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於耿殿君嚴厲得簡單粗暴,經常是張口就罵,甚至舉手就打。


    1938年8月25日,《中共下江特委給六軍全黨同誌並轉北滿臨時省委的意見書》中說:


    “他罵(媽)的!這些小子又來蹲溝啦!沒有什麽事扯他媽兒八蛋,你(指劉連長)不會說不會道的,見大官老爺別哆嗦,要不了命。他們願來就來!上這兒來吃給養還叨叨,不來拉倒,我有工作太忙。”


    耿同誌有一貫的輕視組織的精神,對於上級黨的指示和工作決議,表麵上同意,而沒有一次不是暗中反對,或表麵抵抗,有時謾罵黨和上級領導機關。一般的經常反抗上級。


    有老人說,批判趙尚誌,一些人覺得不是那麽回事,也不敢說。耿殿君不管這一套,這也是他受處分的一個原因。


    1938年4月,耿殿君被留黨察看3個月,期滿後被開除黨籍。


    同年11月,有人在給省委的報告中說:“六軍幹部如周雲峰、吳一光、耿殿君等撤職,派到最下層去改正錯誤,特別是老耿如短期內再有新的錯誤,即將處死。”


    看過《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的人都清楚,或者政治路線,或者“浪漫行為”,抗聯中高級幹部中沒有受到批評或處分的不多。當然,許多都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而關於耿殿君,用有的老人的話講,是“撅嘴騾子賣個驢價錢——壞在嘴上了”。


    在《開除耿殿君黨籍的決議》中,說:“他在抗日救國運動中,曾不斷的表現出英勇鬥爭精神,無有動搖的堅強意誌。”


    在被“派到最下層去改正錯誤”期間,從組建訥河地方武裝,到最終犧牲,同樣表現了他的英勇鬥爭精神,毫不動搖的堅強意誌。


    1939年6月21日,《馮仲雲關於部隊在下江活動、供給、幹部等情況給金策等同誌的信》中說:


    我提議北滿要發起一個追悼運動,來追悼和紀念我們一九三八年來犧牲之先烈魏長魁、關化新、陸希田、張傳福以及最近犧牲的張連科、雷炎、陳芳鈞、孫紹清等,我們要詳細研究他們犧牲之經過,詳細的他們的史跡的記載,最好寫出傳記,提高全黨及全隊對保護幹部之注意!


    1940年12月8日,《張壽籛給負責同誌並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報告》中,在列出《三路軍幹部統計表》(從總政委、總參謀長到支隊長、政委、參謀長)後,寫道:


    最積極的、忠實、勇敢、有戰鬥歷史、經過鍛鍊的青年幹部,如白福厚、許寶和、隋德勝、曹德勝、孫繼州、薑文貴、徐澤民、王景華等軍事指揮員,姚士同、遲萬君、樸吉鬆(韓國人)、金永賢、張榮、韓玉書、吳時英(韓國人)等政治工作員,這都是我軍戰鬥幹部。其外如夏振華、李靜波、王勤、李福才等後方管理工作員,張中孚、徐子英、金貞順、張英華(韓國女人)等文化技術幹部。


    以上多為團或團以上幹部,後來大都犧牲了,有的這時已經犧牲了。


    “我的頭顱我的熱血是貢獻民族革命”


    張蘭生,原名鮑巨魁,滿族,1909年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1928年師範學校畢業,1932年入黨,歷任珠河中心縣委書記、北滿臨時省委書記、3軍政治部主任。


    像張蘭生一樣長期從事地方工作的高禹民,原名高升山,1916年生於山東省高密縣,八歲時隨父闖關東到依蘭土龍山,1934年在依蘭中學讀書時參加抗日活動,曾任依蘭中學黨支部書記、依蘭縣委書記、下江特委書記。1939年冬轉移到西荒,1940年4月後先後任9支隊、3支隊政委。


    高禹民中等個頭,眉清目秀,英俊文雅,思維敏捷。上隊後,曾參與指揮攻打克山、霍龍門戰鬥,年底在阿榮旗王兆富屯戰鬥中犧牲。


    有漢奸告密,先來一中隊鬼子,後來大批偽軍。晚上9點多鍾打響。王明貴、王鈞帶教導隊部分人員住在屯子東頭,衝到後麵山上,搶占製高點。高禹民帶主力住在屯子西頭,遠點,沒衝出來。王明貴指揮用火力壓製敵人,掩護、接應主力,高禹民帶個機槍班,占據雪地中兩塊突兀的大青石,向衝上來的敵人射擊。激戰一個多小時,主力大都撤到山上,高禹民和十幾個人被敵人包圍。敵人喊話,讓他們投降。高禹民讓教導隊長安永化用日語喊話,讓敵人投降。


    王鈞老人說,第二天傍黑時,我們又回到王兆富屯。烈士遺體讓敵人拉走了,大青石上除了彈痕就是血,雪地上一層彈殼。那雪不是白的了,彈殼都紅了。


    無論省委書記、軍政治部主任,還是普通士兵,要使後人比較詳細的知道他們的事跡,須得兩個條件。一是當年有比較詳細的資料,並能留存下來,二是有比較熟悉他們的人活下來。張蘭生長期做地方工作,這種“地下工作”,原本就是難為人知的。


    1940年6月1日,《張壽籛許亨植給金策的信》中說:


    三肇張文廉同誌光榮殉國矣,真使人痛心,李道文(十二支隊參謀長)全家殉難,敵人破壞了一些公開關係,但秘密組織敵人是無法知道。


    張文廉,1913年生於寧安,北平一中畢業,1935年秋回鄉抗戰,參加5軍,任連指導員,戰鬥中失散,半年後找到隊伍,被誤認為是奸細,險些被處死。之後任3軍秘書、青年科長、三肇地區龍江工委書記,1940年被捕,堅貞不屈,被日寇填進鬆花江冰窟窿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雪冷血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正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正隆並收藏雪冷血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