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
科涅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作者:[蘇聯]羅科索夫斯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希特勒匪徒將柏林構築成堅固的防禦,這種防禦是作了長期打算的,是以猛烈的火力配係、支撐點和抵抗樞紐部為基礎的。越是靠近市中心,防禦越嚴密。牆壁很厚的石砌建築物適合於防禦;許多樓房的門窗封死,隻留有射擊孔。
德寇將幾座經過這樣加固的樓房,組成抵抗樞紐部。翼側由達4米厚的堅固銜壘掩護。街壘同時又是強大的防坦克障礙物。為構築這些街壘,既用了木頭,又用了土、水泥和鋼鐵。拐角上能實施側射和斜射的建築物得到了重點加固。所有這些,從組織防禦的觀點看,是很周密的。而且,德寇在防禦樞紐部裏備足了大量的長柄反坦克火箭彈,它們是巷戰中威力強大的反坦克武器。
在敵人防禦體係中,地下建築物起了不小的作用。在市內,地下建築物是很多的。防空掩蔽部,隧道,地下鐵道、地下幹管、排水溝--總之,所有地下交通線,既用於機動部隊,將部隊在地下從一地調往另一地,同時又用於前送彈藥。
敵人利用地下建築物,給我們造成很多麻煩。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的部隊將要奪取某個抵抗樞紐部時,好像這裏的一切都結束了,而敵人卻沿地下通道,將其偵察小組、單個的破壞分子和阻擊手派往我們的後方。經地下交通線出現的這些衝鋒鎗手、阻擊手、擲彈筒手和火箭筒手小組,向行進在已占領的街道上的汽車、坦克和炮兵開火,切斷通信線路,在我們前沿的後方製造緊張局勢。
在柏林市區作戰,要求在自己地段上直接組織戰鬥的首長具有高超的藝術,首先是團長和營長,因為我們的強擊群多半是他們指揮的。
蘇軍的推進還因遇到一係列的情況而變得困難起來。在柏林,尤其是在柏林的中心地區,建有許多專用的鋼筋混凝土掩蔽部。其中最大的要數地麵鋼筋混凝土倉庫,裏麵可容納由三百名至上千名士兵組成的大型守備部隊。
部分地麵倉庫有6層,高達36米,被復厚度從1.5米到3.5米不等,而牆的厚度都在2米左右,對於當時的野戰火炮來說,實際上是打不穿的。在庫房的平台上,通常配有數門高射炮,既可用來打飛機,又可用來打坦克和步兵。
這類倉庫整個柏林約有400座,它們是特殊的要塞,均列入柏林市內的防禦體係。市內還建有許多鋼筋混凝土野戰帽堡,裏麵可以坐機槍射手。我們的土兵在衝進工廠場區後,常會遭到德寇從這些鋼筋混凝土野戰帽堡射出的子彈襲擊。柏林還有許多高射炮兵,在巷戰期間,它在反坦克防禦中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如果不算長柄反坦克火箭彈,那麽,我們在柏林損失的大部分坦克和自行火炮,正是被敵人的高射炮擊毀的。
柏林戰役期間,德寇擊毀、擊傷我坦克和自行火炮800多輛。並且,這些損失的主要部分是在市內的戰鬥中造成的。
為了盡量減少敵長柄反坦克火箭彈造成的損失,戰鬥過程中,我們採用了簡易的,然而卻是非常有效的辦法——我們在坦克周圍搞了一層“屏蔽”,即在裝甲鋼板上掛些鐵片或鐵板。長柄反坦克火箭彈擊中坦克時,首先穿過這第一層無關緊要的障礙物,而在這層障礙物之後,就是空隙,這樣,當炮彈打到坦克裝甲上時,已喪失其反作用力,因此,常常反跳,不造成坦克的損失。
為什麽這麽晚才採用這種屏蔽呢?顯然是因為,實際上沒遇到過在巷戰中這樣廣泛使用長柄反坦克火箭彈的情況,而在野戰條件下,長柄反坦克火箭彈沒有引起特別的重視。
國民突擊隊營得到了特別充分的長柄反坦克火箭彈的補給,在國民突擊隊營裏,中、老年人和少年占大多數。
長柄反坦克火箭彈,是一種可以使實際上未經過訓練和未學過戰爭的人,在心理上建立起自信感的兵器,使他們堅信,隻要你昨天當上兵,今天就能幹得好。
應該指出,這些火箭筒手通常都能戰鬥到底,並且,在這最後階段,他們比那些飽經世故、但屢遭失敗和遭受多年疲勞之苦的德國士兵,表現得更堅定。
德國士兵通常隻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才投降。要說他們的軍官也是這樣。但是,他們的戰鬥銳氣沒有了,剩下的隻是一種暗淡的、毫無希望的決心,即戰鬥到上司下命令投降那天為止。
而在柏林決定性戰鬥的日子裏,在國民突擊隊隊伍裏,我想稱作歇斯底裏的亡命精神的一種情緒占統治地位。這些第三帝國的捍衛者,其中包括那些完全還是小孩的人,把自己看成是最後希望的化身,與一切事物相反,期望在最後時刻發生奇蹟。而希特勒在這期間的指示,他為打破柏林封鎖所進行的所有努力,為達到這一目的而向芬克、布塞、第3集團軍司令、舍爾納和他指揮的集團軍群、海軍元帥鄧尼茨發出的指令(按照希特勒的想法,鄧尼茨應率水兵突入柏林),所有這一切,在當時力量對比的情況下,已沒有能夠實現的基礎。
但同時,如果把他們的這些企圖看成是完全荒謬的東西,也不是對的。我們是用自己的行動(在此之前採取的行動和在奪取柏林的戰鬥中採取的行動)使它不能實現的。希特勒的企圖不是自行破滅的。它們之所以破滅。僅僅是我們武力作用的結果。正是蘇軍在爭奪柏林的艱苦戰鬥中取得的勝利,才一天天地、一小時一小時地使希特勒的最後希望、計劃和命令變成了空想。
德寇將幾座經過這樣加固的樓房,組成抵抗樞紐部。翼側由達4米厚的堅固銜壘掩護。街壘同時又是強大的防坦克障礙物。為構築這些街壘,既用了木頭,又用了土、水泥和鋼鐵。拐角上能實施側射和斜射的建築物得到了重點加固。所有這些,從組織防禦的觀點看,是很周密的。而且,德寇在防禦樞紐部裏備足了大量的長柄反坦克火箭彈,它們是巷戰中威力強大的反坦克武器。
在敵人防禦體係中,地下建築物起了不小的作用。在市內,地下建築物是很多的。防空掩蔽部,隧道,地下鐵道、地下幹管、排水溝--總之,所有地下交通線,既用於機動部隊,將部隊在地下從一地調往另一地,同時又用於前送彈藥。
敵人利用地下建築物,給我們造成很多麻煩。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的部隊將要奪取某個抵抗樞紐部時,好像這裏的一切都結束了,而敵人卻沿地下通道,將其偵察小組、單個的破壞分子和阻擊手派往我們的後方。經地下交通線出現的這些衝鋒鎗手、阻擊手、擲彈筒手和火箭筒手小組,向行進在已占領的街道上的汽車、坦克和炮兵開火,切斷通信線路,在我們前沿的後方製造緊張局勢。
在柏林市區作戰,要求在自己地段上直接組織戰鬥的首長具有高超的藝術,首先是團長和營長,因為我們的強擊群多半是他們指揮的。
蘇軍的推進還因遇到一係列的情況而變得困難起來。在柏林,尤其是在柏林的中心地區,建有許多專用的鋼筋混凝土掩蔽部。其中最大的要數地麵鋼筋混凝土倉庫,裏麵可容納由三百名至上千名士兵組成的大型守備部隊。
部分地麵倉庫有6層,高達36米,被復厚度從1.5米到3.5米不等,而牆的厚度都在2米左右,對於當時的野戰火炮來說,實際上是打不穿的。在庫房的平台上,通常配有數門高射炮,既可用來打飛機,又可用來打坦克和步兵。
這類倉庫整個柏林約有400座,它們是特殊的要塞,均列入柏林市內的防禦體係。市內還建有許多鋼筋混凝土野戰帽堡,裏麵可以坐機槍射手。我們的土兵在衝進工廠場區後,常會遭到德寇從這些鋼筋混凝土野戰帽堡射出的子彈襲擊。柏林還有許多高射炮兵,在巷戰期間,它在反坦克防禦中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如果不算長柄反坦克火箭彈,那麽,我們在柏林損失的大部分坦克和自行火炮,正是被敵人的高射炮擊毀的。
柏林戰役期間,德寇擊毀、擊傷我坦克和自行火炮800多輛。並且,這些損失的主要部分是在市內的戰鬥中造成的。
為了盡量減少敵長柄反坦克火箭彈造成的損失,戰鬥過程中,我們採用了簡易的,然而卻是非常有效的辦法——我們在坦克周圍搞了一層“屏蔽”,即在裝甲鋼板上掛些鐵片或鐵板。長柄反坦克火箭彈擊中坦克時,首先穿過這第一層無關緊要的障礙物,而在這層障礙物之後,就是空隙,這樣,當炮彈打到坦克裝甲上時,已喪失其反作用力,因此,常常反跳,不造成坦克的損失。
為什麽這麽晚才採用這種屏蔽呢?顯然是因為,實際上沒遇到過在巷戰中這樣廣泛使用長柄反坦克火箭彈的情況,而在野戰條件下,長柄反坦克火箭彈沒有引起特別的重視。
國民突擊隊營得到了特別充分的長柄反坦克火箭彈的補給,在國民突擊隊營裏,中、老年人和少年占大多數。
長柄反坦克火箭彈,是一種可以使實際上未經過訓練和未學過戰爭的人,在心理上建立起自信感的兵器,使他們堅信,隻要你昨天當上兵,今天就能幹得好。
應該指出,這些火箭筒手通常都能戰鬥到底,並且,在這最後階段,他們比那些飽經世故、但屢遭失敗和遭受多年疲勞之苦的德國士兵,表現得更堅定。
德國士兵通常隻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才投降。要說他們的軍官也是這樣。但是,他們的戰鬥銳氣沒有了,剩下的隻是一種暗淡的、毫無希望的決心,即戰鬥到上司下命令投降那天為止。
而在柏林決定性戰鬥的日子裏,在國民突擊隊隊伍裏,我想稱作歇斯底裏的亡命精神的一種情緒占統治地位。這些第三帝國的捍衛者,其中包括那些完全還是小孩的人,把自己看成是最後希望的化身,與一切事物相反,期望在最後時刻發生奇蹟。而希特勒在這期間的指示,他為打破柏林封鎖所進行的所有努力,為達到這一目的而向芬克、布塞、第3集團軍司令、舍爾納和他指揮的集團軍群、海軍元帥鄧尼茨發出的指令(按照希特勒的想法,鄧尼茨應率水兵突入柏林),所有這一切,在當時力量對比的情況下,已沒有能夠實現的基礎。
但同時,如果把他們的這些企圖看成是完全荒謬的東西,也不是對的。我們是用自己的行動(在此之前採取的行動和在奪取柏林的戰鬥中採取的行動)使它不能實現的。希特勒的企圖不是自行破滅的。它們之所以破滅。僅僅是我們武力作用的結果。正是蘇軍在爭奪柏林的艱苦戰鬥中取得的勝利,才一天天地、一小時一小時地使希特勒的最後希望、計劃和命令變成了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