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紅樓]基建高手在紅樓 作者:安靜的九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我今天才上門把娘和妹妹先帶出來,不管這事兒怎麽個了局,您二位總不能繼續在人府上住著,受人蠱惑。」
劉立興娘這時被兒子說得緩過來一些,但是想起族裏的安排心裏還是不大安心,期期艾艾地道:「立興啊,你想想,你身上這個司職多少也與你叔祖有些關係,如果咱們不肯應這門親事,那邊會不會對你的差事……有所不利?你叔祖,族裏的族老,怎麽會放過你……」
劉立興想了想,頭一回覺得親娘說的也有道理:「也是,叔祖既說是與趙家說好了,回頭趙家下聘咱家不肯接著,族裏肯定與咱們過不去。確實得想個辦法。」
劉家人一時便都靜默著想心事,劉立興想到煩惱處,使勁撓頭,也沒想出個好法子出來。
誰知劉家隔壁住著的杜家這時敲了門:「立興,立興,到俺家院裏來一回!」
劉立興馬上掩口,心想:糟了,剛才和家裏人吵得太大聲,杜老爹回頭又會教訓自己不孝順親娘。
劉家和杜家是多少年的鄰居,劉家爹沒了之後,杜家是看著劉立興長大的,平日裏也多有照應和指點。這回一準是杜老爹要批評劉立興。
這邊劉立興不出聲,那頭杜老爹啞著嗓子道:「立興臭小子還不快滾過來。」
劉立興無奈,隻得順著杜老爹說的,趕去隔壁杜家。誰知一進杜家的門,杜老爹在劉立興背後將院門「豁啦」一關,劉立興才見到杜家堂屋裏坐著個書生模樣的中年人。
他在武元衙門跑的次數多了,自然知道此人看著其貌不揚,其實卻是節度使府署裏的大人物,賈放身邊的首席幕僚,鄭伯宜。劉立興趕緊行禮。
鄭伯宜卻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微笑著說:「正在為令妹的親事煩惱?」
劉立興更加無語,心裏懊悔:剛才吵架吵得太大聲了,竟令隔壁的客人也聽了去。
他無奈地點點頭,鄭伯宜卻笑道:「敝人今日卻是專門為你而來。」
劉立興怔住了:怎麽會有這樣的人,不進自己家門,卻在自己鄰居家待著,讓鄰居過來找自己?
但他不傻,馬上就明白了對方的用意:掩人耳目,不讓劉家族裏知道。
看看人家,想得有多周到!——劉立興心頭立即又興奮起來,馬上雙手一拱,沖鄭伯宜納頭拜了下去,大聲說:「求鄭先生指教!」
*
劉家幾個族老麵對劉名化,吃驚地問:「立興那小子竟然把他老娘和妹妹直接帶回家去了?」
劉名化無語地點點頭:「之後他老娘就帶著閨女走親戚去了。」
劉士翰皺著眉頭:「劉立興娘……一個寡婦,當年走投無路的時候求到族裏來的,怎麽就有親戚可以投靠了?」
他看看劉士林,劉士林也覺得可疑。
劉名化趕緊解釋:「已經回來了,已經回武元了。隻不過……說是路過桃源寨那座養蜂場附近被蜂子蟄了臉,現在臉腫得不能見人,成天在家養著。」
「被蜂子蟄臉?」這都叫什麽事兒?——劉士翰劉士林兩人相對皺眉,都覺得此事太不可思議了。
「回來的時候侄兒媳婦去看過,身條、打扮都對得上,必定是劉小妹,就是臉一直蒙著沒法兒見人。」劉名化補充。
「立興之前有見過什麽人嗎?」劉士林嚴肅地問。
劉名化搖搖頭:「無論是在縣衙裏還是他回自己家,都一直有人盯著,從未見過任何可疑的人。」
劉家兩個族老這才略放心,一個吩咐:「繼續盯著,趙家要是提親,就先拖上一拖,不要把那小子逼得太緊。」
另一個則叮囑:「名化,最近這一段時間一定要小心,要看緊立興——他是見過族裏那本魚鱗冊的。他一說出去咱們闔族可就完了。」
劉名化曉得此事關係重大,連忙應下:「侄兒省得。」
劉士林與劉士翰相互看看,一個說:「就在這幾天了!」另一個說:「賈大人有什麽招數,這時要是使不出來,可就真來不及了。」
劉家發動了上百名子弟,跟隨劉名化和縣裏的縣吏一道丈田,有原來那本魚鱗冊的「幫助」,新魚鱗冊的編製很快就將完成。有了新的魚鱗冊,在將來的一段時間裏,整個武元縣每年每戶的糧賦就相當於定下來了。
如果賈放認可了這本新的魚鱗冊,那麽他帶著袁化在武元縣所做的一切,清理縣吏,推廣文憑,就都沒啥意義,和笑話一樣了。
劉家人顯然都不覺得賈放會讓他們這樣輕輕鬆鬆地收完今年的秋賦。
但他們也想不出賈放會做什麽,能做什麽,來改變眼前的現狀。
第146章
魚鱗冊重新編製完成之後, 武元縣今年的秋賦已經堆放在了縣衙的庫房裏。
事實上,武元縣中因為今年鋪開了「丈田」的工作,田賦計算的稅基並未完全確定, 因此劉家事實上還未向縣中那些種糧的小戶收上一粒糧。但劉家作為「包征」的責任人,必須要在指定日期之間, 將糧賦裝到縣衙的庫房裏。
劉名化表情嚴肅, 目睹縣衙的幾個庫夫一斛一斛地將未脫殼的稻穀裝入庫房。這些納入庫房的稻穀之中, 還包括了一成五的糧耗——這些糧耗不會送入永安州, 而是會留在武元縣, 作為這些縣吏的俸祿糧米。
偏生在這劉名化麵前, 一群年輕的縣吏還在嘻嘻哈哈地「踢斛」。他們顯然不是專業人士, 有時甚至能將斛踢倒,將米灑了一地,隻能重新來過。
劉立興娘這時被兒子說得緩過來一些,但是想起族裏的安排心裏還是不大安心,期期艾艾地道:「立興啊,你想想,你身上這個司職多少也與你叔祖有些關係,如果咱們不肯應這門親事,那邊會不會對你的差事……有所不利?你叔祖,族裏的族老,怎麽會放過你……」
劉立興想了想,頭一回覺得親娘說的也有道理:「也是,叔祖既說是與趙家說好了,回頭趙家下聘咱家不肯接著,族裏肯定與咱們過不去。確實得想個辦法。」
劉家人一時便都靜默著想心事,劉立興想到煩惱處,使勁撓頭,也沒想出個好法子出來。
誰知劉家隔壁住著的杜家這時敲了門:「立興,立興,到俺家院裏來一回!」
劉立興馬上掩口,心想:糟了,剛才和家裏人吵得太大聲,杜老爹回頭又會教訓自己不孝順親娘。
劉家和杜家是多少年的鄰居,劉家爹沒了之後,杜家是看著劉立興長大的,平日裏也多有照應和指點。這回一準是杜老爹要批評劉立興。
這邊劉立興不出聲,那頭杜老爹啞著嗓子道:「立興臭小子還不快滾過來。」
劉立興無奈,隻得順著杜老爹說的,趕去隔壁杜家。誰知一進杜家的門,杜老爹在劉立興背後將院門「豁啦」一關,劉立興才見到杜家堂屋裏坐著個書生模樣的中年人。
他在武元衙門跑的次數多了,自然知道此人看著其貌不揚,其實卻是節度使府署裏的大人物,賈放身邊的首席幕僚,鄭伯宜。劉立興趕緊行禮。
鄭伯宜卻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微笑著說:「正在為令妹的親事煩惱?」
劉立興更加無語,心裏懊悔:剛才吵架吵得太大聲了,竟令隔壁的客人也聽了去。
他無奈地點點頭,鄭伯宜卻笑道:「敝人今日卻是專門為你而來。」
劉立興怔住了:怎麽會有這樣的人,不進自己家門,卻在自己鄰居家待著,讓鄰居過來找自己?
但他不傻,馬上就明白了對方的用意:掩人耳目,不讓劉家族裏知道。
看看人家,想得有多周到!——劉立興心頭立即又興奮起來,馬上雙手一拱,沖鄭伯宜納頭拜了下去,大聲說:「求鄭先生指教!」
*
劉家幾個族老麵對劉名化,吃驚地問:「立興那小子竟然把他老娘和妹妹直接帶回家去了?」
劉名化無語地點點頭:「之後他老娘就帶著閨女走親戚去了。」
劉士翰皺著眉頭:「劉立興娘……一個寡婦,當年走投無路的時候求到族裏來的,怎麽就有親戚可以投靠了?」
他看看劉士林,劉士林也覺得可疑。
劉名化趕緊解釋:「已經回來了,已經回武元了。隻不過……說是路過桃源寨那座養蜂場附近被蜂子蟄了臉,現在臉腫得不能見人,成天在家養著。」
「被蜂子蟄臉?」這都叫什麽事兒?——劉士翰劉士林兩人相對皺眉,都覺得此事太不可思議了。
「回來的時候侄兒媳婦去看過,身條、打扮都對得上,必定是劉小妹,就是臉一直蒙著沒法兒見人。」劉名化補充。
「立興之前有見過什麽人嗎?」劉士林嚴肅地問。
劉名化搖搖頭:「無論是在縣衙裏還是他回自己家,都一直有人盯著,從未見過任何可疑的人。」
劉家兩個族老這才略放心,一個吩咐:「繼續盯著,趙家要是提親,就先拖上一拖,不要把那小子逼得太緊。」
另一個則叮囑:「名化,最近這一段時間一定要小心,要看緊立興——他是見過族裏那本魚鱗冊的。他一說出去咱們闔族可就完了。」
劉名化曉得此事關係重大,連忙應下:「侄兒省得。」
劉士林與劉士翰相互看看,一個說:「就在這幾天了!」另一個說:「賈大人有什麽招數,這時要是使不出來,可就真來不及了。」
劉家發動了上百名子弟,跟隨劉名化和縣裏的縣吏一道丈田,有原來那本魚鱗冊的「幫助」,新魚鱗冊的編製很快就將完成。有了新的魚鱗冊,在將來的一段時間裏,整個武元縣每年每戶的糧賦就相當於定下來了。
如果賈放認可了這本新的魚鱗冊,那麽他帶著袁化在武元縣所做的一切,清理縣吏,推廣文憑,就都沒啥意義,和笑話一樣了。
劉家人顯然都不覺得賈放會讓他們這樣輕輕鬆鬆地收完今年的秋賦。
但他們也想不出賈放會做什麽,能做什麽,來改變眼前的現狀。
第146章
魚鱗冊重新編製完成之後, 武元縣今年的秋賦已經堆放在了縣衙的庫房裏。
事實上,武元縣中因為今年鋪開了「丈田」的工作,田賦計算的稅基並未完全確定, 因此劉家事實上還未向縣中那些種糧的小戶收上一粒糧。但劉家作為「包征」的責任人,必須要在指定日期之間, 將糧賦裝到縣衙的庫房裏。
劉名化表情嚴肅, 目睹縣衙的幾個庫夫一斛一斛地將未脫殼的稻穀裝入庫房。這些納入庫房的稻穀之中, 還包括了一成五的糧耗——這些糧耗不會送入永安州, 而是會留在武元縣, 作為這些縣吏的俸祿糧米。
偏生在這劉名化麵前, 一群年輕的縣吏還在嘻嘻哈哈地「踢斛」。他們顯然不是專業人士, 有時甚至能將斛踢倒,將米灑了一地,隻能重新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