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瞧陳髮根的樣子,不像是會瞞事情的人,就坦率告訴他,我並沒有看過信,不知他信裏寫的是什麽。
「原來你不知道啊,這事情,說起來就話長了。」
陳髮根便從他還在武夷山市精神病院講起,這其中的大部分,我已經知道,但我並沒有打斷他,聽他把自己的故事慢慢道來。
這陳髮根自打1988年起,就進了武夷山市精神病院,對於自己因何發病,發病時的狀態,他自然不願意多提,隻說自己發病的時候,分不清楚現實和夢境的區別,常常覺得自己身在夢中。所以到了1992年,特殊病區成立的時候,他就是特殊病區中的一員。
等到武夷山市精神病院裏的醫護人員齊齊自殺,醫院併入南平市精神衛生中心,他也和其它病人一樣,轉到了南平。又過了些年,醫院給他換了一種新藥,居然頗見療效,慢慢地好起來,到2000年,他出院了。出院時還不算是完全康復,但已可在家裏治療,又用了幾年藥,且藥量逐年遞減,非但別人看不出他曾是個精神病人,而且可以出去和人打交道,掙錢謀生了。
當年他得病的時候,覺得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天經地義,都是真理。等到毛病一點點好了,病時的記憶都還在,回想起來,就明白了自己那時的荒誕可笑。而他在武夷山市精神病院最後呆的那段時間,尤其是身在參觀病區的那一個月,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
病好之後,他一邊做著賣書刊雜誌彩票的小買賣,一邊打聽武夷山市精神病院的事情,連已經荒棄的醫院,都重新回去過幾回。他一個親歷者,這麽去打聽,很容易就知道了大概,當聽說金院長等醫護人員,都自殺死了,又聽說許多參觀者也自殺了,心中震憾之巨,難以言表。
於是,陳髮根開始擔心自己在這一係列自殺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越發努力地打聽當年的事件。最後,就打聽到了已經退休的副院長頭上。他找上門去,這位副院長倒也沒有推託,因為當年的這當子事情,始終在心上難以忘卻。薑明泉覺得最終的解釋難以讓人信服,這位副院長也不是傻子,心裏一樣有疑惑。
這一番懇談,並沒有得出什麽足以解開當年謎團的解論,卻讓陳髮根知道了,當年他接待過的十七位參觀者中,有十六位都自殺了,僅餘一個名叫楊展的人。當時楊展在武夷山市的這段時間,住在親戚家裏。薑明泉查到這家親戚,電話聯繫到已回到上海的楊展,得知他曾有過自殺傾向,但安然渡過了那段危險時期,於是在詳細記錄了楊展在參觀時的所見所聞之後,就沒有再和他有過聯繫。
陳髮根覺得,這麽多人自殺,肯定和金院長搞的這個參觀有關係,而他呢,相當於幫凶。雖然當時自己精神不正常,但死了那麽多人,歉疚感甚至罪惡感,山一樣壓在心裏。於是他就生出了這麽個想法,要把當年唯一的倖存者找到,向他道歉。
他沒有求助薑明泉,一來薑明泉也隻是知道楊展十八年前的電話,現如今早就不對了;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他心裏有個秘密,讓他麵對警察的時候,心中惴惴不安。他可以把這個秘密告訴楊展以求心安,但不想先對副院長說,更不願直接告訴警察。
陳髮根花了半年的時間,先是自己想各種法子查,後來索性花了幾千塊錢,找了個私家偵探,終於基本確定了楊展這位上海某大學物理博導,應該就是當年的那個小夥子。於是,就給他寫了封信。
信的內容陳髮根也告訴了我,其中有兩個關鍵之處,是我原本不知道的。
其一,任何人在參觀精神病院時,都會經歷四個環節,其中讓我覺得多餘的第一環節的主角,就是陳髮根。
其二,就是陳髮根一直深埋心底裏的秘密。同時也讓我明白了,這第一環節為什麽會存在,那麽多人,為什麽會自殺!
第一個環節中,陳髮根會請參觀者喝茶。雖然當時他精神病未康復,還覺得自己在夢裏,但他本就很愛喝茶,所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倒沒出過什麽亂子。而在進入這個環節之前,領參觀者進來的醫生或者護士,都會叮囑參觀者說,雖然將要見到的病人病情都很輕,但保險起見,對病人的一些要求,盡量滿足,比如他會請你喝茶,你就算不愛喝,也最好喝幾口,讓病人覺得有麵子受重視,有利於他的情緒穩定。
於是每一個參觀者,都喝了茶。
茶是上好的武夷岩茶,可這茶裏,是下了藥的。因為陳髮根是精神病人,所以金院長在往水裏放藥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提防他,被他瞧見了兩次。濃茶本就苦,這點藥味,很難發覺,頂多覺得這茶不怎麽道地。
這藥陳髮根自己也和參觀者一起,和著茶吃下去了。然後和參觀者聊天,聊著聊著,他就覺得有點恍惚,有點迷幻,覺得自己又做起了夢。常常對麵的參觀者被護士請走,他還渾然不覺。
至今陳髮根也不知道,這是什麽藥。但是他猜想,這藥物肯定對人的精神有麻痹迷幻的作用,精神病院要搞到這種藥太簡單了,事實上許多的治療藥物,就有這樣的副作用。
吃了這樣的藥,然後在幾小時裏,不斷地被人灌輸說這個世界是場夢,形成了強烈的催眠效果。難怪每一個參觀者在參觀後,都如此堅定地相信自己身在夢中。讓陽明泉困惑不解的參觀者自殺之謎,居然就這樣破解了。
到此,當年的群體自殺事件,盡管離奇,但總也有了個能讓人信服的解釋。一群醫護人員在長期和精神病人的深度接觸後,發生了群體性精神問題,相信自己生活在夢中。為了讓更多的人「幡然醒悟」,他們設立了參觀病區,並且生怕力度不夠,使用了某種精神類藥物,促使參觀者放下心防,從而在接下來的環節中被催眠,對病人和醫護所言的「生活是場夢」深信不移。於是他們為了從夢裏醒來,紛紛自殺。
告別陳髮根,我返回上海,一路上我都在發呆。
當年的群體自殺有了解釋,可是楊展和陽傳良的死呢,怎麽解釋?
我現在明白了,那一天,楊展接到這封信後,為什麽會長時間的發呆。因為他想不通,陽傳良為什麽會自殺。
原本,他以為自己當年之所以會有如此強烈的自殺欲望,都是受了那一次參觀的影響。於是他把參觀的所有程序,都原原本本地再次在陽傳良的麵前演了一遍,果然,陽傳良自殺了。在他的心目中,也許這套程序裏隱藏了某種深度暗示,足以讓經歷的人自殺。
但收到了陳髮根的信之後,他愕然發覺,原來自己漏了最關鍵的一道程序——下藥。
這才是一切的核心。當年自己之所以會打心眼裏認同一切是場夢,會想自殺,不是因為紫色的環境,不是因為看的投影片,不是因為醫生護士有意無意的明示暗示,不是因為那些神精病翻來覆去地說一切是場夢……或者說,這些都隻是輔助的,如果他沒有在和陳髮根談話的時候喝了下過藥的茶,根本就不會相信什麽關於夢的鬼話!
但是他沒有給陽傳良下藥。他也讓人演了第一個環節,甚至也喝了茶,喝的也是武夷岩茶,但是茶是幹淨的,茶裏沒有藥。
照理說,陽傳良應該完全不被影響才對。
楊展了解陽傳良,他知道陽傳良不是個容易被別人左右自己想法的人,就和他自己一樣。而且陽傳良的性格,又比他要開朗得多。
這樣一個人,為什麽會在經歷了這樣一個缺失關鍵核心的「惡作劇」之後,自殺呢?
楊展想不通,我更想不通。
而且楊展還緊接著自殺了。
難道說,楊展是想通了陽傳良自殺的理由,所以也跟著自殺了?
有什麽能比看似一步一步走到了最後,卻依然找不出答案更憋屈呢。我已經把所有的線索都釐清,破解了十八年前的秘密,找到了寫信的人,卻還是猜不到陽傳良和楊展為什麽要自殺。
也許他們突然之間一起發了神經。有一次我在心裏這樣恨恨地罵。
總有些秘密你永遠無法知道,日子還是照樣一天天過去。轉眼間近了年末,再有一個月就是2011年,離傳說中的2012世界末日就剩一年了。哈哈。
午後有陽光,冬日裏的陽光,最暖和不過。
我和梁應物在陝西北路上的一家星巴克喝咖啡,他是我多年老友,有一陣沒見了。
大號的馬克杯裏裝滿了榛果拿鐵,很多糖漿,很厚的奶油。喝一小口,嘴唇周圍就沾滿了白色的奶油,要用舌頭舔一下。奶油在舌麵上化開,甜香沁入腹中,一下子吸進的空氣都變得舒緩恬淡了,配著這樣的時節這樣的陽光,再妥貼不過。
「最近有什麽有趣的故事?」梁應物斜靠在小沙發上問我。
這個問題讓我一瞬間有些恍惚。曾經我們經常這樣互問,那時我們對這個世界還充滿了好奇,任何新的發現,新的事件,無論是有解還是無解,都能讓我們津津有味地分析半天。
然而他供職的那個機密部門,雖然可以接觸到全國範圍的特殊事件,但限於內部紀律,無法向外透露,往往他把關鍵部份說得含糊不清,讓我極不過癮,但又沒有辦法,因為我知道,他說到這樣的程度,已經越界了。
由於我總是不停地遇見這樣那樣的怪事,所以逐漸地變成我說得多,他說得少。隨著他在機構中的地位一點點提高,更多的時候,我是碰到問題去向他求助。
再後來,我也不總把遇見的事情告訴他了。因為我覺得,他調研這樣那樣的特殊事件,興許早已經焦頭爛額,當興趣變成了工作,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無聊。所以也許他並不是那麽耐煩來聽我的故事呢。
十年前有一天,我說,看看,兩個古怪的少年,在討論古怪的事情。他笑,說你就裝嫩吧,有二十出頭的少年嗎。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兩個常常被誤認作高中生。現在嘛,下巴都被刮青了。
「原來你不知道啊,這事情,說起來就話長了。」
陳髮根便從他還在武夷山市精神病院講起,這其中的大部分,我已經知道,但我並沒有打斷他,聽他把自己的故事慢慢道來。
這陳髮根自打1988年起,就進了武夷山市精神病院,對於自己因何發病,發病時的狀態,他自然不願意多提,隻說自己發病的時候,分不清楚現實和夢境的區別,常常覺得自己身在夢中。所以到了1992年,特殊病區成立的時候,他就是特殊病區中的一員。
等到武夷山市精神病院裏的醫護人員齊齊自殺,醫院併入南平市精神衛生中心,他也和其它病人一樣,轉到了南平。又過了些年,醫院給他換了一種新藥,居然頗見療效,慢慢地好起來,到2000年,他出院了。出院時還不算是完全康復,但已可在家裏治療,又用了幾年藥,且藥量逐年遞減,非但別人看不出他曾是個精神病人,而且可以出去和人打交道,掙錢謀生了。
當年他得病的時候,覺得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天經地義,都是真理。等到毛病一點點好了,病時的記憶都還在,回想起來,就明白了自己那時的荒誕可笑。而他在武夷山市精神病院最後呆的那段時間,尤其是身在參觀病區的那一個月,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
病好之後,他一邊做著賣書刊雜誌彩票的小買賣,一邊打聽武夷山市精神病院的事情,連已經荒棄的醫院,都重新回去過幾回。他一個親歷者,這麽去打聽,很容易就知道了大概,當聽說金院長等醫護人員,都自殺死了,又聽說許多參觀者也自殺了,心中震憾之巨,難以言表。
於是,陳髮根開始擔心自己在這一係列自殺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越發努力地打聽當年的事件。最後,就打聽到了已經退休的副院長頭上。他找上門去,這位副院長倒也沒有推託,因為當年的這當子事情,始終在心上難以忘卻。薑明泉覺得最終的解釋難以讓人信服,這位副院長也不是傻子,心裏一樣有疑惑。
這一番懇談,並沒有得出什麽足以解開當年謎團的解論,卻讓陳髮根知道了,當年他接待過的十七位參觀者中,有十六位都自殺了,僅餘一個名叫楊展的人。當時楊展在武夷山市的這段時間,住在親戚家裏。薑明泉查到這家親戚,電話聯繫到已回到上海的楊展,得知他曾有過自殺傾向,但安然渡過了那段危險時期,於是在詳細記錄了楊展在參觀時的所見所聞之後,就沒有再和他有過聯繫。
陳髮根覺得,這麽多人自殺,肯定和金院長搞的這個參觀有關係,而他呢,相當於幫凶。雖然當時自己精神不正常,但死了那麽多人,歉疚感甚至罪惡感,山一樣壓在心裏。於是他就生出了這麽個想法,要把當年唯一的倖存者找到,向他道歉。
他沒有求助薑明泉,一來薑明泉也隻是知道楊展十八年前的電話,現如今早就不對了;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他心裏有個秘密,讓他麵對警察的時候,心中惴惴不安。他可以把這個秘密告訴楊展以求心安,但不想先對副院長說,更不願直接告訴警察。
陳髮根花了半年的時間,先是自己想各種法子查,後來索性花了幾千塊錢,找了個私家偵探,終於基本確定了楊展這位上海某大學物理博導,應該就是當年的那個小夥子。於是,就給他寫了封信。
信的內容陳髮根也告訴了我,其中有兩個關鍵之處,是我原本不知道的。
其一,任何人在參觀精神病院時,都會經歷四個環節,其中讓我覺得多餘的第一環節的主角,就是陳髮根。
其二,就是陳髮根一直深埋心底裏的秘密。同時也讓我明白了,這第一環節為什麽會存在,那麽多人,為什麽會自殺!
第一個環節中,陳髮根會請參觀者喝茶。雖然當時他精神病未康復,還覺得自己在夢裏,但他本就很愛喝茶,所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倒沒出過什麽亂子。而在進入這個環節之前,領參觀者進來的醫生或者護士,都會叮囑參觀者說,雖然將要見到的病人病情都很輕,但保險起見,對病人的一些要求,盡量滿足,比如他會請你喝茶,你就算不愛喝,也最好喝幾口,讓病人覺得有麵子受重視,有利於他的情緒穩定。
於是每一個參觀者,都喝了茶。
茶是上好的武夷岩茶,可這茶裏,是下了藥的。因為陳髮根是精神病人,所以金院長在往水裏放藥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提防他,被他瞧見了兩次。濃茶本就苦,這點藥味,很難發覺,頂多覺得這茶不怎麽道地。
這藥陳髮根自己也和參觀者一起,和著茶吃下去了。然後和參觀者聊天,聊著聊著,他就覺得有點恍惚,有點迷幻,覺得自己又做起了夢。常常對麵的參觀者被護士請走,他還渾然不覺。
至今陳髮根也不知道,這是什麽藥。但是他猜想,這藥物肯定對人的精神有麻痹迷幻的作用,精神病院要搞到這種藥太簡單了,事實上許多的治療藥物,就有這樣的副作用。
吃了這樣的藥,然後在幾小時裏,不斷地被人灌輸說這個世界是場夢,形成了強烈的催眠效果。難怪每一個參觀者在參觀後,都如此堅定地相信自己身在夢中。讓陽明泉困惑不解的參觀者自殺之謎,居然就這樣破解了。
到此,當年的群體自殺事件,盡管離奇,但總也有了個能讓人信服的解釋。一群醫護人員在長期和精神病人的深度接觸後,發生了群體性精神問題,相信自己生活在夢中。為了讓更多的人「幡然醒悟」,他們設立了參觀病區,並且生怕力度不夠,使用了某種精神類藥物,促使參觀者放下心防,從而在接下來的環節中被催眠,對病人和醫護所言的「生活是場夢」深信不移。於是他們為了從夢裏醒來,紛紛自殺。
告別陳髮根,我返回上海,一路上我都在發呆。
當年的群體自殺有了解釋,可是楊展和陽傳良的死呢,怎麽解釋?
我現在明白了,那一天,楊展接到這封信後,為什麽會長時間的發呆。因為他想不通,陽傳良為什麽會自殺。
原本,他以為自己當年之所以會有如此強烈的自殺欲望,都是受了那一次參觀的影響。於是他把參觀的所有程序,都原原本本地再次在陽傳良的麵前演了一遍,果然,陽傳良自殺了。在他的心目中,也許這套程序裏隱藏了某種深度暗示,足以讓經歷的人自殺。
但收到了陳髮根的信之後,他愕然發覺,原來自己漏了最關鍵的一道程序——下藥。
這才是一切的核心。當年自己之所以會打心眼裏認同一切是場夢,會想自殺,不是因為紫色的環境,不是因為看的投影片,不是因為醫生護士有意無意的明示暗示,不是因為那些神精病翻來覆去地說一切是場夢……或者說,這些都隻是輔助的,如果他沒有在和陳髮根談話的時候喝了下過藥的茶,根本就不會相信什麽關於夢的鬼話!
但是他沒有給陽傳良下藥。他也讓人演了第一個環節,甚至也喝了茶,喝的也是武夷岩茶,但是茶是幹淨的,茶裏沒有藥。
照理說,陽傳良應該完全不被影響才對。
楊展了解陽傳良,他知道陽傳良不是個容易被別人左右自己想法的人,就和他自己一樣。而且陽傳良的性格,又比他要開朗得多。
這樣一個人,為什麽會在經歷了這樣一個缺失關鍵核心的「惡作劇」之後,自殺呢?
楊展想不通,我更想不通。
而且楊展還緊接著自殺了。
難道說,楊展是想通了陽傳良自殺的理由,所以也跟著自殺了?
有什麽能比看似一步一步走到了最後,卻依然找不出答案更憋屈呢。我已經把所有的線索都釐清,破解了十八年前的秘密,找到了寫信的人,卻還是猜不到陽傳良和楊展為什麽要自殺。
也許他們突然之間一起發了神經。有一次我在心裏這樣恨恨地罵。
總有些秘密你永遠無法知道,日子還是照樣一天天過去。轉眼間近了年末,再有一個月就是2011年,離傳說中的2012世界末日就剩一年了。哈哈。
午後有陽光,冬日裏的陽光,最暖和不過。
我和梁應物在陝西北路上的一家星巴克喝咖啡,他是我多年老友,有一陣沒見了。
大號的馬克杯裏裝滿了榛果拿鐵,很多糖漿,很厚的奶油。喝一小口,嘴唇周圍就沾滿了白色的奶油,要用舌頭舔一下。奶油在舌麵上化開,甜香沁入腹中,一下子吸進的空氣都變得舒緩恬淡了,配著這樣的時節這樣的陽光,再妥貼不過。
「最近有什麽有趣的故事?」梁應物斜靠在小沙發上問我。
這個問題讓我一瞬間有些恍惚。曾經我們經常這樣互問,那時我們對這個世界還充滿了好奇,任何新的發現,新的事件,無論是有解還是無解,都能讓我們津津有味地分析半天。
然而他供職的那個機密部門,雖然可以接觸到全國範圍的特殊事件,但限於內部紀律,無法向外透露,往往他把關鍵部份說得含糊不清,讓我極不過癮,但又沒有辦法,因為我知道,他說到這樣的程度,已經越界了。
由於我總是不停地遇見這樣那樣的怪事,所以逐漸地變成我說得多,他說得少。隨著他在機構中的地位一點點提高,更多的時候,我是碰到問題去向他求助。
再後來,我也不總把遇見的事情告訴他了。因為我覺得,他調研這樣那樣的特殊事件,興許早已經焦頭爛額,當興趣變成了工作,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無聊。所以也許他並不是那麽耐煩來聽我的故事呢。
十年前有一天,我說,看看,兩個古怪的少年,在討論古怪的事情。他笑,說你就裝嫩吧,有二十出頭的少年嗎。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兩個常常被誤認作高中生。現在嘛,下巴都被刮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