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英國在“無敵”級上首次加裝艏跳板以幫助鷂式飛機重載短距起飛成功,許多國家紛紛效仿。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級安裝了12.5度的艏跳板,將滑跳起飛推廣到常規起降的蘇-27等。實際上,美國也在80年代初用f-14,f/a-18和s-3成功地進行了陸上試驗。滑跳起飛無需特殊設備,對機體結構要求低,陸基飛機上艦容易,其出動率和彈射起飛相當,可連續出動而無彈射器使用次數的限製,起飛離艦時飛機始終保持控製(彈射起飛時初期實際上是無控的),但要求飛機具有高推重比和短距起飛能力,起飛可能不能重載,高溫環境下發動機推力下降,必須用噴水加力才能起飛。
蘇聯海軍長期未能為“庫茲涅佐夫”級配套裝備固定翼預警機,可能與此有關。考慮到中國不可能從美國獲得彈射器,從別國購買(如法國)也會有備件問題,自力更生又耗時費力,另一方麵,空軍已裝備的蘇-27的改型已有上艦先例。權衡利弊,中國航母以採用滑跳起飛為宜。電子係統和武備任何航母都需要先進完善的指揮、通信、探測、火控等電子係統,不同之處是各艦的武備。和“尼米茲”級的3座8聯裝北約海麻雀和4座6管密集陣火炮相比,“庫茲涅佐夫”級裝備了4組sa-n-9(即海軍型的sa-15tor)艦空飛彈垂直發射井,每組6個發射井,每井8枚,共192枚飛彈,射程45公裏(一說12公裏);12枚垂直發射的ss-n-19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射井口與飛行甲板齊平安裝),射程450公裏;4座彈炮一體的雙聯裝30毫米高炮和紅外製導艦空飛彈(合稱cads-n-1,飛彈射程8公裏,海軍型的sa-18通古斯卡tunguska),另有3座ak-630雙聯裝6管加特林高炮,可謂火力強大。但這不是什麽非驢非馬或畫蛇添足之舉,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西方海軍通常依賴大量搭載高性能艦載機作為主要進攻性和攻勢防禦武器,航母上僅裝備自衛武器,如美國航母上的密集陣火炮和北約海麻雀飛彈。蘇聯海軍因為長期缺乏高性能艦載機,從“基輔”級開始,形成了用強大艦載飛彈武器補充艦載機性能不足的傳統,既使蘇-33(亦稱蘇-27k,蘇-27的艦載型)已能傲視群雄時也如此。在使用時,卡-31(亦稱卡-27rld)預警直升機將掃視周圍海區並將數據傳送回航母,蘇-33將提供攻勢和守勢防空,航母和艦隊中其它軍艦則發射反艦和巡航飛彈,攻擊水麵和地麵目標。事實上,為蘇-33加裝反艦對地攻擊能力並不難,蘇-33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變成製空為主,反艦對地為輔的雙任務戰鬥機,兼帶執行對中低威脅地麵水麵目標的任務。高威脅目標仍由飛彈對付。考慮到中國海軍反潛防空護衛能力不足,中國航母也以裝備強大飛彈火力為宜,細節後文還要談到。
第五章、海空利劍-艦載機,武器係統和護航艦艇
艦載機、武器係統和護航艦艇的選擇與航母的假象作戰使命以及戰術應用密切相關。考慮到中國海軍處於轉型時期,海空潛單科和協同作戰戰術技術正在完善之中,航母的作戰使命和戰術應用以循序漸進為宜,可從防空為主向空地兼顧過渡。艦載機、武器係統和護航艦艇也將相應選擇。
★艦載戰鬥機
艦載戰鬥機應具有優良的短距起飛性能、航程大、留空時間長、載彈量大、探測距離遠、維修容易、可靠性高。機體和設備必須耐海水和鹽霧腐蝕。一般應具有加強的起落架以適應大角度高下沉率著艦,和摺疊式機翼以節約停機體積,還應帶有著陸鉤以強製縮短著陸距離。陸基飛機上艦需經過上述改裝。中國在近期內不可能為航母專門研製攻擊機(強-5太陳舊,性能也較低,不值得改裝上艦),所以中國航母的戰鬥機必須兼有對地攻擊能力。世界上可供上艦的戰鬥機不多,可供中國選擇的更少。西方戰鬥機技術成熟,性能先進,但由於政治上或價格上的原因,中國不會問津。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已成功上艦,但後者與中國現行裝備體係不符。國產的和組裝的戰鬥機中,殲-73和殲-82基本技術陳舊,不值得進一步改裝上艦。fc-1要先進多了,但仍顯單簿,載彈和性能不足以與強大優勢之敵對抗。fc-1在中國裝備體係中的不定地位,也為其擔當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的重任蒙上一層陰影。剩下的兩個將是21世紀中國空軍之花:殲-10和蘇-27(中國代號為殲-11)。殲-10是中國正在研製的新一代高性能戰鬥機。美國海軍情報局96年初的一份報告指出,殲-10將擁有“特別好的”機動性("particrlygood"agility),預計2003年左右服役。
目前已公開的主要是香港《廣角鏡》雜誌上的一張飛機模型照片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公布的用計算機根據衛星照片繪製的三麵圖,以及一些零星資料。兩張照片不太一樣,但一般認為,殲-10是一架單發單座多用途戰鬥機,單垂尾,採用機腹進氣和無尾三角翼加近耦合全動鴨式前翼的氣動布局,外形和以色列的“獅”vi)相似。以色列和俄羅斯提供了技術援助,以致西方有人大聲疾呼,殲-10是“獅”的翻版,美國技術誤落敵手。其實不盡然,“獅”是下單翼,殲-10是中單翼;“獅”是固定式進氣道,殲-10是帶中心激波錐的二元可調進氣道;“獅”用美製pw1120渦噴發動機(f-15上用的f-100發動機的渦噴型),推力91.7千牛頓(約9000公斤),空戰推重比勉強超過1.0;殲-10用俄製或引進位造的與蘇-27相同的al-31渦扇發動機,推力122千牛頓(約12000公斤),空戰推重比大大超過1.0;如以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照片為準,差別更大。最重要的是,“獅”以對地攻擊為主,製空為輔;殲-10以製空為主,對地攻擊為輔。退一步講,在沈飛-格魯曼的“和平珍珠”計劃破滅後,中國恐怕無人再會蠢到依賴美國技術來實現國防現代化。說道中央情報局的照片,顯示的殲-10似乎隱身性能更好。進氣口前移,進氣道略帶s形(渦輪葉片不至於一覽無遺,隱身性較好);機頭尺寸較大,略下勾,有點像蘇-27;翼身融合體更加飽滿,機翼內段後掠增加,形成雙三角翼,有點像法國“陣風”。“廣角鏡”上的照片更接近“獅”。若以“獅”為參照,殲-10的最大起飛重量應在18噸左右,載彈量7噸左右,帶1.5噸炸彈和飛彈時,高-低-高作戰半徑可達1000公裏以上。關於殲-10的雷達和武器係統,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蘇聯海軍長期未能為“庫茲涅佐夫”級配套裝備固定翼預警機,可能與此有關。考慮到中國不可能從美國獲得彈射器,從別國購買(如法國)也會有備件問題,自力更生又耗時費力,另一方麵,空軍已裝備的蘇-27的改型已有上艦先例。權衡利弊,中國航母以採用滑跳起飛為宜。電子係統和武備任何航母都需要先進完善的指揮、通信、探測、火控等電子係統,不同之處是各艦的武備。和“尼米茲”級的3座8聯裝北約海麻雀和4座6管密集陣火炮相比,“庫茲涅佐夫”級裝備了4組sa-n-9(即海軍型的sa-15tor)艦空飛彈垂直發射井,每組6個發射井,每井8枚,共192枚飛彈,射程45公裏(一說12公裏);12枚垂直發射的ss-n-19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射井口與飛行甲板齊平安裝),射程450公裏;4座彈炮一體的雙聯裝30毫米高炮和紅外製導艦空飛彈(合稱cads-n-1,飛彈射程8公裏,海軍型的sa-18通古斯卡tunguska),另有3座ak-630雙聯裝6管加特林高炮,可謂火力強大。但這不是什麽非驢非馬或畫蛇添足之舉,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西方海軍通常依賴大量搭載高性能艦載機作為主要進攻性和攻勢防禦武器,航母上僅裝備自衛武器,如美國航母上的密集陣火炮和北約海麻雀飛彈。蘇聯海軍因為長期缺乏高性能艦載機,從“基輔”級開始,形成了用強大艦載飛彈武器補充艦載機性能不足的傳統,既使蘇-33(亦稱蘇-27k,蘇-27的艦載型)已能傲視群雄時也如此。在使用時,卡-31(亦稱卡-27rld)預警直升機將掃視周圍海區並將數據傳送回航母,蘇-33將提供攻勢和守勢防空,航母和艦隊中其它軍艦則發射反艦和巡航飛彈,攻擊水麵和地麵目標。事實上,為蘇-33加裝反艦對地攻擊能力並不難,蘇-33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變成製空為主,反艦對地為輔的雙任務戰鬥機,兼帶執行對中低威脅地麵水麵目標的任務。高威脅目標仍由飛彈對付。考慮到中國海軍反潛防空護衛能力不足,中國航母也以裝備強大飛彈火力為宜,細節後文還要談到。
第五章、海空利劍-艦載機,武器係統和護航艦艇
艦載機、武器係統和護航艦艇的選擇與航母的假象作戰使命以及戰術應用密切相關。考慮到中國海軍處於轉型時期,海空潛單科和協同作戰戰術技術正在完善之中,航母的作戰使命和戰術應用以循序漸進為宜,可從防空為主向空地兼顧過渡。艦載機、武器係統和護航艦艇也將相應選擇。
★艦載戰鬥機
艦載戰鬥機應具有優良的短距起飛性能、航程大、留空時間長、載彈量大、探測距離遠、維修容易、可靠性高。機體和設備必須耐海水和鹽霧腐蝕。一般應具有加強的起落架以適應大角度高下沉率著艦,和摺疊式機翼以節約停機體積,還應帶有著陸鉤以強製縮短著陸距離。陸基飛機上艦需經過上述改裝。中國在近期內不可能為航母專門研製攻擊機(強-5太陳舊,性能也較低,不值得改裝上艦),所以中國航母的戰鬥機必須兼有對地攻擊能力。世界上可供上艦的戰鬥機不多,可供中國選擇的更少。西方戰鬥機技術成熟,性能先進,但由於政治上或價格上的原因,中國不會問津。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已成功上艦,但後者與中國現行裝備體係不符。國產的和組裝的戰鬥機中,殲-73和殲-82基本技術陳舊,不值得進一步改裝上艦。fc-1要先進多了,但仍顯單簿,載彈和性能不足以與強大優勢之敵對抗。fc-1在中國裝備體係中的不定地位,也為其擔當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的重任蒙上一層陰影。剩下的兩個將是21世紀中國空軍之花:殲-10和蘇-27(中國代號為殲-11)。殲-10是中國正在研製的新一代高性能戰鬥機。美國海軍情報局96年初的一份報告指出,殲-10將擁有“特別好的”機動性("particrlygood"agility),預計2003年左右服役。
目前已公開的主要是香港《廣角鏡》雜誌上的一張飛機模型照片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公布的用計算機根據衛星照片繪製的三麵圖,以及一些零星資料。兩張照片不太一樣,但一般認為,殲-10是一架單發單座多用途戰鬥機,單垂尾,採用機腹進氣和無尾三角翼加近耦合全動鴨式前翼的氣動布局,外形和以色列的“獅”vi)相似。以色列和俄羅斯提供了技術援助,以致西方有人大聲疾呼,殲-10是“獅”的翻版,美國技術誤落敵手。其實不盡然,“獅”是下單翼,殲-10是中單翼;“獅”是固定式進氣道,殲-10是帶中心激波錐的二元可調進氣道;“獅”用美製pw1120渦噴發動機(f-15上用的f-100發動機的渦噴型),推力91.7千牛頓(約9000公斤),空戰推重比勉強超過1.0;殲-10用俄製或引進位造的與蘇-27相同的al-31渦扇發動機,推力122千牛頓(約12000公斤),空戰推重比大大超過1.0;如以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照片為準,差別更大。最重要的是,“獅”以對地攻擊為主,製空為輔;殲-10以製空為主,對地攻擊為輔。退一步講,在沈飛-格魯曼的“和平珍珠”計劃破滅後,中國恐怕無人再會蠢到依賴美國技術來實現國防現代化。說道中央情報局的照片,顯示的殲-10似乎隱身性能更好。進氣口前移,進氣道略帶s形(渦輪葉片不至於一覽無遺,隱身性較好);機頭尺寸較大,略下勾,有點像蘇-27;翼身融合體更加飽滿,機翼內段後掠增加,形成雙三角翼,有點像法國“陣風”。“廣角鏡”上的照片更接近“獅”。若以“獅”為參照,殲-10的最大起飛重量應在18噸左右,載彈量7噸左右,帶1.5噸炸彈和飛彈時,高-低-高作戰半徑可達1000公裏以上。關於殲-10的雷達和武器係統,眾說紛紜,各執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