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邱吉爾與英國三軍參謀長對美國軍事思想上的這種指導方針都非常清楚。英國政府通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對最近的趨向一直都很了解。邱吉爾還非常敏銳地意識到美國人可能仍然會決定把他們的主要注意力轉向太平洋。因此英國的軍事領袖們不得不步步留神。同美國人意見不合是困難的,而且確實也是危險的;所以意見一致是絕對必要的。
然而英國人絕不相信美國的計劃是穩妥的。他們對兩件事感到很擔心。第一是印度問題,在1942年4月看來,英國在印度的力量可能會徹底崩潰。展望帝國的這個損失是夠糟的了,日軍和德軍可能會在中東某個地點匯合起來的這種前景,那就更為嚴重。英國人的頭腦中卻正是被這種恐懼糾纏著。因此,他們在與美國人會談中經常強調日本的威脅,並堅持在對德國採取反擊行動以前,必須先遏製住日本。
壓在英國戰略家們心頭的第二個問題是,擔心橫渡海峽的作戰可能失利。他們自己曾製訂過一個於1943年在法國登陸的計劃,英國人熱烈歡迎美國人提出的於這一年發動一次大規模橫渡海峽的進攻,但是他們對美國計劃中的另一部分卻不同意。美國人預計在1942年可能作一次小規模的登陸。這樣的行動隻有在下述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有一種出現時才能發動:
這種有限的作戰行動隻有在下述情況下才可以實行:
(1)俄國戰場已陷入絕境,即英美軍隊如不從西方發動攻擊以解除俄國所受到的壓力,則德軍將取得全麵勝利,迫使俄國的抵抗立即土崩瓦解。在這種形勢下,這次攻擊隻能認為是為了共同利益的一種犧牲。
(2)德國在西歐的情況已大為削弱。
在這兩種假設的情況中,第二種不久就不予考慮,因為德國顯然還不準備放棄戰爭。
1942年軍事行動的代號叫“大鐵錘”。這個計劃從第一次提出來的時候起,內容就經常進行修改。但是人們仍然可以看出兩種總的不同的趨勢。一種趨勢是在法國的登陸可能成為一場犧牲,當德軍大舉反攻以後,盟軍可能會喪失大部分參加登陸的軍隊並放棄已登陸的海岸。另一種趨勢是,如果盟國的空軍和供應線都經得起這場考驗,那末也許可以奪得一個小小的灘頭堡,並堅守下去,直等到1943年發動大規模登陸的時候。不過不論在哪一種情況下,“大鐵錘”的主要戰略目標都是要把德國空軍的力量從俄國前線上吸引過來,從而使德軍在俄國境內失去空中優勢。當時認為在英美登陸的灘頭堡上空將會出現激烈的空中決戰,而且在幾天之內德國空軍的實力可能大半都會被摧毀了。
在英國人看來,為難的是,1942 年發動的任何進攻,重擔都會落在英國人的肩上。美國軍隊不可能迅速得到訓練、裝備,並渡過大西洋來承擔起按照美國的資源與人口所應擔負的一份任務。美國空軍也不可能迅速在英國建立起力量來,大規模地參加預料會發生的空戰。不難想像,英國軍隊和飛機的這種料想得到的犧牲,會使兩國後備力量的比例變得大不相稱,這一點是很不合英國軍事領導人的心意的。在1940年和1941年期間,不列顛群島和英帝國的安全一直岌岌可危。拿好不容易得來的安全魯莽地去孤注一擲,這在邱吉爾和英國三軍參謀長看來,實在是愚蠢之極。
在1942年4月,英國人的難題不敢這樣公開地講。美國人對於直截了當地拒不考慮在1942年向歐洲大陸發動進攻,可能會感到憤慨。他們甚至可能會決定改變戰略去進攻日本。正如邱吉爾後來所說的那樣:“但是,我必須施加影響,並通過外交途徑同我們親愛的盟國取得協調一致的行動,因為沒有他們的援助,世界必然麵臨毀滅。因此,在我們14日的會議上,我並沒有說明這些可供選擇的計劃中的任何一項。”
邱吉爾所採取的外交手腕是,對美國計劃中的某些部分故意熱情地表示贊同,而對他所不贊成的那些部分則小心謹慎地忽略過去。這樣,邱吉爾與英國的參謀長們就很誠懇地接受了下述建議:迅速在英國集結起美國的地麵部隊和空軍來,為1943年對法國海岸發動一次強大的進攻做好準備。他們認為在這類進攻可能成功以前,必須先使德國大為削弱,他們衷心希望在美國人計劃中的這支大軍集結起來、裝備完畢前,德國的這種削弱就能夠實現。
這樣一來,在當時立即要採取的一些步驟上——在英國集結一支美國軍事力量,或者在最終的目標上——進攻法國,都沒有什麽意見分歧了。英國人從一開始就不肯認真看待1942年在法國作一次“犧牲性”登陸的任何建議,但是這畢竟是一個次要的問題。隨著對局勢陸續進行的估計,必然會使計劃有所改變。邱吉爾深信,除非德國突然表現出崩潰的跡象,否則總能找出適當的和令人信服的理由來取消“大鐵錘”計劃。如果情況糟到極點,他反正總可以拒絕讓英國軍隊參加這次行動,這樣就自然而然地結束掉“大鐵錘”計劃,然而在1942年4月,美國部署軍隊與敵軍作戰的基本格局尚在醞釀之中,因此他認為強調這些潛在的分歧非但沒有好處,而且還有巨大的風險。
邱吉爾的策略並沒有能完全瞞過美國人。霍普金斯這時候對邱吉爾已經很熟悉,他注意到邱吉爾那樣輕鬆地便贊同了馬歇爾的建議。他非常精細地推測出邱吉爾至少在一年內無意對大陸發動登陸作戰。英國的參謀長們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坦率,他們強調德國的力量和時機不成熟就輕率對它發動進攻的種種危險。結果,帝國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爵士將軍給馬歇爾將軍留下了相當壞的印象。霍普金斯私下曾力圖使邱吉爾認識到美國提出的這個建議是嚴肅認真的。但是這位英國首相彬彬有禮,保持緘默,沒有提出他對“大鐵錘”的反對意見。通過這次交換意見以後,霍普金斯顯然感到英國人確實全盤接受了馬歇爾和他兩人提交給他們的計劃。馬歇爾就他那方麵來說,倒是很單純地相信了英國人的話,他試圖用保證對印度和中東提供物資來打消英國人的反對。
然而英國人絕不相信美國的計劃是穩妥的。他們對兩件事感到很擔心。第一是印度問題,在1942年4月看來,英國在印度的力量可能會徹底崩潰。展望帝國的這個損失是夠糟的了,日軍和德軍可能會在中東某個地點匯合起來的這種前景,那就更為嚴重。英國人的頭腦中卻正是被這種恐懼糾纏著。因此,他們在與美國人會談中經常強調日本的威脅,並堅持在對德國採取反擊行動以前,必須先遏製住日本。
壓在英國戰略家們心頭的第二個問題是,擔心橫渡海峽的作戰可能失利。他們自己曾製訂過一個於1943年在法國登陸的計劃,英國人熱烈歡迎美國人提出的於這一年發動一次大規模橫渡海峽的進攻,但是他們對美國計劃中的另一部分卻不同意。美國人預計在1942年可能作一次小規模的登陸。這樣的行動隻有在下述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有一種出現時才能發動:
這種有限的作戰行動隻有在下述情況下才可以實行:
(1)俄國戰場已陷入絕境,即英美軍隊如不從西方發動攻擊以解除俄國所受到的壓力,則德軍將取得全麵勝利,迫使俄國的抵抗立即土崩瓦解。在這種形勢下,這次攻擊隻能認為是為了共同利益的一種犧牲。
(2)德國在西歐的情況已大為削弱。
在這兩種假設的情況中,第二種不久就不予考慮,因為德國顯然還不準備放棄戰爭。
1942年軍事行動的代號叫“大鐵錘”。這個計劃從第一次提出來的時候起,內容就經常進行修改。但是人們仍然可以看出兩種總的不同的趨勢。一種趨勢是在法國的登陸可能成為一場犧牲,當德軍大舉反攻以後,盟軍可能會喪失大部分參加登陸的軍隊並放棄已登陸的海岸。另一種趨勢是,如果盟國的空軍和供應線都經得起這場考驗,那末也許可以奪得一個小小的灘頭堡,並堅守下去,直等到1943年發動大規模登陸的時候。不過不論在哪一種情況下,“大鐵錘”的主要戰略目標都是要把德國空軍的力量從俄國前線上吸引過來,從而使德軍在俄國境內失去空中優勢。當時認為在英美登陸的灘頭堡上空將會出現激烈的空中決戰,而且在幾天之內德國空軍的實力可能大半都會被摧毀了。
在英國人看來,為難的是,1942 年發動的任何進攻,重擔都會落在英國人的肩上。美國軍隊不可能迅速得到訓練、裝備,並渡過大西洋來承擔起按照美國的資源與人口所應擔負的一份任務。美國空軍也不可能迅速在英國建立起力量來,大規模地參加預料會發生的空戰。不難想像,英國軍隊和飛機的這種料想得到的犧牲,會使兩國後備力量的比例變得大不相稱,這一點是很不合英國軍事領導人的心意的。在1940年和1941年期間,不列顛群島和英帝國的安全一直岌岌可危。拿好不容易得來的安全魯莽地去孤注一擲,這在邱吉爾和英國三軍參謀長看來,實在是愚蠢之極。
在1942年4月,英國人的難題不敢這樣公開地講。美國人對於直截了當地拒不考慮在1942年向歐洲大陸發動進攻,可能會感到憤慨。他們甚至可能會決定改變戰略去進攻日本。正如邱吉爾後來所說的那樣:“但是,我必須施加影響,並通過外交途徑同我們親愛的盟國取得協調一致的行動,因為沒有他們的援助,世界必然麵臨毀滅。因此,在我們14日的會議上,我並沒有說明這些可供選擇的計劃中的任何一項。”
邱吉爾所採取的外交手腕是,對美國計劃中的某些部分故意熱情地表示贊同,而對他所不贊成的那些部分則小心謹慎地忽略過去。這樣,邱吉爾與英國的參謀長們就很誠懇地接受了下述建議:迅速在英國集結起美國的地麵部隊和空軍來,為1943年對法國海岸發動一次強大的進攻做好準備。他們認為在這類進攻可能成功以前,必須先使德國大為削弱,他們衷心希望在美國人計劃中的這支大軍集結起來、裝備完畢前,德國的這種削弱就能夠實現。
這樣一來,在當時立即要採取的一些步驟上——在英國集結一支美國軍事力量,或者在最終的目標上——進攻法國,都沒有什麽意見分歧了。英國人從一開始就不肯認真看待1942年在法國作一次“犧牲性”登陸的任何建議,但是這畢竟是一個次要的問題。隨著對局勢陸續進行的估計,必然會使計劃有所改變。邱吉爾深信,除非德國突然表現出崩潰的跡象,否則總能找出適當的和令人信服的理由來取消“大鐵錘”計劃。如果情況糟到極點,他反正總可以拒絕讓英國軍隊參加這次行動,這樣就自然而然地結束掉“大鐵錘”計劃,然而在1942年4月,美國部署軍隊與敵軍作戰的基本格局尚在醞釀之中,因此他認為強調這些潛在的分歧非但沒有好處,而且還有巨大的風險。
邱吉爾的策略並沒有能完全瞞過美國人。霍普金斯這時候對邱吉爾已經很熟悉,他注意到邱吉爾那樣輕鬆地便贊同了馬歇爾的建議。他非常精細地推測出邱吉爾至少在一年內無意對大陸發動登陸作戰。英國的參謀長們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坦率,他們強調德國的力量和時機不成熟就輕率對它發動進攻的種種危險。結果,帝國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爵士將軍給馬歇爾將軍留下了相當壞的印象。霍普金斯私下曾力圖使邱吉爾認識到美國提出的這個建議是嚴肅認真的。但是這位英國首相彬彬有禮,保持緘默,沒有提出他對“大鐵錘”的反對意見。通過這次交換意見以後,霍普金斯顯然感到英國人確實全盤接受了馬歇爾和他兩人提交給他們的計劃。馬歇爾就他那方麵來說,倒是很單純地相信了英國人的話,他試圖用保證對印度和中東提供物資來打消英國人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