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在動用行政權力強行收購之前,全東北的糧食產量為1600萬噸,農民自用口糧據說是1200萬噸,而現在要求交售800萬噸,這確是一個不餓死人就無法完成的數字。


    偽總務廳長武部六藏,非常欣賞張景惠的“繫緊褲腰帶”,常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現在是“聖戰”高於一切的時候。日本並不是要“滿洲國”出多少兵力,付出多少生命,隻是要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比過去做出更多的貢獻。請大家想想,付出生命,流血犧牲,較之人力與財物的獻出,孰輕孰重?即使吃的東西,有時不大滿意,緊緊褲腰帶也就過去了。


    戰時體製下的“糧穀出荷”,屬軍用物資,一粒不能少。而老百姓那褲腰帶已經緊得不能再緊了,怎麽辦?各省縣在上邊規定的“出荷”量上,再增加10%,以防一些人真的緊不出來時,也能確保完成任務。


    偽國務院有“收購糧食督催委員會”,總務廳長為委員長。省有“收購糧食督催部”,次長為部長。縣有“收購糧食督催班”,正副縣長任正副班長。每年9月,這些催命鬼就下來了,督催快割快收快打快“出荷”。哪個村屯動作慢了,或是沒完成任務,糧探子就柴草垛、炕洞子、棚頂亂捅一氣,連雞架、狗窩也翻個底朝天。吉林省榆樹縣為“全滿第一穀倉”,偽縣長王奉璋人稱“王大馬棒”,他認為誰不老實,二話不說,劈頭一頓馬棒。黑龍江省林甸縣一戶姓孫的,在草垛裏藏了幾鬥糧食,被翻出來,一家人苦苦哀求,說就剩這麽點活命糧了。副縣長山菅下令沒收,又一把火燒了草垛和房子。


    土地不光生產糧食,還特產飛機。比如偽濱江省,按土地攤派“飛機獻金”,每坰3元。從1943年7月到1945年8月,兩年間“獻金”720萬元,當時飛機每架為15萬元左右。


    此類“獻金”很多,不算捐稅。“九一八”事變前徵收的國內稅,總共13種,其中屬於消費稅的隻有4種,流通稅2種。而1944年國內稅竟達34種,其中消費稅11種,流通稅13種。至於各省市縣(旗)街村的地方稅捐費,五花八門,林林總總,那是誰也說不清的。像煙筒稅、牛馬稅、豬雞狗捐、井水捐、走道捐、死人捐、生小孩捐、山東人稅、甲長費、村長費,等等等等,全憑當地說了算的人興之所至,發何奇想了。


    黑龍江省和吉林省東部的黑土地,長春以南的沖積平原,那金黃色的大豆、小麥、玉米,晚霞樣的紅高粱,吸引著一代又一代闖關東的人們。“九一八”事變前,東北大豆年產量500餘萬噸,占全世界總產量的59%。1915年的一個數字,僅中東路沿線31縣所產大豆、小麥、大麥、燕麥、蕎麥等餘糧,即有145萬噸可供輸出。據南開大學經濟統計季刊載,1931年度中國出口總值為6.05億海關兩(每1海關兩折合白銀1兩1錢1分4厘),而東北農產品輸出即達2.80億海關兩,為全國的48%左右。至於東北豐富的煤鐵資源及其開發,則是越來越吸引眼球的新熱點。


    “在王道政策的恩惠下,歡天喜地的生活。”這是偽治安部警務司編的《滿洲國警察史》(上卷)中的文字,說的是“集團部落”,但我們不妨將其視為對未來的一種想像——因為這片豐腴的黑土地,客觀上確實存在著這樣的可能性。


    日本有關“滿洲國”的一些著述,把1936年前稱做“創建”、“整備”時期,即鎮壓反日運動、加強統治時期。戰亂重創了東北經濟,侵略者認為這是正常的必須付出的代價。對這片豐腴的黑土地垂涎已久的侵略者,是有長遠眼光的。“寧使農村破產也要把匪民分離工作貫徹到底”,為了“王道樂土”的長治久安,它是不惜代價的,也雄心勃勃地下了些本錢。據武部六藏筆供,14年間,日本對東北的投資總額,估計超過130億元。


    結果呢?


    從1937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產業計劃”,迎頭撞上七七事變,計劃即隨著戰爭而擴大。結果是力不從心,在鋼鐵、煤炭、電力、液體燃料等大幅增加的同時,汽車、飛機的計劃指標全部落空。


    第二個“五年產業計劃”,更著重於戰略資源的掠奪,特別是供應日本的鋼鐵和其他金屬。這時,日軍陷在中國難以自拔,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1943年,太平洋戰局急轉直下,緊綁在日本戰車上的“滿洲國”的第二個“五年產業計劃”,即把糧食需求調整到第一位。


    平型關戰鬥,繳獲物資中有大米。115師官兵是南方人,以往吃的南方大米叫秈米。這回吃繳獲日軍的大米,嘩,怎麽這麽香呀?就說是“日本大米”。林彪在《平型關戰鬥的經驗》中說:“敵人不僅是彈藥要靠後方輸送,連糧食都要靠日本送來。”錯了,那是地地道道的東北大米。


    據滿鐵調查資料和偽滿《農產物收穫量預想調查》(1930年至1944年)中的數據,1930年糧食總產量為18,865,000噸,1931年為18,457,000噸,之後即開始下跌,1934年為最低點13,431,870噸,1944年17,433,543噸。而這些糧食除大量運往日本外,還要供給日本關東軍和侵華日軍,特別是華北的軍需。怎麽辦?隻有用版權屬於張景惠的武部六藏的那句口頭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雪冷血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正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正隆並收藏雪冷血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