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這條愛恨交加的漫長邊界是聯繫兩國的地理紐帶,它對於中俄這兩個大國的安全以及戰略環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珍寶島的炮聲與塔城的伏擊
1969年3月2日,珍寶島的槍炮聲震動了全國。中蘇兩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論戰擴展為雙邊關係的惡化,繼而發展成邊界武裝衝突。這是衝突的大環境,就其直接原因而言,回到前麵提到的中俄不平等條約,當時已經腐朽不堪的清朝政府在割地條約中隻規定以江劃界,而俄方地圖上卻把俄方邊界線劃到中國江岸上,而不接受中方主張的以主航道中心線劃界的國際慣例。這樣,江上的島嶼就都歸了它。
珍寶島(達曼斯基島)位於烏蘇裏江主航道中方一側,中邊防部隊不時上島巡邏,而蘇邊防軍也上島巡邏,驅趕中方巡邏隊。雙方邊防人員在珍寶島上已經拳腳棍棒交手多次,“溫度”不斷上升。
當時,中國正處在×革的動亂年代,在上級加強邊防鬥爭的精神指導下,3月2日,虎林邊防站站長孫玉國帶領巡邏隊再次上島巡邏。上島前,中方也預感到衝突有可能升級,於是,預留下一小分隊準備上島增援巡邏隊,以應付不測。果然,雙方邊防人員很快就在島上對峙衝突起來了,但此次蘇方邊防人員並沒有帶大棍與中方邊防人員“武鬥”,而是持槍隨其裝甲車後撤,然後突然開槍射擊。“武鬥”終於升級為“戰鬥”。戰鬥打響後,蘇方預先準備的小分隊在孫玉國的對手、蘇方邊防站長“拐子上尉”(名伊萬上尉,腿在邊防“武鬥”中被打傷)帶領下從江叉上包抄過來,與中方增援小分隊撞了個正著。說時遲,那時快,中方邊防站班長周登國讎人相見,分外眼紅,先敵開火,當場擊斃伊萬上尉。這次戰鬥,拉開了雙方邊界槍戰的序幕。此後,雙方都不肯罷手,而是調兵遣將,準備下一輪戰鬥。
中方一個師部隊向衝突地域調動,前沿兵力加強到了一個營,由營長冷鵬飛指揮。為了對付蘇坦克裝甲車衝擊,在其衝擊地段上埋設了反坦克地雷。但是,江麵積雪很快被風吹走,地雷無法隱蔽。一位參謀想到一個土辦法:用裝飯碗的白色飯帶包裝反坦克雷,布設在冰封的江麵上和雪地裏,與白色的雪融為一體,即使風把積雪吹走,雷袋看上去就象一個小雪包。蘇聯當時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比現在的俄羅斯要神氣得多,豈肯咽下這口氣。除邊防總隊兵力外,蘇遠東軍區精銳之一“紅旗太平洋師”緊急向衝突地區調動。該師曾在20年代越過烏拉爾山脈,橫掃白軍,一路向東,協助外蒙建立蒙軍,之後一直打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抵達太平洋,因此而獲得榮譽稱號。雙方調兵遣將之後,三月十五日,雙方在珍寶島再次打了起來。
珍寶島 中方邊防部隊採取了有效的禦寒措施,利用夜暗,在珍寶島雪地潛伏,而蘇方也同樣派兵上島潛伏,隻不過蘇軍的呢子大衣擋不住嚴寒,其潛伏部隊出現凍傷,並由於受不住嚴寒起來活動而暴露了潛伏目標。蘇軍在邊防軍上校總隊長的親自指揮下,乘坦克、裝甲車向珍寶島發起攻擊。中方潛伏部隊給予蘇方很大殺傷,並與增援部隊一道擊退蘇軍進攻,守住了珍寶島。3月15日戰鬥,蘇軍坦克、裝甲車受到反坦克雷和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打擊,損失多輛,其中一輛當時新式的t-62坦克被反坦克雷炸毀在靠近中方江岸的江麵上,後被中方搶回,現陳列於軍事博物館。蘇軍前線指揮官上校總隊長也被中方狙擊手擊斃。但中方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湧現出了麵對衝過來的裝甲車不退縮、迎麵於7米處以40火箭彈將其擊毀的英勇戰士,以及頭部中彈、一息尚存卻堅持向敵衝鋒射擊的“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於慶陽烈士等等,營長冷鵬飛也火線負傷。中方邊防部隊守住了珍寶島,擊退了蘇軍進攻。相對來說,蘇軍吃了虧,尤其是傷了“超級大國”的麵子,時常想要報復。從此雙方在東線重兵集結,呈嚴陣對峙局麵。
蘇軍統帥部迅速將其報復的重心移到西線。那裏的邊界地區多荒漠草原,邊防巡邏隊與主力部隊駐地相距較遠,接應不易。於是,蘇軍將領的目光盯住了西線塔城地段,派遣裝甲部隊預先偽裝設伏在中方邊防巡邏隊必經的巡邏路線上。中方邊防連連長率領一支50餘人的巡邏隊象往常一樣出發了。經過跋涉,走進了一片開闊的弋壁灘。突然,目光敏銳的連長的第六感官告訴他,情況反常。定眼一看,怎麽往日平坦的弋壁灘上多出了一些新的“沙丘”?不對!可是,晚了。“沙丘”突然晃動起來,隨著陣陣馬達聲,設伏的蘇軍裝甲車成扇麵陣形壓了過來,槍炮齊射。可憐50多位僅有輕武器的邊防戰士暴露在無遮無掩的弋壁灘上,遭受猛烈的裝甲火力襲擊。忠於職守的報話員在中彈倒地、一息尚存之際,口吐鮮血,用最後一口氣艱難地向塔城軍分區報告了巡邏隊遭受蘇軍伏擊的消息。塔城軍分區邊防團聞訊緊急出動趕赴出事地點。然而,晚了。待趕到現場時,硝煙已經散盡,蘇軍早已撤離,留下隻有弋壁灘上永遠倒下的50餘位邊防戰士血肉模糊的遺體。弋壁灘上的風為烈士們嗚咽,天山腳下的青鬆為烈士們默哀。
二、珍寶島的炮聲與塔城的伏擊
1969年3月2日,珍寶島的槍炮聲震動了全國。中蘇兩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論戰擴展為雙邊關係的惡化,繼而發展成邊界武裝衝突。這是衝突的大環境,就其直接原因而言,回到前麵提到的中俄不平等條約,當時已經腐朽不堪的清朝政府在割地條約中隻規定以江劃界,而俄方地圖上卻把俄方邊界線劃到中國江岸上,而不接受中方主張的以主航道中心線劃界的國際慣例。這樣,江上的島嶼就都歸了它。
珍寶島(達曼斯基島)位於烏蘇裏江主航道中方一側,中邊防部隊不時上島巡邏,而蘇邊防軍也上島巡邏,驅趕中方巡邏隊。雙方邊防人員在珍寶島上已經拳腳棍棒交手多次,“溫度”不斷上升。
當時,中國正處在×革的動亂年代,在上級加強邊防鬥爭的精神指導下,3月2日,虎林邊防站站長孫玉國帶領巡邏隊再次上島巡邏。上島前,中方也預感到衝突有可能升級,於是,預留下一小分隊準備上島增援巡邏隊,以應付不測。果然,雙方邊防人員很快就在島上對峙衝突起來了,但此次蘇方邊防人員並沒有帶大棍與中方邊防人員“武鬥”,而是持槍隨其裝甲車後撤,然後突然開槍射擊。“武鬥”終於升級為“戰鬥”。戰鬥打響後,蘇方預先準備的小分隊在孫玉國的對手、蘇方邊防站長“拐子上尉”(名伊萬上尉,腿在邊防“武鬥”中被打傷)帶領下從江叉上包抄過來,與中方增援小分隊撞了個正著。說時遲,那時快,中方邊防站班長周登國讎人相見,分外眼紅,先敵開火,當場擊斃伊萬上尉。這次戰鬥,拉開了雙方邊界槍戰的序幕。此後,雙方都不肯罷手,而是調兵遣將,準備下一輪戰鬥。
中方一個師部隊向衝突地域調動,前沿兵力加強到了一個營,由營長冷鵬飛指揮。為了對付蘇坦克裝甲車衝擊,在其衝擊地段上埋設了反坦克地雷。但是,江麵積雪很快被風吹走,地雷無法隱蔽。一位參謀想到一個土辦法:用裝飯碗的白色飯帶包裝反坦克雷,布設在冰封的江麵上和雪地裏,與白色的雪融為一體,即使風把積雪吹走,雷袋看上去就象一個小雪包。蘇聯當時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比現在的俄羅斯要神氣得多,豈肯咽下這口氣。除邊防總隊兵力外,蘇遠東軍區精銳之一“紅旗太平洋師”緊急向衝突地區調動。該師曾在20年代越過烏拉爾山脈,橫掃白軍,一路向東,協助外蒙建立蒙軍,之後一直打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抵達太平洋,因此而獲得榮譽稱號。雙方調兵遣將之後,三月十五日,雙方在珍寶島再次打了起來。
珍寶島 中方邊防部隊採取了有效的禦寒措施,利用夜暗,在珍寶島雪地潛伏,而蘇方也同樣派兵上島潛伏,隻不過蘇軍的呢子大衣擋不住嚴寒,其潛伏部隊出現凍傷,並由於受不住嚴寒起來活動而暴露了潛伏目標。蘇軍在邊防軍上校總隊長的親自指揮下,乘坦克、裝甲車向珍寶島發起攻擊。中方潛伏部隊給予蘇方很大殺傷,並與增援部隊一道擊退蘇軍進攻,守住了珍寶島。3月15日戰鬥,蘇軍坦克、裝甲車受到反坦克雷和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打擊,損失多輛,其中一輛當時新式的t-62坦克被反坦克雷炸毀在靠近中方江岸的江麵上,後被中方搶回,現陳列於軍事博物館。蘇軍前線指揮官上校總隊長也被中方狙擊手擊斃。但中方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湧現出了麵對衝過來的裝甲車不退縮、迎麵於7米處以40火箭彈將其擊毀的英勇戰士,以及頭部中彈、一息尚存卻堅持向敵衝鋒射擊的“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於慶陽烈士等等,營長冷鵬飛也火線負傷。中方邊防部隊守住了珍寶島,擊退了蘇軍進攻。相對來說,蘇軍吃了虧,尤其是傷了“超級大國”的麵子,時常想要報復。從此雙方在東線重兵集結,呈嚴陣對峙局麵。
蘇軍統帥部迅速將其報復的重心移到西線。那裏的邊界地區多荒漠草原,邊防巡邏隊與主力部隊駐地相距較遠,接應不易。於是,蘇軍將領的目光盯住了西線塔城地段,派遣裝甲部隊預先偽裝設伏在中方邊防巡邏隊必經的巡邏路線上。中方邊防連連長率領一支50餘人的巡邏隊象往常一樣出發了。經過跋涉,走進了一片開闊的弋壁灘。突然,目光敏銳的連長的第六感官告訴他,情況反常。定眼一看,怎麽往日平坦的弋壁灘上多出了一些新的“沙丘”?不對!可是,晚了。“沙丘”突然晃動起來,隨著陣陣馬達聲,設伏的蘇軍裝甲車成扇麵陣形壓了過來,槍炮齊射。可憐50多位僅有輕武器的邊防戰士暴露在無遮無掩的弋壁灘上,遭受猛烈的裝甲火力襲擊。忠於職守的報話員在中彈倒地、一息尚存之際,口吐鮮血,用最後一口氣艱難地向塔城軍分區報告了巡邏隊遭受蘇軍伏擊的消息。塔城軍分區邊防團聞訊緊急出動趕赴出事地點。然而,晚了。待趕到現場時,硝煙已經散盡,蘇軍早已撤離,留下隻有弋壁灘上永遠倒下的50餘位邊防戰士血肉模糊的遺體。弋壁灘上的風為烈士們嗚咽,天山腳下的青鬆為烈士們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