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熱情之花”是西班牙共產黨主席多洛雷斯·伊巴露麗(dolores ibarruri,1895~1989)的筆名。——譯者注
(3)茶壺山醜聞發生在哈丁總統執政期間(1920~1924)。內政部部長福爾於1922年把懷俄明州蒂波特山和加利福尼亞州愛爾克山的海軍石油保留地秘密出租給石油大亨,兩筆交易都沒有競爭性投標。經調查,福爾共收取了40多萬美元作為促成兩筆交易的“勞務費”。——譯者注
(4)浮華鎮,好萊塢的別稱。——譯者注
結論
與右派美國相處
對任何國家的未來進行展望,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而對美國這樣一個如此矛盾重重的大國進行臆測,則更是一種傲慢無禮的舉動。盡管美國現在是右派掌權,但未來卻有無數種可能性。探尋此問題有兩個不錯的切入點:一是政府一翼的眾議院,這也是開國者設計的與民意最貼近的機構;一是在其他國家將成為總理和反對黨領袖的兩個人,即眾議院議長丹尼斯·哈斯泰特和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南希·佩羅西。[1]
這兩個人典型地體現了我們在本書中一直追蹤的政治衝突。哈斯泰特,一位笨拙的前摔跤教練,是個非常直率的保守派。他反對墮胎、同性戀婚姻和《京都議定書》,贊成入侵伊拉克和死刑。佩羅西則是一個身手敏捷的小婦人,完全居於政治光譜的另一端。在哈斯泰特定期投票期間,美國保守派聯盟打給他的支持分是滿分100分。[美國眾議院議長處於一個奇怪的位置上。一方麵,他(她)是本黨在眾議院的領袖;另一方麵,他(她)又是眾議院的兩黨領袖。]1999年和2000年美國保守派聯盟打給佩羅西的支持分則分別是0分和8分。在國會山,兩個人都得到了同事由衷的愛戴,但兩人卻形同陌路,這並不令人吃驚。
二人各自代表的選區更能夠顯示這個國家的政治分歧。佩羅西代表的選區(加利福尼亞州第8選區)或多或少地與美國“最藍”、最自由的城市舊金山連在一起。20世紀60年代前,共和主義尚未被這種思想狀態預先排除,事實上,從1912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舊金山所有市長都是老大黨成員。可如今,該市註冊登記的選民隻有13%是共和黨人,舊金山也沒有共和黨的民選官員。舊金山市議長是一位綠黨成員,該黨在7人組成的市教育委員會中擁有3席。2003年,舊金山市差點把馬特·岡薩雷斯(matt gonzalez)——一位閱讀智利詩人帕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作品的綠黨成員,既無汽車,也無手錶——選為市長。但是他以相當小的差距輸給了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e),這位據稱保守的民主黨人上任後立即著手給同性戀者頒髮結婚證書。[2]
與美國其他的“紅色”選區相比,哈斯泰特代表的伊利諾州第14選區可謂是紅得發紫了。該選區始於芝加哥圈(chicago loop)以西30英裏的郊區,穿越數英裏的玉米地,與不足40英裏遠的艾奧瓦州某處邊界相連,駕車穿越這一選區需要足足3小時。哈斯泰特代表的選區,可謂是美國最具共和黨色彩的地區了,至少在忠於共和黨的時間上是如此。與德克薩斯州這樣的新右岸(nouveaux droites)不同的是,伊利諾州自從1854年共和黨成立以來就到處是共和黨人。從高高聳立的內戰聯邦戰士紀念碑到羅納德·裏根的出生地,這個選區裏有著許多共和黨最偉大的劃時代的人與事。
這兩個地方的差異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不知道該從哪兒開始比較。舊金山代表的是縱向的美國,那裏有高聳的摩天大樓和密集的人口,哈斯泰特代表的選區則是橫向美國的一部分;人們的喜好也在兩地表現各異,在伊利諾州,身寬體胖是健康的標誌,而在舊金山,就連廚師也是身材瘦削的;舊金山就像美國一樣情緒急躁,它是一個貴族、同性戀、網絡百萬富翁和嬉皮士混在一起的奇怪地方,哈斯泰特代表的選區則是一個絕對“正常的”地方,當地人認為自己是典型的美國人,地理觀經常局限於環繞他們的大平原(the great ins)。
兩地最重要的差別在於對待發展的態度。舊金山是地球上最漂亮的地方之一,在白霧迷漫中遠眺金門橋,人們會以為來到了天堂。從精緻的餐館到優美的博物館,文明舒適的生活在這裏應有盡有。不過舊金山照舊停滯不前,這座城市占舊金山灣區的人口份額,從1950年的30%下降到今天的13%。舊金山一露出發展的苗頭,如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反對發展的活動分子就會舉行公民投票加以阻止。他們說,城市的發展不可能不犧牲那神奇的美麗,並且對於一個隻有47平方英裏、三麵環水的多山地帶來說,77.7萬人口已經夠了。但你即便不是地產開發商,也會發現這都是胡扯。回溯到1950年,當時市民正談論著100萬人口的話題。至於美麗,舊金山的有些部分依然美得令人咋舌,但許多城市居所的房舍狀況卻再糟糕不過,還有些地區[尤其是市場街(market street)南麵一帶]則俗麗不堪。大量反對發展的遊說對工商界嗤之以鼻。“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因最近成功阻止開發商對該市一家舊軍械廠進行改造而歡欣鼓舞,而那家舊軍械廠正日益破舊不堪。
哈斯泰特所在的這片貧瘠、乏味的地區卻戀上了發展。從芝加哥賽車場到約克維爾(yorkville,哈斯特爾特曾在這裏任教)和狄克遜(dixon,裏根在這裏度過了他的大部分童年時光)一類的鄉村小鎮,新的房舍就像一支大軍,筆直往西穿過大平原。這些房舍的後麵坐落著各種郊區繁榮發展的配套設施,尤其是大型學校和“巨型”購物中心。自從哈斯泰特1980年進入政界以來,他曾任教過的學校規模已經擴大了一倍。主幹道路兩邊是一排排的購物中心,裏麵到處是大超市,似乎是專門要來檢測一下經濟規模原理的極限。
(3)茶壺山醜聞發生在哈丁總統執政期間(1920~1924)。內政部部長福爾於1922年把懷俄明州蒂波特山和加利福尼亞州愛爾克山的海軍石油保留地秘密出租給石油大亨,兩筆交易都沒有競爭性投標。經調查,福爾共收取了40多萬美元作為促成兩筆交易的“勞務費”。——譯者注
(4)浮華鎮,好萊塢的別稱。——譯者注
結論
與右派美國相處
對任何國家的未來進行展望,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而對美國這樣一個如此矛盾重重的大國進行臆測,則更是一種傲慢無禮的舉動。盡管美國現在是右派掌權,但未來卻有無數種可能性。探尋此問題有兩個不錯的切入點:一是政府一翼的眾議院,這也是開國者設計的與民意最貼近的機構;一是在其他國家將成為總理和反對黨領袖的兩個人,即眾議院議長丹尼斯·哈斯泰特和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南希·佩羅西。[1]
這兩個人典型地體現了我們在本書中一直追蹤的政治衝突。哈斯泰特,一位笨拙的前摔跤教練,是個非常直率的保守派。他反對墮胎、同性戀婚姻和《京都議定書》,贊成入侵伊拉克和死刑。佩羅西則是一個身手敏捷的小婦人,完全居於政治光譜的另一端。在哈斯泰特定期投票期間,美國保守派聯盟打給他的支持分是滿分100分。[美國眾議院議長處於一個奇怪的位置上。一方麵,他(她)是本黨在眾議院的領袖;另一方麵,他(她)又是眾議院的兩黨領袖。]1999年和2000年美國保守派聯盟打給佩羅西的支持分則分別是0分和8分。在國會山,兩個人都得到了同事由衷的愛戴,但兩人卻形同陌路,這並不令人吃驚。
二人各自代表的選區更能夠顯示這個國家的政治分歧。佩羅西代表的選區(加利福尼亞州第8選區)或多或少地與美國“最藍”、最自由的城市舊金山連在一起。20世紀60年代前,共和主義尚未被這種思想狀態預先排除,事實上,從1912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舊金山所有市長都是老大黨成員。可如今,該市註冊登記的選民隻有13%是共和黨人,舊金山也沒有共和黨的民選官員。舊金山市議長是一位綠黨成員,該黨在7人組成的市教育委員會中擁有3席。2003年,舊金山市差點把馬特·岡薩雷斯(matt gonzalez)——一位閱讀智利詩人帕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作品的綠黨成員,既無汽車,也無手錶——選為市長。但是他以相當小的差距輸給了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e),這位據稱保守的民主黨人上任後立即著手給同性戀者頒髮結婚證書。[2]
與美國其他的“紅色”選區相比,哈斯泰特代表的伊利諾州第14選區可謂是紅得發紫了。該選區始於芝加哥圈(chicago loop)以西30英裏的郊區,穿越數英裏的玉米地,與不足40英裏遠的艾奧瓦州某處邊界相連,駕車穿越這一選區需要足足3小時。哈斯泰特代表的選區,可謂是美國最具共和黨色彩的地區了,至少在忠於共和黨的時間上是如此。與德克薩斯州這樣的新右岸(nouveaux droites)不同的是,伊利諾州自從1854年共和黨成立以來就到處是共和黨人。從高高聳立的內戰聯邦戰士紀念碑到羅納德·裏根的出生地,這個選區裏有著許多共和黨最偉大的劃時代的人與事。
這兩個地方的差異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不知道該從哪兒開始比較。舊金山代表的是縱向的美國,那裏有高聳的摩天大樓和密集的人口,哈斯泰特代表的選區則是橫向美國的一部分;人們的喜好也在兩地表現各異,在伊利諾州,身寬體胖是健康的標誌,而在舊金山,就連廚師也是身材瘦削的;舊金山就像美國一樣情緒急躁,它是一個貴族、同性戀、網絡百萬富翁和嬉皮士混在一起的奇怪地方,哈斯泰特代表的選區則是一個絕對“正常的”地方,當地人認為自己是典型的美國人,地理觀經常局限於環繞他們的大平原(the great ins)。
兩地最重要的差別在於對待發展的態度。舊金山是地球上最漂亮的地方之一,在白霧迷漫中遠眺金門橋,人們會以為來到了天堂。從精緻的餐館到優美的博物館,文明舒適的生活在這裏應有盡有。不過舊金山照舊停滯不前,這座城市占舊金山灣區的人口份額,從1950年的30%下降到今天的13%。舊金山一露出發展的苗頭,如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反對發展的活動分子就會舉行公民投票加以阻止。他們說,城市的發展不可能不犧牲那神奇的美麗,並且對於一個隻有47平方英裏、三麵環水的多山地帶來說,77.7萬人口已經夠了。但你即便不是地產開發商,也會發現這都是胡扯。回溯到1950年,當時市民正談論著100萬人口的話題。至於美麗,舊金山的有些部分依然美得令人咋舌,但許多城市居所的房舍狀況卻再糟糕不過,還有些地區[尤其是市場街(market street)南麵一帶]則俗麗不堪。大量反對發展的遊說對工商界嗤之以鼻。“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因最近成功阻止開發商對該市一家舊軍械廠進行改造而歡欣鼓舞,而那家舊軍械廠正日益破舊不堪。
哈斯泰特所在的這片貧瘠、乏味的地區卻戀上了發展。從芝加哥賽車場到約克維爾(yorkville,哈斯特爾特曾在這裏任教)和狄克遜(dixon,裏根在這裏度過了他的大部分童年時光)一類的鄉村小鎮,新的房舍就像一支大軍,筆直往西穿過大平原。這些房舍的後麵坐落著各種郊區繁榮發展的配套設施,尤其是大型學校和“巨型”購物中心。自從哈斯泰特1980年進入政界以來,他曾任教過的學校規模已經擴大了一倍。主幹道路兩邊是一排排的購物中心,裏麵到處是大超市,似乎是專門要來檢測一下經濟規模原理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