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形勢進一步急劇惡化的,是前麵寫過一筆的“三一五”大逮捕。十幾個縣的黨組織被破壞,有的幾乎全部損失,聯軍在下江的處境越發窘迫。
當年6月初,北滿臨時省委在通河縣境內召開會議,決定3軍、6軍、9軍、11軍向西北部的黑嫩地區實施大規模戰略遠征。
黑嫩平原,即小興安嶺西南,大興安嶺以東,北(安)黑(河)路、呼(蘭)海(倫)路以西的廣闊平原。大、小興安嶺可為進出其間的依託,從三肇地區南下洮南、索倫,又可前往熱河、關內。3軍首次西征,冰趟子戰鬥後,趙尚誌遠見卓識,讓6師師長張光迪率73團200餘人,在海倫東山裏建立後方基地。張光迪不辱使命,在當地站住腳跟,建立密營,其中有被服廠,還有儲存了100多石糧食的糧庫,既支援了3軍主力繼續北進,也接應了這次北滿主力西征。
幾乎與2路軍西征同時,北滿聯軍踏上征途。
首批西征部隊150餘人,在9軍政治部主任魏長魁、原3軍政保師師長常有鈞、9軍2師師長郭鐵堅率領下,從依東出發,渡過鬆花江,向海倫挺進。途中戰鬥不斷,魏長魁犧牲。常有鈞、郭鐵堅率部繼續西進,分別於9月、11月到達海倫八道林子,與李熙山、張光迪的部隊會師。
第二批西征部隊分兩路,一路200餘人,由6軍參謀長馮治剛和2師師長張傳福率領,一路300餘人,由金策、侯啟剛和6軍3師代師長王明貴指揮,於8月上旬陸續出發。像首批西征部隊一樣,後有追兵,前有堵截,又一位重量級人物張傳福犧牲。兩個多月後,兩路部隊陸續到達海倫。
10月下旬,由張壽籛和11軍1師師長李景萌率領的第三批西征部隊百餘人,從寶清動身,年底進至小興安嶺西麓的海倫縣境。
第二批西征部隊到達海倫後,10月15日,金策主持召開了3軍、6軍主要領導幹部聯席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李熙山、馮治剛、張光迪、王明貴、王鈞、陳雷等。金策指出,為避免兵力過於集中,同時配合全國抗戰,與八路軍打通聯繫,北滿臨時省委要求已到海倫部隊繼續北征,依託大興安嶺向北,然後向西、向南挺進,以貫通關內外的抗日戰線。會議決定,抽調官兵組織兩支遠征隊,由李熙山負責籌建“江省西北臨時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向西北地區繼續遠征。其餘部隊在鐵力、通北、海倫一帶開展遊擊,同時在海倫後方成立短期訓練班,加緊培訓幹部。另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決定,是派人到訥河、綏化、慶城、肇州等地開展地方工作,建立黨組織和反日會,發動群眾進行抗戰。
成功的戰略轉移後,是極具戰略目光的迅速的戰略展開。
離休前曾任黑龍江省顧問委員會主任的陳雷,1936年初入黨後就做地下工作。“三一五”大逮捕,佳木斯市委被破壞,他這位市委書記僥倖逃過一劫,不得不上隊,被任命為6軍組織科長,西征前到2師負責政治工作。
老人說:
出發當天下雨。西征一路,身上幹爽的時候不多。江河漲水,騎馬過河,拽著馬尾巴過河,遊泳過河。不會遊泳,又沒有馬尾巴拽的,抓著拴在兩岸的大繩,兩手捯著過去。過梧桐河時,水急,那人就在水麵上沖漂著,一把沒抓住,眼瞅著那人浮沉幾下就沒影了。
第三天晚上,走到鶴立河東南的一個部落黃花崗,裏麵駐守40多偽軍。馮治剛指揮,突然襲擊打進去,繳獲幾十支步槍和一批戰馬,還有糧食。馬是坐騎,也是給養。隔了一天,進至鶴崗煤礦,目的也是打給養。周圍都是電網,用大木桿把電網底下撬起來,鑽進去。有內線領著,背出許多白麵。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抗聯沒這一說,就是走哪吃哪。歸屯前不愁肚子,歸屯後就得打給養。一支部隊出動,沿途需要在哪些地方打給養,可能付出多大代價,指揮員都得心中有數。這個季節遠征,沿途有青包米,還能摳土豆吃,越走莊稼越成熟。
張傳福師長犧牲那天,我記得是農曆七月十五。皓月當空,部隊在黑金河的河壩下宿營。我和他在堤壩上各搭了個帳篷,他的帳篷裏還點著蠟,在看什麽。我把馬鞍子卸下來當枕頭,迷迷糊糊剛睡著,槍響了,炒豆似的,擲彈筒也咣咣響。
敵人搶占了西北方向咱們哨兵放哨的山頭。我爬出帳篷,趴在堤壩上打了幾槍,一發炮彈飛來,覺得忽悠一下子就什麽不知道了。醒來後,有人扶架著還能走,張傳福是用毯子兜著搶下來的,抬出幾裏地後就不行了。
過了湯旺河,進入小興安嶺,最難的是爬倒木。一人合抱、兩人合抱的原木,橫七豎八的,叫“倒木圈”,繞不過去,有的從下邊能鑽過去,多數得爬。上麵長滿苔蘚,又濕又滑,先把槍和背篼扔過去,雙手使勁夠著爬過去。太高太大的,就得有人推著送過去,地上都是腐葉,也摔不著,就是費時費力。還有“吊死鬼”,就是掛在樹上的折斷的朽木,颳風,或是有點兒震動,就掉下來砸傷人。再就是“鬧瞎塘”,前麵得有人拿刀開路,費時費力費衣服,到海倫時那人都跟要飯花子似的。
離休前為廣州空軍後勤部營房部副部長的盧連峰老人,富錦縣花馬街基別力山人,1937年2月參加抗聯獨立師,即後來的11軍。
老人說:
當年6月初,北滿臨時省委在通河縣境內召開會議,決定3軍、6軍、9軍、11軍向西北部的黑嫩地區實施大規模戰略遠征。
黑嫩平原,即小興安嶺西南,大興安嶺以東,北(安)黑(河)路、呼(蘭)海(倫)路以西的廣闊平原。大、小興安嶺可為進出其間的依託,從三肇地區南下洮南、索倫,又可前往熱河、關內。3軍首次西征,冰趟子戰鬥後,趙尚誌遠見卓識,讓6師師長張光迪率73團200餘人,在海倫東山裏建立後方基地。張光迪不辱使命,在當地站住腳跟,建立密營,其中有被服廠,還有儲存了100多石糧食的糧庫,既支援了3軍主力繼續北進,也接應了這次北滿主力西征。
幾乎與2路軍西征同時,北滿聯軍踏上征途。
首批西征部隊150餘人,在9軍政治部主任魏長魁、原3軍政保師師長常有鈞、9軍2師師長郭鐵堅率領下,從依東出發,渡過鬆花江,向海倫挺進。途中戰鬥不斷,魏長魁犧牲。常有鈞、郭鐵堅率部繼續西進,分別於9月、11月到達海倫八道林子,與李熙山、張光迪的部隊會師。
第二批西征部隊分兩路,一路200餘人,由6軍參謀長馮治剛和2師師長張傳福率領,一路300餘人,由金策、侯啟剛和6軍3師代師長王明貴指揮,於8月上旬陸續出發。像首批西征部隊一樣,後有追兵,前有堵截,又一位重量級人物張傳福犧牲。兩個多月後,兩路部隊陸續到達海倫。
10月下旬,由張壽籛和11軍1師師長李景萌率領的第三批西征部隊百餘人,從寶清動身,年底進至小興安嶺西麓的海倫縣境。
第二批西征部隊到達海倫後,10月15日,金策主持召開了3軍、6軍主要領導幹部聯席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李熙山、馮治剛、張光迪、王明貴、王鈞、陳雷等。金策指出,為避免兵力過於集中,同時配合全國抗戰,與八路軍打通聯繫,北滿臨時省委要求已到海倫部隊繼續北征,依託大興安嶺向北,然後向西、向南挺進,以貫通關內外的抗日戰線。會議決定,抽調官兵組織兩支遠征隊,由李熙山負責籌建“江省西北臨時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向西北地區繼續遠征。其餘部隊在鐵力、通北、海倫一帶開展遊擊,同時在海倫後方成立短期訓練班,加緊培訓幹部。另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決定,是派人到訥河、綏化、慶城、肇州等地開展地方工作,建立黨組織和反日會,發動群眾進行抗戰。
成功的戰略轉移後,是極具戰略目光的迅速的戰略展開。
離休前曾任黑龍江省顧問委員會主任的陳雷,1936年初入黨後就做地下工作。“三一五”大逮捕,佳木斯市委被破壞,他這位市委書記僥倖逃過一劫,不得不上隊,被任命為6軍組織科長,西征前到2師負責政治工作。
老人說:
出發當天下雨。西征一路,身上幹爽的時候不多。江河漲水,騎馬過河,拽著馬尾巴過河,遊泳過河。不會遊泳,又沒有馬尾巴拽的,抓著拴在兩岸的大繩,兩手捯著過去。過梧桐河時,水急,那人就在水麵上沖漂著,一把沒抓住,眼瞅著那人浮沉幾下就沒影了。
第三天晚上,走到鶴立河東南的一個部落黃花崗,裏麵駐守40多偽軍。馮治剛指揮,突然襲擊打進去,繳獲幾十支步槍和一批戰馬,還有糧食。馬是坐騎,也是給養。隔了一天,進至鶴崗煤礦,目的也是打給養。周圍都是電網,用大木桿把電網底下撬起來,鑽進去。有內線領著,背出許多白麵。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抗聯沒這一說,就是走哪吃哪。歸屯前不愁肚子,歸屯後就得打給養。一支部隊出動,沿途需要在哪些地方打給養,可能付出多大代價,指揮員都得心中有數。這個季節遠征,沿途有青包米,還能摳土豆吃,越走莊稼越成熟。
張傳福師長犧牲那天,我記得是農曆七月十五。皓月當空,部隊在黑金河的河壩下宿營。我和他在堤壩上各搭了個帳篷,他的帳篷裏還點著蠟,在看什麽。我把馬鞍子卸下來當枕頭,迷迷糊糊剛睡著,槍響了,炒豆似的,擲彈筒也咣咣響。
敵人搶占了西北方向咱們哨兵放哨的山頭。我爬出帳篷,趴在堤壩上打了幾槍,一發炮彈飛來,覺得忽悠一下子就什麽不知道了。醒來後,有人扶架著還能走,張傳福是用毯子兜著搶下來的,抬出幾裏地後就不行了。
過了湯旺河,進入小興安嶺,最難的是爬倒木。一人合抱、兩人合抱的原木,橫七豎八的,叫“倒木圈”,繞不過去,有的從下邊能鑽過去,多數得爬。上麵長滿苔蘚,又濕又滑,先把槍和背篼扔過去,雙手使勁夠著爬過去。太高太大的,就得有人推著送過去,地上都是腐葉,也摔不著,就是費時費力。還有“吊死鬼”,就是掛在樹上的折斷的朽木,颳風,或是有點兒震動,就掉下來砸傷人。再就是“鬧瞎塘”,前麵得有人拿刀開路,費時費力費衣服,到海倫時那人都跟要飯花子似的。
離休前為廣州空軍後勤部營房部副部長的盧連峰老人,富錦縣花馬街基別力山人,1937年2月參加抗聯獨立師,即後來的11軍。
老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