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宣言莊嚴地聲明,四國將合作把戰爭進行到底,並將在今後“為締造並維護和平與安全”而繼續合作。約定採取三個具體步驟:
……它們[即美利堅合眾國、聯合王國、蘇聯和中國的政府]承認有必要在盡早可行的日期,根據一切愛好和平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所有這些國家無論大小,均得加入為會員國,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戰事終止後,除非為實現本宣言內所預期的目的,並經共同磋商,它們將不在其他國家領土內使用其軍隊。
它們將彼此並與聯合國家中其他國家會商及合作,俾對戰後時期軍備的調節,獲得一項實際可行的普遍協議。
這個宣言的含義十分重大。俄國政府簽了字,這似乎充分證明俄國領導人願意在戰後時期與英美合作。美國政府簽了字,看來這同樣也說明美國放棄了孤立於歐洲和世界政治之外的傳統政策。進一步證明這一看法的舉動是美國參議院於1943年11月5日以八十五票對五票的壓倒多數通過了康納利決議。決議宣布,參議院“承認有必要”為了維護和平而建立一個美國應該加入的國際組織。看來,這項決議的通過,使1920年事件不致重演,當時參議院曾否決了威爾遜總統的國際聯盟計劃。
在赫爾看來,四國宣言是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就。會上討論的其他政治問題,按照他的見解,無非都是為了配合這個宣言所包含的戰後合作的總的決定罷了。
英國人不大相信發表幾項總的原則的聲明會有多少價值,因此會上討論的大多數具體問題都是由艾登提出的。就這樣,經艾登提議,外長們同意建立一個歐洲諮詢委員會,總部設在倫敦。設置這個委員會是為了商討在主要盟國間可能發生的關於投降條款及其實施的各種具體問題。這個委員會被授權為共同行動提出建議,但不擁有發布命令的權力。同樣,會上又一次根據艾登的提議同意建立義大利諮詢委員會。
外長們一致認為,在德國戰敗後,奧地利應重建為獨立國家。他們還接受艾登的提議,不在歐洲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而應把共同負責作為他們在歐洲大陸解放了的和占領著的國家的政策的基礎。但是在另外兩個問題上,艾登可就不那麽順利了。莫洛托夫不客氣地拒絕了他提出的關於準許歐洲小國結成聯邦的提議;同時他為說服俄國人恢復同波蘭流亡政府的外交關係所作的努力,也毫無結果。莫洛托夫明白表示,蘇聯政府期望在東歐和東南歐的事務中擁有決定性的發言權,這雖然不是他的原話,可是實際上的意思就是如此。
俄國人提出了兩個項目來討論。10月22日,莫洛托夫提出了一張表,上麵開列了在義大利事務中消除法西斯分子和法西斯影響的一些措施。他的大多數意見都被納入在外長會議結束時發表的關於義大利的宣言。另外,俄國人要求把義大利艦隊和商船隊中的一部分移交給他們。這件事又被轉回到美英政府手裏,10月30日莫托洛夫接到通知說,眼下不能作這樣的移交,因為義大利船隻應當用在能夠最好地為整個盟國事業服務的地方。
對美國代表團來說,這些細節問題似乎並不是最重要的。他們的意思是,隻有在總的原則問題上達成全麵的協議之後才能談到戰後世界和眼前的一切問題。四國宣言隻是他們帶到會上來的四項基本文件之一。其他三項文件是:關於德國戰敗後的處理問題的備忘錄;關於指導戰後各國之間經濟關係的原則的聲明;對“附屬國人民”實行託管的聲明。
美國方麵關於德國問題的備忘錄於10月23月提交外長會議。備忘錄宣布德國應被完全解除武裝,並應以提供貨物和各種勞務的形式為德軍造成的物質損失作出賠償。備忘錄建議設立一個盟國間的德國委員會來強製實施投降條款。至於肢解德國的問題,赫爾報告說,美國政府對於強行把德國分割成幾個國家是否明智這一點尚無定見,但他認為,不管怎麽樣,分散管理總是應予鼓勵的。三國外長一致同意迫使德國交出1938年以來取得的全部領土,東普魯士應與德國分離。艾登比赫爾更為強烈地主張德國應予分割;莫洛托夫則僅僅表示,在研究希特勒失敗後德國的處理問題上俄國人落後了。會議決定把整個問題交給歐洲諮詢委員會從長計議。
在會議結束的前一天,赫爾提出了戰後的經濟原則問題以及戰後附屬國人民的地位問題。在這兩個問題上,美國的政策是直接同英國利益相牴觸的。赫爾長期以來是個自由貿易的信徒,希望看到自由貿易的做法在戰後世界牢牢生根。的確,他認為,隻有開展比較自由的貿易活動,和平的經濟基礎才有保證。這意味著英國應放棄帝國優先權;可是自由化的貿易原則在運用到象蘇聯經濟那樣的社會主義化經濟中去時將意味著什麽,那是很難說的。盡管如此,莫洛托夫還是聲稱,他以贊同的眼光看待赫爾的提議。也許他的意思是說,他同意美國提議中所包括的要德國賠償以及設立一個國際銀行這些內容。艾登的處境頗為微妙,因為英國政府一方麵確定無疑地不贊成戰後無條件地撤除貿易壁壘——這個步驟將使英國工業置於美國競爭的全力衝擊之下——但另一方麵英國人已正式對貿易自由承擔義務,以此來換取租借物資。這一義務已寫入1942年的租借總協定中,艾登是無法否認這一協定的。同時,他要是同意赫爾的提議,就非得加上一些令人為難的限製不可。處在這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大概沒有明確表態。
……它們[即美利堅合眾國、聯合王國、蘇聯和中國的政府]承認有必要在盡早可行的日期,根據一切愛好和平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所有這些國家無論大小,均得加入為會員國,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戰事終止後,除非為實現本宣言內所預期的目的,並經共同磋商,它們將不在其他國家領土內使用其軍隊。
它們將彼此並與聯合國家中其他國家會商及合作,俾對戰後時期軍備的調節,獲得一項實際可行的普遍協議。
這個宣言的含義十分重大。俄國政府簽了字,這似乎充分證明俄國領導人願意在戰後時期與英美合作。美國政府簽了字,看來這同樣也說明美國放棄了孤立於歐洲和世界政治之外的傳統政策。進一步證明這一看法的舉動是美國參議院於1943年11月5日以八十五票對五票的壓倒多數通過了康納利決議。決議宣布,參議院“承認有必要”為了維護和平而建立一個美國應該加入的國際組織。看來,這項決議的通過,使1920年事件不致重演,當時參議院曾否決了威爾遜總統的國際聯盟計劃。
在赫爾看來,四國宣言是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就。會上討論的其他政治問題,按照他的見解,無非都是為了配合這個宣言所包含的戰後合作的總的決定罷了。
英國人不大相信發表幾項總的原則的聲明會有多少價值,因此會上討論的大多數具體問題都是由艾登提出的。就這樣,經艾登提議,外長們同意建立一個歐洲諮詢委員會,總部設在倫敦。設置這個委員會是為了商討在主要盟國間可能發生的關於投降條款及其實施的各種具體問題。這個委員會被授權為共同行動提出建議,但不擁有發布命令的權力。同樣,會上又一次根據艾登的提議同意建立義大利諮詢委員會。
外長們一致認為,在德國戰敗後,奧地利應重建為獨立國家。他們還接受艾登的提議,不在歐洲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而應把共同負責作為他們在歐洲大陸解放了的和占領著的國家的政策的基礎。但是在另外兩個問題上,艾登可就不那麽順利了。莫洛托夫不客氣地拒絕了他提出的關於準許歐洲小國結成聯邦的提議;同時他為說服俄國人恢復同波蘭流亡政府的外交關係所作的努力,也毫無結果。莫洛托夫明白表示,蘇聯政府期望在東歐和東南歐的事務中擁有決定性的發言權,這雖然不是他的原話,可是實際上的意思就是如此。
俄國人提出了兩個項目來討論。10月22日,莫洛托夫提出了一張表,上麵開列了在義大利事務中消除法西斯分子和法西斯影響的一些措施。他的大多數意見都被納入在外長會議結束時發表的關於義大利的宣言。另外,俄國人要求把義大利艦隊和商船隊中的一部分移交給他們。這件事又被轉回到美英政府手裏,10月30日莫托洛夫接到通知說,眼下不能作這樣的移交,因為義大利船隻應當用在能夠最好地為整個盟國事業服務的地方。
對美國代表團來說,這些細節問題似乎並不是最重要的。他們的意思是,隻有在總的原則問題上達成全麵的協議之後才能談到戰後世界和眼前的一切問題。四國宣言隻是他們帶到會上來的四項基本文件之一。其他三項文件是:關於德國戰敗後的處理問題的備忘錄;關於指導戰後各國之間經濟關係的原則的聲明;對“附屬國人民”實行託管的聲明。
美國方麵關於德國問題的備忘錄於10月23月提交外長會議。備忘錄宣布德國應被完全解除武裝,並應以提供貨物和各種勞務的形式為德軍造成的物質損失作出賠償。備忘錄建議設立一個盟國間的德國委員會來強製實施投降條款。至於肢解德國的問題,赫爾報告說,美國政府對於強行把德國分割成幾個國家是否明智這一點尚無定見,但他認為,不管怎麽樣,分散管理總是應予鼓勵的。三國外長一致同意迫使德國交出1938年以來取得的全部領土,東普魯士應與德國分離。艾登比赫爾更為強烈地主張德國應予分割;莫洛托夫則僅僅表示,在研究希特勒失敗後德國的處理問題上俄國人落後了。會議決定把整個問題交給歐洲諮詢委員會從長計議。
在會議結束的前一天,赫爾提出了戰後的經濟原則問題以及戰後附屬國人民的地位問題。在這兩個問題上,美國的政策是直接同英國利益相牴觸的。赫爾長期以來是個自由貿易的信徒,希望看到自由貿易的做法在戰後世界牢牢生根。的確,他認為,隻有開展比較自由的貿易活動,和平的經濟基礎才有保證。這意味著英國應放棄帝國優先權;可是自由化的貿易原則在運用到象蘇聯經濟那樣的社會主義化經濟中去時將意味著什麽,那是很難說的。盡管如此,莫洛托夫還是聲稱,他以贊同的眼光看待赫爾的提議。也許他的意思是說,他同意美國提議中所包括的要德國賠償以及設立一個國際銀行這些內容。艾登的處境頗為微妙,因為英國政府一方麵確定無疑地不贊成戰後無條件地撤除貿易壁壘——這個步驟將使英國工業置於美國競爭的全力衝擊之下——但另一方麵英國人已正式對貿易自由承擔義務,以此來換取租借物資。這一義務已寫入1942年的租借總協定中,艾登是無法否認這一協定的。同時,他要是同意赫爾的提議,就非得加上一些令人為難的限製不可。處在這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大概沒有明確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