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是一個盛宴常在的地方。從16世紀以來,來訪者就對美國一切的豐饒進行抒情詩般的描述:美國廣袤的土地使得人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家園,維持家庭的生計;美國豐富的食物使得他們成為世界上吃得最好的民族;美國大量的機會使得人們可以向上流動。在歐洲,總是有太多的人在追逐太有限的機會;而在美國,卻總是有太少的人在利用這個國家提供的各種東西。18世紀80年代,一位來自法國的訪客j.埃克托爾·聖約翰·德克雷弗爾(j.hector st.john de crèvecoeur)寫道:“在美國人人都有空間……我不是說每個人剛來一會兒就會發財致富。不是這樣的,但是通過辛勤工作,他就能輕鬆獲得體麵的生活。”1871年,英國當局的批評家威廉·科貝特(william cobbett)對美國的飲食無度有這樣的評論:“你並沒有許多吃喝的壓力,但是有如此充足的食物呈現在你麵前……以至於你會立即失去所有的克製。”1831年,第一個對美國例外論進行思考的人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評論道,財富給予了“美國人巨大的利益”[23]。


    這些差別由於大規模生產而越顯突出,美國人就是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東西:更多的小汽車、更多的電話、更多的收音機、更多的吸塵器、更多的電燈、更多的浴缸、更多的超市、更多的影劇院以及更多的使生活更舒適的發明或創新。h.g.韋爾斯在1906年的《美國的未來》(the future in america)一書中提到,即使是在紐約“東麵骯髒的後街”,那裏的人也比他們倫敦的同儕富裕得多。[24]在1917年停留美國期間,利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對他在紐約東布隆克斯區(east bronx)廉價公寓中的設施感到詫異不已:“電燈、煤氣爐、浴室、電話、自動電梯,甚至還有一個垃圾斜槽。”所有這一切把他的孩子們吸引到了紐約。[25]富蘭克林·d.羅斯福說,如果他能夠在每個俄國人手裏放上一本美國人的書的話,那麽他會選擇西爾斯·羅巴克(sears roebuck)百貨公司的商品目錄。[26]


    和物質商品的豐饒一樣,美國的機會也是無窮無盡。在美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裏,大多數居民都能夠期望在有生之年變得更加富有,並且期望他們的孩子會比他們還要富有。1909年至1929年期間,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了近45%;而在1929年至1960年期間,這一數字又增長了52%。[27]經濟擴張的兩個引擎——地理上向西部新的土地挺進,技術上向新的生產領域進發——使得新機會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不屈不撓的新移民則隨時等著填補空出來的最低級的職位。在美國,無論是新居民還是老居民,無論是移民還是定居者,無論是中產階級還是無業的無產階級,無論是義大利教父還是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顯貴,所有人似乎都為同一動機所驅使:渴望獲利,渴望增加美元,渴望在世上出人頭地,渴望炫耀財富以示自己已經出人頭地了。


    一個物產豐饒的民族將信任給了豐饒物產的提供者——商人,而不是國家,這再合適不過了。資本主義隨著第一批定居者來到了美國。美國是由迷戀利潤的公司建立起來的,這些公司有維吉尼亞公司、麻薩諸塞港灣公司以及對這個國家的未來而言更黑暗的奴隸貿易公司——皇家非洲公司。[紐約是根據皇家非洲公司總裁約克公爵詹姆斯(james,duke of york)的名字命名的。][28]為了宗教原因而非商業原因而來的清教徒,同樣具有一種明顯的資本主義心理狀態。這種對資本主義的熱情總是存在一些例外,例如南方的農民、民粹主義者和麥可·穆爾。但總體上說,美國不怎麽需要歐洲那種對商業的蔑視做法。美國人對具有創造性才能的商人的讚美不亞於法國人對具有創造性才能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讚美。20世紀50年代,作為通用電氣公司的gg業務員的羅納德·裏根完全抓住了這一觀點,他常說,公司最主要的產品是進步。[29]美國學校的教科書詳細講述具有實際才能的人的故事,如亨利·福特、托馬斯·愛迪生,毫無疑問,有一天人們也將讚美具有實際才能的比爾·蓋茨。政策製定者的第一本能是支持商人,並為他們提供實踐創造性才能所需的空間。


    美國比歐洲更傾向於讓私人慈善事業來負責公共工程。美國的山山水水到處立著商業慈善事業的紀念碑:有像史丹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那樣的知名大學,有像蓋提藝術中心和弗裏克收藏博物館和藝術藏書館那樣的美術陳列室,有像洛克菲勒大學那樣的大型醫療研究中心。每一座這樣的紀念碑都是大筆私人財富轉化為大型公益事業的結果。而且,對於每一座這樣的大型紀念碑,都有上千個小規模的慈善團體在專心於修補社會的裂痕。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以及其他的強盜式資本家,他們既是毀滅競爭者、壓垮工會的冷酷無情者,又是偉大的慈善家。卡內基論及過宗教慈善事業,他的“死的時候有錢是不光彩的”格言形成了一種風尚,引得同儕也把許許多多的錢投入大學、藝術畫廊和醫療學校中,這種風尚在今天的科技億萬富翁中依然存在。


    財富必須承擔責任的思想不隻在億萬富翁心中紮根,各種財富階層的美國人通常都對他們的金錢慷慨大方,甚至當洛克菲勒還是克利夫蘭一個窮困的職員時,他也固定捐出收入的一部分。更為重要的是,美國人還對自己的時間慷慨不已。籌劃解決社會問題的誌願組織在美國可能比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更加彭勃興旺。今天,美國的慈善捐贈占到國民收入的大約1%,而在歐洲,這一數字介於0.2%~0.8%之間。[30]至關重要的是,美國人非常喜歡親自捐出金錢,而不是讓政府來做,外援隻是政府開支可憐的一小部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並收藏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