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個地區的第二個重大區別是家庭生活的相對重要性。蜂擁而去哈斯泰特所在地區的人們大多數隻為了一個理由:撫養孩子。他們需要空間來建造自己的大房子——許多房子占地超過370平方米,並且免受城市負麵生活(尤其是犯罪)的影響。在適合高收入者生活的聖查爾斯市(st.插rles),85%的居民擁有自己的房子,即使是在普普通通的埃爾金市(elgin),也有70%~75%的居民擁有自己的家園。
舊金山的關注點與此大為不同。在20世紀的前半葉,由於擁有漂亮宏偉的公園、學校,並大量向家庭供應住房,舊金山曾是美國最適於家庭生活的城市之一。20世紀中葉廣受歡迎的電台節目《一個人的家庭》(one mans family)是對在金門橋下安家的一曲歡樂頌歌。但現在,舊金山有孩子家庭的比例在美國是最低的(當地人開玩笑說,舊金山的狗比孩子還多)。幾乎70%的舊金山人是單身。不僅因為這裏是美國的同性戀之都,還因為這裏的單身年輕人和獨居老人特別多。舊金山的房地產市場和學校製度讓家庭失去信心,隻有35%的舊金山人擁有自己的家。與此同時,租金管製既凍結了地稅部門的發展,又使反對發展的心態機製化。大量的移民——有一半的學齡兒童在家中講的不是英語——以及差勁的管理,使得公立學校體製扭曲變形。中產階級的父母要麽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要麽從舊金山往外移居。
在這兩個地區也存在著令人有些吃驚的階級差別。哈斯泰特所在的地區絕對是一個充滿歡樂的中產階級的美國,隻有少數高級主管住在幾百萬美元的房子裏,把孩子送往私立學校,而大部分人屬於廣大的中產階級。他們在同樣的巨型購物中心購物,在同樣的連鎖餐廳(如chilis和ihop)就餐,把孩子送往同樣的大型公立學校念書。聖查爾斯市長休·克林克哈默(sue klinkhamer)指出,本地的學區是如此之大,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像百萬富翁一樣,把孩子送到同樣的學校念書。
相反,舊金山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貴族社會。它是美國一些最富有家族的居住地,許多家族是巨額財富的繼承者而非創造者,如蓋提家族(the gettys)。舊金山也有大量的單身專業人員,他們有足夠的可支配收入,過著像《欲望都市》(sex in the city)中的人一樣的生活。然而,舊金山也是美國最大的無家可歸者聚集中心,聚集了8000~16000人,其中許多人吸毒、患有精神病、露宿街頭。加利福尼亞州圖書館館長凱文·斯塔爾(kevin starr)對他成長的這個城市做出了一個辛辣的結論:“這是一座海濱小城卡梅爾(carmel)和印度城市加爾各答(calcutta)的混合體。”
中產階級的伊利諾州同貴族的舊金山之間的反差,延伸到了其眾議院代表的身上。哈斯泰特在約克維爾高級中學教授歷史、政治學並擔任摔跤教練達16年之久[他的妻子瓊·哈斯泰特(jean hastert)同在該校教授了36年的體育],他鍾愛舊車、運動、務農。相反,佩羅西顯得更貴族化,她的父兄都曾擔任自己家鄉巴爾的摩市的市長,她受舊金山另一個政治王朝伯頓(the burtons)家族庇護。她的丈夫是舊金山一位著名的商人,佩羅西夫婦是舊金山社交文化場合的常客。
這兩個國會選區的政治文化就像水與火一樣互不相容,這並不怎麽令人吃驚。在哈斯泰特的選區裏,就連民主黨人也聲稱自己支持小布希,而在佩羅西的選區裏,代表舊金山東半部的州議員馬克·蘭諾(mark leno)雖然是個贊成“跨性別者權利”和醫用大麻合法化的同性戀者,卻自我標榜為“保守派”。這兩個選區之間在政治上的分歧還不僅僅是意識形態方麵的。舊金山是一個政治活動家會聚的城市。塞西爾·威廉士(cecil williams)自稱“解放牧師”,他在舊金山高犯罪率的貧民窟管理格萊德教堂(glide memorial church)。他誇口道:“我們不是單搞一種示威,夥計。我們搞各種示威。”美國反伊拉克戰爭規模最大的示威就發生在舊金山。活動家總是把這一特點歸因於該市的高教育水平——舊金山超過一半的人口擁有本科或研究生學位。政府是舊金山最大的僱主,這也是一個非營利基金會趨之若鶩的地方。
唉,熱衷政治並不一定會造就管理良好的城邦,舊金山的政治格局是有缺陷的。權力由市長和經常爭吵不休的市議會分享,而11位市議員並不是全市統一選舉的,而是由各區分別選舉,這種格局使得狹隘的地方主義得以製度化。加上舊金山的人們熱衷於投票,因此還真的需要有對付城市僵局的竅門。
伊利諾州的情形完全與此相反。哈斯泰特選區的選民偶然會出來集會,例如為了紀念“9·11”事件。而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對高額財產稅感到氣憤,但是他們並不熱衷於政治。哈斯泰特離家時幫他照料200英畝農場的那些人,迄今一直回絕他邀請他們第一次到首都華盛頓看看。然而,地方政治卻似乎運轉得很好,街道幹幹淨淨,學校辦得成功。奧羅拉市(aurora)和埃爾金市兩個藍領工人式的市長,做了大量的工作來使城市獲得新的生機。
另外兩點價值觀上的差異尤其引人注目。第一點差異是對宗教的態度。盡管哈斯泰特所屬的右派美國,並不像德克薩斯州(他的夥伴湯姆·迪萊在那裏稱雄)的舒格蘭那樣有著下地獄受火熱酷刑的看法,但是宗教依然重要。人們興建新教堂,擴建舊教堂。在芝加哥郊區,有些教堂的教眾有數千人之多;而在偏遠地區的一些小鎮,酒吧隻有1家,教堂卻有7座。相反,舊金山多年來都在關閉教堂。天主教的大主教一度是舊金山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而如今在這個幾乎世俗的城市裏,他隻不過是一個邊緣人物,他發出的聲音隻是從佛教徒到撒旦教的眾多聲音中的一種。
舊金山的關注點與此大為不同。在20世紀的前半葉,由於擁有漂亮宏偉的公園、學校,並大量向家庭供應住房,舊金山曾是美國最適於家庭生活的城市之一。20世紀中葉廣受歡迎的電台節目《一個人的家庭》(one mans family)是對在金門橋下安家的一曲歡樂頌歌。但現在,舊金山有孩子家庭的比例在美國是最低的(當地人開玩笑說,舊金山的狗比孩子還多)。幾乎70%的舊金山人是單身。不僅因為這裏是美國的同性戀之都,還因為這裏的單身年輕人和獨居老人特別多。舊金山的房地產市場和學校製度讓家庭失去信心,隻有35%的舊金山人擁有自己的家。與此同時,租金管製既凍結了地稅部門的發展,又使反對發展的心態機製化。大量的移民——有一半的學齡兒童在家中講的不是英語——以及差勁的管理,使得公立學校體製扭曲變形。中產階級的父母要麽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要麽從舊金山往外移居。
在這兩個地區也存在著令人有些吃驚的階級差別。哈斯泰特所在的地區絕對是一個充滿歡樂的中產階級的美國,隻有少數高級主管住在幾百萬美元的房子裏,把孩子送往私立學校,而大部分人屬於廣大的中產階級。他們在同樣的巨型購物中心購物,在同樣的連鎖餐廳(如chilis和ihop)就餐,把孩子送往同樣的大型公立學校念書。聖查爾斯市長休·克林克哈默(sue klinkhamer)指出,本地的學區是如此之大,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像百萬富翁一樣,把孩子送到同樣的學校念書。
相反,舊金山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貴族社會。它是美國一些最富有家族的居住地,許多家族是巨額財富的繼承者而非創造者,如蓋提家族(the gettys)。舊金山也有大量的單身專業人員,他們有足夠的可支配收入,過著像《欲望都市》(sex in the city)中的人一樣的生活。然而,舊金山也是美國最大的無家可歸者聚集中心,聚集了8000~16000人,其中許多人吸毒、患有精神病、露宿街頭。加利福尼亞州圖書館館長凱文·斯塔爾(kevin starr)對他成長的這個城市做出了一個辛辣的結論:“這是一座海濱小城卡梅爾(carmel)和印度城市加爾各答(calcutta)的混合體。”
中產階級的伊利諾州同貴族的舊金山之間的反差,延伸到了其眾議院代表的身上。哈斯泰特在約克維爾高級中學教授歷史、政治學並擔任摔跤教練達16年之久[他的妻子瓊·哈斯泰特(jean hastert)同在該校教授了36年的體育],他鍾愛舊車、運動、務農。相反,佩羅西顯得更貴族化,她的父兄都曾擔任自己家鄉巴爾的摩市的市長,她受舊金山另一個政治王朝伯頓(the burtons)家族庇護。她的丈夫是舊金山一位著名的商人,佩羅西夫婦是舊金山社交文化場合的常客。
這兩個國會選區的政治文化就像水與火一樣互不相容,這並不怎麽令人吃驚。在哈斯泰特的選區裏,就連民主黨人也聲稱自己支持小布希,而在佩羅西的選區裏,代表舊金山東半部的州議員馬克·蘭諾(mark leno)雖然是個贊成“跨性別者權利”和醫用大麻合法化的同性戀者,卻自我標榜為“保守派”。這兩個選區之間在政治上的分歧還不僅僅是意識形態方麵的。舊金山是一個政治活動家會聚的城市。塞西爾·威廉士(cecil williams)自稱“解放牧師”,他在舊金山高犯罪率的貧民窟管理格萊德教堂(glide memorial church)。他誇口道:“我們不是單搞一種示威,夥計。我們搞各種示威。”美國反伊拉克戰爭規模最大的示威就發生在舊金山。活動家總是把這一特點歸因於該市的高教育水平——舊金山超過一半的人口擁有本科或研究生學位。政府是舊金山最大的僱主,這也是一個非營利基金會趨之若鶩的地方。
唉,熱衷政治並不一定會造就管理良好的城邦,舊金山的政治格局是有缺陷的。權力由市長和經常爭吵不休的市議會分享,而11位市議員並不是全市統一選舉的,而是由各區分別選舉,這種格局使得狹隘的地方主義得以製度化。加上舊金山的人們熱衷於投票,因此還真的需要有對付城市僵局的竅門。
伊利諾州的情形完全與此相反。哈斯泰特選區的選民偶然會出來集會,例如為了紀念“9·11”事件。而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對高額財產稅感到氣憤,但是他們並不熱衷於政治。哈斯泰特離家時幫他照料200英畝農場的那些人,迄今一直回絕他邀請他們第一次到首都華盛頓看看。然而,地方政治卻似乎運轉得很好,街道幹幹淨淨,學校辦得成功。奧羅拉市(aurora)和埃爾金市兩個藍領工人式的市長,做了大量的工作來使城市獲得新的生機。
另外兩點價值觀上的差異尤其引人注目。第一點差異是對宗教的態度。盡管哈斯泰特所屬的右派美國,並不像德克薩斯州(他的夥伴湯姆·迪萊在那裏稱雄)的舒格蘭那樣有著下地獄受火熱酷刑的看法,但是宗教依然重要。人們興建新教堂,擴建舊教堂。在芝加哥郊區,有些教堂的教眾有數千人之多;而在偏遠地區的一些小鎮,酒吧隻有1家,教堂卻有7座。相反,舊金山多年來都在關閉教堂。天主教的大主教一度是舊金山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而如今在這個幾乎世俗的城市裏,他隻不過是一個邊緣人物,他發出的聲音隻是從佛教徒到撒旦教的眾多聲音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