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守派用不著贏得每場爭論,他們隻要發出不同的聲音,就能夠打破自由派權勢集團宣稱自己對專門權威見解的壟斷。[29]自由主義者此前一直享有或許隻有決策者才能擁有的寶貴資源——人們認為他們代表著客觀科學的智慧。他們會說,這不僅是他們自己的意見,這是科學的正統。新保守派終結了這種信手拈來的虛構說辭。


    新保守派還為右派批評自由主義外交政策增添了一柄銳利的武器。激起新保守派對自由主義外交政策進行批評的誘因之一,是聯合國對以色列不斷增加的敵意(1967年中東戰爭以後,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的領土,聯合國對以色列的敵意也由此增加)。新保守派也日漸相信,美國正在冷戰中失敗,軍控變成了綏靖,蘇聯正以越南的勝利為基礎建設共產主義。“越南綜合徵”使美國的核心集團陷於癱瘓。如果說右派的《國民評論》打破了孤立主義的控製,那麽新保守派則遠為堅定地將這一宏偉的運動推向國際主義的營壘。


    外交政策的道德路徑,有一個理智的教父。除利用社會科學外,新保守派也依靠列奧·史特勞斯的思想洞察力。史特勞斯是戰後時期最晦澀難懂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在某些方麵,列奧·史特勞斯之於新保守派是一個奇怪的選擇。他是一個精英主義的政治哲學家,對社會政策的細枝末節毫無興趣。他的職業生涯是在芝加哥度過的,而不是在新保守派的世界波士頓、紐約和華盛頓。然而,史特勞斯的影響不容低估。他與萊昂內爾·特裏林一樣,是在理論上影響克裏斯托爾的主要人物。克裏斯托爾把自己被引入“非烏托邦的政治學”領域——這種政治學的基礎,是幫助人們應對真實的世界,而非構建一個理想的理論——歸功於史特勞斯。[30]


    史特勞斯挑戰了美國最為珍視的有關進步、民主和普通人智慧的一些設想。他認為啟蒙運動沒有改善人的狀況;相反,他堅持認為,偉大的思想繁榮乃是古希臘人的成就。他鼓勵學生專心研讀古人的偉大作品,尤其是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如果刻苦學習的話,這將使他們有機會從望遠鏡的另一端來注視這個世界——不是現代人俯視古代人,而是古代人注視現代人。


    史特勞斯堅持認為,從民主的自我毀滅之途中拯救民主的最佳途徑,就是能夠引領大眾的受教育精英。按照米爾頓·希梅爾法布(milton himmelfarb)的說法,史特勞斯主義就像克裏斯托爾的近親,“邀請人們加入少數特權階層的隊伍。這些少數特權階層才剛剛從洞中爬出,一邊裸眼凝視太陽,一邊還在留心黑洞中的其他人”[31]。史特勞斯遠離自由主義的道德相對主義潮流,他使用世俗話語中長期被禁用的詞語,如“善”與“惡”、“美德”與“惡行”。他認為,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健康的標準,不是人們享有的自由度(這是哈耶克一類的自由意誌論者所特別鍾愛的),而是該社會公民的善良程度。史特勞斯不斷地使新保守派堅信,美國的問題根本不在於人們缺乏自由,而在於個人美德的淪喪。


    乍聽起來,這有點像威廉·巴克利的信仰。但是,史特勞斯學派的傳統來自於雅典而非羅馬。巴克利的保守主義是建立在他的天主教信仰基礎之上的,而史特勞斯學派的保守主義則是建立在古代(希臘)哲學基礎之上的。當涉及宗教信仰時,史特勞斯學派大部分是不可知論者,但是,他們卻認為宗教有助於社會團結和美德。他們的作品中隨處可見“高尚神話”。他們似乎想說,宗教雖不真實,卻可以在維持社會秩序方麵,實現有益的社會目標。


    他們樂意接受“高尚神話”,隻要這是由他們促成的,隻要這有助於將新保守派打造成“馬基雅維利式的幕後操縱者”。他們真的組織良好嗎?如果暗示說,團結一致根本不曾在這一運動的發起者之間存在過,這種說法當然是很危險的。20世紀60年代,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依然是民主黨人:莫伊尼漢最終將成為來自紐約州的民主黨參議員。而新保守派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夠建立起一個組織網絡,以使保守主義思想在自由主義主導的知識界常新。他們著手利用基金會,大力發展組織,創辦雜誌。1965年4月,季刊《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麵世,試圖為“偉大社會計劃”開一劑“治療現實”的猛藥。在諾曼·波德霍雷茨編輯的美國猶太人委員會(the american jewishmittee)的月刊《評論》mentary)裏,充塞著諸如《社會政策的局限》(the limits of social policy)、《自由主義與自由教育》(liberalism versus liberal education)和《增長及其敵人》(growth and its enemy)之類標題的文章。


    在使新保守主義從一種衝動變為一場運動的過程中,歐文·克裏斯托爾是最竭盡全力的一個人。青年時代在紐約城市大學就讀時,克裏斯托爾是一個托派分子。1942年他在軍中服役,開始不斷朝右派方向發展,從此再也沒有回頭過。他的職業生涯包括:長期合作編輯《遭遇》雜誌,在基礎圖書公司(basic books)任過一小陣的高級編輯,是《公共利益》雜誌以及再過一代人後出現的《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的主要創辦者之一。《國家利益》主要關注外交事務。克裏斯托爾思維敏銳、具有溝通交流和組建機構的才幹,且富於幽默感(他曾經這樣定義自由主義者:他們認為,隻要能夠拿到最低工資,18歲的姑娘演色情電影也沒關係)。他與富有的捐款人建立了緊密的關係,如尼克森的財政部部長威廉·西蒙(william simon)。他非常善於鼓動別人提供助學金和研究生獎學金資助,以至於他的保守派同事戲稱他為教父。供給學派經濟學家祖德·萬尼斯基(jude wanniski)給克裏斯托爾起名為保守主義運動的“無形的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並收藏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