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她來到大街上。此刻,我實在無法恢復自己原來的心情了,因為她的這番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從戰場上,就算你能活著回來,心情也總是痛苦的。現在我常常在想:傷了胳膊,或傷了腿都沒關係。但傷了心靈……那就痛苦極了……要知道,我們離家時都還是些小丫頭……我們是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
我唯一的罪過就是,
活著從戰場上歸來,
這並不是因為我能夠,
卻沒有救回那些必死的人們。
他們——老的老,小的小——
永遠地留在了死神身邊,
但我終究,終究,終究……
這是亞歷山大 特瓦爾多夫斯基寫的詩。他那“終究,終究,終究……”的詩句至盡還常常扣擊著我的心靈。我還要繼續尋訪前線女戰士們,要把她們的故事寫滿幾十個筆記本,統統錄到我的磁帶上。我要和她們一起痛苦,一起希望。請相信吧,我會發現另一種戰爭的。因為我們過去對戰爭既了解得太多,又了解得太少了……
第02章 “再長長吧,姑娘……你們還嫩呢”
我瀏覽著一篇篇的錄音“摘錄”稿,讀著一封封來信,試圖想像:她們。這些在四一年跟著撤退部隊一起離家出走,圍著兵役委員會百般糾纏,幼稚地不顧一切地為自己增加一兩歲,一心想上前線的女孩子,到底是怎樣的人?據她們自己回憶,當時她們的年個十時億年 世界一夜之間便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往事:那一切仿佛還在昨天,最後一次課堂鈴聲,為畢業舞會準備的新連衣裙,假期,初戀,對未來的幻想……另一部分是戰爭,被稱作戰爭的那一部分首先就讓她們遇到不容迴避的選擇。而對她們中間許多人來說,選擇生死竟如呼吸那樣簡單。
我試圖設想,倘若這種選擇擺在我的麵前,我又會怎樣。於是我用另一種目光來打量我的防哪個件:心愛的書籍,唱片,正柔和地照亮著我的檯燈,隔壁傳來的我所熟悉的母親的鼾聲……我的這一切都得喪失啊。這時我便不那麽急於複述什麽生死選擇不過象“呼吸一樣簡單”了,盡管當時她們就是這樣的。更何況現在的我比當初那些姑娘要大許多呢……
莫斯科人季娜伊達 伊萬諾夫娜 帕爾申娜(列兵,通信兵)在信中說:“……我是誌願上前線的。幹嗎不上呢?大家都去……整天渴望的就是撒謊能夠前線……別的念頭全沒有……”
我到熱烈茲諾沃德斯克去休假(不過開了頭的工作是到哪兒都放不下的),在那裏我十分偶然地認識了納塔莉 伊萬諾夫娜 謝爾蓋耶娃(列兵,衛生員)。她有聲有色地對我講述了她家裏的事情:
“我家有八個孩子,前麵四個是女孩,我是老大。戰爭在進行。德國鬼子已經逼近莫斯科……有一天,爸爸現在回來,他流著淚說:‘我以前都為自己的孩子都是姑娘感到驕傲,都是漂漂亮亮的……可是如今,家家都有人上前線,緯度我們家沒有……我老了,熱不會要我。你們呢,都是丫頭,而男孩子呢,又太小……’那時我們全家真難過。”
“後來上麵辦護士培訓班,父親趕緊把我和一個妹妹送去。他逢人就說:‘這是我為戰爭所作的最大貢獻了……’”
象這種情況遠不是個別的。西瓦什斯科耶市的安東尼娜 馬克西莫娜 克尼亞節娃(下士,通信兵)在來信中也這樣寫到:“我家沒有男孩子,隻有五個女孩。母親和我們一起疏散到史達林格勒。史達林格勒被圍困時,我們便自願上了前線……全上了前線,整個家庭!一個媽媽,五個女兒。父親早就參戰了……”
世界上沒有什麽比這種母性的犧牲精神更高尚的了,可是誰能夠明察母親的拳拳之心,領悟其中的含義呢?
“我們大家隻有一個願望:到兵役委員會去,申請上前線。”明斯克人達吉楊娜 謝苗諾娃(中士,調度員)回憶說。“我們到了兵役委員會,可是那兒的人對我們說:‘再長長吧,姑娘們……你們還嫩呢……’我們當時都隻有十六七歲……”
“不過我還是達到了目的。他們把我收下了。我本想和女友進狙擊學校的,可是人家告訴我們:‘隻能讓你們當調度員,而且沒工夫讓你們學習。’我們要乘火車走了,媽媽一連好幾天守在車站。看到我們上了車,她趕緊跑過來,把餡餅和十幾個雞蛋塞給我,然後就暈倒了……”
葉夫羅西尼亞 格裏戈裏葉夫娜 勃柳斯(大尉 醫生)回憶說:
“我們家全是女孩——四個小姑娘。上前線的就我一個。爸爸幸福極了,因為他有女兒上了戰場,女兒去保衛祖國了。那天,爸爸一大清早就跑到兵役委員會去,給我領取入伍通知書,又專門趕大早返回來,想讓全村人都知道……
葉夫蓋尼亞 謝兒格耶夫娜 薩普洛諾娃(近衛軍中士 航空機械員)離開故鄉葉列茨上了前線。她一輩子都忘不了那一天:
“我央求媽媽,千萬別哭。那天雖然是白天,可是天黑沉沉的四下一片哭聲。我們的母親們都在為自己的女兒送行,她們簡直不是在哭,而是在嚎啕大叫了。我媽媽倒沒哭,她呆呆地站著,象塊石頭。難道她真捨得我走嗎?不,她是在控製自己,她怕我突然大哭起來。我是她最小的女兒,家裏人都寵著我。而此時,我頭髮理得象個男孩,一身軍裝。媽媽和爸爸起初都不肯放我上前線,但我那時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上前線,上前線,上前線!跟你說吧,現在掛在博物館裏的那些宣傳畫,象《祖國母親在召喚你》,《你為前線做了什麽?》,當時對我影響可大了。我認定了,在這兒,在後方,隻有年長一些的婦女才可以留下,而我,說什麽也得到前方去。
我唯一的罪過就是,
活著從戰場上歸來,
這並不是因為我能夠,
卻沒有救回那些必死的人們。
他們——老的老,小的小——
永遠地留在了死神身邊,
但我終究,終究,終究……
這是亞歷山大 特瓦爾多夫斯基寫的詩。他那“終究,終究,終究……”的詩句至盡還常常扣擊著我的心靈。我還要繼續尋訪前線女戰士們,要把她們的故事寫滿幾十個筆記本,統統錄到我的磁帶上。我要和她們一起痛苦,一起希望。請相信吧,我會發現另一種戰爭的。因為我們過去對戰爭既了解得太多,又了解得太少了……
第02章 “再長長吧,姑娘……你們還嫩呢”
我瀏覽著一篇篇的錄音“摘錄”稿,讀著一封封來信,試圖想像:她們。這些在四一年跟著撤退部隊一起離家出走,圍著兵役委員會百般糾纏,幼稚地不顧一切地為自己增加一兩歲,一心想上前線的女孩子,到底是怎樣的人?據她們自己回憶,當時她們的年個十時億年 世界一夜之間便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往事:那一切仿佛還在昨天,最後一次課堂鈴聲,為畢業舞會準備的新連衣裙,假期,初戀,對未來的幻想……另一部分是戰爭,被稱作戰爭的那一部分首先就讓她們遇到不容迴避的選擇。而對她們中間許多人來說,選擇生死竟如呼吸那樣簡單。
我試圖設想,倘若這種選擇擺在我的麵前,我又會怎樣。於是我用另一種目光來打量我的防哪個件:心愛的書籍,唱片,正柔和地照亮著我的檯燈,隔壁傳來的我所熟悉的母親的鼾聲……我的這一切都得喪失啊。這時我便不那麽急於複述什麽生死選擇不過象“呼吸一樣簡單”了,盡管當時她們就是這樣的。更何況現在的我比當初那些姑娘要大許多呢……
莫斯科人季娜伊達 伊萬諾夫娜 帕爾申娜(列兵,通信兵)在信中說:“……我是誌願上前線的。幹嗎不上呢?大家都去……整天渴望的就是撒謊能夠前線……別的念頭全沒有……”
我到熱烈茲諾沃德斯克去休假(不過開了頭的工作是到哪兒都放不下的),在那裏我十分偶然地認識了納塔莉 伊萬諾夫娜 謝爾蓋耶娃(列兵,衛生員)。她有聲有色地對我講述了她家裏的事情:
“我家有八個孩子,前麵四個是女孩,我是老大。戰爭在進行。德國鬼子已經逼近莫斯科……有一天,爸爸現在回來,他流著淚說:‘我以前都為自己的孩子都是姑娘感到驕傲,都是漂漂亮亮的……可是如今,家家都有人上前線,緯度我們家沒有……我老了,熱不會要我。你們呢,都是丫頭,而男孩子呢,又太小……’那時我們全家真難過。”
“後來上麵辦護士培訓班,父親趕緊把我和一個妹妹送去。他逢人就說:‘這是我為戰爭所作的最大貢獻了……’”
象這種情況遠不是個別的。西瓦什斯科耶市的安東尼娜 馬克西莫娜 克尼亞節娃(下士,通信兵)在來信中也這樣寫到:“我家沒有男孩子,隻有五個女孩。母親和我們一起疏散到史達林格勒。史達林格勒被圍困時,我們便自願上了前線……全上了前線,整個家庭!一個媽媽,五個女兒。父親早就參戰了……”
世界上沒有什麽比這種母性的犧牲精神更高尚的了,可是誰能夠明察母親的拳拳之心,領悟其中的含義呢?
“我們大家隻有一個願望:到兵役委員會去,申請上前線。”明斯克人達吉楊娜 謝苗諾娃(中士,調度員)回憶說。“我們到了兵役委員會,可是那兒的人對我們說:‘再長長吧,姑娘們……你們還嫩呢……’我們當時都隻有十六七歲……”
“不過我還是達到了目的。他們把我收下了。我本想和女友進狙擊學校的,可是人家告訴我們:‘隻能讓你們當調度員,而且沒工夫讓你們學習。’我們要乘火車走了,媽媽一連好幾天守在車站。看到我們上了車,她趕緊跑過來,把餡餅和十幾個雞蛋塞給我,然後就暈倒了……”
葉夫羅西尼亞 格裏戈裏葉夫娜 勃柳斯(大尉 醫生)回憶說:
“我們家全是女孩——四個小姑娘。上前線的就我一個。爸爸幸福極了,因為他有女兒上了戰場,女兒去保衛祖國了。那天,爸爸一大清早就跑到兵役委員會去,給我領取入伍通知書,又專門趕大早返回來,想讓全村人都知道……
葉夫蓋尼亞 謝兒格耶夫娜 薩普洛諾娃(近衛軍中士 航空機械員)離開故鄉葉列茨上了前線。她一輩子都忘不了那一天:
“我央求媽媽,千萬別哭。那天雖然是白天,可是天黑沉沉的四下一片哭聲。我們的母親們都在為自己的女兒送行,她們簡直不是在哭,而是在嚎啕大叫了。我媽媽倒沒哭,她呆呆地站著,象塊石頭。難道她真捨得我走嗎?不,她是在控製自己,她怕我突然大哭起來。我是她最小的女兒,家裏人都寵著我。而此時,我頭髮理得象個男孩,一身軍裝。媽媽和爸爸起初都不肯放我上前線,但我那時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上前線,上前線,上前線!跟你說吧,現在掛在博物館裏的那些宣傳畫,象《祖國母親在召喚你》,《你為前線做了什麽?》,當時對我影響可大了。我認定了,在這兒,在後方,隻有年長一些的婦女才可以留下,而我,說什麽也得到前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