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廉被捕後,金策曾指示徐澤民,一定千方百計營救,花錢買出來也行。


    不知道徐澤民具體怎樣營救的,隻知道他是不遺餘力了,還知道徐澤民、小孔、尹子奎等人都犧牲了。


    而誰都知道的,如果沒有地方黨的配合,訥河、克山、肇源是不可能打下來的,許多好仗都是沒法打的。


    還知道張蘭生、高禹民白紙黑字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


    我的頭顱我的熱血是貢獻民族革命,是貢獻於黨的事業。


    親愛的同誌們!現在我正是無錢無糧,山盡水窮的時期,是最緊急的關頭,但不論是怎樣艱苦和困難,不論是怎樣的挨餓和受凍,隻要是血在溫,隻要是頭尚存,絲毫不能變動了革命的意誌,請勿念!


    小孩隊


    曹曙焰老人說,我上隊不久就見到何畏,圓臉,大眼睛,挺招人喜歡。那個頭使大勁也就1.50米的樣子,一看就是個小孩,大家卻叫他“團長”,沒一點兒開玩笑的樣兒。我心裏納悶兒,這麽大點小孩,怎麽就當團長了呀?後來知道,他上隊前是兒童團長。


    何畏,1922年生於賓縣,八歲到方正縣大羅勒密,給人放豬。1935年初參加兒童團,當團長。“討伐隊”來了,人們跑進山裏,讓他回村看看。鬼子軍官和偽軍官腰裏的手槍,讓他眼饞,那也沒招呀。村頭孤零零的一家院子裏,架著十幾支步槍,偽軍在屋裏睡覺,一個哨兵在門口抱槍打瞌睡。何畏立刻有了主意,回來跟農民自衛隊長鄭萬昌一說,大家齊聲說好,立即行動。自衛隊藏在院外的高粱地裏,何畏抱隻老母雞,從門口走過。那哨兵招手讓他過去,何畏假裝害怕,抱著老母雞鑽進高粱地,那偽軍就追。除了老洋炮就是紮槍頭子、大刀片的自衛隊,就有了十幾支步槍,“何團長”名聲大噪。


    何畏原名何永祥。李延祿聽說這事後,摸著他的腦袋說:你這麽勇敢,什麽都不怕,就叫“何畏”吧。


    比何畏大一歲的薑墨林,兒童團的團齡比何畏大三年。他是寧安縣紅土牆村人,主要任務是跑交通。敵人到處設卡,進趟城更難,有時連婦女梳在腦後的“疙瘩揪”(抓髻)都要扯開檢查。薑墨林扮作個小要飯花子,拿張大餅邊走邊吃,信就藏在餅裏,不檢查拉倒,檢查兩口就吞下去了。他還“收編”個比他小四歲的顧全民,有時各自行動,有時相伴出發,破衣爛衫,拿根打狗棍。有時兩人假裝打架,一巴掌把鼻子拍出血,一個跑,一個追,無論敵人攔沒攔得住,連哭帶叫,又撕又打地也就混過去了。


    薑墨林的交通跑得太出色了,敵人就盯上這個比同齡人矮半頭又小一圈的孩子,他就不得不上隊了。不到3個月學會1000多個字的薑墨林,在鏡泊湖北邊的楊胖子溝,第一次參加戰鬥就打死個鬼子。之後攻打延吉縣雙河鎮,小隊長薑墨林把十幾個人分成四組,在齊襠深的雪中挖溝掏洞,戰鬥一打響就出現在敵人麵前,一舉奪下東關炮台,第一個衝進鎮子。


    1936年12月,3軍5師打下佛山縣城,轉移到烏雲縣小河沿屯時,有兩個十五歲左右的小兵,掉進農民飲馬用的冰眼裏,腳凍壞了,被安置在當地老鄉家養傷。沒想到這家的主人袁明是個日本特務,那還有個好嗎?嚴刑拷問,敵人一無所獲。


    烏雲縣參事官增田虎正郎和偽縣長趙畏親自審問,審訊室換成了高雅的客廳,留聲機還播放著樂曲。


    趙畏首先開口:你們兩個小孩,在爹媽身邊過好日子多好呀,抗什麽日呀?


    一個小兵道:我們的爹媽是中國人,你的爹媽是日本人吧?


    另一個小兵說:當漢奸沒有好下場,俺們在佛山把大漢奸王萬良綁在燈杆上勒死了。


    增田虎正郎趕緊打圓場:我知道你們是被“共匪”逼著幹的,隻要你們說不是自願的就行,皇軍大大的人道。


    兩個小英雄瞪圓眼睛:日本子殺了多少中國人,你們才是匪,是鬍子,我們打日本子是百分之百的自願!


    行刑那天,走到“恆昌號”商鋪,兩個小英雄要了酒和紅布,站在爬犁上高喊:再過十幾年,又長這麽大,還打日本子!


    何畏是1938年西征時犧牲的,薑墨林是1940年在東寧縣執行偵察任務時犧牲的,他們是東北抗聯非常著名的英雄人物。


    而這兩個慷慨赴死的小英雄,無名。


    王傳聖參軍不久,就被調到軍部當傳令兵。到軍部好呀,成天守著首長,學的東西多,進步快,槍也好,還是騎兵。可一看到那馬,立刻傻眼了。那是軍長的備用馬,一匹紅色大洋馬。那年他才十五歲,長得又瘦又小,也就1.50米出點頭。別說這又高又大的大洋馬,就是一般的馬,騎術不好也爬不上去。平時踩塊石頭,或是站到高處,好歹爬上去,打起仗來怎麽辦呀?琢磨一大氣,弄兩根木棒,在兩頭拴上繩子,接在兩邊馬鐙下邊,做了個“二梯蹬”。這樣能爬上馬背了,兩腳又夠不著馬鐙子了。想把馬鐙繩剪短些,再一想軍長騎時又不夠長了,就用木棒、繩子在上麵做了個“三梯蹬”,算是馬鐙子。


    那時軍師團各級傳令兵,幾乎都是像王傳聖這樣挺機靈的小孩。跑個腿,傳個話,鍛鍊兩年長大了,再派到部隊去。各軍陸續大都成立少年連(營)後,也大抵如此。像楊靖宇、趙尚誌,幾乎一直把少年連(營)帶在身邊。這些小孩,有的是流浪兒,有的父母被敵人殺害了,被部隊收留了,還有的是隨父母上隊的。把他們集中編製,便於行軍作戰,平時又能學文化、學軍事,像個教導隊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雪冷血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正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正隆並收藏雪冷血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