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並不是稻米,而是摩托車!”十五歲的混血兒王進秀成(又名菲利蒲)這樣說。他的親生父親是德克薩斯州人,於1973年離開了越南。比起其他越戰混血兒的生活狀況,成的境顯然要好得多。他和母親住在一棟非常舒適的房子裏,那是他曾在戰爭年代任法國駐西貢大使館高級職員的祖父遺留下來的財產。成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將要到美國去定居。


    另外一名與成境遇十分相似的混血姑娘王氏美玲,十二歲,和她的母親王氏美芳也獲得了到美國的簽證。玲的生父是前美國駐西貢大使館的職員,在玲剛剛出生的時候,便離開越南回國了。


    但是,能夠象成和芳那樣順利獲得移民簽證是相當困難的,越共政府官員普遍的受賄和官僚作風及警察的凶暴迫害使相當多的越戰混血兒滯留在社會的底層。


    在胡誌明市(西貢)的一個空曠的、居住著二十個人的木棚裏,阮氏合帶著她的兩個混血子女:十二歲的女兒阮氏春妝和十一歲的兒子阮俊英等待著獲準去美國的簽證。


    據阮氏合說,妝和英的父親是美國空軍的軍官,當時他在美國已經有了一個妻子降兩個女兒。


    我採訪的另外一個混血姑娘黎氏蓮遇到了同樣的情形。她的父親也在戰爭結束前幾年回到美國去了。開始,十七歲的黎氏蓮經常收到她父親寄來的錢和物品,自從收到他的美國妻子寄來的一封沒有地址的信後,就再也沒有得到過有關她父親的任何消息了。


    “別再試圖與我的丈夫聯繫了。”那位女人在信的最後這樣對她說。我採訪她的時候,她的手裏隻有一張殘舊的照片,那是她父親1970走時和母親的合影。當蓮剛剛三個月的時候,她的母親就去世了。從那以後,蓮便和她養母隱陳氏娉生活在一起,她們母親女倆在胡誌明市的西區有一家自己的店鋪,她和娉都收到了離境簽證之後,她們的固定的生意卻受到了妨礙。因為她們擔心,她和娉一走,政府就會從她們親戚的手中把她們的家和店鋪沒收掉。娉最近寫信給一位在美國的朋友說:“當我們沒有希望離開越南時,我們憂心重重,焦慮萬分。現在我們被允許了,我們又慌亂,難過得不行。”


    越戰混血兒的問題現在似乎已經結束了,雖然不那麽圓滿,但是所有能夠離開的混血兒都爭先恐後地逃出越南,定居到西方國家去了。大量的報導和圖片表明,他們在那裏生活得很好,然而他們並沒有忘掉他們曾居住在越南,也沒有忘卻那些未獲得簽證而滯留在越南的親屬和朋友們。現在,他們大多數已經成為所在國的公民,用亨利·貢的話來說:“這裏才是我的祖國,但是我們無論什麽時候都要記得我們是從越南來的,從我們永遠不願返回的統治下逃出來的。”


    十、第五代統治者


    1985年4月30日清晨,河內從悶熱的空氣中醒來,成千輛自行車、公用轎車和低座腳踏機動車沿著街道行駛,還有更古老的法式有軌電車發出疲憊的聲音駛過各個路口,商店、機關和商場也陸續開門。


    “我們現在已經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前越共上尉阮蓮這樣對西方記者說,臉上露出了微笑。


    盡管一切仍然是幾十年前的老樣子,但此時這個城市已經是整個越南,而不是半個越南的中心。自從南方的楊文明政府宣告無條件投降以後,完成那個經過二十年艱苦戰爭而獲得“統一”的越共政府又把鞏固它的政權的戰鬥進行了十年,首先它公然與曾經盡全力支持它取得勝利的盟友中國關係惡化,趕走了三十萬在那塊土地上居住了幾代的中國僑民和華裔越南人,接著又開始清洗政府中的親華他分子和南方幹部,開闢強迫性的“新經濟區”,在南方沒收私營企業,繼而出動越南軍隊與寮國軍隊一起進入柬埔寨,幫助韓桑林親越分子趕走了親華的“紅色高棉”,驅趕大批印度支那難民湧向東南亞各國,與中國軍隊在靠近邊境的地帶交戰,在泰柬邊境進行騷擾和入侵。


    越共政府在短短的十年中所做的事情似乎太多了,使世界各國一次一次把目光集中在那個曾經同樣動盪不定的地方。越共政府,作為繼中國人、法國人、日本人和美國人之後的第五代統治者,象它的前任一樣不時地製造出一連串發出震動、令人不安的事情。


    “1975年標誌著這個國家真正的統一。”胡誌明市(西貢)市長梅之壽在慶祝越共軍隊攻占西貢10周年的遊行紀念活動中對外國記者說。


    與河內同一時刻的胡誌明市(西貢)榴彈炮聲轟鳴,軍樂隊奏起“在金星旗幟下”的進行曲,士兵和民兵,其中一些人扛著繳獲的美製m-16和m-1型步槍,走在蘇製t-54坦克車的後麵,蘇製米-21型噴氣式飛機呼嘯著掠過碧藍的天空;佩戴著與他們同樣瘦小的身材極不相稱的數十枚勳章的越戰老兵、摩托車兵和工人混在一起,簇擁著一幅前越共領導人胡誌明手握啞鈴的巨幅畫像車,在畫像的下方寫著一句胡的激動人心的話:“大家都來早鍛鍊!”在圍著藍色圍幕和紅娟的檢閱台前麵,身穿各色彩色服裝的男女青年表演著優美的舞蹈。


    龐大的遊行隊伍從著名的動物園出發,途中經過市中心的“四月三十日大街”(前美國大使館曾設在此街),一直向“統一大廈”行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越戰前後目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亨利·莫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亨利·莫爾並收藏越戰前後目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