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條件比起向德國提出的任何一個條件來,吸引力都大得多,但是對所有愛國的日本人說來,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卻沒有解決:天皇今後的地位究竟怎樣?他是戰犯嗎?還是繼續讓他留著作為日本政府名義上的首腦?盟國占領軍和日本當局的關係這個更大的問題也未加說明。讓日本政府繼續存在?還是象在德國剛剛作過的那樣,由盟軍直接加以控製?這些問題沒有說清楚,表明美國(或許也包括英國)的決策人還胸無成竹。按照德國的方式建立一個軍政府的計劃早已在著手製訂,但是波茨坦宣言的發表又意味著願意同日本政府打交道並通過日本政府來處理事務。
而且,盟國有充分的理由設想日本眼看就要投降了。史達林於7月28日在波茨坦會議上報告說,他兩次收到日本政府的請求,要他在日本和英美之間就結束戰爭的問題進行斡旋。當史達林把這一情況告訴他的同事時,他已經拒絕了日本的請求。杜魯門和艾德禮都沒有對史達林這一行動的英明提出異議。然而,日本的幾次和平試探顯然表明了日本統治者中間日益增加的絕望。
第二張王牌這對剛落到美國人的手中。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馬戈爾多進行的一次試驗性原子爆炸證明完全成功。正在波茨坦的杜魯門接到這—報告後,立刻同邱吉爾商量決定是否要使用這個新式武器。他們決定這樣幹,並且決定給日本一個最後的莊嚴的警告——波茨坦宣言——後再動手。
英美兩國的軍事戰略家一定早已估計到這種可怕的新式武器對於日本已經動搖的軍心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的確,在這些戰略家中間已經滋長了一種想法,希望早日結束對日戰爭。但是當他們聽說日本兵在太平洋島嶼和在緬甸如何拚死地頑強作戰時,他們也就不那麽希望了。沖繩的日本人投有絲毫士氣低落的跡象,而且日本的主力還在待命參戰。想到這些情況,再想到他們當初錯估了德國的抵抗力,以及單憑轟炸不能使德國陷入絕境等等,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於是正式把日本崩潰的日期定在1946年11月15日,即歐洲勝利日一年半之後。英美的軍事領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希望,他們在上述情況的基礎上製定了計劃,結果就在他們在波茨坦結束磋商後僅僅三個星期之後,日本人竟然談判投降,這一下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二)日本投降
波茨坦會議閉幕後的那些日子裏,事態驚人迅速地向前發展。7月29日,日本電台廣播了日本政府對波茨坦宣言將置之不理的消息。但是事態不久就使他們改變了語調。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落在廣島。三天以後,第二顆又落在長崎。美國實力和美國人冷酷無情的這種新顯示,使日本人同時也的確使全世界的人膽戰心驚。日本政府急忙利用瑞士的外交機構重新努力進行談判。1945年8月10日淩晨,美國接到情報說,日本政府現在準備接受波茨坦宣言提出的條件,“由於理解到該宣言不包括足以損害天皇作為君主的特權的任何要求”。
這就要求對日本天皇今後的地位迅速作出決定——這個問題使美國官員發生了深刻的分歧。但是在尚未收到這個新的和平試探之前,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大大改變了勢力的均衡。8月8日,莫洛托夫通知駐莫斯科的日本大使,蘇聯根據其盟國向它提出的建議,將從8月9日起對日宣戰。史達林唯恐在他還來不及拿到雅爾達會議上允許給他的那些得來不費力的報酬,日本就投降了。促使俄國人趕快採取這一行動的幾乎肯定是出於這種擔心。在波茨坦,俄國人曾經說過,他們要到8月下半月才能作好進攻日本的準備,而且還明說過他們是否介入滿洲將以當時正在同中國人談判的條約獲得圓滿結果為前提。雖然條約直到8月14日才簽訂,但紅軍卻並沒有等待。8月9日,它向滿洲進軍,從日本方麵遇到了輕微的抵抗。
美國人一收到日本方麵提出的如果天皇的特權能予保留便接受波茨坦條件的電報後,立即著手草擬答覆。第二天(8月11日),美國各有關方麵就下列文字取得一致意見:
從投降的時刻起,天皇及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權力即應置於盟軍最高司令部管製之下,盟軍最高司令將採取他認為合適的步驟以貫徹投降條款。
將要求天皇授權並保證日本政府與日本帝國大本營簽署必要的投降條款,以實現波茨坦宣言之規定,並向日本所有陸海空軍當局以及不論何處在它們控製之下的所有軍隊發布命令,停止作戰行動並繳械投降,同時還鬚髮布最高司令為實施投降條款而可能要求發布的其他此類命令。……
將根據波茨坦宣言,按照日本人民自由表達的願望確定日本的最終政體。
在這個答覆送出之前,必須迅速同主要盟國進行磋商,以取得它們對美國的復電的贊同。隨後這個答覆在8月11日通過瑞士人及時發出了。
8月11日的電報雖然沒有對日本提出的保證天皇權力的要求作出直接的答覆,但是它確已越出了波茨坦宣言的範圍。日本政府和作為政府首腦的天皇短期內可以繼續存在。這一點,已經因為說到他們的權力應置於盟軍最高司令的管製之下而獲得默認。最後一段電文又為帝國機構的永久存在明顯地留下了後路,因為任何日本人都不會懷疑,“日本人民自由表達的願望”將會在任何一種改造過的政府裏為天皇的存在留下餘地。要是這些問題早些得到了澄清,戰爭也許能結束得更快一些。
而且,盟國有充分的理由設想日本眼看就要投降了。史達林於7月28日在波茨坦會議上報告說,他兩次收到日本政府的請求,要他在日本和英美之間就結束戰爭的問題進行斡旋。當史達林把這一情況告訴他的同事時,他已經拒絕了日本的請求。杜魯門和艾德禮都沒有對史達林這一行動的英明提出異議。然而,日本的幾次和平試探顯然表明了日本統治者中間日益增加的絕望。
第二張王牌這對剛落到美國人的手中。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馬戈爾多進行的一次試驗性原子爆炸證明完全成功。正在波茨坦的杜魯門接到這—報告後,立刻同邱吉爾商量決定是否要使用這個新式武器。他們決定這樣幹,並且決定給日本一個最後的莊嚴的警告——波茨坦宣言——後再動手。
英美兩國的軍事戰略家一定早已估計到這種可怕的新式武器對於日本已經動搖的軍心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的確,在這些戰略家中間已經滋長了一種想法,希望早日結束對日戰爭。但是當他們聽說日本兵在太平洋島嶼和在緬甸如何拚死地頑強作戰時,他們也就不那麽希望了。沖繩的日本人投有絲毫士氣低落的跡象,而且日本的主力還在待命參戰。想到這些情況,再想到他們當初錯估了德國的抵抗力,以及單憑轟炸不能使德國陷入絕境等等,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於是正式把日本崩潰的日期定在1946年11月15日,即歐洲勝利日一年半之後。英美的軍事領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希望,他們在上述情況的基礎上製定了計劃,結果就在他們在波茨坦結束磋商後僅僅三個星期之後,日本人竟然談判投降,這一下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二)日本投降
波茨坦會議閉幕後的那些日子裏,事態驚人迅速地向前發展。7月29日,日本電台廣播了日本政府對波茨坦宣言將置之不理的消息。但是事態不久就使他們改變了語調。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落在廣島。三天以後,第二顆又落在長崎。美國實力和美國人冷酷無情的這種新顯示,使日本人同時也的確使全世界的人膽戰心驚。日本政府急忙利用瑞士的外交機構重新努力進行談判。1945年8月10日淩晨,美國接到情報說,日本政府現在準備接受波茨坦宣言提出的條件,“由於理解到該宣言不包括足以損害天皇作為君主的特權的任何要求”。
這就要求對日本天皇今後的地位迅速作出決定——這個問題使美國官員發生了深刻的分歧。但是在尚未收到這個新的和平試探之前,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大大改變了勢力的均衡。8月8日,莫洛托夫通知駐莫斯科的日本大使,蘇聯根據其盟國向它提出的建議,將從8月9日起對日宣戰。史達林唯恐在他還來不及拿到雅爾達會議上允許給他的那些得來不費力的報酬,日本就投降了。促使俄國人趕快採取這一行動的幾乎肯定是出於這種擔心。在波茨坦,俄國人曾經說過,他們要到8月下半月才能作好進攻日本的準備,而且還明說過他們是否介入滿洲將以當時正在同中國人談判的條約獲得圓滿結果為前提。雖然條約直到8月14日才簽訂,但紅軍卻並沒有等待。8月9日,它向滿洲進軍,從日本方麵遇到了輕微的抵抗。
美國人一收到日本方麵提出的如果天皇的特權能予保留便接受波茨坦條件的電報後,立即著手草擬答覆。第二天(8月11日),美國各有關方麵就下列文字取得一致意見:
從投降的時刻起,天皇及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權力即應置於盟軍最高司令部管製之下,盟軍最高司令將採取他認為合適的步驟以貫徹投降條款。
將要求天皇授權並保證日本政府與日本帝國大本營簽署必要的投降條款,以實現波茨坦宣言之規定,並向日本所有陸海空軍當局以及不論何處在它們控製之下的所有軍隊發布命令,停止作戰行動並繳械投降,同時還鬚髮布最高司令為實施投降條款而可能要求發布的其他此類命令。……
將根據波茨坦宣言,按照日本人民自由表達的願望確定日本的最終政體。
在這個答覆送出之前,必須迅速同主要盟國進行磋商,以取得它們對美國的復電的贊同。隨後這個答覆在8月11日通過瑞士人及時發出了。
8月11日的電報雖然沒有對日本提出的保證天皇權力的要求作出直接的答覆,但是它確已越出了波茨坦宣言的範圍。日本政府和作為政府首腦的天皇短期內可以繼續存在。這一點,已經因為說到他們的權力應置於盟軍最高司令的管製之下而獲得默認。最後一段電文又為帝國機構的永久存在明顯地留下了後路,因為任何日本人都不會懷疑,“日本人民自由表達的願望”將會在任何一種改造過的政府裏為天皇的存在留下餘地。要是這些問題早些得到了澄清,戰爭也許能結束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