道我不是跟大夥兒一樣的共青團員?’——我差點要哭出來了。
“‘當然,你已是共青團員。可是你太小了……’“和我在同一學校和同一救護訓練班學習過的女友們——她們確實是高高大大、體格強壯的姑娘一—都被招走了。我感到很委屈,她們都要走了,我卻要留下來。
“我去為朋友們送行。當然,我什麽都沒對父母說。姑娘們很同情我,同時也捨不得分手,於是她們把我藏在帆布裏麵。我們乘坐敞篷的噸半卡車往前方開去。大家都紮著各式各樣的頭巾:有黑色的,藍色的,還有紅色的!舒拉·基賽廖娃甚至把吉他也帶上了。卡車向前行駛,我們已看到戰壕了。戰士們看到我們,大叫大嚷:‘演員來了!女演員來了!’我們好象受到了莫大侮辱,我們是到前線打仗的,可是他們竟然說我們是什麽‘演員’!
一位個子不高、體態豐滿的女人開了門。她象男人那樣,朝我伸出一隻手表示歡迎。一個小孫子拽著她的另一隻手。從這孩子的沉著鎮靜,便可猜出她的家人已經習慣了陌生人的頻繁來訪。
尼娜·雅柯夫列夫娜把我請進她的房間。
“很遺憾,您沒有預先說—聲,我沒有做準備……”
“或許,不準備更好。記住的是最生動最精彩的……”
“我有一些剪報。關於我們三十二坦克旅,人們有很多報導。我去把這些材料拿給您看……”
房間很寬敞,就象許多辦公室那樣。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書籍(大部分是回憶錄);很多放大的戰時留影;在一支鹿角上掛著一頂坦克帽,在一張光滑的小茶幾上擺著一排小小的坦克模型,每個小坦克上都帶有贈與者寫的小標籤:“某部隊全體官兵贈”、“坦克學校學員贈”……在沙發上,我旁邊“坐著”三個布娃娃——穿著清一色的軍裝。就連窗帷和房間的壁紙也都是保護色的。
“我的女鄰居們都很奇怪:‘你怎麽搞了個軍事陳列室啊?’而我生活裏卻不能沒有這些。”尼娜·雅柯夫列夫娜說。
她把孫子打發到隔壁房間去後,我打開了錄音機。
尼娜·雅柯夫列夫娜·維什涅夫斯卡婭(準尉,坦克營衛生指導員)說:
“坦克兵部隊本來不肯收女兵,甚至可以說根本不予考慮。那我是怎麽進去的呢?我家住在加裏寧州的科納柯沃市。那時我剛剛通過考試,從八年級升到九年級,還不懂戰爭是怎麽回事,它對於我們還象是一種遊戲。我們充滿了好奇……
“那時我們家住的是公寓,裏麵住著好多人家,每天都有人上戰場,彼佳叔叔,瓦夏叔叔……大家去送他們,好奇心強烈地折磨著我們這些孩子,我們一直跟他們走到火車站。當樂曲奏起來時,婦女們嚎啕大哭——這一切都沒使我們害怕,相反,卻把我們逗笑了。我們嚮往的,首先是能坐上火車到外麵跑跑。在我們看來,戰爭是在很遙遠的地方。比如說我吧,喜歡軍裝上的紐扣,它們那麽閃閃發亮。盡管我已經到救護訓練班學習去了,可仍象是在做遊戲……
“後來學校停課了,動員我們去修築防禦工事,住在荒郊野外的棚屋裏。我們甚至為比感到驕傲,因為我們總算開始做一些與戰爭有關的事情了。我們被編入弱勞力營,從早晨八點幹到晚上八點,一天幹十二個鍾頭,挖防坦克壕。我們全是些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和男孩子……有一次,正在幹活中,我們突然聽到一種聲音。有人高喊:‘空襲——!’又有人叫著:‘德國人——!’大人們急忙跑開躲避,而我們卻覺得很有趣,想看看德國飛機是什麽模樣,德國人又是什麽模樣。飛機從我們頭頂飛過去,什麽都沒看清楚。過了一會兒,飛機又轉了回來,這回飛得很低,我們看清了上麵的黑十字,不過仍然是一點兒恐懼都沒有,隻有好奇。突然,飛機上的機槍口冒火了,開始了猛烈掃射。我們親眼看著平時在一起學習、幹活的小夥伴們倒了下去,頓時驚得目瞪口呆。我們怎麽也弄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我們繼續站著,看著。成年人向我們撲過來,把我們按倒在地上,可我們還是一點兒都不害怕……
“很快,德國人離我們的城市非常近了,隻有十來公裏。我和姑娘們—起跑倒兵役委員會去,說我們也要去保衛祖國,沒有任何人能代替我們。結果,我們沒有全部被收下,隻收下了有耐力、有氣力的姑娘,當然首先得要年滿十八歲。有個大尉在給坦克部隊挑女兵。不用說,他對我不屑一顧,因為我隻有十七歲,還小。
“要是步兵受了傷,通常倒在地上,’他向我解釋著,‘你可以爬到他跟前,就地包紮,或者背回掩蔽部。坦克兵就不是那麽回事了……要是他在坦克內負了傷,就必須把他從艙口裏麵背出來。難道你能背動這樣的壯小夥子?你知道嗎,坦克兵個個都是大塊頭!在你要往坦克上爬時,四麵八方都在朝它開火,子彈、炮彈皮到處飛。你知道坦克燃燒是怎麽回事嗎?’“‘難道我不是跟大夥兒一樣的共青團員?’——我差點要哭出來了。
“‘當然,你已是共青團員。可是你太小了……’“和我在同一學校和同一救護訓練班學習過的女友們——她們確實是高高大大、體格強壯的姑娘一—都被招走了。我感到很委屈,她們都要走了,我卻要留下來。
“我去為朋友們送行。當然,我什麽都沒對父母說。姑娘們很同情我,同時也捨不得分手,於是她們把我藏在帆布裏麵。我們乘坐敞篷的噸半卡車往前方開去。大家都紮著各式各樣的頭巾:有黑色的,藍色的,還有紅色的!舒拉·基賽廖娃甚至把吉他也帶上了。卡車向前行駛,我們已看到戰壕了。戰士們看到我們,大叫大嚷:‘演員來了!女演員來了!’我們好象受到了莫大侮辱,我們是到前線打仗的,可是他們竟然說我們是什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