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新陣地大約有1800米的正麵,從右到左坡度上升了150米,陣地前方布置了堅固的鐵絲網和其他障礙設施,有一道鐵絲網晚上甚至會通電。當然,憑藉我們的兵力,沿著這麽寬的正麵,是無法布置連續性的防禦陣地的。因此,我們強化了陣地上的幾座堅固據點,把它們變成小型堡壘,在裏麵儲存了充足的彈藥、口糧和飲用水,希望利用它們形成交叉火力,控製整個陣地。我吸取了在阿戈訥戰場獲得的經驗教訓,要求連裏的每個掩體都必須有兩個出口,頂蓋也要特別加固。
與阿戈訥不同的是,敵人陣地與我們的間隔遠遠大於手榴彈的投擲距離,而且之間還有大量林木阻擋。隻有在陣地右翼和中央一段被叫作“法國佬山頭”的地方,雙方的距離才在100米之內。
除了偶爾幾發炮彈或子彈的騷擾外,對麵的敵人幾乎沒什麽動靜。事實上,這段時間給我們造成最大麻煩的不是敵人,而是當地惡劣的氣候。在春、夏這兩個相對比較舒服的季節裏,我們抓緊時間熟悉了自己鎮守的那些被命名為“小南方”“鞭子”“泡菜頭”和“鳥地方”的陣地,還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對為數眾多的預備軍官進行了強化訓練。
9月,我的連隊進入了希爾森山脊北麵山坡上朝向法軍的暴露陣地。法國人近在眼前,他們的大炮和小炮每天3次“照顧”著我們,這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第二節 突襲“鬆樹瘤”陣地
1916年10月上旬,山地營的幾個連隊接到了對敵方實施突襲抓俘虜的命令,其中當然也包括第2連。基於在阿戈訥的實戰經驗,我知道這項任務的危險性高、成功率低,而且通常會付出很高的傷亡。有鑑於此,我並不想讓我的士兵去白白送死。可是命令就是命令,我隻好全心全意投身在這項計劃上。
首先,為了摸清接近敵人的最佳路線,我帶著布特勒和科馬兩名副班長前去偵察。我們匍匐著爬過高大濃密的杉樹林,向法軍的一個哨所前進。這個哨所設置在一條通向敵軍陣地的林間小路的上端,那裏長滿了高大的雜草,穿越它時必須謹慎萬分,因為我們距離敵軍僅有50米。這之後,我們滑進一條溝裏,緩慢向上移動,在不驚動敵人的情況下,用鉗子剪斷鐵絲網,這可真是一件讓人汗流浹背的苦差事。這時夜幕已經悄悄降臨,我們可以聽到法軍在哨所周圍走動的聲音,卻看不到他們。由於隻能剪斷鐵絲網很少的一部分,整個通過過程相當緩慢。終於,我們抵達了敵軍陣地障礙區的中央。這時,法軍哨兵似乎有些不耐煩,咳了幾聲,清了清嗓子。他是害怕了呢,還是已經發現了我們?如果他現在朝溝裏扔顆手榴彈,那我們3個註定是要歸西了!更糟糕的是,我們對此毫無辦法,因為我們必須一動不動,更別說自衛了。我們能做的隻有屏住呼吸,祈禱著這個緊張的時刻快點兒過去。
等到哨兵再次平靜下來,我們就開始撤退,這時的天色已經完全暗了。在回程的路上,我們不小心弄斷了幾根樹枝,這個不經意的舉動馬上引起了敵人注意,他們瞬間戒備了起來。法軍用各種輕武器向陣地的間隙盲射了好幾分鍾,逼得我們隻能緊緊地貼著地麵,讓敵人的子彈從我們頭上掠過。當一切沉寂下來之後,我們才能繼續自己的歸途,最終總算有驚無險地爬了回去。這次偵察,充分說明了在林地戰場突襲敵人的困難程度。
第二天,我開始推演攻擊這個陣地的可行性,還把這塊陣地命名為“鬆樹瘤”(pree?konb)。我認為利用夜色掩護行動對我們比較有利,因為我們可以沿著長滿雜草的小路,悄悄摸到敵人陣地的障礙地帶。麻煩的是,這個障礙地帶由3道相互獨立的鐵絲網構成,要剪斷它們得花上好幾個小時,而且我們必須在距離敵人戰壕不到150米的位置上完成這一切。我們又連續偵察了幾天幾夜,才最終確定了攻擊“鬆樹瘤”的兩個預定發起點,一處是位於空地中間的隱蔽位置,另一處位於一座岩石台左側60米處。這兩個地方隱蔽性佳,並有利於對周圍地域進行觀測和射擊,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這段陣地上很少遭到敵人機槍火力的射擊。
除此之外,要在這樣完全沒有隱蔽的草地上行動,隻能選在暗無星光的情況下進行。
接下來的幾個晝夜,我們仔細研究了接近“鬆樹瘤”陣地的路線,以及準備攻擊的這兩個法軍前哨衛兵的活動規律。在偵察行動中,我們必須非常小心謹慎,以免讓敵軍對我們即將發起的突襲行動有所察覺。
最後,我依據偵察結果擬定了行動方案。這次,我不打算再悄悄地溜進敵軍陣地,而是想從兩個哨所中間的空隙越過鐵絲網地帶。在進入法軍戰壕之後,最好是從側翼,甚至是從後方發起攻擊。這次突擊大約需要20名士兵,因為我們抵達敵軍陣地後就得分頭行動,還要考慮守軍所能採取的反應,必須有充足的人手應對各種情況。我在兩個敵軍哨所的前方各安排了一個破障小組,他們將用匍匐前進的方式到達鐵絲網邊緣待命,等到進入法軍陣地的突擊小組發起行動後,再根據約定的信號徹底破壞鐵絲網,並掩護我們在完成行動後撤回。我在戰壕裏配合作戰地圖向屬下的軍官說明了任務,並且一起討論了這個突擊計劃。之後,各個任務組開始在陣地後方按計劃實施預演。
與阿戈訥不同的是,敵人陣地與我們的間隔遠遠大於手榴彈的投擲距離,而且之間還有大量林木阻擋。隻有在陣地右翼和中央一段被叫作“法國佬山頭”的地方,雙方的距離才在100米之內。
除了偶爾幾發炮彈或子彈的騷擾外,對麵的敵人幾乎沒什麽動靜。事實上,這段時間給我們造成最大麻煩的不是敵人,而是當地惡劣的氣候。在春、夏這兩個相對比較舒服的季節裏,我們抓緊時間熟悉了自己鎮守的那些被命名為“小南方”“鞭子”“泡菜頭”和“鳥地方”的陣地,還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對為數眾多的預備軍官進行了強化訓練。
9月,我的連隊進入了希爾森山脊北麵山坡上朝向法軍的暴露陣地。法國人近在眼前,他們的大炮和小炮每天3次“照顧”著我們,這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第二節 突襲“鬆樹瘤”陣地
1916年10月上旬,山地營的幾個連隊接到了對敵方實施突襲抓俘虜的命令,其中當然也包括第2連。基於在阿戈訥的實戰經驗,我知道這項任務的危險性高、成功率低,而且通常會付出很高的傷亡。有鑑於此,我並不想讓我的士兵去白白送死。可是命令就是命令,我隻好全心全意投身在這項計劃上。
首先,為了摸清接近敵人的最佳路線,我帶著布特勒和科馬兩名副班長前去偵察。我們匍匐著爬過高大濃密的杉樹林,向法軍的一個哨所前進。這個哨所設置在一條通向敵軍陣地的林間小路的上端,那裏長滿了高大的雜草,穿越它時必須謹慎萬分,因為我們距離敵軍僅有50米。這之後,我們滑進一條溝裏,緩慢向上移動,在不驚動敵人的情況下,用鉗子剪斷鐵絲網,這可真是一件讓人汗流浹背的苦差事。這時夜幕已經悄悄降臨,我們可以聽到法軍在哨所周圍走動的聲音,卻看不到他們。由於隻能剪斷鐵絲網很少的一部分,整個通過過程相當緩慢。終於,我們抵達了敵軍陣地障礙區的中央。這時,法軍哨兵似乎有些不耐煩,咳了幾聲,清了清嗓子。他是害怕了呢,還是已經發現了我們?如果他現在朝溝裏扔顆手榴彈,那我們3個註定是要歸西了!更糟糕的是,我們對此毫無辦法,因為我們必須一動不動,更別說自衛了。我們能做的隻有屏住呼吸,祈禱著這個緊張的時刻快點兒過去。
等到哨兵再次平靜下來,我們就開始撤退,這時的天色已經完全暗了。在回程的路上,我們不小心弄斷了幾根樹枝,這個不經意的舉動馬上引起了敵人注意,他們瞬間戒備了起來。法軍用各種輕武器向陣地的間隙盲射了好幾分鍾,逼得我們隻能緊緊地貼著地麵,讓敵人的子彈從我們頭上掠過。當一切沉寂下來之後,我們才能繼續自己的歸途,最終總算有驚無險地爬了回去。這次偵察,充分說明了在林地戰場突襲敵人的困難程度。
第二天,我開始推演攻擊這個陣地的可行性,還把這塊陣地命名為“鬆樹瘤”(pree?konb)。我認為利用夜色掩護行動對我們比較有利,因為我們可以沿著長滿雜草的小路,悄悄摸到敵人陣地的障礙地帶。麻煩的是,這個障礙地帶由3道相互獨立的鐵絲網構成,要剪斷它們得花上好幾個小時,而且我們必須在距離敵人戰壕不到150米的位置上完成這一切。我們又連續偵察了幾天幾夜,才最終確定了攻擊“鬆樹瘤”的兩個預定發起點,一處是位於空地中間的隱蔽位置,另一處位於一座岩石台左側60米處。這兩個地方隱蔽性佳,並有利於對周圍地域進行觀測和射擊,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這段陣地上很少遭到敵人機槍火力的射擊。
除此之外,要在這樣完全沒有隱蔽的草地上行動,隻能選在暗無星光的情況下進行。
接下來的幾個晝夜,我們仔細研究了接近“鬆樹瘤”陣地的路線,以及準備攻擊的這兩個法軍前哨衛兵的活動規律。在偵察行動中,我們必須非常小心謹慎,以免讓敵軍對我們即將發起的突襲行動有所察覺。
最後,我依據偵察結果擬定了行動方案。這次,我不打算再悄悄地溜進敵軍陣地,而是想從兩個哨所中間的空隙越過鐵絲網地帶。在進入法軍戰壕之後,最好是從側翼,甚至是從後方發起攻擊。這次突擊大約需要20名士兵,因為我們抵達敵軍陣地後就得分頭行動,還要考慮守軍所能採取的反應,必須有充足的人手應對各種情況。我在兩個敵軍哨所的前方各安排了一個破障小組,他們將用匍匐前進的方式到達鐵絲網邊緣待命,等到進入法軍陣地的突擊小組發起行動後,再根據約定的信號徹底破壞鐵絲網,並掩護我們在完成行動後撤回。我在戰壕裏配合作戰地圖向屬下的軍官說明了任務,並且一起討論了這個突擊計劃。之後,各個任務組開始在陣地後方按計劃實施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