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使爭論回到了第二道鴻溝上,即與原則相關的爭論。本書中描繪的右派美國所信奉的保守主義,根本不同於歐洲老式的保守黨依然堅持的那種保守主義。


    古老的宗教獲得了重生


    “美國式的保守主義”(american conservatism)與其他保守主義有多大不同?許多人要麽質疑“美國式的保守主義”中形容詞“美國式”(american)的精確性,要麽質疑名詞“保守主義”(conservatism)的精確性。就“美國性”(american-ness)而言,其信仰的大量靈感實際上來源於舊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位從奧地利來的學者弗裏德裏克·哈耶克和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在重新激勵美國本能地信仰自由市場方麵所起的作用不亞於任何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他們的理論為許多美國商人的偏見進行了辯護。裏根的預算局長戴維·斯托克曼(david stockman)談到要揮動“弗雷德裏希·馮·哈耶克在其自由市場鍛造爐中煉出的”利劍。許多在20世紀50年代徹底改造保守主義的人對歐洲敬仰有加。羅素·柯克崇拜埃德蒙·伯克,詹姆斯·伯納姆則曾經與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合著一書。[5]威廉·f.巴克利的部分教育是在英國接受的,他頻頻到國外旅行,刻意強調《國民評論》的“歐洲性”,在該雜誌上登載哈布斯堡皇室成員的文章。歐文·克裏斯托爾回憶,當他1953年移居英國的時候,年輕的他才慢慢對保守派——與有著右派主張萌芽的前激進派不同——有所了解,“他們十分安逸自在,既不道歉認錯,也不過分爭吵”[6]。這使他著迷。


    這種向海外尋求靈感的傳統延續至今。正如我們所見,列奧·史特勞斯在小布希領導的華盛頓是最受尊崇的人物之一。喬治·威爾是美國被閱讀最廣的保守派評論家之一,他宣稱,“我所贊成的保守主義是一種‘歐洲的’保守主義”[7]。當代美國保守主義有如此多富於辯才的外來移民支持者[其中就有我們的英國同胞約翰·奧沙利文(john osulliven)和安德魯·奧沙利文(andrew osulliven)以及加拿大出生的戴維·弗魯姆],以至於麥可·林德要為他們杜撰一個“移民保守派”(immicons)的稱號。


    這不僅僅是世係之爭。對許多批評者來說,界定“美國保守主義”真正的問題是在名詞上。在本書中所歸類的各種團體信仰時有矛盾,人們長期爭鬥不斷,它們真的可以一股腦兒地塞到一個特點鮮明的信仰之中嗎?至少,美國保守主義可謂是店鋪林立的集市。而自我標榜為“保守派”的美國人幾乎在所有最根本的生活問題上都意見不一。舊保守派嘆息傳統的失去,自由意誌論者頌揚資本主義的創造性活力,宗教保守派要將信仰置於政治的中心。經濟製度——按照卡爾·馬克思的話來說,在這種製度中,“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由商業保守派掌管。《旗幟周刊》的史特勞斯派是哲學精英,他們相信,群眾需要有教養的知識階層來引導。站在格羅弗·諾奎斯特身後的反稅改革派是民粹主義者,他們認為,真需要把那些腦殼尖尖的知識分子推到水裏去,讓他們好好清醒一下。民主黨打趣道:“保守派與食人怪獸之間的差別是什麽?差別在於食人怪獸隻會異類而食。”


    同樣明顯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保守主義顯示出特別的變異能力。紐特·金裏奇把政府妖魔化,小布希則相信政府可以成為保守主義改革的工具。羅納德·裏根將“自由”置於政府的中心位置,小布希的許多支持者則對“美德”更感興趣。美國保守主義一直也是一種反應式的信條——它既是由20世紀60年代的激進自由主義催生的,也是由哈耶克和米塞斯的作品催生的。甚至時至今日,美國保守派更多的是受其極度厭惡的本能上的敵人——從亞西爾·阿拉法特到保羅·克魯格曼——所推動,而不是為堅持捍衛一套具體理智的信仰所推動。


    美國保守主義是一種實用的、靈活的信仰,它通過翻新改造來應對大事件的衝擊。喬治·納什(george nash)在他有關美國保守主義知識分子歷史的名著中甚至認為,美國保守主義信仰如此易變,以至於對它進行定義的嚐試變得毫無意義:美國保守主義就是美國保守派的言行。[8]


    這樣一來,談論“美國保守主義”有任何意義嗎?我們認為以下的兩個原因使之具有意義。第一,盡管脈流雜亂,但是美國保守主義顯然有其主流。羅納德·裏根和小布希毫不費力地接近了本書中科羅拉多州年輕的達斯廷和毛拉以及數百萬基層戰士的信仰,它並不純粹是一種信仰(不僅指對美國自由主義做出反應),它還擁有天然的政治權力。正是這種信仰將主張減稅者和宗教極端主義者組成的奇怪大軍帶到戰場上,並且站到了同一立場上。正如我們此前所見,這支大軍的成員或許因不同的原因披上了這身服裝,並且對所有事情都存有分歧,他們有足夠的共性來構成一場充滿活力的政治運動。


    第二,美國保守主義的主流明顯與其他地方不同。沒有哪個地方的保守主義運動能夠將支持減稅者和宗教保守派匯集到同一陣營之中,沒有哪個地方的保守派能夠產生出“關注家庭”、派屈克·亨利大學、傳統基金會這樣的機構。就像許多值得分清丁和卯的問題一樣,一切都取決於人們的視角。如果到“保守主義政治行動會議”上溜達一圈,在君主主義者、支持統一稅者和宗教活動分子中間,你會馬上注意到使美國保守派分裂的差異。如果站得更遠一點,從倫敦或巴黎的角度來注視小布希的那支大軍,你則會被那種使他們凝聚在一起的信仰的獨特性所打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並收藏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