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古羅馬軍隊的布陣堪稱一絕,隻要武士們能在開闊場地擺開陣勢,對陣者便鮮有匹敵者。在與北非迦太基的對決中,羅馬統帥西庇阿又建立了步騎兵交替攻擊的布陣戰術。伯克認為這種戰術既合理又簡單,完全可以套用到現代海戰中來。
對軍事家而言,戰史就是最鮮活的戰術課本,伯克由此擬訂了一個類似於古羅馬戰法的作戰方案。但在出擊前夕,他被調任至更高一級的職務,陰錯陽差,失去了在實戰中檢驗自己戰術理論的機會。
幸運的是,他的繼任者穆斯布魯格中校繼承了這一方案。
★莫名其妙地沉了
8月6日,穆斯布魯格率驅逐艦群從圖拉吉港起航。日落時分,他收到偵察機的報告,得知日軍4艘驅逐艦正高速向南航行,那正是新一輪的“東京快車”。
穆斯布魯格推算了一下,以日艦的航行速度,將在午夜前後進入科隆班加拉島西北的韋拉灣。
晚上10點半,美艦駛入韋拉灣。根據各艦的武器裝備情況,穆斯布魯格將6艘驅逐艦分成兩個分隊,魚雷較強的3艘驅逐艦為第一隊,由他親自指揮,火炮較強的另外3艘驅逐艦為第二隊。第一隊裝備有3到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第二隊的魚雷發射管隻有2座,但增加了4門40毫米火炮。
長有長妙,短有短強,為充分發揮兩隊各自的優勢,穆斯布魯格事先就與各艦艦長約定,如果日軍編隊全是驅逐艦,就由第一隊首先發起攻擊,如果全是小型舟艇,就由第二隊首先攻擊。偵察報告顯示來者是驅逐艦,穆斯布魯格布置戰鬥隊形時,便令第一隊在前,第二隊在右後,兩隊相距約3700米,均呈單縱隊平行航行。
午夜剛過,日軍4艘驅逐艦進入韋拉灣,不久即出現在穆斯布魯格的旗艦“鄧拉普”號的雷達螢光屏上。
發現日艦時,雙方還隔著近20千米。穆斯布魯格立即用報話機通知各艦,並自率第一隊在黑暗中悄然向日艦接近,第二隊則緊隨其後。
由於美艦此前沒有在韋拉灣海域頻繁出沒,日本海軍比較麻痹大意,此時既未進入戰備狀態,也沒有加強瞭望觀察。當然,要觀察也比較困難,當天的夜空中沒有月光,到處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5700米,日艦仍未察覺,穆斯布魯格下令發射魚雷,三艘驅逐艦各送出八發魚雷。
穆斯布魯格不僅追求戰術整體,還講究技術細節。他在魚雷發射管的管口處加裝了閃光遮擋裝置(即消焰器),魚雷發射時沒有火光,日軍瞭望哨發現不了,所以日艦仍然在傻乎乎地朝著魚雷前進。
魚雷發射一分鍾後,日艦終於發現了美艦,但不是因為魚雷,而是日軍瞭望哨看到遠處似乎有黑影移動,經仔細辨認,判斷出是美軍驅逐艦,水手們趕緊去搬魚雷——不用搬了,美國人免費贈送的魚雷已到眼前。
美國海軍魚雷過去常被人譏笑為是一堆無用的“廢鐵”。穆斯布魯格在魚雷技術上的另一個重要改進,是不再在彈頭上安裝性能不可靠的磁性雷管,而寧可使用老式而穩定的觸發裝置,這使美軍魚雷也具備了爭氣的條件。突前的三艘日艦都被魚雷擊中,隻有殿後的“時雨”號得以倖免。驚慌之下,“時雨”號將發射管中的八發“長矛”魚雷全都射了出去,然後借著施放的煙幕脫離戰場。
穆斯布魯格早已防著這一手。第一隊射完魚雷後,便高速迴轉,以單橫隊退出,“時雨”號的八發魚雷沒有一個擊中目標。
按照伯克的方案,第一隊得手後,第二隊將從另外一個方向突然開火。實戰中,穆斯布魯格又對這一方案做了改進,當第一隊的魚雷射向毫無察覺的日艦時,第二隊已奉命搶占了“t”字橫頭陣位。
第一隊往東北一撤,第二隊即從西南用主炮和魚雷發起猛攻,將一艘已經受傷的日艦打沉了。
見幫手已到,第一隊也順勢轉過身,對日艦實施炮擊。在交叉火力的攻擊下,戰場上剩餘的兩艘日艦被打得暈頭轉向,不知西東,隻知道向四周盲目亂射。
這已是待宰羔羊,不足為慮,可慮的是那艘已溜出去的日艦“時雨”號,過去的經驗說明,它很可能還要殺回馬槍。穆斯布魯格讓第二隊繼續轟擊,他率第一隊前去截殺“時雨”號。
重新裝填魚雷後,“時雨”號果然回來了。就在它準備再次實施攻擊時,被圍攻的一艘日艦的彈藥艙中彈,發生了大爆炸。“時雨”號艦長聽岔了,以為美機也來助陣,正對自己的友艦進行空襲,於是再不敢往前,掉頭便開回了拉包爾。
幻聽救了“時雨”號的命。在當晚的海戰中,四艘日軍驅逐艦,僅“時雨”號一艘得以逃生。在穆斯布魯格計算精準的三重打擊下,三艘剛服役不久的日軍驅逐艦先後爆炸並沉沒,而美軍編隊卻毫髮無損。日艦爆炸時煙火沖天,十分壯觀,30海裏以外的美軍魚雷艇船員看到時,還以為是科隆班加拉島的火山在爆發。
被擊沉的三艘日艦全都滿載地麵部隊,上麵的陸軍士兵連同船員大多隨艦葬身海底,日軍在新航線上的運輸行動第一次遭到如此幹淨徹底的失敗。
以往的美日海戰中,雙方都是互有損傷,即便美軍取勝,也得付出一定代價。韋拉灣海戰首開美軍毫無損失的全勝先例,這也標誌著經過不斷摸索,美軍終於找到了有效的夜戰戰術,在日軍擅長的夜戰領域,他們再也不會怯場了。
對軍事家而言,戰史就是最鮮活的戰術課本,伯克由此擬訂了一個類似於古羅馬戰法的作戰方案。但在出擊前夕,他被調任至更高一級的職務,陰錯陽差,失去了在實戰中檢驗自己戰術理論的機會。
幸運的是,他的繼任者穆斯布魯格中校繼承了這一方案。
★莫名其妙地沉了
8月6日,穆斯布魯格率驅逐艦群從圖拉吉港起航。日落時分,他收到偵察機的報告,得知日軍4艘驅逐艦正高速向南航行,那正是新一輪的“東京快車”。
穆斯布魯格推算了一下,以日艦的航行速度,將在午夜前後進入科隆班加拉島西北的韋拉灣。
晚上10點半,美艦駛入韋拉灣。根據各艦的武器裝備情況,穆斯布魯格將6艘驅逐艦分成兩個分隊,魚雷較強的3艘驅逐艦為第一隊,由他親自指揮,火炮較強的另外3艘驅逐艦為第二隊。第一隊裝備有3到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第二隊的魚雷發射管隻有2座,但增加了4門40毫米火炮。
長有長妙,短有短強,為充分發揮兩隊各自的優勢,穆斯布魯格事先就與各艦艦長約定,如果日軍編隊全是驅逐艦,就由第一隊首先發起攻擊,如果全是小型舟艇,就由第二隊首先攻擊。偵察報告顯示來者是驅逐艦,穆斯布魯格布置戰鬥隊形時,便令第一隊在前,第二隊在右後,兩隊相距約3700米,均呈單縱隊平行航行。
午夜剛過,日軍4艘驅逐艦進入韋拉灣,不久即出現在穆斯布魯格的旗艦“鄧拉普”號的雷達螢光屏上。
發現日艦時,雙方還隔著近20千米。穆斯布魯格立即用報話機通知各艦,並自率第一隊在黑暗中悄然向日艦接近,第二隊則緊隨其後。
由於美艦此前沒有在韋拉灣海域頻繁出沒,日本海軍比較麻痹大意,此時既未進入戰備狀態,也沒有加強瞭望觀察。當然,要觀察也比較困難,當天的夜空中沒有月光,到處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5700米,日艦仍未察覺,穆斯布魯格下令發射魚雷,三艘驅逐艦各送出八發魚雷。
穆斯布魯格不僅追求戰術整體,還講究技術細節。他在魚雷發射管的管口處加裝了閃光遮擋裝置(即消焰器),魚雷發射時沒有火光,日軍瞭望哨發現不了,所以日艦仍然在傻乎乎地朝著魚雷前進。
魚雷發射一分鍾後,日艦終於發現了美艦,但不是因為魚雷,而是日軍瞭望哨看到遠處似乎有黑影移動,經仔細辨認,判斷出是美軍驅逐艦,水手們趕緊去搬魚雷——不用搬了,美國人免費贈送的魚雷已到眼前。
美國海軍魚雷過去常被人譏笑為是一堆無用的“廢鐵”。穆斯布魯格在魚雷技術上的另一個重要改進,是不再在彈頭上安裝性能不可靠的磁性雷管,而寧可使用老式而穩定的觸發裝置,這使美軍魚雷也具備了爭氣的條件。突前的三艘日艦都被魚雷擊中,隻有殿後的“時雨”號得以倖免。驚慌之下,“時雨”號將發射管中的八發“長矛”魚雷全都射了出去,然後借著施放的煙幕脫離戰場。
穆斯布魯格早已防著這一手。第一隊射完魚雷後,便高速迴轉,以單橫隊退出,“時雨”號的八發魚雷沒有一個擊中目標。
按照伯克的方案,第一隊得手後,第二隊將從另外一個方向突然開火。實戰中,穆斯布魯格又對這一方案做了改進,當第一隊的魚雷射向毫無察覺的日艦時,第二隊已奉命搶占了“t”字橫頭陣位。
第一隊往東北一撤,第二隊即從西南用主炮和魚雷發起猛攻,將一艘已經受傷的日艦打沉了。
見幫手已到,第一隊也順勢轉過身,對日艦實施炮擊。在交叉火力的攻擊下,戰場上剩餘的兩艘日艦被打得暈頭轉向,不知西東,隻知道向四周盲目亂射。
這已是待宰羔羊,不足為慮,可慮的是那艘已溜出去的日艦“時雨”號,過去的經驗說明,它很可能還要殺回馬槍。穆斯布魯格讓第二隊繼續轟擊,他率第一隊前去截殺“時雨”號。
重新裝填魚雷後,“時雨”號果然回來了。就在它準備再次實施攻擊時,被圍攻的一艘日艦的彈藥艙中彈,發生了大爆炸。“時雨”號艦長聽岔了,以為美機也來助陣,正對自己的友艦進行空襲,於是再不敢往前,掉頭便開回了拉包爾。
幻聽救了“時雨”號的命。在當晚的海戰中,四艘日軍驅逐艦,僅“時雨”號一艘得以逃生。在穆斯布魯格計算精準的三重打擊下,三艘剛服役不久的日軍驅逐艦先後爆炸並沉沒,而美軍編隊卻毫髮無損。日艦爆炸時煙火沖天,十分壯觀,30海裏以外的美軍魚雷艇船員看到時,還以為是科隆班加拉島的火山在爆發。
被擊沉的三艘日艦全都滿載地麵部隊,上麵的陸軍士兵連同船員大多隨艦葬身海底,日軍在新航線上的運輸行動第一次遭到如此幹淨徹底的失敗。
以往的美日海戰中,雙方都是互有損傷,即便美軍取勝,也得付出一定代價。韋拉灣海戰首開美軍毫無損失的全勝先例,這也標誌著經過不斷摸索,美軍終於找到了有效的夜戰戰術,在日軍擅長的夜戰領域,他們再也不會怯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