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部分由於受到教師工會站在民主黨一邊的刺激,家學教育運動與保守主義運動之間的關係近年來進一步加深了。國會山那些家學教育最忠實的倡導者都是基督教保守派。參議員裏克·桑托勒姆就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或至少是他的妻子在進行)。另一位家庭學校的成員,來自科羅拉多州的瑪裏琳·馬斯格拉夫(marilyn musgrove)提出一項議案,要求澄清接受家學教育的孩子獲得資助和獎學金的所有法律上的混淆之處。擔任過裏根政府教育部長的比爾·貝內特甚至冒險提出“把所有的公立教育都轉包給家學教育者”。在2000年的競選期間,小布希說:“在德克薩斯州,我們不僅把家學看作需要尊重的事情,還把它看作需要保護的事情。尊重充滿愛心的父母們付出的精力和承擔的義務,保護他們免受政府的幹預。”作為總統,他好幾次在白宮接待接受家學教育的孩子們。
就像“自由公園”和“關注家庭”一樣,不乏證據表明派屈克·亨利學院與更廣泛的保守主義運動之間的聯繫。學校存有小布希和迪克·切尼的簽名照片,還有小布希和妻子蘿拉共同簽名的聖誕卡。學校的新聞官伊恩·斯萊特(ian tter)過去曾為《旗幟周刊》工作。教務長保羅·博尼切利(paul bonicelli)展示了一本《國民評論》的封麵,封麵上有一行標語——“每個自由派最喜歡的魔鬼”,標語下麵是戴著魔鬼雙角的約翰·阿什克羅夫特,而這幅畫的簽名是魔鬼(阿什克羅夫特)本人。(阿什克羅夫特的妻子是派屈克·亨利學院校董會成員。)派屈克·亨利學院的學生會以怎樣的方式去投票,不存在任何疑慮。家學合法權捍衛協會估計,接受家學教育的孩子,比其他同齡學生在政治上更積極:在18歲到24歲年齡段,接受家學教育者在選舉中的投票率是74%,而其他同齡人的投票率隻有29%。家學教育者也更有可能為政治競選出力,並為候選人效勞。
右派的大陰謀?
希拉蕊·柯林頓談論右派大陰謀有道理嗎?關注一下保守主義運動的智力和膂力,我們就會發現她的話是對的——但並不是以她所指的那種方式。
右派當然不是一支有凝聚力的大軍。如果說小布希是一位偶然上台的總統,那麽聚集在他旗幟下的那支大軍,也是一個有點偶然的聯盟。羅夫“將軍”不得不盡全力確保大部分軍隊上戰場。在迫害柯林頓夫婦和向奧薩馬·本·拉登大聲咆哮的問題上,右派很高興地聚集到了一起,但它的成員在許多其他問題上目標不一。隻是希望政府讓他們自己做主的反製政府類型的右派,同希望政府介入人們生活最私密方麵的上帝的代言人,他們之間有什麽共同之處呢?有些右派成員是嬉皮士,他們對大麻和輕武器的喜愛令人印象深刻。其他的右派則是令人害怕的衛道士,他們厭惡任何具有20世紀60年代特點的東西。還有許多人則難以描述。希拉蕊指稱的大陰謀的中心人物是理察·梅隆·斯凱夫,他支持墮胎權,並且認為應該限製移民和貿易。[7]而這還沒有涉及個人恩怨——麥凱恩與布希、克裏斯托爾與諾奎斯特,等等。許多評論家預期,由於內部的種種突出的矛盾,右派在未來幾年就會解體。
然而,右派比這種邏輯推理要有凝聚力得多。部分原因在於人事問題,同樣的名字在右派的世界裏反覆出現。美國保守派聯盟理事會的成員包括“為了稅改的美國人”的格羅弗·諾奎斯特、美國步槍協會的韋恩·拉皮埃爾、領袖研究所的莫頓·布萊克韋爾(morton ckwell)以及“自由公園”的艾倫·戈特利布。拉爾夫·裏德、卡爾·羅夫、李·阿特沃特、特裏·多蘭和格羅弗·諾奎斯特,所有這些人都與“大學共和黨人”有政治瓜葛。就像在“自由公園”裏見到的那樣,這種交織狀態在地方層麵繼續存在。偉大的澳大利亞漫畫家戴維·洛(david low)曾經說,當他第一次來到英國的時候,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英國步兵在中國,分不清自己是100次看見了同一個中國人,還是一次看見了100個中國人。[8]在全國保守主義政治行動委員會大會上的那些年輕人,也可以作如是觀。
另外一個證明右派凝聚力的證據是這些組織能夠順暢地攜手工作,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在1999年西雅圖的反全球化騷亂中,抗議者誇耀他們利用網際網路開闢了一種新的政治技巧的——通過無數的小型組織“群起攻擊”對手。右派這樣做已有多年了。他們通過直郵、免費傳真、電台脫口秀和現在的電子郵件等方式,來攻擊或支持立法。希拉蕊·柯林頓和科羅拉多州的馬西·莫裏森都遭到了無情的攻擊。
有人發現,有一種更深厚的意識形態基礎使“右派美國”結合在一起。希拉蕊·柯林頓堅持認為那種結合力是對進步的仇視:“我相信,有一個由團體和個人組成的交織在一起的網絡,這些網絡中的團體和個人,希望逆轉我國已經取得的許多進步——從民權和女權到消費者法規和環境法規。”[9]而格羅弗·諾奎斯特則喜歡把共和黨聯盟稱為一個“別幹涉我們聯盟”。他認為,工商企業不喜歡政府的稅收和管製,而基督徒則不喜歡政府對學校的管製。既然如此,他們並肩行進難道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
就像“自由公園”和“關注家庭”一樣,不乏證據表明派屈克·亨利學院與更廣泛的保守主義運動之間的聯繫。學校存有小布希和迪克·切尼的簽名照片,還有小布希和妻子蘿拉共同簽名的聖誕卡。學校的新聞官伊恩·斯萊特(ian tter)過去曾為《旗幟周刊》工作。教務長保羅·博尼切利(paul bonicelli)展示了一本《國民評論》的封麵,封麵上有一行標語——“每個自由派最喜歡的魔鬼”,標語下麵是戴著魔鬼雙角的約翰·阿什克羅夫特,而這幅畫的簽名是魔鬼(阿什克羅夫特)本人。(阿什克羅夫特的妻子是派屈克·亨利學院校董會成員。)派屈克·亨利學院的學生會以怎樣的方式去投票,不存在任何疑慮。家學合法權捍衛協會估計,接受家學教育的孩子,比其他同齡學生在政治上更積極:在18歲到24歲年齡段,接受家學教育者在選舉中的投票率是74%,而其他同齡人的投票率隻有29%。家學教育者也更有可能為政治競選出力,並為候選人效勞。
右派的大陰謀?
希拉蕊·柯林頓談論右派大陰謀有道理嗎?關注一下保守主義運動的智力和膂力,我們就會發現她的話是對的——但並不是以她所指的那種方式。
右派當然不是一支有凝聚力的大軍。如果說小布希是一位偶然上台的總統,那麽聚集在他旗幟下的那支大軍,也是一個有點偶然的聯盟。羅夫“將軍”不得不盡全力確保大部分軍隊上戰場。在迫害柯林頓夫婦和向奧薩馬·本·拉登大聲咆哮的問題上,右派很高興地聚集到了一起,但它的成員在許多其他問題上目標不一。隻是希望政府讓他們自己做主的反製政府類型的右派,同希望政府介入人們生活最私密方麵的上帝的代言人,他們之間有什麽共同之處呢?有些右派成員是嬉皮士,他們對大麻和輕武器的喜愛令人印象深刻。其他的右派則是令人害怕的衛道士,他們厭惡任何具有20世紀60年代特點的東西。還有許多人則難以描述。希拉蕊指稱的大陰謀的中心人物是理察·梅隆·斯凱夫,他支持墮胎權,並且認為應該限製移民和貿易。[7]而這還沒有涉及個人恩怨——麥凱恩與布希、克裏斯托爾與諾奎斯特,等等。許多評論家預期,由於內部的種種突出的矛盾,右派在未來幾年就會解體。
然而,右派比這種邏輯推理要有凝聚力得多。部分原因在於人事問題,同樣的名字在右派的世界裏反覆出現。美國保守派聯盟理事會的成員包括“為了稅改的美國人”的格羅弗·諾奎斯特、美國步槍協會的韋恩·拉皮埃爾、領袖研究所的莫頓·布萊克韋爾(morton ckwell)以及“自由公園”的艾倫·戈特利布。拉爾夫·裏德、卡爾·羅夫、李·阿特沃特、特裏·多蘭和格羅弗·諾奎斯特,所有這些人都與“大學共和黨人”有政治瓜葛。就像在“自由公園”裏見到的那樣,這種交織狀態在地方層麵繼續存在。偉大的澳大利亞漫畫家戴維·洛(david low)曾經說,當他第一次來到英國的時候,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英國步兵在中國,分不清自己是100次看見了同一個中國人,還是一次看見了100個中國人。[8]在全國保守主義政治行動委員會大會上的那些年輕人,也可以作如是觀。
另外一個證明右派凝聚力的證據是這些組織能夠順暢地攜手工作,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在1999年西雅圖的反全球化騷亂中,抗議者誇耀他們利用網際網路開闢了一種新的政治技巧的——通過無數的小型組織“群起攻擊”對手。右派這樣做已有多年了。他們通過直郵、免費傳真、電台脫口秀和現在的電子郵件等方式,來攻擊或支持立法。希拉蕊·柯林頓和科羅拉多州的馬西·莫裏森都遭到了無情的攻擊。
有人發現,有一種更深厚的意識形態基礎使“右派美國”結合在一起。希拉蕊·柯林頓堅持認為那種結合力是對進步的仇視:“我相信,有一個由團體和個人組成的交織在一起的網絡,這些網絡中的團體和個人,希望逆轉我國已經取得的許多進步——從民權和女權到消費者法規和環境法規。”[9]而格羅弗·諾奎斯特則喜歡把共和黨聯盟稱為一個“別幹涉我們聯盟”。他認為,工商企業不喜歡政府的稅收和管製,而基督徒則不喜歡政府對學校的管製。既然如此,他們並肩行進難道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