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科涅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作者:[蘇聯]羅科索夫斯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驅車前往部隊,並思考著下一步的決心。第60集團軍從南麵,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從北麵的不斷進攻,已明顯地在敵人周圍形成了鉗形之勢,剩下的隻是合攏它,從而在西裏西亞工業區合圍集結在那裏的整個德國法西斯集團。我們也具備這樣做的實際能力。可是,在我這個方麵軍司令員麵前,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需不需要這樣做?我知道,如果我們合圍這個不算加強部隊就有10—12個師的敵軍集團,同它進行戰鬥,那麽,它的抵抗可能會拖延很長時間。特別應注意到敵軍集團將進行抵抗的那個地區。整個問題的要害就在這裏。
西裏西亞工業區是一個大堅果,它寬70公裏,長110公裏。整個這片土地,都蓋滿了主要是一些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和厚實的民房。在我們麵前,這不是一座城市,實際上是一個總麵積為5,000—6,000平方公裏、相互連結的城市體係。如果敵人駐在這裏不走,進行防禦,那麽,攻克它將極其困難。也難以避免重大傷亡和破壞,整個工業區可能成為廢墟。
總之,我清楚地知道,我們要消滅被合圍於西裏西亞工業區的敵人,得花多大的代價。然而,要放棄合圍,也並不那麽簡。單我不隱瞞,我曾在內心裏進行過鬥爭。事情還因下列原因而複雜起來。幾天前,在戰役開始階段,在我們接近西裏西亞工業區之前,沒有完全體會到在這一地區進行長時間的戰鬥會有多大犧牲和破壞時,我就下達過合圍的命令。
我驅車前往從北麵開來的雷巴爾科集團軍,腦子裏醞釀著一個想法,我們一定要完整地奪取西裏西亞工業區,也就是說,應將希特勒匪徒從這個陷井裏放走,以後在野外將其徹底殲滅。從另一方麵講,合圍正是戰役學的最高形式,是戰役學的皇冠。怎麽剛剛採取的辦法,立即又放棄了呢?我是一個職業軍人,形成了一種力求在一切情況下都要合圍敵人,前出至敵人的交通線,不讓其從合圍圈中逃脫,而是消滅它的思想,而一下子要改變這一切,要一反已形成的理論、已確立的觀點(我本人也是信奉這些觀點的)而行事,這對我來說是不容易的。
雷巴爾科的集團軍,正是帶著合圍敵人,封閉合圍圈,不放走敵人的心情開向這裏的,而在定下不合圍敵人的決心之後,我要再次改變該集團軍的進攻方向,因此,使本來就不適應當時情況的心情,變得更加沉重起來。而我必須與所有這些完全合理的願望相反,給該集團軍及其司令員重新下達另外的新的任務。
我盡量冷靜地權衡整個利弊。
那麽,好吧,那我們就合圍希特勒匪徒於西裏西亞工業區吧。他們大約有10萬人,其中一半將在戰鬥中被消滅,而其餘一半將被俘。實際上,這就是整個有利的一麵。雖然有利的一麵也不小,但僅此而已。
而不利的方麵是什麽呢?封閉合圍圈後,經過交戰,我們將被迫破壞這一整個工業區,給最大的工業綜合體造成巨大損失,而它卻應成為新波蘭的財富。
此外,我軍也將遭到重大損失。因為在這裏作戰,意味著對一座座工廠,一處處礦場,一棟棟樓房進行強攻。即使你占有技術兵器方麵的優勢,在這種爭奪城市的戰鬥中,也得一棟一棟房子地攻占,不得不付出高昂代價,造成重大犧牲。
其實,在戰爭的四年中,我軍人員傷亡是很慘重的。勝利結束戰爭的前景不遠了。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都要盡可能地保存人員、同他們一起,活著到勝利。
在這種情況下,我有很重大的責任,我不是一個天生的不果斷的人,但我不隱滿,我是長時間地動搖過,權衡過到底怎麽辦。
在去巴雷巴爾科集團軍的路上,我左思右想,終於定下了最後決心:不合圍敵人,給他們留下一條撤出西裏西亞礦區的自由走廊,在他們來到野外時,再徹底消滅他們。後來事實證明,這一決心是正確的。
為實現這一決心,一方麵,必須再次在行進中改變雷巴爾科坦克集團軍中準備切斷這條走廊的那些兵團的進攻方向。另一方麵,必須使直接進攻西裏西亞工業區的部隊加緊行動。隻給希特勒匪徒留下一條撤退走廊還不夠、還要使他們感到這條走廊是其得救的唯一道路。為此,必須向為其留下的這條走廊的方向(向西南)衝擊和逼退敵人,向他們顯示我們的實力和將其逐出西裏西亞工業區的決心。
由我的作戰組的軍官給第59集團軍司令員科羅夫尼科夫和第60集團軍司令員庫羅奇金送去了指示。而我則在去雷巴爾科集團軍的路上,親自到第21集團軍司令員古謝夫那裏去了一趟。按照最初方案,他的集團軍在進行正麵戰鬥時,同時應從西北迂迴西裏西亞工業區。而現在給古謝夫下達的命令是,盡快從正麵衝擊敵人,不斷地將其逼退並逐出。
我事先說一下,在這一天和以後的日子裏,第21集團軍都出色地完成了賦予它的任務。
而雷巴爾科的情況又怎麽樣呢?讀者已經知道,在定下自己的決心時,我曾擔心地想過,我的下級,特別是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司令員將會怎樣看待我。因為幾天來,該集團軍邊戰鬥,邊進行最複雜的機動,其目的正是為了封閉敵西裏西亞集團的合圍圈。
根據記憶去恢復二十年前的一次對話,是件困難的事。可是,恰好同雷巴爾科的這次交談,我沒有遺忘。如果記憶是可信的話,那麽,這次談話大概是這樣的:
西裏西亞工業區是一個大堅果,它寬70公裏,長110公裏。整個這片土地,都蓋滿了主要是一些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和厚實的民房。在我們麵前,這不是一座城市,實際上是一個總麵積為5,000—6,000平方公裏、相互連結的城市體係。如果敵人駐在這裏不走,進行防禦,那麽,攻克它將極其困難。也難以避免重大傷亡和破壞,整個工業區可能成為廢墟。
總之,我清楚地知道,我們要消滅被合圍於西裏西亞工業區的敵人,得花多大的代價。然而,要放棄合圍,也並不那麽簡。單我不隱瞞,我曾在內心裏進行過鬥爭。事情還因下列原因而複雜起來。幾天前,在戰役開始階段,在我們接近西裏西亞工業區之前,沒有完全體會到在這一地區進行長時間的戰鬥會有多大犧牲和破壞時,我就下達過合圍的命令。
我驅車前往從北麵開來的雷巴爾科集團軍,腦子裏醞釀著一個想法,我們一定要完整地奪取西裏西亞工業區,也就是說,應將希特勒匪徒從這個陷井裏放走,以後在野外將其徹底殲滅。從另一方麵講,合圍正是戰役學的最高形式,是戰役學的皇冠。怎麽剛剛採取的辦法,立即又放棄了呢?我是一個職業軍人,形成了一種力求在一切情況下都要合圍敵人,前出至敵人的交通線,不讓其從合圍圈中逃脫,而是消滅它的思想,而一下子要改變這一切,要一反已形成的理論、已確立的觀點(我本人也是信奉這些觀點的)而行事,這對我來說是不容易的。
雷巴爾科的集團軍,正是帶著合圍敵人,封閉合圍圈,不放走敵人的心情開向這裏的,而在定下不合圍敵人的決心之後,我要再次改變該集團軍的進攻方向,因此,使本來就不適應當時情況的心情,變得更加沉重起來。而我必須與所有這些完全合理的願望相反,給該集團軍及其司令員重新下達另外的新的任務。
我盡量冷靜地權衡整個利弊。
那麽,好吧,那我們就合圍希特勒匪徒於西裏西亞工業區吧。他們大約有10萬人,其中一半將在戰鬥中被消滅,而其餘一半將被俘。實際上,這就是整個有利的一麵。雖然有利的一麵也不小,但僅此而已。
而不利的方麵是什麽呢?封閉合圍圈後,經過交戰,我們將被迫破壞這一整個工業區,給最大的工業綜合體造成巨大損失,而它卻應成為新波蘭的財富。
此外,我軍也將遭到重大損失。因為在這裏作戰,意味著對一座座工廠,一處處礦場,一棟棟樓房進行強攻。即使你占有技術兵器方麵的優勢,在這種爭奪城市的戰鬥中,也得一棟一棟房子地攻占,不得不付出高昂代價,造成重大犧牲。
其實,在戰爭的四年中,我軍人員傷亡是很慘重的。勝利結束戰爭的前景不遠了。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都要盡可能地保存人員、同他們一起,活著到勝利。
在這種情況下,我有很重大的責任,我不是一個天生的不果斷的人,但我不隱滿,我是長時間地動搖過,權衡過到底怎麽辦。
在去巴雷巴爾科集團軍的路上,我左思右想,終於定下了最後決心:不合圍敵人,給他們留下一條撤出西裏西亞礦區的自由走廊,在他們來到野外時,再徹底消滅他們。後來事實證明,這一決心是正確的。
為實現這一決心,一方麵,必須再次在行進中改變雷巴爾科坦克集團軍中準備切斷這條走廊的那些兵團的進攻方向。另一方麵,必須使直接進攻西裏西亞工業區的部隊加緊行動。隻給希特勒匪徒留下一條撤退走廊還不夠、還要使他們感到這條走廊是其得救的唯一道路。為此,必須向為其留下的這條走廊的方向(向西南)衝擊和逼退敵人,向他們顯示我們的實力和將其逐出西裏西亞工業區的決心。
由我的作戰組的軍官給第59集團軍司令員科羅夫尼科夫和第60集團軍司令員庫羅奇金送去了指示。而我則在去雷巴爾科集團軍的路上,親自到第21集團軍司令員古謝夫那裏去了一趟。按照最初方案,他的集團軍在進行正麵戰鬥時,同時應從西北迂迴西裏西亞工業區。而現在給古謝夫下達的命令是,盡快從正麵衝擊敵人,不斷地將其逼退並逐出。
我事先說一下,在這一天和以後的日子裏,第21集團軍都出色地完成了賦予它的任務。
而雷巴爾科的情況又怎麽樣呢?讀者已經知道,在定下自己的決心時,我曾擔心地想過,我的下級,特別是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司令員將會怎樣看待我。因為幾天來,該集團軍邊戰鬥,邊進行最複雜的機動,其目的正是為了封閉敵西裏西亞集團的合圍圈。
根據記憶去恢復二十年前的一次對話,是件困難的事。可是,恰好同雷巴爾科的這次交談,我沒有遺忘。如果記憶是可信的話,那麽,這次談話大概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