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國人對邱吉爾和史達林在巴爾幹各國的問題上達成的協議有所懷疑,邱吉爾本人卻在1944年10月27日對下院宣稱,“這次在莫斯科取得的結果十分令人滿意。”他接著又說:“我很高興地告訴下院,我們和蘇俄的關係從來沒有比目前這樣更密切、更親近和更熱誠了。我們從來沒有能舉行過這樣坦率和友好的討論,討論了一些最為棘手並且往往可能是很不易處理的問題。……”關於波蘭問題,邱吉爾說;雙方對許多困難問題的解決辦法已經比以前大大接近,並且表示,希望米科拉伊奇克不久就能再去莫斯科,完成談判,以便他作為一個所有大國承認的波蘭政府的首腦而回到波蘭去。


    鑑於魁北克和莫斯科兩次會議的經過,邱吉爾確實有不少可以感到得意的地方。他本人和羅斯福之間於1944年初出現的緊張關係已經有所緩和;英國已經獲得經濟援助的保證;它在對日戰爭中的任務已經比較明確地規定下來;美英之間在對法國和義大利的政策上的長期分歧似乎已告結束。同俄國的關係可以說大致也是如此。雙方在巴爾幹方麵已經取得諒解,對波蘭問題的圓滿解決也似乎已為時不遠了。一切取決於米科拉伊奇克和在倫敦的波蘭人:如果他們現在終於接受史達林提出的條件,盟國關係中最頑固的創痛就可能痊癒。然而,對邱吉爾來說,遺憾的是事與願違,波蘭人之間的事情進行得不很順利。在他從莫斯科歸來後六個星期內,英美之間在義大利、比利時,特別是在希臘的事件上又發生了新的摩擦。第二節 戰後計劃:敦巴頓橡樹園會議 1944年8月21日-10月9日


    莫斯科外長會議(1943年10月)所產生的四國宣言使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對於“在可能的最早日期”成立一個國際組織以維持和平,正式承擔了義務。這項宣言主要是在赫爾國務卿的倡議下製訂的。在隨後的錯綜複雜的談判中,美國在四大國裏仍然最熱心於推進此項成立一個新的國際機構以繼承國際聯盟的職責的工作。


    這有兩個原因。凡是記得1918年後美國出現的情況的人,都擔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可能會出現一種類似的反對捲入對外事務的絕對保守的傾向。如果這種絕對保守的傾向出現的話,美國的輿論可能象1920年那樣,轉而反對參加建議中的任何形式的國際組織。赫爾和羅斯福似乎認為防止這樣的結果是非常重要的,而要避免進種危險,最好的方法似乎是在這種絕對保守的傾向出現以前,也就是說,在戰爭結束以前就採取行動。因此,美國人盡了一切力量加速進行談判,並在建議有關程序提出計劃、組織會議等各方麵起了重要作用。


    美國人在談判中特別積極,終於導致1945年6月在舊金山簽署了聯合國憲章。他們所以這樣積極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們一心認為成立一個國際組織是一種萬應靈藥,它在各國之間排難解紛具有奇效。美國的官員和公眾都不把國際政治看作基本上必然是一種利益衝突和權力鬥爭,而傾向於把國際政治當作是,或者至少應該是一種法律上的是非問題,並認為所有的人和國家在維持和平方麵的共同利益是這樣的明顯和迫切,隻有心腸冷酷的罪犯才會想到破壞和平。大多數美國人都贊同赫爾國務卿對一個參議員小組的推心置腹的談話:


    所有這些[國際合作的]原則和政策都非常有益並符合世界各地自由人民的公道、正義和幸福的觀念,因此在幾年之內整個國際機構應能相當令人滿意地工作。當然,還需要若幹年才能改善、擴大或者發展這樣一個政治、經濟與和平的機構。


    英國的公眾也非常普遍地抱有這種希望和信念。邱吉爾熟悉過去戰爭的歷史和外交慣例,希望新的國際組織會帶來一些好處,可是他不準備憑著這樣一種希望就放棄那些比較傳統的保衛英國權力和安全的方法。在下院裏,邱吉爾提到戰後的國際組織時很慎重,或許是為了避免引起過分的期望。然而,不管邱吉爾個人有什麽保留和懷疑,英國政府作為一個整體來說,卻願意並渴望建立一種有效的國際法律秩序,並以和美國人大致相同的精神看待這個問題。


    史達林也要一個國際組織。可是他所設想的這種組織的目的和性質同西方所倡議的有著顯著的不同。他認為一個稱心如意的國際組織基本上是一種能把大同盟延長到將來的工具。因此它的會員資格不應該是普遍性的,而應該限於那些在大戰中參加盟國這邊作戰的國家。這個組織的目的主要應該是保持德國和日本弱小而不能為害,並不是在各國當中創立和實行某種抽象的法律上公平的製度。


    史達林可能認為,三大國不論是直截了當地,或者心照不宣地都會同意:這一組織可以順利工作的先決條件是,互不幹涉彼此的勢力範圍。至於他自己的安排可能違反美國和英國關於民主和民族自決的概念,這一點在這位蘇聯獨裁者看來似乎沒有關係。總之,羅斯福對巴爾幹各國的做法當然可以被解釋為把邱吉爾明明白白地讓給俄國的東西,竭力暗暗地讓給俄國。可是如果史達林相信是這樣的話,那末,實際上幾乎恰恰相反。1944 年羅斯福竭力避免得罪俄國人,並不是有意讓他們在東歐和中歐建立勢力範圍,而是希望解除他們的猜疑,作為一種初步的工作,以便勸說他們在對待其他國家時,採取美國人的民主和道義的概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