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連夜幹活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回來不行啊,你近來不在長安,朝中的消息也不會這麽快就傳出來。”李複說道:“今年秋天雨水太足了,關中洪澇災害嚴重。”
“今日一早,急報送入長安,潁河決堤,臨潁縣整個被水淹沒了。”李複說道:“陛下派人到莊子上來找我就是為了此事,明日一早,我們就要出發前往臨潁縣。”
李複將事情簡單的跟閻立德說了說。
“現在你匠作監的一位同僚正在廳中等著呢,我已經讓老周和張煥把宅子裏的仆役集中到前院了,今天晚上,要忙活很久了。”李複說道:“主要是得從糧倉裏挪糧食出來,長安城外集結了府兵,左果毅都尉趙衝正帶著大部隊往涇陽縣來,子時之前到,休息一晚,明日早上天亮,一同出發。”
“匠作監?可是薑確?”閻立德問道。
“恩?你怎麽知道?”李複好奇。
“匠作監中善水利者,唯有薑確,他以前可是治水郎中。”閻立德說道:“潁河出了事,借著這個機會,河道工事,也要重新整修,災民們安頓好之後,這都是現成的人手。”
“陛下下旨,讓你和薑確同我一起前往臨潁。”李複說道。
“如今莊子上的事情一時半會兒還做不了,去倒也沒問題,隻是,這一去,恐怕時間不會太短啊,那莊子上工地這邊,隻能停工了。”
“那便停工吧,這個節骨眼上我還顧著這邊的話,恐怕在陛下麵前參我的人,能從長安排到洛陽去。”李複笑道:“到時候讓張煥看著安排,等什麽時候你從臨潁回來,這邊再繼續動工。”
新宅子倒也不是離開閻立德就什麽都動不了了。
隻是,畢竟花了大價錢來修新宅子,圖紙工匠什麽的,閻立德早就已經了然於胸,他是最了解進度和細節的,李複也不想中途換人,到時候再出什麽瑕疵。
錢花都花了,幹嘛湊合呢?也就不急這段時間了。
還是去臨潁賑災更重要。
“今年老天爺,真是不給麵子啊。”閻立德感慨了一句。
“還是少說些吧,先把事情安排妥當再說。”李複看向閻立德:“讓人給你收拾收拾,咱們明兒個一早得走了。”
閻立德點頭。
眾人齊聚在前廳之中,整個前院,燈火通明。
讓老周著急了宅子裏的仆役,他們也已經聚集起來了,都在前院空地上站著,等著李複的吩咐。
李複在台階上站著,看著院子裏的人。
閻立德和薑確站在他的身後。
“這麽晚了將你們召集起來,也是因為發生了一件急事,明日一早,我要帶人前往臨潁救災,今年關中形勢不好,前些天下大雨,咱們莊子上也遭了災,到現在村裏還有人因為房屋損毀而住在新宅那邊,外麵的情況,遠遠比咱們莊子上要嚴重的多。”
“關中澇災,朝廷已經派遣了官員救災,而今天,朝廷收到消息,潁河決堤,民不聊生,所以,你們郎君我,領了陛下的旨意,要去幫助那些災民。”
“大水衝城,糧田盡毀,此行,要從咱們這裏,帶上糧食,以作應急。”李複說道:“所以,在軍隊到達涇陽前,咱們需要開倉挪糧,今晚上,大家夥就多忙活忙活。”
“但憑郎君吩咐!”
老周和張煥兩人率先拱手應聲。
院子裏站著的人也不約而同的拱手應聲。
無非就是摸黑幹活嘛,這有什麽。
隻要自家郎君的吩咐,哪怕是幹活幹到明天一早,那也不是問題。
“現在,帶上燈籠火把,前往糧倉,開倉挪糧!”李複直接下令。
隨後,他看向張煥。
“張煥,去村裏張羅一些人手過來,需要他們也來幫忙。”
“是。”張煥拱手應聲。
宅子裏的仆役都隨著李複他們來了糧倉。
“糧倉重地,注意防火!”
老周叮囑著眾人。
眾人將火把都固定在了地上,牆麵上,借著這點微弱的火光和天空中的月光,摸黑幹活。
不多時,張煥也帶著村裏的人來糧倉這邊,人多好幹活,糧倉打開,一袋子一袋子的糧食被從裏麵挪出來。
一直忙活了兩個多時辰,白雲泉從莊子外頭過來了。
“郎君,趙都尉的隊伍已經到莊子上了,正在駐紮。”
隻是修整一晚上,便是一切從簡,不用安營紮寨了。
“好,咱們這邊糧食也準備好了。”李複說道。
時間上,剛剛好。
李複看向薑確。
“薑確,你過去一趟,傳個消息,兩邊將糧食交接一下,今天晚上全都收拾好,明日一早,就隻等著出發就是了。”李複說道:“忙完之後,就讓大家休息吧。”
“是。”薑確拱手應聲。
他騎上馬,去找趙衝去了。
李複今晚還能在家住一宿。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他們也需要抓緊休息了。
還是老樣子,家裏的人老周安排,村裏的莊戶們,張煥來安排。
次日清晨一早,李複就帶著大部隊出發了,離開涇陽縣,前往臨潁。
宮中,李世民也是早早醒來。
關中鬧災令他夜不能寐。
王德來到李世民身邊。
“陛下,昨日裏,涇陽王和薑少匠連夜回到了莊子上,城外的趙都尉也拔營前往涇陽了。”
“他們走的倒是快,李複這是著急了。”李世民說道:“著急好啊,他們早到一天,百姓安心,朕也安心。”
王德隻是點頭,並未應聲。
起床更衣,用早膳,召集群臣議事。
每日都是如此,但是每日他都不敢耽擱。
路上,李複三人騎馬並行。
“我從未去過臨潁縣,二位可知道臨潁縣那邊的情況?”李複詢問道。
“也不算太了解,若說源頭,曾經也隻是個小村子,後來人多了,成了大村落,再多,就成了縣城,漢朝的時設的治所,因為靠著潁河,再加上地勢平坦,因此,周圍良田也多,糧食種的也多
正是因此,後來每逢戰亂,都是民不聊生,糧食令人惦念啊。”
“這麽說來,大平原,河道一旦決堤,就不是小災啊。”李複感慨著。
“今日一早,急報送入長安,潁河決堤,臨潁縣整個被水淹沒了。”李複說道:“陛下派人到莊子上來找我就是為了此事,明日一早,我們就要出發前往臨潁縣。”
李複將事情簡單的跟閻立德說了說。
“現在你匠作監的一位同僚正在廳中等著呢,我已經讓老周和張煥把宅子裏的仆役集中到前院了,今天晚上,要忙活很久了。”李複說道:“主要是得從糧倉裏挪糧食出來,長安城外集結了府兵,左果毅都尉趙衝正帶著大部隊往涇陽縣來,子時之前到,休息一晚,明日早上天亮,一同出發。”
“匠作監?可是薑確?”閻立德問道。
“恩?你怎麽知道?”李複好奇。
“匠作監中善水利者,唯有薑確,他以前可是治水郎中。”閻立德說道:“潁河出了事,借著這個機會,河道工事,也要重新整修,災民們安頓好之後,這都是現成的人手。”
“陛下下旨,讓你和薑確同我一起前往臨潁。”李複說道。
“如今莊子上的事情一時半會兒還做不了,去倒也沒問題,隻是,這一去,恐怕時間不會太短啊,那莊子上工地這邊,隻能停工了。”
“那便停工吧,這個節骨眼上我還顧著這邊的話,恐怕在陛下麵前參我的人,能從長安排到洛陽去。”李複笑道:“到時候讓張煥看著安排,等什麽時候你從臨潁回來,這邊再繼續動工。”
新宅子倒也不是離開閻立德就什麽都動不了了。
隻是,畢竟花了大價錢來修新宅子,圖紙工匠什麽的,閻立德早就已經了然於胸,他是最了解進度和細節的,李複也不想中途換人,到時候再出什麽瑕疵。
錢花都花了,幹嘛湊合呢?也就不急這段時間了。
還是去臨潁賑災更重要。
“今年老天爺,真是不給麵子啊。”閻立德感慨了一句。
“還是少說些吧,先把事情安排妥當再說。”李複看向閻立德:“讓人給你收拾收拾,咱們明兒個一早得走了。”
閻立德點頭。
眾人齊聚在前廳之中,整個前院,燈火通明。
讓老周著急了宅子裏的仆役,他們也已經聚集起來了,都在前院空地上站著,等著李複的吩咐。
李複在台階上站著,看著院子裏的人。
閻立德和薑確站在他的身後。
“這麽晚了將你們召集起來,也是因為發生了一件急事,明日一早,我要帶人前往臨潁救災,今年關中形勢不好,前些天下大雨,咱們莊子上也遭了災,到現在村裏還有人因為房屋損毀而住在新宅那邊,外麵的情況,遠遠比咱們莊子上要嚴重的多。”
“關中澇災,朝廷已經派遣了官員救災,而今天,朝廷收到消息,潁河決堤,民不聊生,所以,你們郎君我,領了陛下的旨意,要去幫助那些災民。”
“大水衝城,糧田盡毀,此行,要從咱們這裏,帶上糧食,以作應急。”李複說道:“所以,在軍隊到達涇陽前,咱們需要開倉挪糧,今晚上,大家夥就多忙活忙活。”
“但憑郎君吩咐!”
老周和張煥兩人率先拱手應聲。
院子裏站著的人也不約而同的拱手應聲。
無非就是摸黑幹活嘛,這有什麽。
隻要自家郎君的吩咐,哪怕是幹活幹到明天一早,那也不是問題。
“現在,帶上燈籠火把,前往糧倉,開倉挪糧!”李複直接下令。
隨後,他看向張煥。
“張煥,去村裏張羅一些人手過來,需要他們也來幫忙。”
“是。”張煥拱手應聲。
宅子裏的仆役都隨著李複他們來了糧倉。
“糧倉重地,注意防火!”
老周叮囑著眾人。
眾人將火把都固定在了地上,牆麵上,借著這點微弱的火光和天空中的月光,摸黑幹活。
不多時,張煥也帶著村裏的人來糧倉這邊,人多好幹活,糧倉打開,一袋子一袋子的糧食被從裏麵挪出來。
一直忙活了兩個多時辰,白雲泉從莊子外頭過來了。
“郎君,趙都尉的隊伍已經到莊子上了,正在駐紮。”
隻是修整一晚上,便是一切從簡,不用安營紮寨了。
“好,咱們這邊糧食也準備好了。”李複說道。
時間上,剛剛好。
李複看向薑確。
“薑確,你過去一趟,傳個消息,兩邊將糧食交接一下,今天晚上全都收拾好,明日一早,就隻等著出發就是了。”李複說道:“忙完之後,就讓大家休息吧。”
“是。”薑確拱手應聲。
他騎上馬,去找趙衝去了。
李複今晚還能在家住一宿。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他們也需要抓緊休息了。
還是老樣子,家裏的人老周安排,村裏的莊戶們,張煥來安排。
次日清晨一早,李複就帶著大部隊出發了,離開涇陽縣,前往臨潁。
宮中,李世民也是早早醒來。
關中鬧災令他夜不能寐。
王德來到李世民身邊。
“陛下,昨日裏,涇陽王和薑少匠連夜回到了莊子上,城外的趙都尉也拔營前往涇陽了。”
“他們走的倒是快,李複這是著急了。”李世民說道:“著急好啊,他們早到一天,百姓安心,朕也安心。”
王德隻是點頭,並未應聲。
起床更衣,用早膳,召集群臣議事。
每日都是如此,但是每日他都不敢耽擱。
路上,李複三人騎馬並行。
“我從未去過臨潁縣,二位可知道臨潁縣那邊的情況?”李複詢問道。
“也不算太了解,若說源頭,曾經也隻是個小村子,後來人多了,成了大村落,再多,就成了縣城,漢朝的時設的治所,因為靠著潁河,再加上地勢平坦,因此,周圍良田也多,糧食種的也多
正是因此,後來每逢戰亂,都是民不聊生,糧食令人惦念啊。”
“這麽說來,大平原,河道一旦決堤,就不是小災啊。”李複感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