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這些問題本身的困難外,在調整英國經濟以適應和平時期情況的計劃和準備工作方麵,存在著兩個主要障礙。其一是當歐洲戰事結束後,英國在對日作戰中將擔任什麽任務的問題尚未解決。對日作戰的戰略幾乎完全是美國的事情。在1944年9月舉行第二次魁北克會議以前,英美兩國政府之間沒有達成明確的協議來規定英國在大戰後期將擔任什麽任務。在這一問題未解決之前,無法估計在歐戰勝利後,什麽物資可供國內建設之用,也無法估計什麽物資應分配給遠東。
對戰後調整工作的第二個障礙是一個比較難以處理的問題,那就是英國政府曾於 1941年9月間承擔義務,保證不輸出任何包含有租借物資的商品或與租借物資相同或實質上類似的物資的問題。為了防止美國批評英國工業利用美國物資來同美國出口商競爭,英國政府接受了這項原則。但是到1944年,英國人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了。如果要恢復戰前輸出額以至超過這一水平,看來必須立即開始行動。如果這時不採取行動,直到戰爭結束和租借協定終止後再幹,那末英國將無法支付生活必需品的代價,這樣下去國內經濟幾乎肯定會全麵崩潰。
但是美國人最不願意承認英國人的這種論點。1944年頭幾個月,專家一級的會談幾乎經常在舉行,可是沒有取得積極的成果。許多美國官員承認英國人麵臨的嚴重問題,但他們認為,如果租借協定援助的條件有任何改變,如果英國還在接受租借物資時,竟作出任何能使英國的出口品同美國展開競爭的行動,如果在美國工業尚未復原時,英國工業先恢復原狀,總之,如果採取任何積極的措施,以消除英國經濟在戰後勢將麵臨的衝擊,那一定會引起美國國會和報界的猛烈抨擊。在大選年,政府不願被人指控是犧牲了美國商業的利益去幫助英國。此外,應當承認,許多美國顯要人士既不了解英國經濟搖搖欲墜的地位,又不肯承認英國官員向他們提出的論點至少表麵上是有價值的。結果,這個問題無法解決,隻得提交 9月份舉行的第二次魁北克會議,由最高一級去考慮。
從純經濟觀點來看,1943年和1944年紅軍在東線的勝利,對蘇聯政府是一件美中不足的事。德軍撤出的地方都遭到徹底的破壞,因此隨著紅軍向前推進,蘇聯政府不得不承擔起重建的巨大任務。從已經公布的一鱗半爪的報導來判斷,俄國人在1944年似乎把力量大半用於修理鐵路之類的東西,因為它們在軍事上有直接的價值。到1944年年底,頓巴斯和其他重工業中心的工業重建工作還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國家從收復的敵占區收購的糧食,數量不到戰前總額的三分之一。工業方麵的努力象前幾年那樣,繼續集中於烏拉爾地區和西伯利亞地區新建的,或新近擴展的中心。戰爭初期在這些地區作出的英勇的努力,終於在 1944年開始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新的工廠、礦山和熔爐投入生產,原來的也已經擴建,因此同1940年那些地區的生產相比,1944年生鐵的產量增長了百分之四十六,鋼增長了百分之四十四。
這些統計資料非常零碎,幾乎沒有什麽意義。但有一點頗有意味,即在1944年,俄國工業供應紅軍所需的軍需品甚至比1943年更多。然而當戰線向西移動,經過遭到戰爭破壞的地區時,向前線輸送補給品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個日益困難的問題。到1944年,正是這一因素比軍需品生產問題本身更嚴重地限製了紅軍推進的速度和威力。
蘇聯東部地區的農業發展工作更加困難。隻有在烏克蘭光復以後,俄國人才能減少他們對美國糧食的依賴。有利的氣候帶來了1944年的豐收。那年,國家對糧食的收購量比1943年超過十一億普特。戰時糧食平均收購量是四十三億普特,所以1944年比1943年的產量增加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顯然,這對俄國城市居民的供應起了很大的變化。由於1944年的豐收,1942年和1943年居民中普遍存在的半飢餓狀態消失了。可是,紅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美國和加拿大供應的糧食,至少部分原因是這種糧食運到時已包裝成便於運輸的形式,而俄國人對國內生產的糧食缺乏包裝和保藏的工具不能避免軍事運輸和分配時的嚴重損失。
因此,看來到1944年俄國的軍需品和糧食供應一般已足夠維持紅軍和供應居民。另一方麵,遭受戰禍的地區內重建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材料可以說是極度缺乏,同時官方必須注意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
這一問題惟有通過減少流通的貨幣或增加民用商品的供應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對俄國政府來說,任何一項辦法都不是輕而易舉的。貨幣流通額在1941-1944年,期間已增加了二點四倍,民用商品的供應在同一時期內則大幅度地減少。戰時公債推銷運動對吸收剩餘的購買力起了一些作用,但這並不能阻止多少是公開容許的自由市場的買賣,尤其是農民與工人之間的糧食買賣,因為農民有糧食,而工人的口袋裏則有著大部分多餘的貨幣。1943 年,自由市場的價格比1940年高出十二倍以上。居住在大城市附近的農民能夠積累比較大量的貨幣並用餘糧調來各種物品。1944年的較好的收成和國家收購糧食的增加,顯著地改變了這種局麵。首先,居民的口糧比較充足了。其次,政府開設商店,高價出售不屬於配給範圍的糧食和其他商品,從而與農民直接展開競爭。由於採取了這一措施,1944 年自由市場的價格下跌了一半以上,但仍然是1940年水平的六倍左右。在民用商品可以比較大量地生產之前,政府在控製通貨膨脹方麵隻能做到這一點。
對戰後調整工作的第二個障礙是一個比較難以處理的問題,那就是英國政府曾於 1941年9月間承擔義務,保證不輸出任何包含有租借物資的商品或與租借物資相同或實質上類似的物資的問題。為了防止美國批評英國工業利用美國物資來同美國出口商競爭,英國政府接受了這項原則。但是到1944年,英國人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了。如果要恢復戰前輸出額以至超過這一水平,看來必須立即開始行動。如果這時不採取行動,直到戰爭結束和租借協定終止後再幹,那末英國將無法支付生活必需品的代價,這樣下去國內經濟幾乎肯定會全麵崩潰。
但是美國人最不願意承認英國人的這種論點。1944年頭幾個月,專家一級的會談幾乎經常在舉行,可是沒有取得積極的成果。許多美國官員承認英國人麵臨的嚴重問題,但他們認為,如果租借協定援助的條件有任何改變,如果英國還在接受租借物資時,竟作出任何能使英國的出口品同美國展開競爭的行動,如果在美國工業尚未復原時,英國工業先恢復原狀,總之,如果採取任何積極的措施,以消除英國經濟在戰後勢將麵臨的衝擊,那一定會引起美國國會和報界的猛烈抨擊。在大選年,政府不願被人指控是犧牲了美國商業的利益去幫助英國。此外,應當承認,許多美國顯要人士既不了解英國經濟搖搖欲墜的地位,又不肯承認英國官員向他們提出的論點至少表麵上是有價值的。結果,這個問題無法解決,隻得提交 9月份舉行的第二次魁北克會議,由最高一級去考慮。
從純經濟觀點來看,1943年和1944年紅軍在東線的勝利,對蘇聯政府是一件美中不足的事。德軍撤出的地方都遭到徹底的破壞,因此隨著紅軍向前推進,蘇聯政府不得不承擔起重建的巨大任務。從已經公布的一鱗半爪的報導來判斷,俄國人在1944年似乎把力量大半用於修理鐵路之類的東西,因為它們在軍事上有直接的價值。到1944年年底,頓巴斯和其他重工業中心的工業重建工作還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國家從收復的敵占區收購的糧食,數量不到戰前總額的三分之一。工業方麵的努力象前幾年那樣,繼續集中於烏拉爾地區和西伯利亞地區新建的,或新近擴展的中心。戰爭初期在這些地區作出的英勇的努力,終於在 1944年開始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新的工廠、礦山和熔爐投入生產,原來的也已經擴建,因此同1940年那些地區的生產相比,1944年生鐵的產量增長了百分之四十六,鋼增長了百分之四十四。
這些統計資料非常零碎,幾乎沒有什麽意義。但有一點頗有意味,即在1944年,俄國工業供應紅軍所需的軍需品甚至比1943年更多。然而當戰線向西移動,經過遭到戰爭破壞的地區時,向前線輸送補給品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個日益困難的問題。到1944年,正是這一因素比軍需品生產問題本身更嚴重地限製了紅軍推進的速度和威力。
蘇聯東部地區的農業發展工作更加困難。隻有在烏克蘭光復以後,俄國人才能減少他們對美國糧食的依賴。有利的氣候帶來了1944年的豐收。那年,國家對糧食的收購量比1943年超過十一億普特。戰時糧食平均收購量是四十三億普特,所以1944年比1943年的產量增加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顯然,這對俄國城市居民的供應起了很大的變化。由於1944年的豐收,1942年和1943年居民中普遍存在的半飢餓狀態消失了。可是,紅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美國和加拿大供應的糧食,至少部分原因是這種糧食運到時已包裝成便於運輸的形式,而俄國人對國內生產的糧食缺乏包裝和保藏的工具不能避免軍事運輸和分配時的嚴重損失。
因此,看來到1944年俄國的軍需品和糧食供應一般已足夠維持紅軍和供應居民。另一方麵,遭受戰禍的地區內重建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材料可以說是極度缺乏,同時官方必須注意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
這一問題惟有通過減少流通的貨幣或增加民用商品的供應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對俄國政府來說,任何一項辦法都不是輕而易舉的。貨幣流通額在1941-1944年,期間已增加了二點四倍,民用商品的供應在同一時期內則大幅度地減少。戰時公債推銷運動對吸收剩餘的購買力起了一些作用,但這並不能阻止多少是公開容許的自由市場的買賣,尤其是農民與工人之間的糧食買賣,因為農民有糧食,而工人的口袋裏則有著大部分多餘的貨幣。1943 年,自由市場的價格比1940年高出十二倍以上。居住在大城市附近的農民能夠積累比較大量的貨幣並用餘糧調來各種物品。1944年的較好的收成和國家收購糧食的增加,顯著地改變了這種局麵。首先,居民的口糧比較充足了。其次,政府開設商店,高價出售不屬於配給範圍的糧食和其他商品,從而與農民直接展開競爭。由於採取了這一措施,1944 年自由市場的價格下跌了一半以上,但仍然是1940年水平的六倍左右。在民用商品可以比較大量地生產之前,政府在控製通貨膨脹方麵隻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