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戰天京:晚清軍政傳信錄 作者:譚伯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己”的主要內容,在於人。有了人,才可以打仗,有了人,才可以籌餉;而歸根結底,這兩類人都需要權。打仗要兵權,籌餉要財權。兵權,可以參看鹹豐十一年十月的一條諭旨:“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著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並浙江全省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鎮以下各官,悉歸節製”;從這一天起,曾國藩就名正言順,被賦予“肅清東南”的責任與權力,也就是掌握了“兵權”。財權,掌握於相關各省首長之手,也就是總督、巡撫之手;相關各省,主要指長江沿岸各省。這些省的督撫都是誰呢?我們從上遊開始數:
四川總督駱秉章,他是左宗棠的前老闆,湘軍的好朋友——初期不太友好;湘軍出省後,籌兵籌餉,不遺餘力,將湖南建設為真正意義上的湘軍基地;四川布政使劉蓉,曾國藩同鄉密友;
湖廣總督官文,剛剛逝世的湘軍元老胡林翼的上司,能力稍遜,但經過胡林翼精心調教,至少不再對湘軍使壞。湖北巡撫嚴樹森,胡林翼一手提拔起來的高級幹部,政治上絕對可靠;
湖南巡撫毛鴻賓,曾國藩同年、舊交 ,完全遵守前任巡撫駱秉章所定規範,勤勤懇懇做好湘軍的後援工作;
江西巡撫沈葆楨,前此屢召不出,經曾國藩密保,“超擢”為巡撫。但是後來為“地稅”、“國稅”問題,和曾國藩翻臉。人品一流,性格強直,不做好事,也無壞心;
安徽巡撫李續宜,湘軍名將李續賓弟,曾國藩的湘鄉老鄉;
江蘇巡撫李鴻章,曾國藩的老門生、前幕客,經曾國藩保奏為江蘇巡撫,並命其組建淮軍;
浙江巡撫左宗棠,從個性上說,和曾國藩不是一路人,但是從來敬佩曾國藩的“知人之明,謀國之忠”(左挽曾國藩聯語,在奏摺中也這樣讚揚過他),公事上並不掣肘;
此外,廣東作為湘軍的重要協餉省份,就因協餉不力,乃將總督勞崇光調離,換成和曾國藩關係甚好的晏端書、毛鴻賓。同治二年,廣東巡撫則由曾國藩的好朋友郭嵩燾擔任。
這就是同治初年的“官場新氣象”,重要位置,都由湘軍將領及與湘軍有淵源的人士占據。曾國藩自己也評論過這種政治布局:“廣東督辦厘金,放晏端書,以其為戊戌同年而派。朝廷之用心,良可感矣” ;“戊戌同年”,即指晏和曾一樣,都是在道光十八年(戊戌)中的進士。“朝廷之用心”,則明顯是以曾國藩、湘軍為中心,挑選和曾國藩、湘軍關係好的人擔任各省首長,以便做好後勤、服務工作。當然,這並不是曾國藩有意布局,他也不敢主動提出這種人事上的建議。因為,形成“同人政治”之局,地方權力容易勾結,必會削弱中央集權,任何統治者都不願意看到。而終於形成這種政治布局,清廷自有其不得不如此的苦衷:一則決定於軍情。湘軍連下九江、安慶,直逼南京,戰績優秀。而江蘇、浙江由於江南、北兩大營相繼崩潰,已經全境糜爛,綠營戰鬥力宣告終結,東南殘局隻能依靠湘軍來收拾。一則決定於輿論。“天子(同治)新即位,群臣爭上書言事,多推湘、楚軍功,以為偏裨皆可督撫” ;大憂大喜後,舉國瘋狂,開始新一輪的“造神”運動。“偏裨皆可督撫”,簡直就是變種的“出身論”,但這恰恰是我國的傳統、人情,無可厚非。因此,同治初年形成的由湘軍勢力掌握地方人事、財務權力的政治布局,構成了圍天京的“勢圍”。
“勢圍”得天獨厚,“力圍”的軍事布置又怎麽樣呢?軍事上圍困南京,得分為內圈、外圍兩個層次。內圈,指陣地,即沿著城牆連續駐紮的營盤;外圍,指形勢,即蘇、浙、皖、贛四省境內,被敵軍占據,可以迅速發兵,赴援南京、兼擊圍軍的戰略要地。例如:水路有長江中的九洑洲,陸路有蘇州、常州、杭州、嘉興、寧國、和州、六合、揚州等重鎮。不控製這些地方,光在南京城下設圍,則前有“城賊”,後有“援匪”,腹背受攻,顧此失彼,不可能一心一意的戰天京。水路不控製,敵軍或者渡江而北,或者破壞圍軍糧運;陸路不控製,敵軍可以調集援軍對圍城之師進行“反包圍”,縱使不能“剿圍”,至少可以突圍。光有陣地,不占形勢,圍也是白圍。不用舉此前江南、北兩大營因此崩潰的例子,介紹一下李氏兄弟攻打曾國荃的案例,就知道光有陣地、不占形勢的危險了。
三、戰天京二李戰一曾
鹹豐十一年八月,曾國荃攻克安慶。旋即回家募兵、過年,次年二月回到安徽,會同鮑超的霆軍,在三個月內,克復長江南北各城,一直殺到南京城下的雨花台,時在同治元年五月,此即所謂占領陣地。但是,九洑洲未破,不能防南渡敵軍,不能保證糧道暢通;蘇州、嘉興未破,不能防東來強敵。於是,閏八月十九日,李秀成自蘇州率領大軍來攻曾營,“號稱六十萬眾”,“旗幟如林,層層排列” 。曾國荃軍駐紮雨花台,人數不過兩萬,不一二天工夫,就被李秀成圍了個密不透風。
李秀成此次攻營,一以炮,一以洞。炮者,“西洋開花大炮”也,“自空中擊下,呼聲動地”;洞者,“開地道,用火藥轟官軍壘壁”也。防炮無妙法,每當炮彈呼嘯而來,全體臥倒而已;幸虧開花炮彈自上而下,彈道弧度過大,則聲勢甚猛,殺傷力不猛。且曾軍紮營嚴格按照湘軍營規執行,牆高且厚,濠深且寬;太平軍安放炮座,相距營盤便不能太近,則開花炮的射程和打擊範圍更受限製。濠溝一般有兩三道,環繞營盤,深達五六米,敵軍倉促之間挖地道、堆炸藥進行突攻,也難致效。故李秀成也要讚揚曾國荃的基本工夫做得紮實:“九帥節節嚴營,濠濠壘堅,木橋疊疊層層,亦是用兵之利” ;伯牛按,“木橋”就是營規中所謂“花籬”,以粗木埋入地下,“旁築堅土,以攀搖不動為主” 。牆、濠以外,有五六層“花籬”,可以減緩敵軍衝鋒的速度。
四川總督駱秉章,他是左宗棠的前老闆,湘軍的好朋友——初期不太友好;湘軍出省後,籌兵籌餉,不遺餘力,將湖南建設為真正意義上的湘軍基地;四川布政使劉蓉,曾國藩同鄉密友;
湖廣總督官文,剛剛逝世的湘軍元老胡林翼的上司,能力稍遜,但經過胡林翼精心調教,至少不再對湘軍使壞。湖北巡撫嚴樹森,胡林翼一手提拔起來的高級幹部,政治上絕對可靠;
湖南巡撫毛鴻賓,曾國藩同年、舊交 ,完全遵守前任巡撫駱秉章所定規範,勤勤懇懇做好湘軍的後援工作;
江西巡撫沈葆楨,前此屢召不出,經曾國藩密保,“超擢”為巡撫。但是後來為“地稅”、“國稅”問題,和曾國藩翻臉。人品一流,性格強直,不做好事,也無壞心;
安徽巡撫李續宜,湘軍名將李續賓弟,曾國藩的湘鄉老鄉;
江蘇巡撫李鴻章,曾國藩的老門生、前幕客,經曾國藩保奏為江蘇巡撫,並命其組建淮軍;
浙江巡撫左宗棠,從個性上說,和曾國藩不是一路人,但是從來敬佩曾國藩的“知人之明,謀國之忠”(左挽曾國藩聯語,在奏摺中也這樣讚揚過他),公事上並不掣肘;
此外,廣東作為湘軍的重要協餉省份,就因協餉不力,乃將總督勞崇光調離,換成和曾國藩關係甚好的晏端書、毛鴻賓。同治二年,廣東巡撫則由曾國藩的好朋友郭嵩燾擔任。
這就是同治初年的“官場新氣象”,重要位置,都由湘軍將領及與湘軍有淵源的人士占據。曾國藩自己也評論過這種政治布局:“廣東督辦厘金,放晏端書,以其為戊戌同年而派。朝廷之用心,良可感矣” ;“戊戌同年”,即指晏和曾一樣,都是在道光十八年(戊戌)中的進士。“朝廷之用心”,則明顯是以曾國藩、湘軍為中心,挑選和曾國藩、湘軍關係好的人擔任各省首長,以便做好後勤、服務工作。當然,這並不是曾國藩有意布局,他也不敢主動提出這種人事上的建議。因為,形成“同人政治”之局,地方權力容易勾結,必會削弱中央集權,任何統治者都不願意看到。而終於形成這種政治布局,清廷自有其不得不如此的苦衷:一則決定於軍情。湘軍連下九江、安慶,直逼南京,戰績優秀。而江蘇、浙江由於江南、北兩大營相繼崩潰,已經全境糜爛,綠營戰鬥力宣告終結,東南殘局隻能依靠湘軍來收拾。一則決定於輿論。“天子(同治)新即位,群臣爭上書言事,多推湘、楚軍功,以為偏裨皆可督撫” ;大憂大喜後,舉國瘋狂,開始新一輪的“造神”運動。“偏裨皆可督撫”,簡直就是變種的“出身論”,但這恰恰是我國的傳統、人情,無可厚非。因此,同治初年形成的由湘軍勢力掌握地方人事、財務權力的政治布局,構成了圍天京的“勢圍”。
“勢圍”得天獨厚,“力圍”的軍事布置又怎麽樣呢?軍事上圍困南京,得分為內圈、外圍兩個層次。內圈,指陣地,即沿著城牆連續駐紮的營盤;外圍,指形勢,即蘇、浙、皖、贛四省境內,被敵軍占據,可以迅速發兵,赴援南京、兼擊圍軍的戰略要地。例如:水路有長江中的九洑洲,陸路有蘇州、常州、杭州、嘉興、寧國、和州、六合、揚州等重鎮。不控製這些地方,光在南京城下設圍,則前有“城賊”,後有“援匪”,腹背受攻,顧此失彼,不可能一心一意的戰天京。水路不控製,敵軍或者渡江而北,或者破壞圍軍糧運;陸路不控製,敵軍可以調集援軍對圍城之師進行“反包圍”,縱使不能“剿圍”,至少可以突圍。光有陣地,不占形勢,圍也是白圍。不用舉此前江南、北兩大營因此崩潰的例子,介紹一下李氏兄弟攻打曾國荃的案例,就知道光有陣地、不占形勢的危險了。
三、戰天京二李戰一曾
鹹豐十一年八月,曾國荃攻克安慶。旋即回家募兵、過年,次年二月回到安徽,會同鮑超的霆軍,在三個月內,克復長江南北各城,一直殺到南京城下的雨花台,時在同治元年五月,此即所謂占領陣地。但是,九洑洲未破,不能防南渡敵軍,不能保證糧道暢通;蘇州、嘉興未破,不能防東來強敵。於是,閏八月十九日,李秀成自蘇州率領大軍來攻曾營,“號稱六十萬眾”,“旗幟如林,層層排列” 。曾國荃軍駐紮雨花台,人數不過兩萬,不一二天工夫,就被李秀成圍了個密不透風。
李秀成此次攻營,一以炮,一以洞。炮者,“西洋開花大炮”也,“自空中擊下,呼聲動地”;洞者,“開地道,用火藥轟官軍壘壁”也。防炮無妙法,每當炮彈呼嘯而來,全體臥倒而已;幸虧開花炮彈自上而下,彈道弧度過大,則聲勢甚猛,殺傷力不猛。且曾軍紮營嚴格按照湘軍營規執行,牆高且厚,濠深且寬;太平軍安放炮座,相距營盤便不能太近,則開花炮的射程和打擊範圍更受限製。濠溝一般有兩三道,環繞營盤,深達五六米,敵軍倉促之間挖地道、堆炸藥進行突攻,也難致效。故李秀成也要讚揚曾國荃的基本工夫做得紮實:“九帥節節嚴營,濠濠壘堅,木橋疊疊層層,亦是用兵之利” ;伯牛按,“木橋”就是營規中所謂“花籬”,以粗木埋入地下,“旁築堅土,以攀搖不動為主” 。牆、濠以外,有五六層“花籬”,可以減緩敵軍衝鋒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