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揚民主的原則,而又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這隻會使俄國人惱火,而不會使他們得到什麽印象,尤其因為貝爾納斯和貝文支持的民主原則,將削弱或摧毀俄國在它西邊鄰國中的勢力。西方本來有可能同俄國做成一筆劃分“勢力範圍”的交易;此外,如果英美早已準備在西歐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它們本來可以迫使俄國人在東歐收斂一些。但這兩種政策都沒有實行,而貝爾納斯在外交上的實際成果(五項和約),對於西方來說其實是一場挫折,而不是收穫。


    然而,莫洛托夫表麵上的成功卻意味著更大的失敗。他在幾次外長會議上的表現,使他失去了英美兩國公眾的同情。更有甚者,莫洛托夫的外交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美國政府與人民採取積極的反蘇政策,並使美國沒有能按照貝爾納斯原來想像的規模與日程撤出歐洲。他粗暴地喚醒了美國巨人,使他認識到和平不象夢想中那樣垂手可得,同時重新激起了美國人心中對共產主義一直懷有的恐懼,並促使美國人慷慨解囊支持非共產主義國家。莫洛托夫外交的這些副產品同俄國的長遠利益是格格不入的。俄國人力求保住大戰中獲得的利益,並氣勢洶洶地要向新的地區擴張,他們就在這些行動中開始製造他們最害怕的東西——一個由美國領導的反蘇聯盟。不過這些後果要到以後才十分明顯,暫時史達林和莫洛托夫可以為自己巧妙地利用和約的談判而維護了俄國在東歐的優勢感到慶幸。


    (二)在德國的鬥爭


    從1946年4月到年底,各大國麵臨的最迫切、最緊要的問題是:對德國該怎麽辦。安理會和外長會議上的唇槍舌劍大都含有虛張聲勢的意味,但在德國的鬥爭卻是很真實、很嚴肅的。德國位於歐洲中心,德國人民人數眾多,又具有專門技術,它的煤和工業產品對於整個歐洲經濟很有價值,德國民族還擁有潛在的軍事力量,所有這一切配合起來使德國在歐洲以至在全世界成為爭奪的主要對象。


    1945年9月間,當外長會議在倫敦舉行第一次會議時,貝爾納斯曾非正式地向莫洛托夫建議:各大國應締結一項條約,保證使德國非軍事化。1945年12月間,他在莫斯科又對史達林提起這件事,當時他得到的印象是俄國人歡迎採取這一步驟。因此,國務院的專家們為此擬訂了一份草案。1946年4月29日,貝爾納斯在外長會議的第二次會議上把這份草案提交給他的同事們。根據這份草案,美國、蘇聯、聯合王國和法國四國政府應承擔義務採取必要的措施,保證使德國徹底解除武裝,並將組成四大國管製委員會,負責經常進行檢查,以確保並無秘密重整軍備的情況;如果未來的德國政府違反條約的規定,四大國將立即進行軍事幹涉。這項條約為期二十五年,還可以予以延長。


    從美國外交的傳統觀點采看,建議訂立這樣一項條約是同過去大相逕庭的新做法。貝爾納斯希望,這項條約將使俄國人和法國人放心,不再害怕一個新的希特勒,並為早日締結歐洲和約掃除障礙。條約草案中明確表示,希望在最近期間結束盟國對德國的占領。貝爾納斯把草案提交外長會議時,一麵還建議立刻任命代表著手擬訂對德和約。


    法國人和英國人接受了這一建議,但保留對貝爾納斯提交的草案提出修改意見的權利。莫洛托夫卻表示反對,反對的理由隻能說是吹毛求疵的。他聲稱,首要的任務是實現波茨坦協定中所規定的解除德國武裝,並使它非軍事化。他還主張上述條約的期限應延長至四十年。當時貝爾納斯指出,草案中有一條講得十分明確:“任何情況都不能阻止或延緩”把德國徹底非軍事化的“過程進行到底”;他還同意把條約的期限延長至四十年。於是莫洛托夫就乞靈於比較含糊地表示反對的辦法,他說貝爾納斯建議訂立的條約是“不夠的”,不能成為“歐洲及世界安全的可靠保證”。他還反對草案中沒有保證德國民主化的條款,貝爾納斯則認為這一點應列入對德和約中。莫洛托夫反對這項草案的最後一點理由是,其中沒有保證蘇聯應從德國獲得的一百億美元的賠償。


    莫洛托夫提到賠償時,觸及了問題的實質。正如他後來在一篇演講中所說的那樣,紅軍進駐德國的目標之一是要“保證賠償的交付”。當外長會議在1946年4月和5月開始磋商德國問題時,美國當局同俄國當局恰恰在對俄國運交賠償物資的問題上發生了新的爭執。美國力求使盟國管製委員會中的俄國代表同意交出一份清單,說明俄國從德國東部占領區已經拿走的賠償物資,但毫無結果。同樣,美國想說服俄國人放鬆他們占領區同西方各占領區之間的經濟壁壘,也沒有成功。於是克萊將軍決定,在俄國人改變這種態度以前,暫時停止從美國占領區運交賠償物資。他在1946年5月3日向管製委員會中的同事們宣布了這個決定。


    莫洛托夫拒絕接受擬議中的關於德國非軍事化的條約以及克萊停止從美國占領區向俄國運交賠償物資的行動,這兩件事剝去了戰時盟國對德國採取共同政策的外衣。美國之所以採取上述行動,是由於它不願在俄國人通過賠償的形式榨取德國資源的情況下,繼續資助德國的經濟。俄國人拒絕貝爾納斯建議的這項條約的行動,必須被解釋為他們不願意準備早日結束對德國占領的一種跡象。同時他們對於經濟問題的態度,清楚地反映出他們不願把自己的占領區同西方各占領區合併。這些決定同有關五項和約的其他決定相比,具有遠為重大的意義,即使僅僅由於德國在歐洲固有的重要性的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