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招致巨大損失,甚至亡國。以色列應該採取高明的和積極的防禦:主動進
攻,積極出擊。這樣才能遏製敵方,威懾對手。因此,進攻是以色列軍隊之
魂,是以色列軍人奉守的信條。有人說“進攻式的防禦是以色列的絕招”。
正是依據這樣的思想,以色列在戰略戰術的運用上具有如下的特點:一
是“把戰火引到敵人的領土上”;二是“先發製人的預防戰”;三是“選準
敵人,先打擊對己威脅最大的主敵”;四是“快速的閃擊戰”。
以色列人力、資源有限,最怕打持久戰、消耗戰。第一次阿以戰爭,以
色列尚不能控製局麵,戰爭持續了一年零兩個月。以後三次戰爭分別是10
天、6 天、16 天。據說,在第三次阿以戰爭進行到第六天時,以色列的燃料
儲備已經用完,如當時的納賽爾還能堅持幾天,以色列就很困難了。為了“閃
擊戰”的需要,以色列軍隊要求諸兵種協同作戰,特別要求士兵要有很高的
素質。以色列軍隊很注意在軍人中灌輸勇猛快速、一往無前的思想,培養積
極主動的進取精神,告誡官兵不固守教條和傳統的模式。在以軍作戰中,常
發生要求遵守命令、紀律與自發地、創造性地完成任務之間的矛盾。戰場形
勢瞬息萬變,事事都要請示、匯報,不敢越雷池一步,必定貽誤戰機,喪失
閃擊取勝的機會。前國防部長摩西·達揚曾說:“製止跳躍的駿馬要比踢著
不願上路的騾子好多了。”另一位前國防部長澤爾·魏茨曼也說過:“我們
決不能模仿別人..重要的是你的首創精神和你的隨機應變的能力。”
與以色列戰略戰術思想相適應,它還有一整套相當嚴密的、科學的規章
製度,包括後備兵役、戰時動員、官兵訓練、後勤保障、戰地救護、戰場軍
械維修等等,這一切都保證了戰略戰術思想的實現。
為了在孤立中求生存,並不斷進行領土擴張,以色列在大力發展經濟的
同時,還不斷擴軍備戰,強化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據外電報導,軍事專家
認為,以色列常備軍由14.1 萬人組成,擁有553 架作戰飛機,4000 輛坦克。
以色列有射程為450 公裏的”傑裏科1 ”式地對地飛彈,還有“長矛”式導
彈,據說還擁有100 枚左右的核彈頭,它在全世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居第
六位。以色列還有能力利用芥子氣和神經毒氣發動大規模的化學戰。以色列
海軍有9000 官兵,駐紮在海法港、阿什杜德港和埃拉特港。有3 艘英國製造
的維克特型常規潛艇、63 艘護衛艦和其他艦艇。這些艦艇部分地裝備“魚叉”
式和“加布裏埃爾”式飛彈。以色列空軍有20 個大隊的戰鬥機,包括美f—
4 、f—15 、f—16 飛機、“空中之鷹”式飛機、以及以色列製造的“幼獅”
式戰鬥機。以色列有15 架用於電子偵察、供應和運輸的波音飛機,還有75
架f—18 戰鬥機,幾十架裝備空對地、空對空和地對空飛彈的直升機。
為什麽以色列這個具有軍事實力又富於侵略擴張的國家,竟對伊拉克的
飛彈攻擊保持沉默呢?國際政治分析家認為,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海灣
危機的爆發,打亂了中東持續多年的政治格局,使伊拉克同美國、科威特、
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等國家的矛盾突出出來,暫時壓倒了長期以來的主要矛盾
——阿以衝突。這樣,矛盾鬥爭的焦點變成伊拉克,而以色列則變成了一個
“旁觀者”。以色列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並根據其盟國美國的要求,在這
場危機中,採取了一種“低姿態”、“高警惕”的政策,即保持不介入,旁
觀坐視,密切注意事態發展,時刻警惕伊拉克發動進攻。
許多中東問題專家認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觸發的海灣危機,“不啻是
為以色列送上了一個金盤子”。1990 年上半年,由於以色列沙米爾政府態度
頑固,美國和埃及撮合以—巴談判失敗,大量的蘇聯猶太移民湧入以色列,
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響。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轉移
了全世界對猶太移民問題的注意力。對以色列來說,這自然是一件快事。因
而,它趁機加快移民步伐。據統計,1990 年8 月以來,每個月移民以色列的
猶太人數都創歷史記錄。截止11 月底,1990 年的移民人數已達16 萬。以色
列官員當時預計,1992 年年底前,爭取有100 萬人移入以色列。以色列報刊
認為,海灣危機確實為以色列提供了一次改變人口構成、加強長遠實力的好
機會。
長期以來,以色列和伊拉克的關係十分緊張。伊拉克擁有百萬大軍和精
良武器,在阿以爭端中,堅持強硬的立場,以色列一直把伊拉克的存在視為
心頭之患,必欲除之而後快。以色列特別擔心伊拉克掌握核技術,認為這是
攻,積極出擊。這樣才能遏製敵方,威懾對手。因此,進攻是以色列軍隊之
魂,是以色列軍人奉守的信條。有人說“進攻式的防禦是以色列的絕招”。
正是依據這樣的思想,以色列在戰略戰術的運用上具有如下的特點:一
是“把戰火引到敵人的領土上”;二是“先發製人的預防戰”;三是“選準
敵人,先打擊對己威脅最大的主敵”;四是“快速的閃擊戰”。
以色列人力、資源有限,最怕打持久戰、消耗戰。第一次阿以戰爭,以
色列尚不能控製局麵,戰爭持續了一年零兩個月。以後三次戰爭分別是10
天、6 天、16 天。據說,在第三次阿以戰爭進行到第六天時,以色列的燃料
儲備已經用完,如當時的納賽爾還能堅持幾天,以色列就很困難了。為了“閃
擊戰”的需要,以色列軍隊要求諸兵種協同作戰,特別要求士兵要有很高的
素質。以色列軍隊很注意在軍人中灌輸勇猛快速、一往無前的思想,培養積
極主動的進取精神,告誡官兵不固守教條和傳統的模式。在以軍作戰中,常
發生要求遵守命令、紀律與自發地、創造性地完成任務之間的矛盾。戰場形
勢瞬息萬變,事事都要請示、匯報,不敢越雷池一步,必定貽誤戰機,喪失
閃擊取勝的機會。前國防部長摩西·達揚曾說:“製止跳躍的駿馬要比踢著
不願上路的騾子好多了。”另一位前國防部長澤爾·魏茨曼也說過:“我們
決不能模仿別人..重要的是你的首創精神和你的隨機應變的能力。”
與以色列戰略戰術思想相適應,它還有一整套相當嚴密的、科學的規章
製度,包括後備兵役、戰時動員、官兵訓練、後勤保障、戰地救護、戰場軍
械維修等等,這一切都保證了戰略戰術思想的實現。
為了在孤立中求生存,並不斷進行領土擴張,以色列在大力發展經濟的
同時,還不斷擴軍備戰,強化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據外電報導,軍事專家
認為,以色列常備軍由14.1 萬人組成,擁有553 架作戰飛機,4000 輛坦克。
以色列有射程為450 公裏的”傑裏科1 ”式地對地飛彈,還有“長矛”式導
彈,據說還擁有100 枚左右的核彈頭,它在全世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居第
六位。以色列還有能力利用芥子氣和神經毒氣發動大規模的化學戰。以色列
海軍有9000 官兵,駐紮在海法港、阿什杜德港和埃拉特港。有3 艘英國製造
的維克特型常規潛艇、63 艘護衛艦和其他艦艇。這些艦艇部分地裝備“魚叉”
式和“加布裏埃爾”式飛彈。以色列空軍有20 個大隊的戰鬥機,包括美f—
4 、f—15 、f—16 飛機、“空中之鷹”式飛機、以及以色列製造的“幼獅”
式戰鬥機。以色列有15 架用於電子偵察、供應和運輸的波音飛機,還有75
架f—18 戰鬥機,幾十架裝備空對地、空對空和地對空飛彈的直升機。
為什麽以色列這個具有軍事實力又富於侵略擴張的國家,竟對伊拉克的
飛彈攻擊保持沉默呢?國際政治分析家認為,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海灣
危機的爆發,打亂了中東持續多年的政治格局,使伊拉克同美國、科威特、
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等國家的矛盾突出出來,暫時壓倒了長期以來的主要矛盾
——阿以衝突。這樣,矛盾鬥爭的焦點變成伊拉克,而以色列則變成了一個
“旁觀者”。以色列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並根據其盟國美國的要求,在這
場危機中,採取了一種“低姿態”、“高警惕”的政策,即保持不介入,旁
觀坐視,密切注意事態發展,時刻警惕伊拉克發動進攻。
許多中東問題專家認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觸發的海灣危機,“不啻是
為以色列送上了一個金盤子”。1990 年上半年,由於以色列沙米爾政府態度
頑固,美國和埃及撮合以—巴談判失敗,大量的蘇聯猶太移民湧入以色列,
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響。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轉移
了全世界對猶太移民問題的注意力。對以色列來說,這自然是一件快事。因
而,它趁機加快移民步伐。據統計,1990 年8 月以來,每個月移民以色列的
猶太人數都創歷史記錄。截止11 月底,1990 年的移民人數已達16 萬。以色
列官員當時預計,1992 年年底前,爭取有100 萬人移入以色列。以色列報刊
認為,海灣危機確實為以色列提供了一次改變人口構成、加強長遠實力的好
機會。
長期以來,以色列和伊拉克的關係十分緊張。伊拉克擁有百萬大軍和精
良武器,在阿以爭端中,堅持強硬的立場,以色列一直把伊拉克的存在視為
心頭之患,必欲除之而後快。以色列特別擔心伊拉克掌握核技術,認為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