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美國人贊成持槍權、死刑和嚴厲的判決法,它關押的犯人數是歐洲刑罰最嚴厲國家英國的5倍。[2]美國在人類事務中使用武力的企圖,要比其盟國強烈得多,有時甚至是單邊的,而對條約的戒心也大得多。美國公民遠比歐洲公民相信宗教,道德價值上也遠為傳統。在美國,墮胎成為一個激烈的政治話題,在富裕國家中,這樣的國家是屈指可數的;美國也是唯一一個有半數家庭進行飯前禱告的國家。它在幹細胞研究上的立場,幾乎比其他國家都嚴厲。上述有些是“共和黨人的”立場,但大部分都獲得了美國民眾的廣泛支持。即使把那些喬治·w.布希討厭的自由派考慮在內,美國與歐洲相比,其重心也是偏右的。
誰主沉浮
亞歷克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在判斷法國大革命時曾說過:“(那)是如此不可避免,也是如此完全難以預見。”對過去半個世紀改變了美國的保守主義革命,我們幾乎也可以做出相同的判斷。50年前,美國並沒有真正意義的保守主義意識形態,更不能說美國是一個有凝聚力的右派國家。“保守派”這個術語,除了在大蕭條時期被民主黨人當作一種侮辱的言語引入到美國政治中以外,它在美國的政治詞典中幾乎不見蹤影。而像堅稱自己是“真正自由派”的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這樣的共和黨人,則對此避之唯恐不及。許多早期的保守派要角,如艾伯特·傑伊·諾克(albert jay nock),更喜歡“激進派”“個人主義者”,甚至“無政府主義者”這樣的稱呼。1952年,德懷特·艾森豪上台時,美國的右派正逐漸衰落。右派的兩個主要思想觀點——國內的放任主義和國外的孤立主義——因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受到猛烈抨擊。共和黨那時候掌握在東北部貴族權勢集團的手裏。這些人包括亨利·卡伯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納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和自稱為“溫和進步的”參議員普雷斯科特·布希(prescott bush),後者在之後建立了一個政治王朝。艾森豪以自己超越了意識形態而自豪(當時有人注意到,“他的微笑就是他的哲學”)。他任命臭名昭著的自由派共和黨人厄爾·沃倫(earl warren)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1960年,理察·尼克森(ri插rd nixon)和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幾乎是在相同的平台上角逐總統職務的。
20世紀60年代,許多美國自由主義者認為,他們有機會使自己的國家成為一個“很像歐洲的”國家。60年代中期,對死刑的支持率跌落到43%。在“新共和黨”混合經濟的影響下,包括那位布希王朝建立者在內的共和黨國會議員,抱住中間選民不放。甘迺迪政府的衣袖上套上了文明的歐洲價值(精確地說,是指當時第一夫人身上的高級時裝)。甘迺迪總統喜歡向人炫耀他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待過一年,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哈羅德·拉斯基(haroldski)的學生。[3]甘迺迪還喜歡對人說,他最喜歡的電影是阿蘭·雷奈(in resnais)的《去年在馬倫巴》st year at marienbad)(4)。
“毫無疑問,這是自由派的年代,”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john keh galbraith)在1964年不無得意地這樣寫道,“幾乎每個人現在都標榜自己為自由派。”[4]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自由派提倡建立一個歐洲式的福利國家,尤其是要通過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的“偉大社會計劃”(great society program)來達到這一目標。“偉大社會計劃”這一名稱,碰巧取自英國社會主義者格雷厄姆·沃拉斯(graham was)的一本書名。他們對槍械進行了更多限製,努力使死刑成為非法,使墮胎合法化,並引入了不僅包括種族平等,也包括有利於少數族裔的“積極歧視”[positive discrimination,或者說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等內容。這一切都在20世紀70年代結出了果實。波士頓和紐約的自由派精英感到,他們有天賜良機來教化那些被他們稱為“野蠻人”(the yahoos)的傢夥。
但“野蠻人”拒絕被馴化。右派美國的第一聲怒吼來自1964年巴裏·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參選總統,盡管從一般的標準來看那次參選是一場災難。戈德華特以從未有過的巨大差距輸給了詹森,但就長期而言,戈德華特對共和黨產生了非同一般的影響。這個來自亞利桑那州的參議員使共和黨的均勢開始向西部傾斜。而西部陽光明媚、幅員遼闊,是使美國夢常新的地方。他竭盡全力地把共和主義重新定義為一種反製政府的哲學。他說:“比起莫斯科,我更害怕華盛頓和集權政府。”但他是一個對莫斯科冷酷無情的鬥士,因為他曾經建議把核彈扔到克裏姆林宮那些傢夥的房間裏去。[5]戈德華特的崛起,與右派知識分子中不斷增強的躁動情緒聯結在一起。這種躁動不安正在將該黨中“無知的”一翼,轉化成無所不知的一翼。那些自學成才者一股腦兒地在研讀弗裏德裏希·馮·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和米爾頓·弗裏德曼的作品,以及威廉·f.巴克利在雜誌《國民評論》上的文章。
誰主沉浮
亞歷克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在判斷法國大革命時曾說過:“(那)是如此不可避免,也是如此完全難以預見。”對過去半個世紀改變了美國的保守主義革命,我們幾乎也可以做出相同的判斷。50年前,美國並沒有真正意義的保守主義意識形態,更不能說美國是一個有凝聚力的右派國家。“保守派”這個術語,除了在大蕭條時期被民主黨人當作一種侮辱的言語引入到美國政治中以外,它在美國的政治詞典中幾乎不見蹤影。而像堅稱自己是“真正自由派”的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這樣的共和黨人,則對此避之唯恐不及。許多早期的保守派要角,如艾伯特·傑伊·諾克(albert jay nock),更喜歡“激進派”“個人主義者”,甚至“無政府主義者”這樣的稱呼。1952年,德懷特·艾森豪上台時,美國的右派正逐漸衰落。右派的兩個主要思想觀點——國內的放任主義和國外的孤立主義——因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受到猛烈抨擊。共和黨那時候掌握在東北部貴族權勢集團的手裏。這些人包括亨利·卡伯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納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和自稱為“溫和進步的”參議員普雷斯科特·布希(prescott bush),後者在之後建立了一個政治王朝。艾森豪以自己超越了意識形態而自豪(當時有人注意到,“他的微笑就是他的哲學”)。他任命臭名昭著的自由派共和黨人厄爾·沃倫(earl warren)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1960年,理察·尼克森(ri插rd nixon)和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幾乎是在相同的平台上角逐總統職務的。
20世紀60年代,許多美國自由主義者認為,他們有機會使自己的國家成為一個“很像歐洲的”國家。60年代中期,對死刑的支持率跌落到43%。在“新共和黨”混合經濟的影響下,包括那位布希王朝建立者在內的共和黨國會議員,抱住中間選民不放。甘迺迪政府的衣袖上套上了文明的歐洲價值(精確地說,是指當時第一夫人身上的高級時裝)。甘迺迪總統喜歡向人炫耀他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待過一年,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哈羅德·拉斯基(haroldski)的學生。[3]甘迺迪還喜歡對人說,他最喜歡的電影是阿蘭·雷奈(in resnais)的《去年在馬倫巴》st year at marienbad)(4)。
“毫無疑問,這是自由派的年代,”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john keh galbraith)在1964年不無得意地這樣寫道,“幾乎每個人現在都標榜自己為自由派。”[4]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自由派提倡建立一個歐洲式的福利國家,尤其是要通過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的“偉大社會計劃”(great society program)來達到這一目標。“偉大社會計劃”這一名稱,碰巧取自英國社會主義者格雷厄姆·沃拉斯(graham was)的一本書名。他們對槍械進行了更多限製,努力使死刑成為非法,使墮胎合法化,並引入了不僅包括種族平等,也包括有利於少數族裔的“積極歧視”[positive discrimination,或者說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等內容。這一切都在20世紀70年代結出了果實。波士頓和紐約的自由派精英感到,他們有天賜良機來教化那些被他們稱為“野蠻人”(the yahoos)的傢夥。
但“野蠻人”拒絕被馴化。右派美國的第一聲怒吼來自1964年巴裏·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參選總統,盡管從一般的標準來看那次參選是一場災難。戈德華特以從未有過的巨大差距輸給了詹森,但就長期而言,戈德華特對共和黨產生了非同一般的影響。這個來自亞利桑那州的參議員使共和黨的均勢開始向西部傾斜。而西部陽光明媚、幅員遼闊,是使美國夢常新的地方。他竭盡全力地把共和主義重新定義為一種反製政府的哲學。他說:“比起莫斯科,我更害怕華盛頓和集權政府。”但他是一個對莫斯科冷酷無情的鬥士,因為他曾經建議把核彈扔到克裏姆林宮那些傢夥的房間裏去。[5]戈德華特的崛起,與右派知識分子中不斷增強的躁動情緒聯結在一起。這種躁動不安正在將該黨中“無知的”一翼,轉化成無所不知的一翼。那些自學成才者一股腦兒地在研讀弗裏德裏希·馮·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和米爾頓·弗裏德曼的作品,以及威廉·f.巴克利在雜誌《國民評論》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