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防毒麵具度過不眠之夜。以色列醫院官員20 日說,伊拉克飛彈襲擊特拉維
夫之後,這個城市當天有30 名嬰兒早產,比平時多一倍。此外,許多居民逃
往耶路撒冷,他們相信薩達姆不會襲擊這個有15 萬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城市。
伊拉克頭兩次飛彈襲擊給以色列造成的損失雖說不大,隻有數十人受
傷,但是,另有500 多人住進了醫院,有些人因恐慌引發了心髒病,有些人
是因為不適當地匆忙吞下了防毒藥物。以色列電台報導說,一名3 歲女孩因
防毒麵具出事故而死亡。在19 日的襲擊中,50 名以色列人僥倖躲過了死神。
其中一位婦女摟抱著她的3 個孩子心有餘悸地說:“我們起初想躲進一個帶
有窗戶的掩體,後來發現太舊,趕快又跑到100 多米以外的另一個掩體裏。
事屬僥倖,結果那個舊掩體正好被伊拉克的飛彈擊中。”
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飛彈引起國際社會的不安。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
爾以及英、法、意和加拿大等國領導人立即發表談話或致信以色列總理沙米
爾,譴責伊拉克的襲擊行動,並勸告以色列採取克製態度。布希總統和貝克
國務卿接二連三地打電話安撫沙米爾,要他千萬別進行報復,同時決定向以
色列派遣專門對付“飛毛腿”飛彈的“愛國者”反飛彈飛彈部隊幫助防禦。
這使以色列人稍稍鬆了一口氣。以色列內閣決定暫不對伊拉克的兩次飛彈襲
擊進行報復,以避免落入伊拉克的圈套。但是,以色列國防部長阿倫斯發表
了不同的意見,他斷然否認以色列政府向美國保證不對伊拉克進行報復。
埃及和敘利亞的報紙1 月20 日發表評論說,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飛彈毫
無軍事意義,隻是一個政治陰謀,旨在破壞盟軍的團結。敘利亞通訊社說,
在過去,薩達姆也想把阿拉伯人拖入對付伊朗的戰爭,現在阿拉伯人已經知
道怎樣採取理智的立場。甚至連埃及反對派報紙也指責伊拉克說:“我們要
告訴薩達姆,還是玩些其他的遊戲吧!”一些評論文章認為,伊拉克製定的
“薩達姆戰略”首先就是襲擊以色列,使海灣戰爭演變成一場阿以之間的沖
突,置美國於政治和軍事上的兩難之地。
伊拉克的行動也得到阿拉伯國家一些人的支持。埃及一個穆斯林原教旨
主義組織20 日呼籲穆巴拉克政府從沙特撤軍,稱多國部隊是一個“猶太復國
主義者的聯盟”。約旦一些穆斯林示威者要求薩達姆摧毀以色列。伊朗一位
強硬派議員說,伊拉克對以色列的飛彈襲擊“重新燃起了許多穆斯林心中的
希望”,一些議員甚至要求伊朗參戰,支持伊拉克。與此同時,巴解組織、
約旦、摩洛哥等國領導人呼籲聯合國採取行動,停止海灣戰爭。
1991 年2 月3 日淩晨,特拉維夫市又響起刺耳的防空警報聲,這是海灣
開戰以來伊拉克第十次向以色列發射常規彈頭的“飛毛腿”飛彈。對此,以
色列總理沙米爾表示:“我們今天採取克製態度並不意味著我們明天還會這
樣做。”以色列國防部長阿倫斯重申“要對伊拉克進行報復”,但要在一些
問題解決之後。
早在1 月18 日,即海灣開戰的第二天,伊拉克就提出“薩達姆戰略”,
第一點就是襲擊以色列,引以色列報復,使海灣戰爭演變成“阿拉伯對以色
列”的中東戰爭,瓦解反伊聯盟。但是,在以色列連遭10 次襲擊之後,以色
列仍沒採取行動,這就使得把以色列拖入戰爭的“薩達姆戰略”產生了適得
其反的結果。就連一些阿拉伯外交官也悲嘆:“就形象而言,戰爭10 天內就
使以色列由侵略者變成受害者。”路透社也認為:“以色列不發一槍一炮,
卻成了海灣戰爭的大贏家,而巴勒斯坦人失去了他們在過去10 年中贏得的一
切。”
以色列這個彈丸之國,麵積按聯合國1947 年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
定為1.4 萬平方公裏。
1948 年阿以戰爭後,實際控製麵積為2.07 萬平方公裏。通過1967 年“六
五”戰爭,又侵占了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和那路撒
冷阿拉伯區,實際控製麵積2.8 萬平方公裏。
1973 年“十月”戰爭後,被迫在蘇伊士運河東岸和戈蘭高地作了有限後
撤。
1982 年4 月又撤出除塔巴地區外的西奈半島。現今人口450 多萬,其中
猶太人占80 %以上。
以色列這個國家的特點是:國家小,無戰略縱深;人口少,無充足兵員;
資源貧乏,綜合國力有限。它被眾多的阿拉伯國家包圍著,它處於被動防禦
的地位。然而,自1948 年建國以來,以色列先後同阿拉伯國家發生了五次戰
爭,與它被動的軍事地位相反,它的氣勢咄咄逼人。
以色列的政治、軍事家們認為:消極防禦對他們的國家來說意味著挨打,
夫之後,這個城市當天有30 名嬰兒早產,比平時多一倍。此外,許多居民逃
往耶路撒冷,他們相信薩達姆不會襲擊這個有15 萬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城市。
伊拉克頭兩次飛彈襲擊給以色列造成的損失雖說不大,隻有數十人受
傷,但是,另有500 多人住進了醫院,有些人因恐慌引發了心髒病,有些人
是因為不適當地匆忙吞下了防毒藥物。以色列電台報導說,一名3 歲女孩因
防毒麵具出事故而死亡。在19 日的襲擊中,50 名以色列人僥倖躲過了死神。
其中一位婦女摟抱著她的3 個孩子心有餘悸地說:“我們起初想躲進一個帶
有窗戶的掩體,後來發現太舊,趕快又跑到100 多米以外的另一個掩體裏。
事屬僥倖,結果那個舊掩體正好被伊拉克的飛彈擊中。”
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飛彈引起國際社會的不安。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
爾以及英、法、意和加拿大等國領導人立即發表談話或致信以色列總理沙米
爾,譴責伊拉克的襲擊行動,並勸告以色列採取克製態度。布希總統和貝克
國務卿接二連三地打電話安撫沙米爾,要他千萬別進行報復,同時決定向以
色列派遣專門對付“飛毛腿”飛彈的“愛國者”反飛彈飛彈部隊幫助防禦。
這使以色列人稍稍鬆了一口氣。以色列內閣決定暫不對伊拉克的兩次飛彈襲
擊進行報復,以避免落入伊拉克的圈套。但是,以色列國防部長阿倫斯發表
了不同的意見,他斷然否認以色列政府向美國保證不對伊拉克進行報復。
埃及和敘利亞的報紙1 月20 日發表評論說,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飛彈毫
無軍事意義,隻是一個政治陰謀,旨在破壞盟軍的團結。敘利亞通訊社說,
在過去,薩達姆也想把阿拉伯人拖入對付伊朗的戰爭,現在阿拉伯人已經知
道怎樣採取理智的立場。甚至連埃及反對派報紙也指責伊拉克說:“我們要
告訴薩達姆,還是玩些其他的遊戲吧!”一些評論文章認為,伊拉克製定的
“薩達姆戰略”首先就是襲擊以色列,使海灣戰爭演變成一場阿以之間的沖
突,置美國於政治和軍事上的兩難之地。
伊拉克的行動也得到阿拉伯國家一些人的支持。埃及一個穆斯林原教旨
主義組織20 日呼籲穆巴拉克政府從沙特撤軍,稱多國部隊是一個“猶太復國
主義者的聯盟”。約旦一些穆斯林示威者要求薩達姆摧毀以色列。伊朗一位
強硬派議員說,伊拉克對以色列的飛彈襲擊“重新燃起了許多穆斯林心中的
希望”,一些議員甚至要求伊朗參戰,支持伊拉克。與此同時,巴解組織、
約旦、摩洛哥等國領導人呼籲聯合國採取行動,停止海灣戰爭。
1991 年2 月3 日淩晨,特拉維夫市又響起刺耳的防空警報聲,這是海灣
開戰以來伊拉克第十次向以色列發射常規彈頭的“飛毛腿”飛彈。對此,以
色列總理沙米爾表示:“我們今天採取克製態度並不意味著我們明天還會這
樣做。”以色列國防部長阿倫斯重申“要對伊拉克進行報復”,但要在一些
問題解決之後。
早在1 月18 日,即海灣開戰的第二天,伊拉克就提出“薩達姆戰略”,
第一點就是襲擊以色列,引以色列報復,使海灣戰爭演變成“阿拉伯對以色
列”的中東戰爭,瓦解反伊聯盟。但是,在以色列連遭10 次襲擊之後,以色
列仍沒採取行動,這就使得把以色列拖入戰爭的“薩達姆戰略”產生了適得
其反的結果。就連一些阿拉伯外交官也悲嘆:“就形象而言,戰爭10 天內就
使以色列由侵略者變成受害者。”路透社也認為:“以色列不發一槍一炮,
卻成了海灣戰爭的大贏家,而巴勒斯坦人失去了他們在過去10 年中贏得的一
切。”
以色列這個彈丸之國,麵積按聯合國1947 年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
定為1.4 萬平方公裏。
1948 年阿以戰爭後,實際控製麵積為2.07 萬平方公裏。通過1967 年“六
五”戰爭,又侵占了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和那路撒
冷阿拉伯區,實際控製麵積2.8 萬平方公裏。
1973 年“十月”戰爭後,被迫在蘇伊士運河東岸和戈蘭高地作了有限後
撤。
1982 年4 月又撤出除塔巴地區外的西奈半島。現今人口450 多萬,其中
猶太人占80 %以上。
以色列這個國家的特點是:國家小,無戰略縱深;人口少,無充足兵員;
資源貧乏,綜合國力有限。它被眾多的阿拉伯國家包圍著,它處於被動防禦
的地位。然而,自1948 年建國以來,以色列先後同阿拉伯國家發生了五次戰
爭,與它被動的軍事地位相反,它的氣勢咄咄逼人。
以色列的政治、軍事家們認為:消極防禦對他們的國家來說意味著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