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紅樓]基建高手在紅樓 作者:安靜的九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名化看得心裏暗暗搖頭, 心想天下怎會有這麽幼稚的人, 竟這麽好哄——縣太爺明明隻是把原本就屬於你們的東西倒了一倒手, 然後說是朝廷給你們的而已。
然而他卻不知道,在這些年輕縣吏們心裏,朝廷給的和自己暗暗伸手拿的,還是有很大分別,不可同日而語。
隻不過這些糧,其實是劉家和武元縣一些種糧的大戶提前「墊付」的。按照「包征」約定俗成的規矩, 劉家往縣衙裏送了多少糧賦,也就會從民間再收多少糧賦上來。到時候這些「糧耗」和「淋尖踢斛」之類的把戲, 劉家也將全套在百姓麵前演一遍。
到時還不是一樣?——劉名化暗暗地想。
也不知耗了多久,這邊秋賦全部入庫,將於九月十八啟運, 送往永安州,九月廿八之前必須運到,否則縣令當年的考評會受到影響。十月初一,整個永安州的糧賦就會一併運送上京,如果這時日誤了,知州今年的考評也會受到影響。地方官由上至下,沒有一個人敢輕視這征糧之事。
劉名化檢查了縣庫,然後在庫房帳上籤押。這武元縣的秋賦就算是得了。
之後則是劉家按照新得的魚鱗冊上記載著的各家田畝,重新計算各農戶需要繳糧的數量,然後從各處把這些糧食再收上來,填回劉家自己的庫房。
他剛剛離開縣庫,就看到劉立興一路小跑過來,湊近了告訴他一個消息:「叔爺爺,我見賈放賈大人命袁老爺準備了大量的空白地契,現在都放在府衙裏。」
劉立興自從上次將母親與妹妹接走之後,其他方麵的表現還比正常,令劉名化挑不出來什麽毛病,隻能把這個侄子當了左膀右臂,帶他一點點熟悉縣裏的錢糧事務。
這時劉名化聽了侄孫的傳訊,覺得對方實在是大驚小怪,搖搖頭說:「這太尋常了。要知道,咱們這才剛剛丈過田!縣裏按照新丈的田產發放地契,再正常不過。」
劉立興頓時流露出一副「那我放心了」的表情,向叔祖告辭,又去幫忙準備地契去了。
劉名化又轉去縣衙那邊,見到賈放、袁縣令、李師爺等人都在花廳之中說話,見到劉名化,這幾個人一起站起來,向他拱手道:「劉書吏,辛苦,辛苦!」
賈放看起來是最為興奮的,笑著說:「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全縣丈田,劉家的效率真是縣中首屈一指啊!」
劉名化馬上一臉的惶惑:「這……原是分內之事,有何功勞可言?」他眼一瞄,就瞄見花廳正中擱著自家新編出來的那本魚鱗冊,心裏得意:到頭來還不是得用我家編的魚鱗冊。
誇完劉名化,賈放就再也不看他,自顧自與袁化商議:「縣尊大人看看如何?就按這魚鱗冊上畫著的土地畝數和方圓四至,再發一輪地契?」
這地契也有些講究,民間自行買賣的地契叫做白契,買賣在官府處備案過的叫紅契,紅契在官府處存檔,作為官府手中留存的依據。
但是時日一久,百姓有不少買賣、抵押、典當的交易沒有經過官府,百姓手中的白契和官府的留檔就對不上了。
通常在進行過詳細的丈田之後,官府再發一輪地契,便是讓官府的檔案與民間的檔案再次核對一致,回到同一起跑線上來。
正如劉名化所說的,這是常見做法。
誰知袁化點頭應下之後,賈放又說:「讓每一戶糧戶確認一次魚鱗冊上的土地邊界和畝數是否屬實,屬實之後,再讓他們畫押拿契。」
劉名化猛地抬頭:「賈大人!」
他被賈放這出人意料的一招徹底震住了:劉家在武元縣多年,熬過了好多任官員,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官員這樣,主動與那些刁民確認田產的。刁民的話誰敢信?
賈放「嗯」了一聲,問:「什麽事?」
劉名化登時道:「賈大人莫不是信不過我劉名化,信不過我劉家人這兩月來夜以繼日,做了旁人要兩年才能完成的丈田結果,信不過您眼前這份魚鱗冊。」
賈放坐在上頭,身體向後一靠,雙眼漸漸眯起來,默默地盯著劉名化。
他身旁,袁化和李有為登時做出一副齜牙咧嘴的表情,似乎在說:怎麽可以這樣跟大人說話?
劉名化不由得暗暗後悔,醒悟過來:眼前這個少年可不是他的侄孫,人家平時看著平易近人,事實上卻是正二品的大員,而且還暗搓搓地頂著個皇子的身份。人家的決定,自己怎麽能說質疑就質疑?
隻見賈放很不高興地冒出來一句:「信不過你又怎麽樣?誰說本官非得信得過你一個書吏的?」
劉名化隻能低頭挨訓,袁化和李有為兩人,各自坐在賈放左右手邊,連聲勸:「大人,莫要與那小人一般置氣。」
賈放卻一拍桌子:「原本本官隻是這麽一說,現在本官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這魚鱗冊定有不實之處,傳令下去,將本縣所有的書吏,都叫來這縣衙裏,大家把各村各寨分一份,將這冊子上各村各寨的魚鱗圖抄寫去,明日就帶著空白地契,找百姓確證。」
「百姓若是確認無疑,就讓百姓畫押按手印兒領地契,以後就按著這個納糧。若是百姓說是不對,那對不住,重新去丈量地麵,以實際量的為準,先發地契,再更新魚鱗冊。」
賈放說完,還不忘嗆劉名化一句:「本官也不想如此麻煩,但是旁人問起,本官就會說,是被你劉書吏激的。」他說完,將雙臂舉起,扣在脖子後麵,擺出一個舒舒服服的姿勢,躺在椅子上,兩眼向天,哼了一聲道,「好好的非要跟本官對著幹……」
然而他卻不知道,在這些年輕縣吏們心裏,朝廷給的和自己暗暗伸手拿的,還是有很大分別,不可同日而語。
隻不過這些糧,其實是劉家和武元縣一些種糧的大戶提前「墊付」的。按照「包征」約定俗成的規矩, 劉家往縣衙裏送了多少糧賦,也就會從民間再收多少糧賦上來。到時候這些「糧耗」和「淋尖踢斛」之類的把戲, 劉家也將全套在百姓麵前演一遍。
到時還不是一樣?——劉名化暗暗地想。
也不知耗了多久,這邊秋賦全部入庫,將於九月十八啟運, 送往永安州,九月廿八之前必須運到,否則縣令當年的考評會受到影響。十月初一,整個永安州的糧賦就會一併運送上京,如果這時日誤了,知州今年的考評也會受到影響。地方官由上至下,沒有一個人敢輕視這征糧之事。
劉名化檢查了縣庫,然後在庫房帳上籤押。這武元縣的秋賦就算是得了。
之後則是劉家按照新得的魚鱗冊上記載著的各家田畝,重新計算各農戶需要繳糧的數量,然後從各處把這些糧食再收上來,填回劉家自己的庫房。
他剛剛離開縣庫,就看到劉立興一路小跑過來,湊近了告訴他一個消息:「叔爺爺,我見賈放賈大人命袁老爺準備了大量的空白地契,現在都放在府衙裏。」
劉立興自從上次將母親與妹妹接走之後,其他方麵的表現還比正常,令劉名化挑不出來什麽毛病,隻能把這個侄子當了左膀右臂,帶他一點點熟悉縣裏的錢糧事務。
這時劉名化聽了侄孫的傳訊,覺得對方實在是大驚小怪,搖搖頭說:「這太尋常了。要知道,咱們這才剛剛丈過田!縣裏按照新丈的田產發放地契,再正常不過。」
劉立興頓時流露出一副「那我放心了」的表情,向叔祖告辭,又去幫忙準備地契去了。
劉名化又轉去縣衙那邊,見到賈放、袁縣令、李師爺等人都在花廳之中說話,見到劉名化,這幾個人一起站起來,向他拱手道:「劉書吏,辛苦,辛苦!」
賈放看起來是最為興奮的,笑著說:「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全縣丈田,劉家的效率真是縣中首屈一指啊!」
劉名化馬上一臉的惶惑:「這……原是分內之事,有何功勞可言?」他眼一瞄,就瞄見花廳正中擱著自家新編出來的那本魚鱗冊,心裏得意:到頭來還不是得用我家編的魚鱗冊。
誇完劉名化,賈放就再也不看他,自顧自與袁化商議:「縣尊大人看看如何?就按這魚鱗冊上畫著的土地畝數和方圓四至,再發一輪地契?」
這地契也有些講究,民間自行買賣的地契叫做白契,買賣在官府處備案過的叫紅契,紅契在官府處存檔,作為官府手中留存的依據。
但是時日一久,百姓有不少買賣、抵押、典當的交易沒有經過官府,百姓手中的白契和官府的留檔就對不上了。
通常在進行過詳細的丈田之後,官府再發一輪地契,便是讓官府的檔案與民間的檔案再次核對一致,回到同一起跑線上來。
正如劉名化所說的,這是常見做法。
誰知袁化點頭應下之後,賈放又說:「讓每一戶糧戶確認一次魚鱗冊上的土地邊界和畝數是否屬實,屬實之後,再讓他們畫押拿契。」
劉名化猛地抬頭:「賈大人!」
他被賈放這出人意料的一招徹底震住了:劉家在武元縣多年,熬過了好多任官員,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官員這樣,主動與那些刁民確認田產的。刁民的話誰敢信?
賈放「嗯」了一聲,問:「什麽事?」
劉名化登時道:「賈大人莫不是信不過我劉名化,信不過我劉家人這兩月來夜以繼日,做了旁人要兩年才能完成的丈田結果,信不過您眼前這份魚鱗冊。」
賈放坐在上頭,身體向後一靠,雙眼漸漸眯起來,默默地盯著劉名化。
他身旁,袁化和李有為登時做出一副齜牙咧嘴的表情,似乎在說:怎麽可以這樣跟大人說話?
劉名化不由得暗暗後悔,醒悟過來:眼前這個少年可不是他的侄孫,人家平時看著平易近人,事實上卻是正二品的大員,而且還暗搓搓地頂著個皇子的身份。人家的決定,自己怎麽能說質疑就質疑?
隻見賈放很不高興地冒出來一句:「信不過你又怎麽樣?誰說本官非得信得過你一個書吏的?」
劉名化隻能低頭挨訓,袁化和李有為兩人,各自坐在賈放左右手邊,連聲勸:「大人,莫要與那小人一般置氣。」
賈放卻一拍桌子:「原本本官隻是這麽一說,現在本官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這魚鱗冊定有不實之處,傳令下去,將本縣所有的書吏,都叫來這縣衙裏,大家把各村各寨分一份,將這冊子上各村各寨的魚鱗圖抄寫去,明日就帶著空白地契,找百姓確證。」
「百姓若是確認無疑,就讓百姓畫押按手印兒領地契,以後就按著這個納糧。若是百姓說是不對,那對不住,重新去丈量地麵,以實際量的為準,先發地契,再更新魚鱗冊。」
賈放說完,還不忘嗆劉名化一句:「本官也不想如此麻煩,但是旁人問起,本官就會說,是被你劉書吏激的。」他說完,將雙臂舉起,扣在脖子後麵,擺出一個舒舒服服的姿勢,躺在椅子上,兩眼向天,哼了一聲道,「好好的非要跟本官對著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