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4]robert kagan,“power and weakness,”policy review,june/july 2002.
[15]transantic trends 2003,p.14.
[16]“a tale of two bellies,”economist,august 24,2002.
[17]allensbach opinion research institute,2002,引自john parker,“survey of america,”economist,november 8,2003。
[18]“views of a 插nging world 2003.”
[19]bernard-henri lévy,“a passage to europe,”time,august 10,2003.
[20]參見http://.ojp.usdoj.gov/bjs/abstract/piuspo1.htm</a>。
[21]james a.morone,hellfire nation:the politics of sin in american histor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p.460.
[22]ibid.,p.461.
[23]“a stigma that never fades,”economist,august 10,2002.
[24]“jesse jacksons wrong target,”economist,november 25,1999.
[25]“the military bnce 2003—2004,”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2003.
[26]兩個數字都是引自“tale of two legacies,”economist,christmas special,december 21,2002。
[27]david frum,the right man:the surprise presidency of george w.bush(new york:random house,2003),p.33.
[28]milton friedman,“tax cuts = smaller government,”wall street journal europe, january 20,2003,p.a12.
[29]“views of a 插nging world 2003.”
[30]jason de parle,“as rules on welfare tighten,its recipients gain in stature,”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1,1999.
[31]這位有爭議的藝人是(黑人說唱歌手)“50美分”(50 cent)。
[32]paul krugman,“for richer,”new york times,october 20,2002.
[33]“do you like your ss war shaken or stirred,sir?”economist,september 4,2003.
[34]ibid.
[35]ibid.
[36]hendrik hertzberg,“dividends,”talk of the town,new yorker,january 20,2003,pp.29~30.
[37]cynthia tucker,“making abortion safe,legal and rare,”san francisco chronicle,january 22,1993.
[38]bill kristol,“on the future of conservatism,&rdquomentary,february 1997.
[39]morone,hellfire nation,pp.22~23.
[40]john parker,“survey of america,”economist,november 8,2003,p.11.
[41]i thessalonians 4:16~17.
[42]parker,“survey of america,”p.11.
[43]christopher caldwell,“no,europe needs to get real,”time,january 20,2003.
(1)柯林頓總統於1994年簽署的加利福尼亞州《暴力犯罪控製與執法法案》(the violent crime control andw enforcement act of 1994)規定,一位觸犯聯邦暴力犯罪的被告,如果先前曾觸犯兩項10年以上的暴力犯罪,或者同時觸犯暴力與毒品犯罪,則必受到終身監禁的懲罰。此即俗稱的“三振出局法案”。——譯者注
(2ura norder這個名字易被美國南方人讀成&ldquow and order”,即“法律與秩序”。——譯者注
(3)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1942年提出“創造性破壞”的理念,即將原始生產要素重新排列組合為新的生產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經濟過程。——譯者注
(4)說唱歌手50 cent的歌。——譯者注
第十三章
建國伊始:美國例外論的根源
美國保守主義運動的時間相對較短,而美國例外的保守主義則要回溯到美國誕生之初。一直以來,美國就具有保守主義的天性——對國家權力的懷疑、對商業的熱情以及篤信宗教。美國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對自己那種與生俱來的保守主義感覺良好,以至於不需要發起一場保守主義運動來表明它的原則或使敵人煩躁不安。
美國的血液中浸透著保守主義思想,這或許會使某些人產生一種奇怪的感覺。美國難道不是由啟蒙運動催生的國家嗎?它難道不是世界上第一個“新的國家”嗎?它不正好是一個年輕國家的樣板嗎?難道它不是“激進派的烏托邦和保守派的巴別塔”嗎?[1]美國深思熟慮地掃除了舊世界的君主政治、貴族統治和國家教會,並保障人民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個新共和國在誕生之初的幾十年裏站在革命的法國一邊,反抗舊世界那些沆瀣一氣的大國。事實上,當法國的革命者猛攻象徵古代專製主義和壓迫的巴士底獄的時候,法國將軍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fayette)將巴士底獄的鑰匙送給了喬治·華盛頓。
毫無疑問,美國的保守主義是一種例外的保守主義——一種具有前瞻性的商業共和國保守主義,而非老歐洲反動的托利主義。即便如此,它還是屬於保守主義。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但它也是一個正在走下坡路的年輕國家;美國是革命的產物,而這場革命也不同於法國的革命。建國伊始,美國社會中就存在一些因素——包括宗教狂熱和資本主義因素,甚至還包括地理因素——能阻止任何滑向左傾的可能性。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從未有過左派政府的發達國家。
歲月雖經年,心依舊年輕
我們先從美國不再被認為是一個真正“年輕”的國家這一看法開始討論。當然,在美國特別缺乏古城堡(插teaux)和古宮殿(schlossen)[盡管它並不缺乏更近代的類似的城堡和宮殿(mc插teaux and mcschlossen)],但是,這幾乎不能成為其年輕的實質性證明。最早的定居者來到這片土地的時候,詹姆斯一世還在王位上,而英格蘭也還未變成不列顛。在查理一世被處死之前,創立於1636年的哈佛大學向伽利略提供了一個教席。在德國和義大利(被認為是老歐洲的一部分)統一前100年,《獨立宣言》就已經簽署了。波士頓和華盛頓的歷史中心給人感覺同許多歐洲的都城一樣悠久(在某種程度上說,甚至還要更悠久,因為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並未遭受轟炸)。在滿懷羨慕的美國人心目中,許多把不列顛界定為一個古老國家的傳統——如帝國的盛況和命運、查爾斯·狄更斯(插rles dickens)的聖誕禮儀、夏洛克·福爾摩斯(射rlock holmes)的獵鹿帽——都是在美國的憲法成文一個世紀之後出現的。奧斯卡·王爾德(osacr wilde)一個世紀之前就曾一語雙關地說道:“美國的青春是其最古老的傳統,它到今天已經歷時300年了。”
[15]transantic trends 2003,p.14.
[16]“a tale of two bellies,”economist,august 24,2002.
[17]allensbach opinion research institute,2002,引自john parker,“survey of america,”economist,november 8,2003。
[18]“views of a 插nging world 2003.”
[19]bernard-henri lévy,“a passage to europe,”time,august 10,2003.
[20]參見http://.ojp.usdoj.gov/bjs/abstract/piuspo1.htm</a>。
[21]james a.morone,hellfire nation:the politics of sin in american histor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p.460.
[22]ibid.,p.461.
[23]“a stigma that never fades,”economist,august 10,2002.
[24]“jesse jacksons wrong target,”economist,november 25,1999.
[25]“the military bnce 2003—2004,”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2003.
[26]兩個數字都是引自“tale of two legacies,”economist,christmas special,december 21,2002。
[27]david frum,the right man:the surprise presidency of george w.bush(new york:random house,2003),p.33.
[28]milton friedman,“tax cuts = smaller government,”wall street journal europe, january 20,2003,p.a12.
[29]“views of a 插nging world 2003.”
[30]jason de parle,“as rules on welfare tighten,its recipients gain in stature,”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1,1999.
[31]這位有爭議的藝人是(黑人說唱歌手)“50美分”(50 cent)。
[32]paul krugman,“for richer,”new york times,october 20,2002.
[33]“do you like your ss war shaken or stirred,sir?”economist,september 4,2003.
[34]ibid.
[35]ibid.
[36]hendrik hertzberg,“dividends,”talk of the town,new yorker,january 20,2003,pp.29~30.
[37]cynthia tucker,“making abortion safe,legal and rare,”san francisco chronicle,january 22,1993.
[38]bill kristol,“on the future of conservatism,&rdquomentary,february 1997.
[39]morone,hellfire nation,pp.22~23.
[40]john parker,“survey of america,”economist,november 8,2003,p.11.
[41]i thessalonians 4:16~17.
[42]parker,“survey of america,”p.11.
[43]christopher caldwell,“no,europe needs to get real,”time,january 20,2003.
(1)柯林頓總統於1994年簽署的加利福尼亞州《暴力犯罪控製與執法法案》(the violent crime control andw enforcement act of 1994)規定,一位觸犯聯邦暴力犯罪的被告,如果先前曾觸犯兩項10年以上的暴力犯罪,或者同時觸犯暴力與毒品犯罪,則必受到終身監禁的懲罰。此即俗稱的“三振出局法案”。——譯者注
(2ura norder這個名字易被美國南方人讀成&ldquow and order”,即“法律與秩序”。——譯者注
(3)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1942年提出“創造性破壞”的理念,即將原始生產要素重新排列組合為新的生產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經濟過程。——譯者注
(4)說唱歌手50 cent的歌。——譯者注
第十三章
建國伊始:美國例外論的根源
美國保守主義運動的時間相對較短,而美國例外的保守主義則要回溯到美國誕生之初。一直以來,美國就具有保守主義的天性——對國家權力的懷疑、對商業的熱情以及篤信宗教。美國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對自己那種與生俱來的保守主義感覺良好,以至於不需要發起一場保守主義運動來表明它的原則或使敵人煩躁不安。
美國的血液中浸透著保守主義思想,這或許會使某些人產生一種奇怪的感覺。美國難道不是由啟蒙運動催生的國家嗎?它難道不是世界上第一個“新的國家”嗎?它不正好是一個年輕國家的樣板嗎?難道它不是“激進派的烏托邦和保守派的巴別塔”嗎?[1]美國深思熟慮地掃除了舊世界的君主政治、貴族統治和國家教會,並保障人民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個新共和國在誕生之初的幾十年裏站在革命的法國一邊,反抗舊世界那些沆瀣一氣的大國。事實上,當法國的革命者猛攻象徵古代專製主義和壓迫的巴士底獄的時候,法國將軍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fayette)將巴士底獄的鑰匙送給了喬治·華盛頓。
毫無疑問,美國的保守主義是一種例外的保守主義——一種具有前瞻性的商業共和國保守主義,而非老歐洲反動的托利主義。即便如此,它還是屬於保守主義。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但它也是一個正在走下坡路的年輕國家;美國是革命的產物,而這場革命也不同於法國的革命。建國伊始,美國社會中就存在一些因素——包括宗教狂熱和資本主義因素,甚至還包括地理因素——能阻止任何滑向左傾的可能性。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從未有過左派政府的發達國家。
歲月雖經年,心依舊年輕
我們先從美國不再被認為是一個真正“年輕”的國家這一看法開始討論。當然,在美國特別缺乏古城堡(插teaux)和古宮殿(schlossen)[盡管它並不缺乏更近代的類似的城堡和宮殿(mc插teaux and mcschlossen)],但是,這幾乎不能成為其年輕的實質性證明。最早的定居者來到這片土地的時候,詹姆斯一世還在王位上,而英格蘭也還未變成不列顛。在查理一世被處死之前,創立於1636年的哈佛大學向伽利略提供了一個教席。在德國和義大利(被認為是老歐洲的一部分)統一前100年,《獨立宣言》就已經簽署了。波士頓和華盛頓的歷史中心給人感覺同許多歐洲的都城一樣悠久(在某種程度上說,甚至還要更悠久,因為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並未遭受轟炸)。在滿懷羨慕的美國人心目中,許多把不列顛界定為一個古老國家的傳統——如帝國的盛況和命運、查爾斯·狄更斯(插rles dickens)的聖誕禮儀、夏洛克·福爾摩斯(射rlock holmes)的獵鹿帽——都是在美國的憲法成文一個世紀之後出現的。奧斯卡·王爾德(osacr wilde)一個世紀之前就曾一語雙關地說道:“美國的青春是其最古老的傳統,它到今天已經歷時3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