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零”式最大的優勢是機動性好,若與之纏鬥,便是著了它的道。“飛行堡壘”不跟“零”式糾纏一處,能打則打,不能打則走。結果,“零”式機群不但未能掩護艦隊,自己還被擊落兩架,而“飛行堡壘”隻損失了1架。
當天運輸艦一沉兩傷,共有1500名日軍士兵落水,日軍驅逐艦撈起了其中的950人,隨後兩艘驅逐艦離開艦隊,把這些人先行送往萊城。
日軍艦隊本可以像驅逐艦一樣,以夜幕為掩護全速駛向萊城,但指揮官木村卻沒有這麽做,他居然下令艦隊減慢航速,在黑夜裏兜圈子。
白天“飛行堡壘”的持續攻擊,讓木村意識到艦隊行蹤已徹底暴露。艦隊如果按計劃於第二天早上如期到達萊城港,中間還有一個卸人卸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盟軍毫無疑問會進行強大的晝間空襲,而萊城機場的日軍航空兵又實力薄弱,據說因受到盟軍空軍的打擊,連機場都關閉了,自然無法提供有效掩護,到時艦隊可就慘了。
就空中掩護的能力而言,蓋斯馬塔機場的日軍航空兵要強得多。那麽為什麽不停留在俾斯麥海海域,讓自己繼續處於他們的掩護半徑之內呢?
木村的如意算盤是,依託島上日軍航空兵的掩護,先把白天撐過去,爭取晚上到達萊城港並卸下人貨。
這種算盤有著日本人一貫的精明,但是木村遺漏了兩點,一是萊城機場的航空兵雖然不濟,海岸高炮卻可予以彌補;另外一點,則是木村根本想不到的,那就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空中打擊即將降臨俾斯麥,在它的打擊力度麵前,區區航空兵的掩護不過是螳臂當車。
★低語的死神
1943年3月3日,在將落水者送到萊城後,兩艘驅逐艦全速返回運輸艦隊。
在艦隊上空的較遠處,始終有一架pby“卡特琳娜”式巡邏機和“b-17”在輪流跟蹤,它們一邊用攜帶的小型炸彈進行騷擾,一邊不斷將艦隊的位置發回莫港總部。
同一時間,有幾架自米爾恩灣起飛的澳軍“波弗特”魚雷機撞見日軍艦隊,並迅速投入攻擊。由於天氣惡劣,視線不清,僅有三架“波弗特”機得以接近,兩架沒有命中,另外一架的魚雷釋放器失靈了,這架魚雷機隻好用機槍掃射運輸艦的上層艙室,造成的損失也很輕微。
完成這次攻擊後,魚雷機便全部返回米爾恩灣,排除故障的排除故障,加油掛彈的加油掛彈,以便加入即將啟動的全麵空襲。
老天爺給日本人開了個玩笑,直到魚雷機攻擊時,它仍然願意給艦隊提供遮護,但是之後卻不守信用了,隨著烏雲的消散,俾斯麥海域晴空萬裏。
肯尼事先認定,最合適的攻擊時間是上午10點左右。隨著時針一點點接近,一架架盟軍轟炸機、攻擊機和戰鬥機呼嘯升空,前往計劃中的俾斯麥戰場。後來麥克阿瑟稱讚肯尼在俾斯麥海戰中的指揮是“滴水不漏”。
飛行員格林伍德坐在“野貓”戰鬥機的座艙裏,這位赤膊上陣的“裸男”已經擊落了19架日機
這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戰鬥中,盟軍動用陸基航空兵數量最多的一次,空中出現了“紐幾內亞自開戰以來從未有過的龐大機群”。上午9點半,第一批空襲機群在沃德·亨特海角上空集結完畢,隨後它們沿東北方向航行並很快咬住了目標。
10點整,在16架戰鬥機護航下,13架b-17對日軍艦隊實施了一次中高空水平轟炸。這是一次熱身式攻擊,轟炸本身沒有對艦船造成任何損傷,但在躲避高空落下的炸彈時,日艦的防空陣型卻因此被打亂。
隨之而來的低空突襲,所需要的恰恰是對方陣型的紊亂。澳空軍的“英俊戰士”戰鬥機率先從低空直撲日艦隊。
“英俊戰士”是英國產品,乃雙發戰鬥機,也就是裝有兩個發動機引擎的重型戰鬥機。在雙發戰鬥機家族中,它是有名的多麵手,可以穿堂入室,改裝成魚雷機、轟炸機、攻擊機等各種其他戰機。
這回澳軍需要“英俊戰士”完成的任務是擊沉艦船,因此它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改裝成了攻艦型戰機——機頭裝備有四門20毫米機關炮,機翼還有六挺機槍。
“英俊戰士”的發動機聲音很小,發動攻擊時你這邊剛聽見發動機響,那邊飛機已經貼到了身邊,所以日軍給該機取了一個綽號:低語的死神。利用這一特點,“英俊戰士”們擔當先鋒,向日艦隊不斷逼近。
日軍驅逐艦急忙用防空炮猛烈射擊,小口徑速射炮的呼呼聲,大口徑高炮的咣咣聲不絕於耳,但“英俊戰士”機群憑藉敏捷的身手,沒有一架被防空炮火擊中。
澳軍機群快速將外圍的驅逐艦甩在身後,驅逐艦眼巴巴地看著這麽多飛機直衝運輸艦而去,明知已夠不著,仍徒勞地用各種口徑的高炮向它們射擊。飛行員可以看到曳光彈組成的火線在他們飛機周圍不斷穿梭著。
運輸艦逐漸進入了飛機的視野,它們偽裝得很好,有前後桅杆。起初看上去很模糊,但隨著飛機的高速接近變得越來越清晰。
運輸艦隻有束手就擒的份兒了。澳軍機群先爬升至攻擊高度,然後對準各自選定的目標運輸船,瞬間降到極低高度進行俯衝攻擊。
當天運輸艦一沉兩傷,共有1500名日軍士兵落水,日軍驅逐艦撈起了其中的950人,隨後兩艘驅逐艦離開艦隊,把這些人先行送往萊城。
日軍艦隊本可以像驅逐艦一樣,以夜幕為掩護全速駛向萊城,但指揮官木村卻沒有這麽做,他居然下令艦隊減慢航速,在黑夜裏兜圈子。
白天“飛行堡壘”的持續攻擊,讓木村意識到艦隊行蹤已徹底暴露。艦隊如果按計劃於第二天早上如期到達萊城港,中間還有一個卸人卸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盟軍毫無疑問會進行強大的晝間空襲,而萊城機場的日軍航空兵又實力薄弱,據說因受到盟軍空軍的打擊,連機場都關閉了,自然無法提供有效掩護,到時艦隊可就慘了。
就空中掩護的能力而言,蓋斯馬塔機場的日軍航空兵要強得多。那麽為什麽不停留在俾斯麥海海域,讓自己繼續處於他們的掩護半徑之內呢?
木村的如意算盤是,依託島上日軍航空兵的掩護,先把白天撐過去,爭取晚上到達萊城港並卸下人貨。
這種算盤有著日本人一貫的精明,但是木村遺漏了兩點,一是萊城機場的航空兵雖然不濟,海岸高炮卻可予以彌補;另外一點,則是木村根本想不到的,那就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空中打擊即將降臨俾斯麥,在它的打擊力度麵前,區區航空兵的掩護不過是螳臂當車。
★低語的死神
1943年3月3日,在將落水者送到萊城後,兩艘驅逐艦全速返回運輸艦隊。
在艦隊上空的較遠處,始終有一架pby“卡特琳娜”式巡邏機和“b-17”在輪流跟蹤,它們一邊用攜帶的小型炸彈進行騷擾,一邊不斷將艦隊的位置發回莫港總部。
同一時間,有幾架自米爾恩灣起飛的澳軍“波弗特”魚雷機撞見日軍艦隊,並迅速投入攻擊。由於天氣惡劣,視線不清,僅有三架“波弗特”機得以接近,兩架沒有命中,另外一架的魚雷釋放器失靈了,這架魚雷機隻好用機槍掃射運輸艦的上層艙室,造成的損失也很輕微。
完成這次攻擊後,魚雷機便全部返回米爾恩灣,排除故障的排除故障,加油掛彈的加油掛彈,以便加入即將啟動的全麵空襲。
老天爺給日本人開了個玩笑,直到魚雷機攻擊時,它仍然願意給艦隊提供遮護,但是之後卻不守信用了,隨著烏雲的消散,俾斯麥海域晴空萬裏。
肯尼事先認定,最合適的攻擊時間是上午10點左右。隨著時針一點點接近,一架架盟軍轟炸機、攻擊機和戰鬥機呼嘯升空,前往計劃中的俾斯麥戰場。後來麥克阿瑟稱讚肯尼在俾斯麥海戰中的指揮是“滴水不漏”。
飛行員格林伍德坐在“野貓”戰鬥機的座艙裏,這位赤膊上陣的“裸男”已經擊落了19架日機
這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戰鬥中,盟軍動用陸基航空兵數量最多的一次,空中出現了“紐幾內亞自開戰以來從未有過的龐大機群”。上午9點半,第一批空襲機群在沃德·亨特海角上空集結完畢,隨後它們沿東北方向航行並很快咬住了目標。
10點整,在16架戰鬥機護航下,13架b-17對日軍艦隊實施了一次中高空水平轟炸。這是一次熱身式攻擊,轟炸本身沒有對艦船造成任何損傷,但在躲避高空落下的炸彈時,日艦的防空陣型卻因此被打亂。
隨之而來的低空突襲,所需要的恰恰是對方陣型的紊亂。澳空軍的“英俊戰士”戰鬥機率先從低空直撲日艦隊。
“英俊戰士”是英國產品,乃雙發戰鬥機,也就是裝有兩個發動機引擎的重型戰鬥機。在雙發戰鬥機家族中,它是有名的多麵手,可以穿堂入室,改裝成魚雷機、轟炸機、攻擊機等各種其他戰機。
這回澳軍需要“英俊戰士”完成的任務是擊沉艦船,因此它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改裝成了攻艦型戰機——機頭裝備有四門20毫米機關炮,機翼還有六挺機槍。
“英俊戰士”的發動機聲音很小,發動攻擊時你這邊剛聽見發動機響,那邊飛機已經貼到了身邊,所以日軍給該機取了一個綽號:低語的死神。利用這一特點,“英俊戰士”們擔當先鋒,向日艦隊不斷逼近。
日軍驅逐艦急忙用防空炮猛烈射擊,小口徑速射炮的呼呼聲,大口徑高炮的咣咣聲不絕於耳,但“英俊戰士”機群憑藉敏捷的身手,沒有一架被防空炮火擊中。
澳軍機群快速將外圍的驅逐艦甩在身後,驅逐艦眼巴巴地看著這麽多飛機直衝運輸艦而去,明知已夠不著,仍徒勞地用各種口徑的高炮向它們射擊。飛行員可以看到曳光彈組成的火線在他們飛機周圍不斷穿梭著。
運輸艦逐漸進入了飛機的視野,它們偽裝得很好,有前後桅杆。起初看上去很模糊,但隨著飛機的高速接近變得越來越清晰。
運輸艦隻有束手就擒的份兒了。澳軍機群先爬升至攻擊高度,然後對準各自選定的目標運輸船,瞬間降到極低高度進行俯衝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