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指揮作戰而言,太平洋和遠東地區軍事司令部的改組,比兩個太平洋委員會具有更為實際的重要意義。四個獨立的而又互相關聯的戰區建立起來,代替了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和在中國的聯合司令部。在新的安排中,統一指揮的原則已被拋棄或忽視了。美國人成立了三個司令部: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中國-緬甸-印度。在印度,英國人保持著他們傳統的軍事組織。這種機構就理論上講是笨拙的,特別在印度,而實行起來甚至更為笨拙。


    人們可以猜測為什麽馬歇爾主張的統一指揮原則被放棄,但在1952年,可以證實這種猜測的資料還沒有發表。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的失敗一定是一個因素,而在韋維爾指揮下集合起來的那些國家之間的吵鬧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新的安排總的說來很明顯是一種權宜之計,但是一旦商定了,這些司令部就在戰爭時期一直持續下去。後來再要改善指揮關係的努力至多隻是表麵上的成功而已。


    在太平洋,新的安排是由1942年4月4日的一道命令規定的。太平洋地區由美國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負責指揮。他的司令部設在夏威夷,是陸、海軍的聯合機構,不過海軍當然是主要的。另外,在北太平洋、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分別設立了附屬的司令部,新喀裏多尼亞和紐西蘭全歸入南太平洋司令部的管轄之下。在這個戰區裏,唯一重要的盟國就是紐西蘭。紐西蘭的作用幾乎僅僅限於給養和基地設備的供應。紐西蘭部隊大部分逗留在地中海地區。結果,美國人事實上無可爭議地控製了全局。根據上文所引的羅斯福3月9日的建議,不是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而是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在這個戰區裏行使著最高的作戰指揮權。


    西南太平洋地區包括澳大利亞、索羅門群島、荷屬東印度(蘇門答臘除外)和菲律賓,全由麥克阿瑟將軍負責指揮。1942年3月17日,麥克阿瑟從巴丹來到澳大利亞。當時立即宣布他將擔任尚未劃定的西南太平洋地區的司令官。同澳大利亞和其他有關方麵的磋商進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1942年4月19日,麥克阿瑟的權力範圍才公開予以宣布。西南太平洋是一個盟國聯合司令部,英國人、荷蘭人、澳大利亞人和美國人全對它作出了正式的貢獻。但是實際上,隻有澳大利亞人和美國人能夠派遣相當多的部隊,其他兩國的參加都是有名無實的。


    然而,澳大利亞人卻把他們的軍隊(除了在中東一直逗留到阿拉曼戰役後的一個師以外)、艦艇和飛機全置於麥克阿瑟的最高指揮之下。開始時,澳大利亞的布萊邁將軍擔任地麵部隊的指揮,而海軍和空軍則由美國司令官指揮。後來,麥克阿瑟把陸軍的指揮權一分為二,組成了一支獨立的美國部隊,負責朝北向菲律賓發動進攻。盡管麥克阿瑟的司令部是一個盟國司令部,象尼米茲的司令部一樣,但是它卻直接隸屬於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隻是間接地受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控製。


    在西南太平洋地區,統一指揮的原則很明顯地遭到破壞。1942年3月作出決定,尼米茲應在太平洋各地行使海軍作戰方麵的戰略指揮權,甚至在麥克阿瑟所指揮的地區以內,但在西南太平洋戰區,麥克阿瑟對地麵部隊和以陸上為基地的飛機享有絕對的指揮權。由於海軍指揮權同陸、空軍指揮權的分開而產生的許多不幸的後果,都是馬歇爾早就料到的。當索羅門群島和紐幾內亞的戰役需要海、空軍採取聯合行動時,——象他們經常所做的那樣——雙方配合得並不很好。對立的主張和對失敗的互相指責,發展到了嚴重的程度。關於個人、戰略和作戰方麵的意見分歧相當自由泛濫。結果,這兩個司令部之間的關係在戰爭時期一直很糟。


    參謀部為什麽要把整個太平洋的海軍指揮權授給海軍上將尼米茲呢?這是容易理解的。如果在西南太平洋地區維持一支獨立的艦隊,歸一個獨立的司令部去指揮,這將是極其浪費的,特別是在1942年,當美國海軍力量薄弱,需要靈活調動航空母艦,往返於珊瑚海和中途島之間,以應付日軍的攻擊的時候。當麥克阿瑟在澳大利亞接過指揮權時,日軍好象會入侵該大陸並開闢一條主要的陸地戰線。在這樣的形勢下,麥克阿瑟成立陸空軍司令部是有意義的。但結果,麥克阿瑟是在紐幾內亞的叢林區開始作戰的,那裏並無公路,再加上地形的性質,使陸軍完全依靠海空運輸提供給養。後來,當麥克阿瑟開始採用跳島戰術時,他同尼米茲的異常關係成為經常發生糾紛的根源。他要靠海軍支援和船舶運輸,但必須與美國海軍當局進行半外交性的談判,這樣才有把握獲得他的作戰計劃所需要的適當的海軍支援。


    解決這些困難的合理辦法就是在整個太平洋地區任命一個最高司令官。但這個辦法引起了無可克服的困難。美國海軍根本不會考慮把指揮權讓給麥克阿瑟,他隻不過是一個陸軍軍人,又同海軍並不友好。另一個辦法是使麥克阿瑟隸屬於尼米茲,但是這樣將在美國或許也在澳大利亞引起嚴重的政治麻煩。結果,並沒有採取什麽行動,1942年4月的權宜的安排幾乎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的時候。


    中國、緬甸和印度的司令部的安排比太平洋地區更為混亂。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瓦解後,緬甸的挫敗對於阿卡迪亞會議上決定在中國成立的第二個“盟國”司令部有著同樣的影響。我們還記得,蔣介石接受了最高司令官的職務並同意由一位美國將領出任他的參謀長。約瑟夫·w·史迪威將軍奉命擔任這個職位,並於1942年3月3日到了中國。那時,日軍已開始侵入緬甸。四天以後,即3月7日,英軍被迫撤出仰光。仰光的陷落意味著失去了可以很方便地把物資轉運往中國的唯一港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美國、英國和俄國:它們的合作和衝突1941-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五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