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到達臨潁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說不是呢,決堤之後,河水霎時間就傾瀉而出,百姓連躲都沒地方躲,也沒時間去躲啊。”薑確接著說道:“臨潁縣雖然是個縣城,但是城不高,池不深的,若是發大水了,恐怕城牆是否能受得住,都是兩說。”
自古天災無情,人力與天鬥,在如今這個時代下,付出了多少慘痛的代價。
“還有一點是需要咱們留心的。”薑確補充說道:“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尤其是水災過後,咱們走的急,隻帶了糧食,可是醫者和藥材,目前還沒有著落,到了那邊之後,若是滋生了疫病,恐怕百姓傷亡.........”
更甚。
“隻能一邊走一邊想辦法了。”李複說道:“到了臨潁境內,恐怕缺的就不隻是這點東西了。”
隻能走一步看一步,誰都不能保證,帶著健全的物資直接就去了。
那邊是什麽情況,他們還不了解呢。
傳到長安城的奏報也沒寫的那麽詳細。
李複一行人到達臨潁縣的時候,已經是大水過後的滿目瘡痍了。
“臨潁縣,縣城呢?”李複看著被大水泡過的一整片土地,人都傻了。“
不是縣城嗎?
城呢?
隻能看到地上零碎的石頭,木頭,斷壁殘垣。
李複就那樣坐在馬背上,再也沒說出一句話。
“殿下,咱們........已經到了。”薑確說道。
“趙都尉。”李複喊了一嗓子。
“末將在。”趙衝打馬上前。
“多派些人手出去,四處搜尋,找到活下來的百姓,也要找到當地的官員。”李複說道:“告訴他們,朝廷賑災的人來了。”
“是。”趙衝拱手應聲。
麵對如此情形,物資不多,但是帶來的人手不少,在這種情況下,隻能把人都撒出去,去找人了。
即便是平原地區,地形地勢也是又高有挨,奔著地勢高一點的地方去,準沒錯。
都已經過去這麽些天了,那些地勢低的地方,水還都積在裏頭呢。
發大水,活下來的人肯定是要先往高處走,先活命。
一路前行,繞開地勢低的地方。
約莫半個時辰,派出去尋人的軍士騎著馬奔回來了。
“啟稟殿下,災民的聚集地,找到了。要往南邊走。”軍士拱手說道:“大半個時辰就能到。”
“好,出發。”李複下令。
整個隊伍朝著南邊出發。
走了大半個時辰,終於見到了人煙,見到了活下來的百姓們,聽到了他們的動靜。
哭泣的聲音,說話的聲音,唉聲歎氣的聲音。
李複一行人的到來,讓這些人眼神裏,多了幾分光亮。
等到他們看到李複身後的軍隊,以及運送過來的糧食。
他們看到了希望。
“朝廷的人來了!!”
“真的是朝廷的人!那位軍爺沒有騙咱們!!!”
“朝廷的人來了,咱們有救了!”
“嗚嗚嗚嗚,終於來了,爹,您要是再堅持一天,就能喝上口熱乎粥了,兒子不孝啊~~”
興奮過後,眾人的情緒仿佛是找到了一處宣泄口,將所有的悲痛委屈和劫後餘生,全都宣泄了出來,大多數人臉上,都掛滿了淚水。
他們衣衫襤褸,他們滿身泥濘。
他們艱難的想要活下去。
年輕力壯的都分散出去找吃的了,有的則是想要拚一把,就踏上了去長安城的路,若是走到了,說不定便能在長安落腳,博一條生路出來。
隻是這條路,何其艱難。
又有幾個人,能夠走到長安。
李複等人衣衫整潔,光鮮亮麗,真是跟周圍的環境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活下來的人,想的是如何生活下去,吃飽穿暖,至於體麵,在活命麵前,也就算不得什麽了。
身上還有些力氣的人,紛紛起身,來到隊伍的麵前。
“你們這裏,誰是管事的?臨潁縣的父母官呢?”李複看著圍過來的人詢問道。
“讓你們這邊的官員來見我,我是朝廷派來的使者,是來賑災的。”
而眾人見開口說話的是李複。
一個年輕的後生。
臉上帶了幾分失望,後麵的人,也在議論紛紛。
一個如此年輕的小夥子,看上去都不到二十來歲,來了能做什麽?
水災這麽大的事,他能處理得了嗎?
朝廷是不重視他們嗎?
“本王是皇親國戚,爵封涇陽王,官百東宮太子少傅。”李複朗聲說道:“所以,你們可以相信我,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麽,但是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朝廷,陛下,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大唐百姓!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年入秋以來,關中發生了重大的洪澇災害,陛下為此心急如焚,寢食難安,一批批的撥調錢糧,人手,前往關中各個地方。
你們即便是不信我,也要相信陛下,相信朝廷!”
“這次,本王不僅僅是帶了人來,還帶了糧食。”李複望著眾人,大聲說道:“有人,有糧食!本王就要帶著你們,重建臨潁城!”
李複的話語,擲地有聲。
他麵容堅毅,繼續說道:“我這次來,還帶了幾個幫手,蓋房子的,治水的!今日本王向你們保證!為你們重建家園!”
眾人聞言,心中亦是大為觸動。
有人,有糧食,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趙都尉,安營紮寨吧。”李複說道。
“是!”趙衝拱手應聲,調轉馬頭,下令找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
“老閻,吩咐下去,支棚子,開火熬粥,先讓大家喝上熱粥,剩下的,從長計議。”李複說道。
“是。”閻立德亦是拱手。
隨後,李複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了身邊的護衛。
他闊步走到圍上來的人跟前。
伍良夜他們跟在李複身邊,小心翼翼的防範著。
眼前這可是災民,在所有一切都安定下來之前,須得防人。
“既然是你帶頭,那想必,這裏,你是管事的吧?”李複看著站在前排中間的人問道:“當地的官員呢?”
“不,我不是,貴人,我們的縣令已經死了。”站在前頭的那個中年漢子低聲說道。
他的眼神裏,皆是痛惜。
自古天災無情,人力與天鬥,在如今這個時代下,付出了多少慘痛的代價。
“還有一點是需要咱們留心的。”薑確補充說道:“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尤其是水災過後,咱們走的急,隻帶了糧食,可是醫者和藥材,目前還沒有著落,到了那邊之後,若是滋生了疫病,恐怕百姓傷亡.........”
更甚。
“隻能一邊走一邊想辦法了。”李複說道:“到了臨潁境內,恐怕缺的就不隻是這點東西了。”
隻能走一步看一步,誰都不能保證,帶著健全的物資直接就去了。
那邊是什麽情況,他們還不了解呢。
傳到長安城的奏報也沒寫的那麽詳細。
李複一行人到達臨潁縣的時候,已經是大水過後的滿目瘡痍了。
“臨潁縣,縣城呢?”李複看著被大水泡過的一整片土地,人都傻了。“
不是縣城嗎?
城呢?
隻能看到地上零碎的石頭,木頭,斷壁殘垣。
李複就那樣坐在馬背上,再也沒說出一句話。
“殿下,咱們........已經到了。”薑確說道。
“趙都尉。”李複喊了一嗓子。
“末將在。”趙衝打馬上前。
“多派些人手出去,四處搜尋,找到活下來的百姓,也要找到當地的官員。”李複說道:“告訴他們,朝廷賑災的人來了。”
“是。”趙衝拱手應聲。
麵對如此情形,物資不多,但是帶來的人手不少,在這種情況下,隻能把人都撒出去,去找人了。
即便是平原地區,地形地勢也是又高有挨,奔著地勢高一點的地方去,準沒錯。
都已經過去這麽些天了,那些地勢低的地方,水還都積在裏頭呢。
發大水,活下來的人肯定是要先往高處走,先活命。
一路前行,繞開地勢低的地方。
約莫半個時辰,派出去尋人的軍士騎著馬奔回來了。
“啟稟殿下,災民的聚集地,找到了。要往南邊走。”軍士拱手說道:“大半個時辰就能到。”
“好,出發。”李複下令。
整個隊伍朝著南邊出發。
走了大半個時辰,終於見到了人煙,見到了活下來的百姓們,聽到了他們的動靜。
哭泣的聲音,說話的聲音,唉聲歎氣的聲音。
李複一行人的到來,讓這些人眼神裏,多了幾分光亮。
等到他們看到李複身後的軍隊,以及運送過來的糧食。
他們看到了希望。
“朝廷的人來了!!”
“真的是朝廷的人!那位軍爺沒有騙咱們!!!”
“朝廷的人來了,咱們有救了!”
“嗚嗚嗚嗚,終於來了,爹,您要是再堅持一天,就能喝上口熱乎粥了,兒子不孝啊~~”
興奮過後,眾人的情緒仿佛是找到了一處宣泄口,將所有的悲痛委屈和劫後餘生,全都宣泄了出來,大多數人臉上,都掛滿了淚水。
他們衣衫襤褸,他們滿身泥濘。
他們艱難的想要活下去。
年輕力壯的都分散出去找吃的了,有的則是想要拚一把,就踏上了去長安城的路,若是走到了,說不定便能在長安落腳,博一條生路出來。
隻是這條路,何其艱難。
又有幾個人,能夠走到長安。
李複等人衣衫整潔,光鮮亮麗,真是跟周圍的環境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活下來的人,想的是如何生活下去,吃飽穿暖,至於體麵,在活命麵前,也就算不得什麽了。
身上還有些力氣的人,紛紛起身,來到隊伍的麵前。
“你們這裏,誰是管事的?臨潁縣的父母官呢?”李複看著圍過來的人詢問道。
“讓你們這邊的官員來見我,我是朝廷派來的使者,是來賑災的。”
而眾人見開口說話的是李複。
一個年輕的後生。
臉上帶了幾分失望,後麵的人,也在議論紛紛。
一個如此年輕的小夥子,看上去都不到二十來歲,來了能做什麽?
水災這麽大的事,他能處理得了嗎?
朝廷是不重視他們嗎?
“本王是皇親國戚,爵封涇陽王,官百東宮太子少傅。”李複朗聲說道:“所以,你們可以相信我,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麽,但是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朝廷,陛下,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大唐百姓!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年入秋以來,關中發生了重大的洪澇災害,陛下為此心急如焚,寢食難安,一批批的撥調錢糧,人手,前往關中各個地方。
你們即便是不信我,也要相信陛下,相信朝廷!”
“這次,本王不僅僅是帶了人來,還帶了糧食。”李複望著眾人,大聲說道:“有人,有糧食!本王就要帶著你們,重建臨潁城!”
李複的話語,擲地有聲。
他麵容堅毅,繼續說道:“我這次來,還帶了幾個幫手,蓋房子的,治水的!今日本王向你們保證!為你們重建家園!”
眾人聞言,心中亦是大為觸動。
有人,有糧食,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趙都尉,安營紮寨吧。”李複說道。
“是!”趙衝拱手應聲,調轉馬頭,下令找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
“老閻,吩咐下去,支棚子,開火熬粥,先讓大家喝上熱粥,剩下的,從長計議。”李複說道。
“是。”閻立德亦是拱手。
隨後,李複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了身邊的護衛。
他闊步走到圍上來的人跟前。
伍良夜他們跟在李複身邊,小心翼翼的防範著。
眼前這可是災民,在所有一切都安定下來之前,須得防人。
“既然是你帶頭,那想必,這裏,你是管事的吧?”李複看著站在前排中間的人問道:“當地的官員呢?”
“不,我不是,貴人,我們的縣令已經死了。”站在前頭的那個中年漢子低聲說道。
他的眼神裏,皆是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