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呢?你小日本敢再弄出個珍珠港什麽的事件,還把你揍出屎來。
“抗戰到底!”
“趕走日本子,推翻滿洲國!”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東北的大山裏,有一種“標語樹”,就是刻在大樹上的標語。有的是一刀一刀割去樹皮,露出裏麵白生生的幹部形成的。有的是刮扒去樹皮後,硬生生地在那白生生的幹部上刻寫的。
在長白山天池溫泉附近的原始森林裏,一棵“標語樹”上鐫刻著:“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
破衣爛衫,蓬頭垢麵,性別的差異幾乎就剩下了鬍鬚,維持呼吸運動的幾乎全憑著意誌。一切都是非人、非常規的,就像野獸出沒的深山老林裏的“標語樹”與當年和今天人多熱鬧處的gg。藍色的火苗,咆哮的大煙泡,子彈在大山裏飛嘯。像在熱炕頭上睡著了的,最後一絲熱力也快被風雪劫掠去了的,依然喘息著向前的,任傷口流血隻管專注地瞄準的。紅的雪,熱的雪,冰雕雪鑄的先人,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當人類已經進入20世紀中葉科技文明的快車道,這片生我養我的黑土地上的不願做奴隸的先人,仿佛又回到了曾經延續數萬年的原始社會。肉體的精神的承受力,早已超越了極限。許多人崩潰了,更多的人依然勇往直前,一批批地戰死、凍死、餓死,寧死不屈,萬難不屈。
到了這種境地,抗聯當然仍在消滅、牽製敵人,自然也就更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了——可這樣的命題真的還有多麽重要嗎?
就在筆者寫著這百餘萬漢字時,又有幾位抗聯老人辭世了。有的曾位居高官,有的筆者採訪後還要去街頭賣雞蛋,還有的前麵已經說過了。
生者與逝者,無論屬於自然法則辭世的,還是青春的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的,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都是金子般的民族英雄。即便曾為打家劫舍的鬍子,也是這片黑土地上鐵錚錚的血性先人。
除了那個時空的境遇外,他們與今天大街上和萬家燈火的窗口裏的人們一樣,由基本性質並不比誰更好的血肉和頭腦構成。但他們又確實是與眾不同的,因為他們曾用血肉、頭顱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抗聯沒留下一支建製部隊,但她給我們和我們的後人留下了一種精神,一種照耀歷史與未來的、任是什麽樣的敵人也不可能征服的精神。
這是一部不屈不撓的強者的英雄史話,是這個星球上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
我們必須精心培育、嗬護、強健我們的精神體魄,因為任何綜合國力都不能忽視精神的力量。
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再強大的物質力量也是難以持久的,缺乏凝聚力的。
當我們努力為民族振興打造和諧、和平的內外部環境時,尤其需要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史詩中重塑民族靈魂
劉興雨
心有靈犀不僅存在於相戀的男女之間,也存在於讀者與好書之間。真正心有靈犀的人不用什麽人介紹,自然一見鍾情,不用別人來喋喋不休。尤其是張正隆的書,已經成了一個品牌,二十年來,人們對他的書一直充滿敬意,對他未寫的作品一直充滿期待。他的書不但不使人失望,還常常會超過人們的想像。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甚至有人說是讀圖時代。不但讀書的人浮躁,寫書的人也變得浮躁起來。有的人幾乎年年有新書,被讀者和出版社追著跑,跑著跑著就把自己跑丟了。
這個時候,你難以想像,一個人為了一本書會做十幾年的準備工作,會到全國各地像挖寶一樣尋找那些抗聯時代的倖存者;你難以想像,他每天工作十五個小時以上,單單看材料就耗去九個月;你難以想像,他謝絕一切活動,專心於抗聯題材的寫作……這些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張正隆他做出來了。
十年磨一劍,這是人們用來讚揚人專心致誌創作一件作品的話,但這樣的話常有,這樣的事卻很少遇到。這樣浩大的工程,如果像我這樣的人幹,十個人要幹上十年,而張正隆一個人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個工程。
在這浮躁的年代,一個人潛下心來,雕琢一件史詩性的作品,視外界的喧囂如天上浮雲,無論如何這是令人肅然起敬的事情。
可一些人也會產生困惑,抗聯的精神到底是什麽?下這麽大工夫寫將近七十年前戰爭年代的事情,到底有什麽意義?
對抗聯,我們都不陌生,在早年的教科書裏,在後來的電視劇中,我們都似乎了解那些可敬的人們。
在整個20世紀,充滿了紛亂,充滿了硝煙,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英雄。可歲月的浪濤幾經淘洗,真正留在人們心裏的也就那麽幾個。可不管多麽苛刻的人,都會承認,在東北這塊土地上出現的楊靖宇、趙尚誌、趙一曼,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們在強敵麵前寧死不屈、視死如歸,就是敵人都不得不佩服。
可歷史,尤其是中國的歷史,許多東西我們自以為知道了,其實並不真正知道,有些時候,歷史的真相和你知道的可能正好相反。有些東西我們自以為了解了,其實我們所了解的不過九牛一毛。能把真實的東西了解出來,這需要工夫,而把知道的東西說出來,則需要勇氣。許多人捨不得下那深入了解的工夫,也缺少把真相說出來的勇氣。而這兩樣,正是張正隆的強項。
“抗戰到底!”
“趕走日本子,推翻滿洲國!”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東北的大山裏,有一種“標語樹”,就是刻在大樹上的標語。有的是一刀一刀割去樹皮,露出裏麵白生生的幹部形成的。有的是刮扒去樹皮後,硬生生地在那白生生的幹部上刻寫的。
在長白山天池溫泉附近的原始森林裏,一棵“標語樹”上鐫刻著:“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
破衣爛衫,蓬頭垢麵,性別的差異幾乎就剩下了鬍鬚,維持呼吸運動的幾乎全憑著意誌。一切都是非人、非常規的,就像野獸出沒的深山老林裏的“標語樹”與當年和今天人多熱鬧處的gg。藍色的火苗,咆哮的大煙泡,子彈在大山裏飛嘯。像在熱炕頭上睡著了的,最後一絲熱力也快被風雪劫掠去了的,依然喘息著向前的,任傷口流血隻管專注地瞄準的。紅的雪,熱的雪,冰雕雪鑄的先人,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當人類已經進入20世紀中葉科技文明的快車道,這片生我養我的黑土地上的不願做奴隸的先人,仿佛又回到了曾經延續數萬年的原始社會。肉體的精神的承受力,早已超越了極限。許多人崩潰了,更多的人依然勇往直前,一批批地戰死、凍死、餓死,寧死不屈,萬難不屈。
到了這種境地,抗聯當然仍在消滅、牽製敵人,自然也就更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了——可這樣的命題真的還有多麽重要嗎?
就在筆者寫著這百餘萬漢字時,又有幾位抗聯老人辭世了。有的曾位居高官,有的筆者採訪後還要去街頭賣雞蛋,還有的前麵已經說過了。
生者與逝者,無論屬於自然法則辭世的,還是青春的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的,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都是金子般的民族英雄。即便曾為打家劫舍的鬍子,也是這片黑土地上鐵錚錚的血性先人。
除了那個時空的境遇外,他們與今天大街上和萬家燈火的窗口裏的人們一樣,由基本性質並不比誰更好的血肉和頭腦構成。但他們又確實是與眾不同的,因為他們曾用血肉、頭顱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抗聯沒留下一支建製部隊,但她給我們和我們的後人留下了一種精神,一種照耀歷史與未來的、任是什麽樣的敵人也不可能征服的精神。
這是一部不屈不撓的強者的英雄史話,是這個星球上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
我們必須精心培育、嗬護、強健我們的精神體魄,因為任何綜合國力都不能忽視精神的力量。
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再強大的物質力量也是難以持久的,缺乏凝聚力的。
當我們努力為民族振興打造和諧、和平的內外部環境時,尤其需要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史詩中重塑民族靈魂
劉興雨
心有靈犀不僅存在於相戀的男女之間,也存在於讀者與好書之間。真正心有靈犀的人不用什麽人介紹,自然一見鍾情,不用別人來喋喋不休。尤其是張正隆的書,已經成了一個品牌,二十年來,人們對他的書一直充滿敬意,對他未寫的作品一直充滿期待。他的書不但不使人失望,還常常會超過人們的想像。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甚至有人說是讀圖時代。不但讀書的人浮躁,寫書的人也變得浮躁起來。有的人幾乎年年有新書,被讀者和出版社追著跑,跑著跑著就把自己跑丟了。
這個時候,你難以想像,一個人為了一本書會做十幾年的準備工作,會到全國各地像挖寶一樣尋找那些抗聯時代的倖存者;你難以想像,他每天工作十五個小時以上,單單看材料就耗去九個月;你難以想像,他謝絕一切活動,專心於抗聯題材的寫作……這些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張正隆他做出來了。
十年磨一劍,這是人們用來讚揚人專心致誌創作一件作品的話,但這樣的話常有,這樣的事卻很少遇到。這樣浩大的工程,如果像我這樣的人幹,十個人要幹上十年,而張正隆一個人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個工程。
在這浮躁的年代,一個人潛下心來,雕琢一件史詩性的作品,視外界的喧囂如天上浮雲,無論如何這是令人肅然起敬的事情。
可一些人也會產生困惑,抗聯的精神到底是什麽?下這麽大工夫寫將近七十年前戰爭年代的事情,到底有什麽意義?
對抗聯,我們都不陌生,在早年的教科書裏,在後來的電視劇中,我們都似乎了解那些可敬的人們。
在整個20世紀,充滿了紛亂,充滿了硝煙,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英雄。可歲月的浪濤幾經淘洗,真正留在人們心裏的也就那麽幾個。可不管多麽苛刻的人,都會承認,在東北這塊土地上出現的楊靖宇、趙尚誌、趙一曼,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們在強敵麵前寧死不屈、視死如歸,就是敵人都不得不佩服。
可歷史,尤其是中國的歷史,許多東西我們自以為知道了,其實並不真正知道,有些時候,歷史的真相和你知道的可能正好相反。有些東西我們自以為了解了,其實我們所了解的不過九牛一毛。能把真實的東西了解出來,這需要工夫,而把知道的東西說出來,則需要勇氣。許多人捨不得下那深入了解的工夫,也缺少把真相說出來的勇氣。而這兩樣,正是張正隆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