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用說,這些選舉學家在選舉結果出來以後會說,他們使用的基本模型根本沒有問題。選舉結果根本沒有反映出深層的趨勢,而是反映了那些一次性事件的影響——莫妮卡·萊溫斯基本不該有這麽大的影響,戈爾是一個特別差勁的候選人。也許如此吧。但如果關注一下選舉結果就會發現,對共和黨而言,有一些信息十分珍貴。盡管在民意測驗中小布希在全國的選民支持比戈爾少了54萬票,但他卻在國會眾議院435個選區中,以237個選區的多數支持超過戈爾,同時在50個州中,以30個州的多數支持領先戈爾——其中包括2004年選舉中舉足輕重的34個參議員席位中的22席。[2]
2004年的情形又如何呢?小布希身後當然有在位總統的權力。但是如果在經濟表現不佳的同時,還在進行一場糟糕的戰爭,那麽任何在位總統都會在選舉中失敗,因為總統要對以上兩個問題負責。2004年,小布希看到的是國內大約200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和1000多個美國人在伊拉克喪生。由於揮霍無度,預算赤字猛增;阿布格萊布監獄(abu ghraib)令人震驚的醜聞使得美國的聲譽在全世界直線下降(無論對錯與否)。小布希至少在三場總統競選辯論中輸了兩場。這一切對營造勝利的選舉環境特別不利,更不用說強行進行政治重組。
從國會和州選舉中傳來的信息為右派美國帶來了類似的微妙成效。得益於某些特殊情況,共和黨顯然占了上風。例如,在總統任期的中期,總統所在的黨贏得席位是十分罕見的。上一次發生在1932年富蘭克林·d.羅斯福當政時的眾議院。但是在2002年,共和黨重新控製了參議院,在眾議院中有所斬獲並擋住了民主黨預期中占據多數的州長席位。眾議院的選民票分為共和黨的51%和民主黨的46%——顯而易見,不再是一分為二的美國了。共和黨還在州眾議院和州參議院中分別贏得105席和36席,從而使它自1952年以來首次成為州立法機構的多數黨。2003年,共和黨雖然失去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長席位,但卻在加利福尼亞州、肯塔基州和密西西比州贏得了3個州長席位,從而擁有28個州長席位。甚至有跡象表明,民主黨的黨員登記人數這一自“新政”以來的傳統優勢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了。2003年,75年以來共和黨的登記人數第二次略微超過民主黨。[3]
這些勝利有可能再次歸功於某些特殊情況。甚至連共和黨人也承認,阿諾德·施瓦辛格的當選是加利福尼亞州的奇蹟。肯塔基州和密西西比州的州長競選,地方問題起到最重要的作用。至於2002年國會選舉結果顯而易見的突變,民主黨人認為,那是因為“9·11”事件後小布希得到的認可率依然高得“離譜”。除此以外,兩黨的差額依然不大,隻要在7570萬支持票中加上9.4萬遊離票,民主黨本來可以同時控製參眾兩院。[4]而在2004年共和黨贏得的眾議院席位中,也有類似的警訊:例如,共和黨額外贏得的眾議院席位中,有5個是因為德克薩斯州的選區重新劃分才得到的。
如果人們對每次選舉都觀察得夠久,就會發現每次選舉都是特別的。在某種情況下,任何明智的民主黨人都不應再給失去的領地找藉口,並應該開始擔憂接下來的事情了。正如戴維·博德(david border)指出的那樣,民主黨的失敗與小布希在德克薩斯州的成就之間存在某種情勢不妙的平行發展關係。[5]人們未曾預料小布希能贏得1994年的德克薩斯州州長選舉,但此後該州一切都是朝共和黨的方向發展。小布希當然不可能把美國變成版本擴大了的德克薩斯州,然而他在2000年出人意料的勝出,確實可能被看成是共和黨居長期支配地位的開始。
猶在鏡中(1)
共和黨的優勢始於超群卓絕的組織。小布希領導下的白宮是美國政治史上最強大的籌款機器。在2000年至2002年的選舉周期期間,共和黨募集了4.41億美元聯邦核準的捐贈資金,而民主黨隻募集到2.17億美元。[6]在2004年的競選中,小布希募集到的資金幾乎是2000年的兩倍,達3.6億美元,比約翰·克裏多4000萬美元。如果加上那些痛恨小布希的民主黨人投入27個專門組織中的資金——這些組織名義上是獨立於克裏的競選活動,但在許多情況下是為克裏的競選進行黨派攻擊的工具——那麽他們之間的對抗可能是打了個平手。因此,上述總統對民主黨挑戰者的優勢被誇大了,但共和黨的行動更為集中。
此外,共和黨的政治才能比資金募集的能力更好。在柯林頓的領導下,民主黨人反覆安慰自己,大部分政治才能的優勢是在自己一邊。小布希在領導白宮方麵與父親老布希在處理事務方麵的不夠嫻熟有天壤之別。白宮有一個溝通交流部門,裏麵有來自電視網的舞台照明、照相角度等各方麵的專家,對細節的關注一絲不苟。[7]小布希在印第安納波利斯推廣減稅計劃演講期間,白宮助理要求站在小布希身後的人群解下領帶,讓他們看起來像是從減稅中獲益的普通人。另外一次是在拉什莫爾總統山(mount rushmore)(2),白宮將電視工作人員的工作平台安置在一邊,結果相機被迫從側麵拍攝小布希總統,從而不知不覺使他置身於四位總統的雕像之間。羅夫的手下並不總能把事情辦得妥帖。2003年5月1日,小布希在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林肯號”航空母艦上發表講話,宣布在伊拉克的軍事階段已告完成,那次講話的場景本可能編排得很完美——從他那《壯誌淩雲》(top gun)(3)式的飛機在船上著陸,到確保他的演講內容與投射到勝利領袖身上金光的“魔幻時光”相一致。但令人絕望的是,“使命已完成”這一信息遠未成熟。不過這種錯誤隻是一個瞬間的片段。在2004年的競選中,羅夫手下的人就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2004年的情形又如何呢?小布希身後當然有在位總統的權力。但是如果在經濟表現不佳的同時,還在進行一場糟糕的戰爭,那麽任何在位總統都會在選舉中失敗,因為總統要對以上兩個問題負責。2004年,小布希看到的是國內大約200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和1000多個美國人在伊拉克喪生。由於揮霍無度,預算赤字猛增;阿布格萊布監獄(abu ghraib)令人震驚的醜聞使得美國的聲譽在全世界直線下降(無論對錯與否)。小布希至少在三場總統競選辯論中輸了兩場。這一切對營造勝利的選舉環境特別不利,更不用說強行進行政治重組。
從國會和州選舉中傳來的信息為右派美國帶來了類似的微妙成效。得益於某些特殊情況,共和黨顯然占了上風。例如,在總統任期的中期,總統所在的黨贏得席位是十分罕見的。上一次發生在1932年富蘭克林·d.羅斯福當政時的眾議院。但是在2002年,共和黨重新控製了參議院,在眾議院中有所斬獲並擋住了民主黨預期中占據多數的州長席位。眾議院的選民票分為共和黨的51%和民主黨的46%——顯而易見,不再是一分為二的美國了。共和黨還在州眾議院和州參議院中分別贏得105席和36席,從而使它自1952年以來首次成為州立法機構的多數黨。2003年,共和黨雖然失去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長席位,但卻在加利福尼亞州、肯塔基州和密西西比州贏得了3個州長席位,從而擁有28個州長席位。甚至有跡象表明,民主黨的黨員登記人數這一自“新政”以來的傳統優勢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了。2003年,75年以來共和黨的登記人數第二次略微超過民主黨。[3]
這些勝利有可能再次歸功於某些特殊情況。甚至連共和黨人也承認,阿諾德·施瓦辛格的當選是加利福尼亞州的奇蹟。肯塔基州和密西西比州的州長競選,地方問題起到最重要的作用。至於2002年國會選舉結果顯而易見的突變,民主黨人認為,那是因為“9·11”事件後小布希得到的認可率依然高得“離譜”。除此以外,兩黨的差額依然不大,隻要在7570萬支持票中加上9.4萬遊離票,民主黨本來可以同時控製參眾兩院。[4]而在2004年共和黨贏得的眾議院席位中,也有類似的警訊:例如,共和黨額外贏得的眾議院席位中,有5個是因為德克薩斯州的選區重新劃分才得到的。
如果人們對每次選舉都觀察得夠久,就會發現每次選舉都是特別的。在某種情況下,任何明智的民主黨人都不應再給失去的領地找藉口,並應該開始擔憂接下來的事情了。正如戴維·博德(david border)指出的那樣,民主黨的失敗與小布希在德克薩斯州的成就之間存在某種情勢不妙的平行發展關係。[5]人們未曾預料小布希能贏得1994年的德克薩斯州州長選舉,但此後該州一切都是朝共和黨的方向發展。小布希當然不可能把美國變成版本擴大了的德克薩斯州,然而他在2000年出人意料的勝出,確實可能被看成是共和黨居長期支配地位的開始。
猶在鏡中(1)
共和黨的優勢始於超群卓絕的組織。小布希領導下的白宮是美國政治史上最強大的籌款機器。在2000年至2002年的選舉周期期間,共和黨募集了4.41億美元聯邦核準的捐贈資金,而民主黨隻募集到2.17億美元。[6]在2004年的競選中,小布希募集到的資金幾乎是2000年的兩倍,達3.6億美元,比約翰·克裏多4000萬美元。如果加上那些痛恨小布希的民主黨人投入27個專門組織中的資金——這些組織名義上是獨立於克裏的競選活動,但在許多情況下是為克裏的競選進行黨派攻擊的工具——那麽他們之間的對抗可能是打了個平手。因此,上述總統對民主黨挑戰者的優勢被誇大了,但共和黨的行動更為集中。
此外,共和黨的政治才能比資金募集的能力更好。在柯林頓的領導下,民主黨人反覆安慰自己,大部分政治才能的優勢是在自己一邊。小布希在領導白宮方麵與父親老布希在處理事務方麵的不夠嫻熟有天壤之別。白宮有一個溝通交流部門,裏麵有來自電視網的舞台照明、照相角度等各方麵的專家,對細節的關注一絲不苟。[7]小布希在印第安納波利斯推廣減稅計劃演講期間,白宮助理要求站在小布希身後的人群解下領帶,讓他們看起來像是從減稅中獲益的普通人。另外一次是在拉什莫爾總統山(mount rushmore)(2),白宮將電視工作人員的工作平台安置在一邊,結果相機被迫從側麵拍攝小布希總統,從而不知不覺使他置身於四位總統的雕像之間。羅夫的手下並不總能把事情辦得妥帖。2003年5月1日,小布希在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林肯號”航空母艦上發表講話,宣布在伊拉克的軍事階段已告完成,那次講話的場景本可能編排得很完美——從他那《壯誌淩雲》(top gun)(3)式的飛機在船上著陸,到確保他的演講內容與投射到勝利領袖身上金光的“魔幻時光”相一致。但令人絕望的是,“使命已完成”這一信息遠未成熟。不過這種錯誤隻是一個瞬間的片段。在2004年的競選中,羅夫手下的人就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