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禮教和道學的鬥士李贄


    李贄像李贄(1527~1602),原姓林,初名載贄,號卓吾。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舉後,改姓李,1566年為避穆宗載忌諱,取名贄。他曾為官河南共城(今河南輝縣),因仰慕邵雍而築室於蘇門山百泉上,又號百泉居士。晚年居龍湖,號龍湖叟。


    李贄26歲時鄉試中舉。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被授河南共城(今輝縣)教諭職。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他在共城任滿,升遷南京國子監博士。不久,父喪回家,三年服滿後,進京候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復任南京國子監博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補禮部司務。隆慶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員外郎;萬曆五年(1577年)任雲南姚安知府,萬曆八年(1570年),任滿致仕,專心著述。


    李贄在雲南姚安縣任知府時,曾在自己辦公的廳堂掛了一副對聯:


    從故鄉而來,兩地瘡痍同滿目


    當兵事之後,萬家疾苦早關心


    李贄一生讀書治學,從不中綴。70歲時,在麻城龍湖作《讀書樂》曰:


    天生龍湖,以待卓吾,天生卓吾,乃在龍湖。龍湖卓吾,其樂何如?四時讀書,不知其餘。讀書伊何?會我者多。一與心會,自笑自歌。歌吟不已,繼以呼嗬;慟哭呼嗬,涕灑滂沱。歌匪無因,書中有人;我觀其人,實獲我心。哭匪無因,空潭無人;未見其人,實勞我心。棄之莫讀,束之高屋。怡性養神,輟歌送哭。何必讀書,然後為樂?乍聞此言,若憫不穀。束書不觀,吾何以歡?怡性養神,正在此間;世界何窄,方冊何寬!千聖萬賢,與公何冤!有身無家,有首無發;死者中身,朽者足骨。此獨不朽,原與偕歿;倚嘯叢中,其聲振鵑。歌哭相從,其樂無窮!雨陰可惜,曷敢從容。


    李贄在這首詩中,描繪了自己讀書時的心情。對於李贄來說,讀書就是生話,讀書就是快樂。


    李贄骨子裏充滿了一種追求個人自由與解放的反叛意識。李贄學說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對封建理學進行批判。他認為,如果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則千古以前無孔子”,那就沒有是非了嗎?孔子的作用很大,但也不能隨意誇大孔子的作用。


    李贄認為道學家崇尚的“經典”是騙人的。他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慾”的虛假說教,認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倫理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而不在日常生活之外。他斥責道學家是“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衣冠禽獸,是“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誌在巨富”的兩麵派、偽君子。他表示與假道學誓不兩立。


    李贄早年的自然觀有唯物主義傾向,認為天地萬物皆陰陽二氣所生。後來他還接受了禪宗的觀點,相信“萬法盡在自心”,山河大地同清靜本原合而為一。因而李贄的學說服膺於“心學”,並把王守仁的“良知說”,發展為“童心說”。李贄的“童心說”影響很大,它不僅成為其批判道學的理論依據,而且作為一種文學新見解,即為文要從真心中自然流出。他提倡男女平等,反對歧視婦女,還主張婚姻自主,讚揚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相愛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明朝統治者把李贄的學說看做是“異端之尤”、“非聖無法”的洪水猛獸,加以銷毀。萬曆三十年(1602年),禮部給事中張問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旨意上奏神宗,說:“李贄壯歲為官,晚年削髮,近又刻《藏書》、《焚書》、《卓吾大德》等書流行海內,惑亂人心。”神宗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莫須有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贄,並焚毀他的著作。李贄在獄中說:“衰病老朽,死得甚奇,真得死所矣。如何不死?”萬曆二十年(1602年)三月十五日,李贄在鎮撫司的獄中用剃刀自殺,結束了他七十六歲的生命。東廠錦衣衛寫給皇帝的報告則稱李贄“不食而死”。


    四大奇書(1)


    明刻本《水滸傳》


    《金瓶梅》插圖


    在明代,中國的長篇小說創作進入高潮期,產生了號稱中國四大奇書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也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優秀的長篇小說;《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創的長篇小說。四大奇書由馮夢龍、李漁論定,經李卓吾、金聖歎等人批點,幾百年來流傳不衰,家喻戶曉,在我國乃至世界各國擁有眾多讀者。


    《西遊記》


    《西遊記》是在一定史實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民間流傳和曲藝、戲曲、話本等的創作,最後由吳承恩做總結性的再創作而後寫定。全書共100回,41個故事,於1592年由金陵書商世法堂唐氏刊刻出版。


    《西遊記》主要描寫唐三藏受唐太宗的委託,在徒弟孫行者(悟空)、豬八戒(悟能)、沙和尚(悟淨)等人的保護下,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首先寫孫悟空的出世,大鬧天空,這是全書的最精彩部分;然後寫魏徵斬龍,唐太宗入冥,劉全進瓜和玄奘奉詔取經的故事;再寫取經正題,唐僧和他的徒弟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歷盡艱辛,受盡苦難,以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克服重重難關,終於化險為夷,實現取經的目的。《西遊記》書中大部分人物以神怪妖魔的形象出現,通過他們的活動,展現了人間的美醜善惡。孫悟空藝高膽大,蔑視天綱,不畏艱險。唐憎分不清敵我,常常認敵為友;豬八戒害怕困難,私心很重,貪戀舒適生活。但他們與妖魔之間,有一道鮮明的界線,屬於陣線分明的兩個營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景峰/李金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景峰/李金玉並收藏正說明朝三百年最新章節