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新的一屆議會還沒來得及考慮外交事務,遠東的急劇的、意外的戲劇性事件這時已使歐洲的麻煩相形之下顯得不那麽重要了。日本投降了,戰事業已結束。原子戰把噴起的巨大而兇惡的蘑菇雲籠罩著大地。在這齣戲中,波茨坦的決議起了作用。現在,我們必須考慮一下會議的軍事方麵和日本的突然投降了。
第四節 戰勝日本
(一)戰略計劃
在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能夠對太平洋地區的下一步攻勢作出決定之前,沖繩戰役(1945年4月1日-6月21日)正處於最後階段。從西南太平洋向北推進的麥克阿瑟將軍的部隊,同橫越中太平洋打過來的尼米茲海軍上將的艦隊會師,引起了為難的管轄權問題。美國陸軍和海軍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部隊劃歸一個其他軍種的司令官指揮。這個關於管轄權的爭執由於不同的戰略概念而變得更為激烈。海軍強調封鎖的重要性,有好幾個月,海軍戰略家們主張在進行任何正麵攻擊之前,先在中國沿海建立基地,收緊對日本的包圍圈。與此相反,美國陸軍則認為盡快直搗日本帝國的心髒。在沖繩被攻下以後,這樣做的時機看來已經成熟了。
這個問題這時非解決不可了,因為沖繩島即將來臨的勝利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這一問題:下一步該怎麽辦?6月18日,金海軍上將終於同意放棄對福摩薩和華南沿海一帶的軍事行動,以便直接進攻日本本土最南端的主要大島——九州。杜魯門總統批準了這個計劃。6月29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1945年11月1日為進攻九州的日期。棘手的指揮問題則通過分工的辦法予以解決。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最初的登陸行動,等陸軍通過海軍陸戰隊奪取的灘頭陣地登陸以後,麥克阿瑟就接過作戰的指揮權。
美國人估計自己手頭有足夠的部隊可以進攻九州,用不著求助於英國和俄國。但是這場戰爭還有一些其他的方麵。日本在滿洲、中國、東南亞和東印度的軍隊也不得不加以應付。同時,如同美國人知道的那樣,英國人和俄國人對這些問題有他們自己的看法。因此波茨坦會議是很及時的。在這個會議上三個盟國可以商定有關對日作戰的全麵軍事安排並協調行動。
波茨坦會議在商討軍事方麵的問題時,對於戰略不及對於行政管理和長遠的政策那麽關心,而會議的最重要的一麵無疑是英美之間的會談。英國參謀長們前來參加會議時帶來一係列的建議,他們認為這些建議會鞏固和擴大英美兩國軍事上的夥伴關係。在最近的將來,他們希望能按照在歐洲行之有效的那種方式改組對日作戰的指揮部。他們特別希望說服美國人把太平洋指揮部變成一個盟軍指揮部,隸屬於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而不是隸屬於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他們有兩點理由。首先,從1945年3月以後,有一支英國海軍部隊在美國的統率下在太平洋作戰,因此由一個盟軍機構——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來對這時事實上是盟國的一支聯軍行使最高指揮權,看來這是合情合理的。其次,雖然蒙巴頓的東南亞司令部是在英國參謀長委員會的統率之下,但是他的參謀人員是兩國的,並且這時仍然是如此,雖然他手下已經幾乎沒有什麽美國部隊了。為了保持平衡和順利合作,要求由一個單一機構——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來指揮英美兩國對日戰爭的戰區,看來是合情合理的。
英國人急切地希望英美兩國在世界範圍內長期保持軍事上的夥伴關係。他們提議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應成為一個永久性的機構,因為他們顯然看到,英美兩國軍事合作的好處不會因為戰勝日本而消失。同樣,英國參謀長們也極其希望說服其美國同僚不要停止對英國和法國駐德占領軍的租借援助,盡管歐洲的戰事已經結束。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對這些問題不是表示反對,就是遲疑不決。他們無意放鬆對太平洋戰事的獨家控製,且對此直言不諱。他們也遲遲不願同意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繼續存在。在波茨坦,美國人迴避這一問題,推說討論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今後的去向為時尚早。不過他們確實同意讓委員會繼續活動到簽署和平條約為止。最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還拒絕建議為英國和其他國家占領軍繼續提供租借物資,這對經濟上已筋疲力盡的英國說來卻是關係重大的。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正是圍繞著租借政策在波茨坦會議上展開了最激烈的辯論。
結果照例是互相讓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保持對太平洋作戰的控製,不受任何束縛,他們的戰略計劃也被採納了。然而美國答應定期同英國參謀長委員會磋商,並在“原則上”接受英國提供四個師的兵力參加對日本主要島嶼本州的登陸進改。英國參謀長委員會同以前一樣仍然保持對東南亞司令部的控製,但是它的範圍擴大到原屬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的一部分地方,包括東印度、馬來亞、暹羅和印度支那。菲律賓和阿德米勒爾提群島中馬努斯島上的重要海軍基地,則仍歸美國控製。澳大利亞成了不屬於這兩個戰區的大後方。蒙巴頓奉命於1945年8月15日前接管他的擴大了的戰區。他的下一步行動的總目標業已規定,但是詳細的作戰計劃還有待英國人作出,其他諸如調整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的荷蘭、法國、澳大利亞和當地國家的各種軍事和政治目標這件微妙的事情也交由英國人處理。
第四節 戰勝日本
(一)戰略計劃
在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能夠對太平洋地區的下一步攻勢作出決定之前,沖繩戰役(1945年4月1日-6月21日)正處於最後階段。從西南太平洋向北推進的麥克阿瑟將軍的部隊,同橫越中太平洋打過來的尼米茲海軍上將的艦隊會師,引起了為難的管轄權問題。美國陸軍和海軍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部隊劃歸一個其他軍種的司令官指揮。這個關於管轄權的爭執由於不同的戰略概念而變得更為激烈。海軍強調封鎖的重要性,有好幾個月,海軍戰略家們主張在進行任何正麵攻擊之前,先在中國沿海建立基地,收緊對日本的包圍圈。與此相反,美國陸軍則認為盡快直搗日本帝國的心髒。在沖繩被攻下以後,這樣做的時機看來已經成熟了。
這個問題這時非解決不可了,因為沖繩島即將來臨的勝利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這一問題:下一步該怎麽辦?6月18日,金海軍上將終於同意放棄對福摩薩和華南沿海一帶的軍事行動,以便直接進攻日本本土最南端的主要大島——九州。杜魯門總統批準了這個計劃。6月29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1945年11月1日為進攻九州的日期。棘手的指揮問題則通過分工的辦法予以解決。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最初的登陸行動,等陸軍通過海軍陸戰隊奪取的灘頭陣地登陸以後,麥克阿瑟就接過作戰的指揮權。
美國人估計自己手頭有足夠的部隊可以進攻九州,用不著求助於英國和俄國。但是這場戰爭還有一些其他的方麵。日本在滿洲、中國、東南亞和東印度的軍隊也不得不加以應付。同時,如同美國人知道的那樣,英國人和俄國人對這些問題有他們自己的看法。因此波茨坦會議是很及時的。在這個會議上三個盟國可以商定有關對日作戰的全麵軍事安排並協調行動。
波茨坦會議在商討軍事方麵的問題時,對於戰略不及對於行政管理和長遠的政策那麽關心,而會議的最重要的一麵無疑是英美之間的會談。英國參謀長們前來參加會議時帶來一係列的建議,他們認為這些建議會鞏固和擴大英美兩國軍事上的夥伴關係。在最近的將來,他們希望能按照在歐洲行之有效的那種方式改組對日作戰的指揮部。他們特別希望說服美國人把太平洋指揮部變成一個盟軍指揮部,隸屬於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而不是隸屬於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他們有兩點理由。首先,從1945年3月以後,有一支英國海軍部隊在美國的統率下在太平洋作戰,因此由一個盟軍機構——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來對這時事實上是盟國的一支聯軍行使最高指揮權,看來這是合情合理的。其次,雖然蒙巴頓的東南亞司令部是在英國參謀長委員會的統率之下,但是他的參謀人員是兩國的,並且這時仍然是如此,雖然他手下已經幾乎沒有什麽美國部隊了。為了保持平衡和順利合作,要求由一個單一機構——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來指揮英美兩國對日戰爭的戰區,看來是合情合理的。
英國人急切地希望英美兩國在世界範圍內長期保持軍事上的夥伴關係。他們提議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應成為一個永久性的機構,因為他們顯然看到,英美兩國軍事合作的好處不會因為戰勝日本而消失。同樣,英國參謀長們也極其希望說服其美國同僚不要停止對英國和法國駐德占領軍的租借援助,盡管歐洲的戰事已經結束。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對這些問題不是表示反對,就是遲疑不決。他們無意放鬆對太平洋戰事的獨家控製,且對此直言不諱。他們也遲遲不願同意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繼續存在。在波茨坦,美國人迴避這一問題,推說討論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今後的去向為時尚早。不過他們確實同意讓委員會繼續活動到簽署和平條約為止。最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還拒絕建議為英國和其他國家占領軍繼續提供租借物資,這對經濟上已筋疲力盡的英國說來卻是關係重大的。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正是圍繞著租借政策在波茨坦會議上展開了最激烈的辯論。
結果照例是互相讓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保持對太平洋作戰的控製,不受任何束縛,他們的戰略計劃也被採納了。然而美國答應定期同英國參謀長委員會磋商,並在“原則上”接受英國提供四個師的兵力參加對日本主要島嶼本州的登陸進改。英國參謀長委員會同以前一樣仍然保持對東南亞司令部的控製,但是它的範圍擴大到原屬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的一部分地方,包括東印度、馬來亞、暹羅和印度支那。菲律賓和阿德米勒爾提群島中馬努斯島上的重要海軍基地,則仍歸美國控製。澳大利亞成了不屬於這兩個戰區的大後方。蒙巴頓奉命於1945年8月15日前接管他的擴大了的戰區。他的下一步行動的總目標業已規定,但是詳細的作戰計劃還有待英國人作出,其他諸如調整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的荷蘭、法國、澳大利亞和當地國家的各種軍事和政治目標這件微妙的事情也交由英國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