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比較熟悉的,是八路軍山東縱隊1旅2團副團長王鳳麟。
筆者採訪到的2團老人說,王鳳麟中上等個頭,很結實,皮膚很白,文雅、沉穩,不大愛說話,特別愛動腦子,槍打得特別準。
1940年後,日寇在山東實行堡壘政策,依託大小據點,利用原有的村寨、圍牆、院落、炮樓,在大小村鎮和交通要道的製高點上,大築炮樓、碉堡,擠壓、蠶食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沒有重火器,無法攻堅。1旅曾把榆樹掏空,用鐵皮、鐵絲包裹、纏緊,當做炮筒,裝上火藥、秤砣,點火後當即炸裂。魯中軍區兵工廠改造過一種“平射迫擊炮”,用生鐵鑄炮彈,因砂眼多,極易炸膛。有的部隊還用辣椒麵當“毒氣”,站到高處,待風向合適時向空中揚撒,期望嗆得據點裏的敵人鼻涕眼淚直咳嗽,趁機發起攻擊。
小張莊戰鬥,2團攻了5天沒攻動。指揮戰鬥的副旅長火了,組織黨員、骨幹組成敢死隊,敲鑼打鼓助威,死打硬拚,輪番攻擊,仍未奏效,傷亡數百人。
戰後,團工兵班長劉厥蘭說:能不能用炸藥炸呀?
一句話提醒了王鳳麟,當即到村頭一個廢棄的碉堡下,埋上炸藥,一聲巨響,碉堡被掀去半邊。
第一次把炸藥用於戰場,是張家欄子戰鬥。王鳳麟把槍法好的官兵兩人一組,封鎖碉堡上的一個射擊孔,他的一支步槍對付一個。然後,一揮手,劉厥蘭就衝上去了。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中,煤礦工人出身、個頭不高、四十來歲、後來被稱為“爆破大王”的劉厥蘭,是第一個抱著炸藥包沖向敵人的。
團裏抽調骨幹,由王鳳麟負責,指導、培訓攻堅爆破技術。開頭用火柴點火引爆,在敵人火力下滯留時間長,傷亡大。有時爆破手先點火,再抱著導火索哧哧冒火星子的炸藥包往上沖,這樣危險性更大。王鳳麟就發明了拉火引爆法。第一次戰鬥,實際上就有了爆破組、火力組(掩護組),炸藥一響,部隊就衝上去了,成了突擊隊。後來不斷總結完善,再加上個手榴彈組,靠近了向敵人投彈,掩護爆破組上去爆破。攻城拔寨,還有個梯子組。
後來林彪的“六個戰術原則”中的“四組一隊”,這時在魯中軍區已經基本成型了。
1948年7月16日,毛澤東在給徐向前、周士第並告華北局的電報中說:“攻城方法望採用山東部隊所使用者,既迅速,傷亡又少,又節省炮彈、炸藥。”
槍聲中,張家欄子的敵人看到劉厥蘭連支槍也沒有,不明白他一個人衝上來要幹什麽,也不知道他懷裏抱著的那是什麽東西。
從此,八路軍的“手中炮”,就開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從日本鬼子到國民黨,再到朝鮮戰場上的美國鬼子,一看到對手抱著炸藥包(或爆破筒)衝上來了,就拚命射擊。眼看著衝到跟前了,就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要“坐飛機”上天了。
位於淄河上遊的馬鞍山,海拔600餘米,頂端雙峰突兀,形如馬鞍,四周懸崖峭壁,隻有一條小道可通峰頂。因地勢險要,這裏就成了安置傷病員的小後方。1942年11月9日,日寇調集千餘日偽軍,並有飛機助戰,猛攻馬鞍山。
這年春天,王鳳麟在萊蕪吉山戰鬥中,右腿負傷截肢,正在山上養傷,就指揮了這次戰鬥。他占據有利位置,一支步槍彈無虛發,連在山腰指揮這次戰鬥的鬼子軍官也成了槍下鬼。
王鳳麟任副團長的八路軍山東縱隊1旅2團,一個團的兵力相當於東北抗聯的一個軍。可這時的馬鞍山上,除了傷病員,就是地方幹部和家屬,共計40餘人。這不是一支戰鬥部隊,槍彈也少,所能依仗的就是地利、天險。把石頭推下去,比子彈、手榴彈更能殺傷敵人。可在飛機、大炮的轟擊下,這種優勢也是有限的。王鳳麟命令老人、婦女和孩子下山。他們把做軍裝的布匹繫結起來,一頭拴在樹上,一頭垂到崖下,抓著從後山下山。
戰至黃昏,山上連能推動的石頭都沒了。需要拄著雙拐才能走動的王鳳麟,先是頭部負傷,後來身中數彈。步槍子彈打光了,用匣子槍射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有被俘後被押下山的人,見他倒在扼守那條上山小路的石階旁,血人似的,身邊橫著一副拐杖。
前麵說了,魏拯民犧牲前寫給中共代表團的《報告》中,要求派幹部,其中“技術人才(製造炸藥,使用無線電,製造防毒麵具)各二、三名”。
沒人知道,如果王鳳麟被派回東北會怎樣。也不能說如果沒有王鳳麟,就不會有手舉炸藥包獻身的董存瑞。但是,毫無疑義,王鳳麟是不可替代的。卻有幾多人知道這位來自黑土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功勳人物,拄著雙拐的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十五、踏破興安萬重山
第50章 大遊擊
到西荒去
進入1938年後,以3軍為首的北滿聯軍連受重挫。
6軍2師師長陳紹賓一個口信(蘇聯要與日本開戰,蘇邊防軍負責人邀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到蘇研究配合行動問題——編者注),3軍、6軍兩位軍長過界蘇聯被關,3軍1師、9師連同兩位師長被蘇聯送去新疆,500精銳盡失。
3月,3軍3師、4師在依東的密營被毀,部隊不得不向富錦、寶清、蘿北一帶轉移。4月,2師師長關化新、4師師長陸希田相繼犧牲。10師師長高士魁投敵,7師“九江隊”、8師考鳳林部叛變投敵。5月,10個師6000多人的3軍,已減員2/3。
筆者採訪到的2團老人說,王鳳麟中上等個頭,很結實,皮膚很白,文雅、沉穩,不大愛說話,特別愛動腦子,槍打得特別準。
1940年後,日寇在山東實行堡壘政策,依託大小據點,利用原有的村寨、圍牆、院落、炮樓,在大小村鎮和交通要道的製高點上,大築炮樓、碉堡,擠壓、蠶食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沒有重火器,無法攻堅。1旅曾把榆樹掏空,用鐵皮、鐵絲包裹、纏緊,當做炮筒,裝上火藥、秤砣,點火後當即炸裂。魯中軍區兵工廠改造過一種“平射迫擊炮”,用生鐵鑄炮彈,因砂眼多,極易炸膛。有的部隊還用辣椒麵當“毒氣”,站到高處,待風向合適時向空中揚撒,期望嗆得據點裏的敵人鼻涕眼淚直咳嗽,趁機發起攻擊。
小張莊戰鬥,2團攻了5天沒攻動。指揮戰鬥的副旅長火了,組織黨員、骨幹組成敢死隊,敲鑼打鼓助威,死打硬拚,輪番攻擊,仍未奏效,傷亡數百人。
戰後,團工兵班長劉厥蘭說:能不能用炸藥炸呀?
一句話提醒了王鳳麟,當即到村頭一個廢棄的碉堡下,埋上炸藥,一聲巨響,碉堡被掀去半邊。
第一次把炸藥用於戰場,是張家欄子戰鬥。王鳳麟把槍法好的官兵兩人一組,封鎖碉堡上的一個射擊孔,他的一支步槍對付一個。然後,一揮手,劉厥蘭就衝上去了。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中,煤礦工人出身、個頭不高、四十來歲、後來被稱為“爆破大王”的劉厥蘭,是第一個抱著炸藥包沖向敵人的。
團裏抽調骨幹,由王鳳麟負責,指導、培訓攻堅爆破技術。開頭用火柴點火引爆,在敵人火力下滯留時間長,傷亡大。有時爆破手先點火,再抱著導火索哧哧冒火星子的炸藥包往上沖,這樣危險性更大。王鳳麟就發明了拉火引爆法。第一次戰鬥,實際上就有了爆破組、火力組(掩護組),炸藥一響,部隊就衝上去了,成了突擊隊。後來不斷總結完善,再加上個手榴彈組,靠近了向敵人投彈,掩護爆破組上去爆破。攻城拔寨,還有個梯子組。
後來林彪的“六個戰術原則”中的“四組一隊”,這時在魯中軍區已經基本成型了。
1948年7月16日,毛澤東在給徐向前、周士第並告華北局的電報中說:“攻城方法望採用山東部隊所使用者,既迅速,傷亡又少,又節省炮彈、炸藥。”
槍聲中,張家欄子的敵人看到劉厥蘭連支槍也沒有,不明白他一個人衝上來要幹什麽,也不知道他懷裏抱著的那是什麽東西。
從此,八路軍的“手中炮”,就開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從日本鬼子到國民黨,再到朝鮮戰場上的美國鬼子,一看到對手抱著炸藥包(或爆破筒)衝上來了,就拚命射擊。眼看著衝到跟前了,就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要“坐飛機”上天了。
位於淄河上遊的馬鞍山,海拔600餘米,頂端雙峰突兀,形如馬鞍,四周懸崖峭壁,隻有一條小道可通峰頂。因地勢險要,這裏就成了安置傷病員的小後方。1942年11月9日,日寇調集千餘日偽軍,並有飛機助戰,猛攻馬鞍山。
這年春天,王鳳麟在萊蕪吉山戰鬥中,右腿負傷截肢,正在山上養傷,就指揮了這次戰鬥。他占據有利位置,一支步槍彈無虛發,連在山腰指揮這次戰鬥的鬼子軍官也成了槍下鬼。
王鳳麟任副團長的八路軍山東縱隊1旅2團,一個團的兵力相當於東北抗聯的一個軍。可這時的馬鞍山上,除了傷病員,就是地方幹部和家屬,共計40餘人。這不是一支戰鬥部隊,槍彈也少,所能依仗的就是地利、天險。把石頭推下去,比子彈、手榴彈更能殺傷敵人。可在飛機、大炮的轟擊下,這種優勢也是有限的。王鳳麟命令老人、婦女和孩子下山。他們把做軍裝的布匹繫結起來,一頭拴在樹上,一頭垂到崖下,抓著從後山下山。
戰至黃昏,山上連能推動的石頭都沒了。需要拄著雙拐才能走動的王鳳麟,先是頭部負傷,後來身中數彈。步槍子彈打光了,用匣子槍射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有被俘後被押下山的人,見他倒在扼守那條上山小路的石階旁,血人似的,身邊橫著一副拐杖。
前麵說了,魏拯民犧牲前寫給中共代表團的《報告》中,要求派幹部,其中“技術人才(製造炸藥,使用無線電,製造防毒麵具)各二、三名”。
沒人知道,如果王鳳麟被派回東北會怎樣。也不能說如果沒有王鳳麟,就不會有手舉炸藥包獻身的董存瑞。但是,毫無疑義,王鳳麟是不可替代的。卻有幾多人知道這位來自黑土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功勳人物,拄著雙拐的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十五、踏破興安萬重山
第50章 大遊擊
到西荒去
進入1938年後,以3軍為首的北滿聯軍連受重挫。
6軍2師師長陳紹賓一個口信(蘇聯要與日本開戰,蘇邊防軍負責人邀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到蘇研究配合行動問題——編者注),3軍、6軍兩位軍長過界蘇聯被關,3軍1師、9師連同兩位師長被蘇聯送去新疆,500精銳盡失。
3月,3軍3師、4師在依東的密營被毀,部隊不得不向富錦、寶清、蘿北一帶轉移。4月,2師師長關化新、4師師長陸希田相繼犧牲。10師師長高士魁投敵,7師“九江隊”、8師考鳳林部叛變投敵。5月,10個師6000多人的3軍,已減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