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能的有幾種:以色列的elta2032雷達帶rafael的正在研製的主動雷達製導中程空空飛彈,俄羅斯的phazotronzhuk(甲蟲)或更新更強的zhemchoug(珍珠)雷達和vympelr-27半主動或r-77主動雷達製導中程空空飛彈,及國產jl-10雷達和pl-11半主動雷達製導中程空空飛彈。以色列的係統原為“獅”所研製,集西方技術和以色列的實戰經驗之大成,係統小巧,可靠性好,空地性能兼顧,自帶一體化的電子戰能力。但遠程性能不足,交貨和備件供應易受國際政治影響。以色列空軍已決定用這一係統替換f-16c/d上的apg-68雷達。俄羅斯係統的工藝和製作可能粗糙一點,但整體功能強,尤其是遠程性能,抗幹擾性和多目標交戰性能出色。與空空性能相比,空地性能稍差,可靠性也可能有點問題。隨著中國引進蘇-27戰鬥機和r-27空空飛彈,中國已有此類係統的使用經驗。外界對jl-10雷達所知甚少,隻知道是脈衝都卜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探測距離約50-60公裏。ly-60(地空型的pl-11)的模型在這此珠海航展中展出,但無具體技術數據,隻知道它是基於義大利由美國“麻雀”改進而來的aspide半主動雷達製導中程空空飛彈。考慮到國內技術現狀,國產新係統在技術水平上可能尚不及以色列和俄羅斯的係統成熟,但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不受製於人倒不失為一大優越性。權衡利弊,最終係統可能是三者的某種組合,甚至可達成某種互換性,以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
但不管怎麽樣,最終係統必須與r-27,r-77和pl-11兼容。當然,殲-10不能直接上艦,需要經過前麵提到的上艦改裝。殲-10作為艦載戰鬥機也有不利之處。殲-10的載彈量和航程都不及蘇-27。雷達受機頭尺寸限製,性能可能也不及蘇-27。單發動機一旦在起飛時或飛行中停車,極易失事。但單發戰鬥機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如美國的a-4,a-7和f-8及法國的“超軍旗”等。殲-10作為全新設計,研製進度和技術可靠程度都有風險。但不是不可克服的。另一個候選為蘇-27。蘇-27為單座雙發,雙垂尾,常規布局,帶大邊條和翼身融合體。起飛重量22-30噸,載彈8噸以上,高-低-高作戰半徑1500公裏。蘇-27雖已服役十多年,但其機動性和武器性能出色、載彈量大、航程遠(蘇-27機內載油係數達40%,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至今仍不帶外掛副油箱),仍是當今公認的世界上最優秀戰鬥機之一。蘇-27的主要缺點是體積和重量大(航母上載不多),雷達反射麵積也大,尤其是迎麵雷達反射麵積(既短又大的進氣道使渦輪葉片一覽無遺)。座艙設備也嫌陳舊。關於蘇-27的公開資料甚多,本文不一一贅述。蘇-27基本設計先進,改進潛力巨大。如矢量推力,保形油箱,隱身塗料等,開發殲-10所獲得的先進座艙方麵的經驗也可用於蘇-27。
中國如不能從俄羅斯得到蘇-33艦載型,則需要自己進行上艦改裝,改裝的技術風險不小於殲-10。選擇殲-10還是蘇-27取決於中國對於航母假想作戰使命的考慮。殲-10對一般對手來說足夠了,同樣大小的航母也可多裝載些飛機。但對付強敵,蘇-27更有效一些,隻是可能要少裝載些飛機。為形成實質性的戰鬥力,飛機數量不可太少,一般以30-40架以上為宜。以“戴高樂”級和“庫茲涅佐夫”級為參考,4萬噸級和6萬噸級航母可分別裝載約40架殲-10或蘇-27。簡氏戰艦一覽說“庫茲涅佐夫”級隻裝20多架蘇-33(但同時裝15架直升機),好像少了些。但俄羅斯聲稱戰時載機可達60架,好像又多了些,不過沒有指明型號。應該指出的是,既使“尼米茲”級的機庫也隻能容納航母聯隊的一半,其餘的留在甲板上,或在空中巡邏。所以簡氏和俄羅斯的算法可以有很大差異,本文取一個折衷。至於殲-10和蘇-27混裝,鑑於兩者的功用相近,意義不大,徒然損失裝機數量。另一個思路是根據任務換裝,如裝載蘇-27偏重遠程防空以抵禦強敵;對相對弱小之敵,換上殲-10以實行全麵爭奪製空製海權。考慮到中國海軍最可能在海岸線1500海裏以內作戰,蘇-27和殲-10的航程對航渡這段距離綽綽有餘,根據任務換裝可能不失為一個辦法。
★預警機
現役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隻有e-2c一種,在研的有美國的es-3(在s-3反潛機上背一個雷達天線)和烏克蘭的安-71。出於政治原因,e-2c和es-3可不予考慮。安-71出於種種原因,未被俄羅斯海軍用在“庫茲涅佐夫”號上。但安-71可作短距起降,大型圓形雷達天線罩架在前掠的垂尾頂上,但原型機尾部裝了一台雅克-38上用的升力發動機,大概起飛時還是需要幫一把。安-71的雷達搜索距離對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可達200公裏,可同時跟蹤120個目標,留空時間4.5-5小時。目前烏克蘭將安-71作為岸基預警機推銷,如果性能和價格合適,中國也不妨購買一些。否則,中國航母必須用直升機作為預警平台。英國的“海王aew”預警直升機採用thornemi的“搜水”雷達,像一個大鼓一樣懸掛在右邊,不用時翻上收起。搜索距離160公裏,留空時間4小時。俄羅斯的卡-31(亦稱卡-29rld)是基於卡-27共軸反轉雙槳反潛直升機,其平麵雷達天線懸吊於機身下,迴轉搜索每分鍾6轉,不用時收起和機腹齊平。搜索距離100-150公裏,可同時跟蹤20個目標。
但不管怎麽樣,最終係統必須與r-27,r-77和pl-11兼容。當然,殲-10不能直接上艦,需要經過前麵提到的上艦改裝。殲-10作為艦載戰鬥機也有不利之處。殲-10的載彈量和航程都不及蘇-27。雷達受機頭尺寸限製,性能可能也不及蘇-27。單發動機一旦在起飛時或飛行中停車,極易失事。但單發戰鬥機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如美國的a-4,a-7和f-8及法國的“超軍旗”等。殲-10作為全新設計,研製進度和技術可靠程度都有風險。但不是不可克服的。另一個候選為蘇-27。蘇-27為單座雙發,雙垂尾,常規布局,帶大邊條和翼身融合體。起飛重量22-30噸,載彈8噸以上,高-低-高作戰半徑1500公裏。蘇-27雖已服役十多年,但其機動性和武器性能出色、載彈量大、航程遠(蘇-27機內載油係數達40%,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至今仍不帶外掛副油箱),仍是當今公認的世界上最優秀戰鬥機之一。蘇-27的主要缺點是體積和重量大(航母上載不多),雷達反射麵積也大,尤其是迎麵雷達反射麵積(既短又大的進氣道使渦輪葉片一覽無遺)。座艙設備也嫌陳舊。關於蘇-27的公開資料甚多,本文不一一贅述。蘇-27基本設計先進,改進潛力巨大。如矢量推力,保形油箱,隱身塗料等,開發殲-10所獲得的先進座艙方麵的經驗也可用於蘇-27。
中國如不能從俄羅斯得到蘇-33艦載型,則需要自己進行上艦改裝,改裝的技術風險不小於殲-10。選擇殲-10還是蘇-27取決於中國對於航母假想作戰使命的考慮。殲-10對一般對手來說足夠了,同樣大小的航母也可多裝載些飛機。但對付強敵,蘇-27更有效一些,隻是可能要少裝載些飛機。為形成實質性的戰鬥力,飛機數量不可太少,一般以30-40架以上為宜。以“戴高樂”級和“庫茲涅佐夫”級為參考,4萬噸級和6萬噸級航母可分別裝載約40架殲-10或蘇-27。簡氏戰艦一覽說“庫茲涅佐夫”級隻裝20多架蘇-33(但同時裝15架直升機),好像少了些。但俄羅斯聲稱戰時載機可達60架,好像又多了些,不過沒有指明型號。應該指出的是,既使“尼米茲”級的機庫也隻能容納航母聯隊的一半,其餘的留在甲板上,或在空中巡邏。所以簡氏和俄羅斯的算法可以有很大差異,本文取一個折衷。至於殲-10和蘇-27混裝,鑑於兩者的功用相近,意義不大,徒然損失裝機數量。另一個思路是根據任務換裝,如裝載蘇-27偏重遠程防空以抵禦強敵;對相對弱小之敵,換上殲-10以實行全麵爭奪製空製海權。考慮到中國海軍最可能在海岸線1500海裏以內作戰,蘇-27和殲-10的航程對航渡這段距離綽綽有餘,根據任務換裝可能不失為一個辦法。
★預警機
現役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隻有e-2c一種,在研的有美國的es-3(在s-3反潛機上背一個雷達天線)和烏克蘭的安-71。出於政治原因,e-2c和es-3可不予考慮。安-71出於種種原因,未被俄羅斯海軍用在“庫茲涅佐夫”號上。但安-71可作短距起降,大型圓形雷達天線罩架在前掠的垂尾頂上,但原型機尾部裝了一台雅克-38上用的升力發動機,大概起飛時還是需要幫一把。安-71的雷達搜索距離對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可達200公裏,可同時跟蹤120個目標,留空時間4.5-5小時。目前烏克蘭將安-71作為岸基預警機推銷,如果性能和價格合適,中國也不妨購買一些。否則,中國航母必須用直升機作為預警平台。英國的“海王aew”預警直升機採用thornemi的“搜水”雷達,像一個大鼓一樣懸掛在右邊,不用時翻上收起。搜索距離160公裏,留空時間4小時。俄羅斯的卡-31(亦稱卡-29rld)是基於卡-27共軸反轉雙槳反潛直升機,其平麵雷達天線懸吊於機身下,迴轉搜索每分鍾6轉,不用時收起和機腹齊平。搜索距離100-150公裏,可同時跟蹤20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