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最重要的思想陣地是《國民評論》。1955年,當威廉·f.巴克利決定創辦《國民評論》雜誌時,他賦予這個小小的保守派世界三個十分重要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他的極度自信。據傳,巴克利在6歲時倉促地寫了一封信給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苛刻地建議國王償還過期的美國戰爭債務。[22]耶魯大學畢業時,他出版了一本頗有才氣的書《上帝與耶魯人》(god and man at yale,1951),抨擊母校敵視基督教和資本主義的行為。第二個特點是他秘密地從父親的石油業那裏獲得可觀的收入。第三個特點是他極富幽默感,這使得他的信條顯得更加通情達理。


    巴克利在發行《國民評論》第一期時便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意圖:這份雜誌是要“逆歷史潮流而動,在無人想做也無人有耐心容忍他人去做的時代,大叫一聲停止”。他在《上帝與耶魯人》一書中診斷,無神論和集體主義越來越流行,他要阻止其蔓延。他還要使保守主義從一種鬧哄哄的地區性教義——南方保守主義、中西部保守主義等——轉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教義,這就是為什麽該雜誌取了《國民評論》這樣一個名字。對可能的資助人,巴克利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新政”曾經得到過《國家》(nation)和《新共和》(new republic)兩家雜誌的幫助,為什麽不資助一下承諾為保守主義搖旗吶喊的這本雜誌呢?[23]由於美國這份最贊成自由市場的出版物一開始就發育不良,他不得不經常老調重彈。雜誌啟動資金隻有巴克利的父親給的10萬美元,依靠捐贈人的慷慨贊助而運轉。然而,雜誌最終確立了自己在美國人生活中存在的理由,發行量從1960年的3.4萬份猛增到1964年的9萬份。[24]


    《國民評論》成了右派辯論的陣地。巴克利成功避免讓雜誌成為反對派常見的虛張聲勢。他發表了一些公認的重量級人物的文章:詹姆斯·伯納姆辟有一個尖刻的專欄,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巴克利也挑選像瓊·迪迪昂(joan didion)和加裏·威爾斯(gary wills)這樣年輕作家的作品發表,他們倆其時都正在經歷保守主義階段。這使得這一先前過於孤立和平庸的運動獲得了一種世界主義的銳利鋒芒。《國民評論》的矛頭不僅僅指向左派,也抨擊“不負責任的右派”,傑拉爾德·史密斯(gerald smith)和他的全國基督教十字軍東征組織(national christian crusade)顯然是被攻擊的目標。但該雜誌上早期發表的最出色的文章之一,是惠特克·錢伯斯把安·蘭德的作品貶斥為異教徒矯揉造作的一堆胡言亂語。他說:“充斥《阿特拉斯聳聳肩》全書的,是一個實在令人痛苦的指令,‘去——到毒氣室去’。”[25]蘭德回擊並譴責《國民評論》為美國最糟糕、最危險的雜誌。[26]


    巴克利試圖對20世紀50年代保守主義的三個獨立內容——傳統主義、自由意誌論和反共——進行綜合表達。他問道:共產主義難道不是西方猶太-基督教傳統的最大威脅嗎?在促進傳統道德標準方麵,自由市場難道不是比政府更管用嗎?巴克利還為繈褓中的保守主義增添了幾分魅力。《國民評論》執行編輯威廉·拉舍(william ru射r)曾注意到,“20世紀50年代保守主義不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所特別關注,並不隻是因為它不值得關注”[27]。那時候,大多數保守主義者過於呆板乏味,根本不想費心去吸引知識分子,而巴克利則一點也不呆板乏味。忽然間,出現了這樣一個保守主義者,他寫書很快,能同自由主義者在電視上一較高下,隨後又消失在夜店之中。1960年,他協助成立了“美國青年爭取自由”組織(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這個青年運動像野火一樣燃遍全國。僅1964年一年就吸收了5400名新成員,而此時它更有名的競爭對手“爭取民主社會學生”組織(the 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總共才1500人。


    南方的喧囂


    這些知識分子最終為右派提供了啟示和靈感,但是基層戰士的情形又如何呢?右派影響力不強,原因之一是它的支持者被分裂在兩個政黨之中。東北部和中西部的保守主義者自然把自己的家鄉歸為共和黨的天下,而南方的保守主義者則屬於民主黨。


    1950年,老大黨中沒有一個來自南方的參議員,而在105人組成的南方眾議員代表團中,老大黨隻有兩個席位。[28]以往50年裏進行的2565場國會議員選舉中,老大黨總共贏得了80次勝利,其中50次勝利僅限於東田納西州的兩個選區。內戰期間,共和黨人疏遠了南方,並且因大蕭條而廣受責難。1933年,薩姆·雷伯恩會見了一些華爾街的共和黨人之後得出結論:“我一生中從未見到過這樣糟糕的事情。”[29]對他們來說,民主黨既為種族隔離辯護,又通過“新政”向南方投入大量資源,勸誘北方的納稅人為那些巨型水壩和公路買單。特倫特·洛特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在密西西比州長大,他說他“那時從沒遇到過一個有活力的共和黨人”[30]。


    然而在南方,老大黨未來的參議員生長的地方,變化正在發生。戰後美國出現了巨大的國內移民潮,黑人從南部鄉村移居北方內陸城市,白人南下找工作、過退休生活。南方各州州長開始以慷慨的“經濟開發”一攬子優惠政策,吸引公司到他們的州投資。空調則使得外地人更能夠忍受南方的潮濕天氣,郊區的發展開始侵蝕南方的一些封建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並收藏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