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調和委員長與美國司令官之間的關係。
四、發展中國戰爭物資的生產並防止經濟崩潰。
五、為擊敗日本,統一中國的一切軍事力量。
赫爾利並沒有馬上認識到其中的第五個目標是與前麵三個目標相互矛盾的。
他很快就嚐到了苦頭。他最初那種過分的自信,一部分是由於他樂觀的天性造成的,而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他在來華途中和史達林及莫洛托夫在莫斯科進行了交談,俄國人曾向他保證,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已經失去了興趣,並希望與重慶改善關係。
在赫爾利試圖使國共兩黨合併軍隊的第一次努力失敗以後,按照羅斯福總統的指示,他又作了一次更大的努力。那是在1944年11月,當時他飛抵延安與共產黨的領導人進行了一次會談。懷著馬到成功的得意心情,他於11月10日帶著一項五點建議飛回了重慶,這項建議主要的要求是建立一個有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當他得知蔣介石對這樣一個要剝奪國民黨獨攬大權的資格的計劃毫無興趣時,他十分狼狽。
11月22日,蔣介石提出一項反建議,答應承認中共為合法黨派,並將共軍併入國民黨軍隊。但這項建議沒有同意聯合,在共產黨方麵,周恩來起初接受了蔣介石的反建議,但是12月8日他離開重慶返回延安時,又改變了態度,認為這些建議無法接受。在28日從延安發來的電報中,他要求釋放所有的政治犯,撤走包圍共產黨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廢除一切壓迫性的規定,停止秘密警察的一切活動。
這種突然的轉變使赫爾利感到又著急又失望,盡管委員長並沒有這種感覺。不久,赫爾利就發現,美國戰略情報局(即中央情報局在戰時的前身)已秘密提出向25000名共產黨遊擊隊提供全部裝備,以便在華北日軍的後方開展破壞活動,這樣一來,共產黨就沒有那麽高的熱情與國民黨談判了。
當赫爾利和魏德邁發現了他們背後發生的這些情況之後,便明確地向共產黨表示,美國政府不會犧牲重慶來和他們打交道。1945年1月24日,周恩來回到國民黨的首都,準備參加另一輪會談。
要使國共雙方消除分歧,看來沒有捷徑可走。周恩來堅持在聯合政府建立了以後,才能移交軍隊;而蔣介石則要求共產黨先解散他們的軍事組織,再來談聯合。
由於周恩來沒有讓步的表示,蔣介石便宣布他將在5月4日召集一次會議,開始按孫中山的遺囑起草憲法,以廢除一黨專製,建立憲政。
由於擔心共產黨會被排除在這一重大行動之外,周恩來又作出了和解的姿態。2月3日,雙方發表了一項聯合建議,提出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取代國民大會,以便為建立憲政開闢道路,同時為統一軍隊製定一個共同的方案和計劃,並決定國民黨以外其他黨派的參政方式。
就在此刻,在數千英裏之外的蘇聯克裏米亞,正在開一個意義更加重大的會議。這是二戰期間的最後一次首腦會議,它將決定戰後世界的格局。會議2月4日於雅爾達召開,一周以後結束。
這時的羅斯福總統已精疲力盡,形容枯槁,的確到了行將就木的地步,就這樣,他在協約上把中國的領土主權交給了史達林,並把東歐也交給了他。而邱吉爾則無能為力地在一旁看著這一切,聽著這一切。
在這些整整過了一年才公開的秘密條款中,史達林同意“在德國投降兩三個月、歐洲戰爭結束之後”參加對日作戰。
作為回報,蘇聯將得到千島群島,霸占外蒙古、南薩哈林(庫頁)島及附近島嶼,並控製東北的港口和鐵路設施。
按道理,涉及到外蒙古和東北的條款應徵求蔣介石的同意,但是,羅斯福總統卻把這一切都包辦了。
史達林耍的一個主要手腕,就是他“準備與中華民國政府簽定一項友好同盟條約……以其武裝力量幫助中國,將中國從日本的奴役下解放出來”。就這樣,這位蘇聯的領導人一下子就達到了沙俄帝國一直夢想實現的目標一在遠東擴張領土,打垮日本,並削弱中國。
顯然,雅爾達會議的條款直接違背了羅斯福在開羅首腦會議上所作的莊嚴承諾,比起德黑蘭會議上製定的條款,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實現使中國不再在國際上遭受屈辱的強烈願望。1937年,蔣介石抗日參戰,其最高目標就是要恢復中國的領土完整。
可是,在雅爾達,羅斯福總統這個曾對中國作出過保證的人,卻背叛了自己的諾言,放棄了他說過要支持的一切。
需要指出的是,在雅爾達會議期間,美國正在準備對日本開展大規模的空中進攻,原子彈也即將投入生產。美國的軍事指揮官們明白,他們不需蘇聯的幫助,就能擊敗日本。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總統不但沒有與委貝長商量就簽訂了“雅爾達協議”,而且還背著他對史達林作出了一個許諾,即其中的內容暫不告訴蔣介石。
至於什麽時候再告訴他,史達林回答說:“等我們從西線騰出一些部隊,往遠東調去二十五個師時……就可以同蔣介石元帥談這些事情了,”
這個秘密保守得十分嚴密。美國國務卿詹姆斯·f·貝爾納斯後來承認,他都是在事後七個月才知道雅爾達會議的遠東條款,雖然他當時也出席了這次會議。
四、發展中國戰爭物資的生產並防止經濟崩潰。
五、為擊敗日本,統一中國的一切軍事力量。
赫爾利並沒有馬上認識到其中的第五個目標是與前麵三個目標相互矛盾的。
他很快就嚐到了苦頭。他最初那種過分的自信,一部分是由於他樂觀的天性造成的,而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他在來華途中和史達林及莫洛托夫在莫斯科進行了交談,俄國人曾向他保證,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已經失去了興趣,並希望與重慶改善關係。
在赫爾利試圖使國共兩黨合併軍隊的第一次努力失敗以後,按照羅斯福總統的指示,他又作了一次更大的努力。那是在1944年11月,當時他飛抵延安與共產黨的領導人進行了一次會談。懷著馬到成功的得意心情,他於11月10日帶著一項五點建議飛回了重慶,這項建議主要的要求是建立一個有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當他得知蔣介石對這樣一個要剝奪國民黨獨攬大權的資格的計劃毫無興趣時,他十分狼狽。
11月22日,蔣介石提出一項反建議,答應承認中共為合法黨派,並將共軍併入國民黨軍隊。但這項建議沒有同意聯合,在共產黨方麵,周恩來起初接受了蔣介石的反建議,但是12月8日他離開重慶返回延安時,又改變了態度,認為這些建議無法接受。在28日從延安發來的電報中,他要求釋放所有的政治犯,撤走包圍共產黨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廢除一切壓迫性的規定,停止秘密警察的一切活動。
這種突然的轉變使赫爾利感到又著急又失望,盡管委員長並沒有這種感覺。不久,赫爾利就發現,美國戰略情報局(即中央情報局在戰時的前身)已秘密提出向25000名共產黨遊擊隊提供全部裝備,以便在華北日軍的後方開展破壞活動,這樣一來,共產黨就沒有那麽高的熱情與國民黨談判了。
當赫爾利和魏德邁發現了他們背後發生的這些情況之後,便明確地向共產黨表示,美國政府不會犧牲重慶來和他們打交道。1945年1月24日,周恩來回到國民黨的首都,準備參加另一輪會談。
要使國共雙方消除分歧,看來沒有捷徑可走。周恩來堅持在聯合政府建立了以後,才能移交軍隊;而蔣介石則要求共產黨先解散他們的軍事組織,再來談聯合。
由於周恩來沒有讓步的表示,蔣介石便宣布他將在5月4日召集一次會議,開始按孫中山的遺囑起草憲法,以廢除一黨專製,建立憲政。
由於擔心共產黨會被排除在這一重大行動之外,周恩來又作出了和解的姿態。2月3日,雙方發表了一項聯合建議,提出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取代國民大會,以便為建立憲政開闢道路,同時為統一軍隊製定一個共同的方案和計劃,並決定國民黨以外其他黨派的參政方式。
就在此刻,在數千英裏之外的蘇聯克裏米亞,正在開一個意義更加重大的會議。這是二戰期間的最後一次首腦會議,它將決定戰後世界的格局。會議2月4日於雅爾達召開,一周以後結束。
這時的羅斯福總統已精疲力盡,形容枯槁,的確到了行將就木的地步,就這樣,他在協約上把中國的領土主權交給了史達林,並把東歐也交給了他。而邱吉爾則無能為力地在一旁看著這一切,聽著這一切。
在這些整整過了一年才公開的秘密條款中,史達林同意“在德國投降兩三個月、歐洲戰爭結束之後”參加對日作戰。
作為回報,蘇聯將得到千島群島,霸占外蒙古、南薩哈林(庫頁)島及附近島嶼,並控製東北的港口和鐵路設施。
按道理,涉及到外蒙古和東北的條款應徵求蔣介石的同意,但是,羅斯福總統卻把這一切都包辦了。
史達林耍的一個主要手腕,就是他“準備與中華民國政府簽定一項友好同盟條約……以其武裝力量幫助中國,將中國從日本的奴役下解放出來”。就這樣,這位蘇聯的領導人一下子就達到了沙俄帝國一直夢想實現的目標一在遠東擴張領土,打垮日本,並削弱中國。
顯然,雅爾達會議的條款直接違背了羅斯福在開羅首腦會議上所作的莊嚴承諾,比起德黑蘭會議上製定的條款,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實現使中國不再在國際上遭受屈辱的強烈願望。1937年,蔣介石抗日參戰,其最高目標就是要恢復中國的領土完整。
可是,在雅爾達,羅斯福總統這個曾對中國作出過保證的人,卻背叛了自己的諾言,放棄了他說過要支持的一切。
需要指出的是,在雅爾達會議期間,美國正在準備對日本開展大規模的空中進攻,原子彈也即將投入生產。美國的軍事指揮官們明白,他們不需蘇聯的幫助,就能擊敗日本。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總統不但沒有與委貝長商量就簽訂了“雅爾達協議”,而且還背著他對史達林作出了一個許諾,即其中的內容暫不告訴蔣介石。
至於什麽時候再告訴他,史達林回答說:“等我們從西線騰出一些部隊,往遠東調去二十五個師時……就可以同蔣介石元帥談這些事情了,”
這個秘密保守得十分嚴密。美國國務卿詹姆斯·f·貝爾納斯後來承認,他都是在事後七個月才知道雅爾達會議的遠東條款,雖然他當時也出席了這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